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普京在《紐約時報》撰文原文漢譯版
最近關于敘利亞的問題促使我開始與美國人民以及他們的政治領袖直接對話。在這樣一個彼此社會交流不足的時刻,這樣做很重要。
我們之間的關系經歷了不同階段。冷戰期間,我們站在了彼此的對立面。但是,我們也曾經是盟友,曾一起打敗了納粹。隨后,全球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United Nations)——得以成立,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那樣的慘劇再次發生。聯合國的創立者知道,關于戰爭與和平的決定只應該在各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做出,而且美國也同意,安理會(Security Council)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是受到聯合國憲章(United Nations Charter)保護的。這種做法所蘊含的深刻智慧,數十年來為國際關系的穩定提供了保證。
沒人希望聯合國會步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后塵。后者之所以會崩潰,就是因為缺乏真正的影響力。倘若較有影響力的國家不理會聯合國的態度,在未經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采取軍事行動,這種情況就有可能發生。
美國提出打擊敘利亞之后,遭到了很多國家及主要政治和宗教領袖的強烈反對,其中還包括教皇。倘若發動襲擊,就將出現更多的無辜受害者,而且還會加劇局勢的緊張程度,很可能會使沖突遠遠超出敘利亞的范圍。襲擊將增加暴力沖突,催生新一輪的恐怖主義。它很可能會對致力于解決伊朗核問題以及巴以沖突的多邊行動構成危害,加劇中東和北非的動蕩,也可能會使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整個體系失去平衡。
敘利亞的戰爭不是為了民主,而是一個多宗教國家的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武裝沖突。在敘利亞,民主的倡導者少之又少。但是,那里有很多基地組織(Qaeda)的武裝分子和各種各樣的極端主義者在與政府對抗。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已經認定,與反對派一同作戰的努斯拉陣線(Al Nusra Front)和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是恐怖組織。敘利亞的這場內部沖突,在外國為反對派提供武器的情況下,成了世界上最血腥的一場沖突。
在那里作戰的有來自阿拉伯國家的雇傭兵,以及來自西方國家乃至俄羅斯的數百名武裝分子,這是我們極為擔憂的問題。他們會不會帶著從敘利亞獲得的經驗回到我們的國家呢?畢竟,那些在利比亞作戰的極端分子后來就轉戰到了馬里。這對我們所有人造成了威脅。
從一開始,俄羅斯就提倡通過和平對話,讓敘利亞人為本國的未來制定一個妥協計劃。我們并不是在保護敘利亞政府,而是在保護國際法。我們應該利用聯合國安理會,并且相信,在當今復雜而動蕩的世界中,為法律和秩序提供保護是為數不多的能防止國際關系陷入混亂的途徑之一。法律還是法律,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都必須遵守它。根據現有的國際法,只有在出于自衛或得到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武力。根據聯合國憲章,其他任何情況都是無法接受的,而且還會構成侵略。
沒人懷疑敘利亞發生了毒氣襲擊。但我們有很多理由相信,使用毒氣的不是敘利亞軍隊,而是反對派,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們力量強大的外國金主開始插手干預,而金主們會去支持那些原教旨主義者。有消息稱,這些武裝分子正在準備另一場襲擊——這次是針對以色列的,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令人擔憂的是,對其他國家的內部沖突進行軍事干預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常態。這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嗎?我很懷疑。世界各地有很多人越來越覺得,美國不是一個民主的榜樣,而是只知一味訴諸野蠻的武力,打著“非友即敵”的口號拉幫結派。
然而武力經證明是無效和無意義的。阿富汗舉步維艱,誰也不知道等多國部隊撤離后會發生什么。利比亞已經分裂為許多部落和宗派。伊拉克的內戰還在持續,每天數十人喪生。在美國,很多人把伊拉克和敘利亞相提并論,他們問政府,為什么要重復不久前剛犯下的錯誤。
不管打擊目標多么明確,武器多么精良,平民傷亡是不可避免的,這其中包括老人和孩子,那些本想通過打擊行動來保護的人。
世界的反應是一個疑問:如果你不能指望國際法,那你只能找別的途徑來確保自己的安全。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去嘗試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很合理:你手上有原子彈,就沒人敢動你。我們一邊說著需要加強武器不擴散,卻又在現實中削弱相關努力。
我們一定不能再用武力說話,要回到文明的外交和政治和解途徑上來。
在過去幾天里出現了一個避免軍事行動的新機遇。敘利亞現在愿意把自己的化學武器交給國際社會管理,并最終予以銷毀,美國、俄羅斯以及國際社會全體成員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從奧巴馬總統的聲明看,美國看到了軍事行動以外的途徑。
對于總統有意和俄羅斯繼續就敘利亞問題進行對話,我表示歡迎。正如6月在北愛爾蘭厄恩湖的G8會議上商定的那樣,我們必須聯手保住這個希望,重新回到談判中來。
如果我們能避免對敘利亞動武,國際事務的氛圍將得到改善,相互信任得到加強。那將是我們共同的勝利,為其他危急問題打開合作之門。
我和奧巴馬總統在工作和私人往來中正在建立起信任。對此我是珍惜的。我仔細研讀了他在周二對國民發表的講話。我非常不同意他就美國卓異主義進行的闡述,聲稱是美國的政策“讓美國與眾不同,讓我們卓爾不群”。鼓勵國民把自己看作一個卓異的群體,無論動機為何都是極端危險的。這世上有大國有小國,有富國和窮國,有的擁有悠久的民主傳統,有的還在摸索通往民主的道路。它們的政策也是不同的。我們都是不同的,但是當我們祈求神的福佑時,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上帝創造了我們,所有人生而平等。
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是俄羅斯總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