從“高鐵換豬蹄”看英國經濟的“拉美化”
近日,卡梅倫訪華,中國火箭發射英國衛星,中國參股或控股英國核電,中國在英國修建高鐵,卡梅倫親自拜訪馬云,卡梅倫了上門感謝李書福,卡梅倫向美國隔空喊話 “各國都有權自主發展對華關”等新聞不斷傳出來,大英帝國最終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開始于中國進行合作,但這次合作的主導權卻掌握在中國手里。而英國向中國出口的主要雞爪和豬蹄等農產品。進行年英國經濟的拉美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李嘉誠收購英國
前段時間,李嘉誠頻頻從內地和香港撤資,也是去收購英國,其實收購英國在經濟界早就不是什么新聞, 2013年香港首富李嘉誠名下的長江基建集團在英國掀起了波瀾。很多人驚呼李嘉誠要買下英國。這年的7月11日,英國Northumbrian水務公司宣布,已收到長江基建的收購建議,Northumbrian水務公司擁有260萬名客戶,主要為英國東北部提供自來水供應。在未來的規劃中,該公司希望把服務范圍涵蓋至英國東南部,屆時客戶人數可以增加180萬戶。
這是李嘉誠旗下公司兩年內第二次在英國的公共事業上撒錢,英國水務系統自1989年開始正式實施全行業的私有化,將政府主導的10來個水務局改組為水務公司,李嘉誠和長江基建收購的Northumbrian即是其中一間。實際上早在2004年,長江基建就收購了另一家水務公司劍橋水務。另一方面,占據英國自來水市場5%份額的“南方水務”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名下的長江基建集團擁有“南方水務”4.88%的股權。
2012年,李嘉誠宣布退休,他的長子李澤鉅全面執掌長和系,收購歐洲的行動沒有停步。2012年,李澤鉅宣布斥資6.45億英鎊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在收購WWU后,與2005年收購的Northern Gas Networks合計,李嘉誠父子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
10余年間,李嘉誠幾乎踏遍英國的基礎公用事業,旗下的集團涉足到如3G、燃氣、自來水等行業。盡管這些行業多屬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領域,份額巨大且涉及外資,
通過這幾次收購,李嘉誠父子成為英國基礎設施資產的最大所有人之一,李家控制著英國大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大約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不到7%的供水市場。以至于有英國媒體更是用“中國人買下了英國”的標題對中國資本進入英國進行報道。
大陸企業收購英國
李嘉誠只是中國收購英國的其中一人,也是從去年開始,中國企業投資英國出現“井噴”,十幾億英鎊的單個大項目常有耳聞。仔細統計“進軍”英國的中國企業,更是如數家珍。華為追加13億英鎊擴大在英業務、吉利1104萬英鎊收購倫敦標志黑色出租車、光明集團7億英鎊控股維他麥、地產公司總部基地12億英鎊買下皇家碼頭、中國平安2.6億英鎊成為勞合社大廈新主人、大連萬達斥資7億英鎊倫敦建五星賓館,還有李嘉誠成為英國基礎設施大佬。
當然,主權基金中投和銀杏樹公司也是中國投資英國絕對主力之一。2012年中投公司斥資2.5億英鎊購買德意志銀行英國總部“溫徹斯特大廈”,2012年7月,兩家中國國有企業中國海洋石油和中國石化達成了總價值166億美元的收購交易,并將由此掌控英國約11%的油氣產量。這其中包含收購Nexen,這一家是英國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此后幾小時,塔里斯曼能源宣布,已同意作價15億美元將其英國業務49%的股份出售給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這將大大提升中國在英國資源領域的影響力。
Nexen運營的Buzzard油田是英國最大的油田,該油田3月份日產量為193,000桶,占當月英國石油總產量的21%。Buzzard是福蒂斯(Forties)原油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該原油系統又是國際油價基準--已定裝期布倫特原油(Dated Brent)價格最大的組成部份。Nexen持有Buzzard油田43%的權益。
中國在英國其他資源行業已經有顯著涉足。2010年,一個中國財團收購了英國本地三個電力網絡,這些電網的電力配送量占全國的約三分之一。中國主權投資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收購一家向倫敦提供供水服務的水務公司高達10%股份。中國投資公司入股的這家公司名稱為泰晤士水務公司,該公司負責向倫敦及附近郊區提供供水服務。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以589萬英鎊,相當于逾6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收購英國百年老店道森國際公司鄧肯紗廠。總部位于寧夏靈武市的中銀絨業目前掌控中國原絨總量約40%的份額,為中國最大的羊絨收購企業和國際市場最大的精品無毛絨、羊絨條供應商。英國鄧肯紗廠具有逾140年歷史,為世界頂級的羊絨紗線生產商,在歐洲擁有大量高端客戶,亦為蘇格蘭品質的優秀代表。
收購英國早就開始了
其實中國收購的只是殘羹冷炙,大英帝國真正的肥肉早就讓人瓜分完畢,關于英國汽車,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賓利、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Mini、路虎、捷豹、蓮花汽車……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汽車產業來說,這簡直就是夢幻之隊。撒切爾執政時對其進行了私有化,然而這些車企的命運并不是復興,而是不斷的分拆、轉賣、分拆、再轉賣。那些大名鼎鼎的英國汽車品牌,在一個又一個新主手中漂泊,如賓利被大眾收購,Mini和勞斯萊斯歸寶馬所有,捷豹和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購,MG汽車被中國上汽南汽收購。對于通常為國家支柱的汽車產業來說,沒有比這個更悲劇的結果了。百年老店都歸到了外國巨頭旗下,再也沒有什么英國可自豪的民族汽車工業了。
有人認為英國雖然制造業頻頻被收購,但金融業仍然發達,其實倫敦股市的市值已經和中國的港交所,上交所不相上下,中國這兩家超越倫敦是很快的事情,一個沒有了實體經濟的國家,其虛擬經濟也不會做大,我們可以從亞太的股市就可以看出,新加坡股市的市值遠低于香港,而中國大陸的上海遠超香港又是早晚的事情。
中國在英的收購雖然非常迅猛,但是也只是殘羹冷炙,大英帝國的核心資產,早已被歐洲各國瓜分完畢,比如英國堪稱夢之隊的汽車品牌們,早就被瓜分了。
核心產業被輪番收購的英國,其經濟肯定也好不到哪去,現在的英國人均GDP只有三萬多美元,而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的人均GDP都在4萬元以上。英國經濟可以說已經落后到了跟西班牙處于同等的水平,而英國的經濟模式已經跟拉美類似。在歐洲債務危機時,英國更是與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一起被稱為“歐豬五國。
高連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