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宣稱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要求國會授權對敘動武。奧巴馬還稱,對敘動武是為了捍衛人類尊嚴,保衛地區盟友和自身安全。美對敘開戰理由大言炎炎,但這些說法無論事實還是邏輯,都經不起推敲。
沒有真相,就沒有正義。搞清敘化武事件真相,尤其到底是哪一方使用化武,是采取下一步行動的前提和基礎。美國一向以法治國家自命,本來最應懂得讓證據說話和程序合法的重要性,但恰恰在事關敘利亞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上,美國反而不那么講究證據和程序。聯合國調查結果尚未出爐,美國已經用“情報顯示”對敘政府軍“有罪推定”。聯想到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也曾言之鑿鑿宣稱伊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事后卻只能承認“情報有誤”。前車之鑒猶在,美國便迫不及待欲重蹈覆轍。在8月31日的講話中,奧巴馬直言不諱地稱,美國采取行動不必等待聯合國調查結果,也不必經過聯合國批準。或許,美國并不在意敘化武真相是什么,聯合國調查結論與美國預判一致固然最好;但即使調查結論不符合美國心意,美國一樣會自行其是。
從以往經歷看,敘政府軍曾數次指責反對派武裝使用化武,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之輕描淡寫;而當反對派指責政府軍使用化武時,西方卻大肆渲染。這種“拉偏架”和“選擇性失明”做派,使相關結論難以令人信服。換個角度看,敘內戰持續兩年多,以致激戰到動用化武的程度,包括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預難辭其咎。有些國家不思悔改,反而倒果為因,試圖站在道義制高點對敘發動打擊,這豈非咄咄怪事。
美國急吼吼地叫囂對敘動武,看似大義凜然,實則暗藏私貨。在美國的中東戰略棋盤中,敘不肯臣服美國,并與美國在中東的宿敵伊朗結盟,因而成為美國的眼中釘。2011年中東劇變后,美國希望乘勢在敘策動政權更替。敘國內動蕩剛露苗頭,美國便向敘派出大使,與敘反對派頻繁接觸,為敘局勢火上澆油。敘危機升級為內戰后,美國又不斷加大對敘反對派武裝的資助和訓練力度。而今,反對派內部四分五裂,難成氣候,在政府軍打擊面前節節潰敗,美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通過非軍事方式策動政權更替的“A計劃”日漸泡湯情況下,美國等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地改用軍事干預的“B計劃”——而敘化武事件似乎“來得正是時候”,成為發動戰爭的最佳借口。
美國也許認為,對敘發動“有限而小規模”的外科手術式戰爭,既會削弱敘政府軍事能力,又不致讓美國再次深陷戰爭泥潭。這種想法未免天真。丘吉爾曾說過:“永遠、永遠、永遠不要相信任何戰爭是一帆風順和輕而易舉的,或相信任何踏上陌生航程的人能夠預計他將遭遇的海潮和颶風。”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后,面臨太多的“沒想到”,以致最終鎩羽而歸。
美國對敘軍事打擊,不同于1986年空襲利比亞和1998年空襲伊拉克。敘當前正處于戰爭狀態,即便是有限的軍事介入,也可能引發連鎖效應。人為改變敘利亞政治生態,只會使敘利亞局勢變得更加危險,并可能在地區內引發恐怖主義擴散、教派沖突、庫爾德獨立、難民潮等一系列棘手問題。這種前景對敘利亞是個巨大災難,對急于改變戰場現狀的美國同樣沒有任何好處——甚至可能因此陷入一場意想不到的戰爭中。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
新聞背景
奧巴馬將就對敘動武尋求國會授權
新華社華盛頓8月31日電 (記者王豐豐、易愛軍)美國總統奧巴馬31日在白宮發表講話說,他將就對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尋求國會授權。
奧巴馬在講話中說,發生在敘利亞的“化學武器襲擊”對美國安全、盟友利益和防擴散努力構成了直接威脅,美國應就此作出反應,對敘利亞目標發動軍事打擊。但奧巴馬說,他將就向敘利亞發動軍事打擊尋求國會授權,國會將在9月初結束休會后盡快就此展開辯論和投票。
美國政府30日公布了一份情報評估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在過去一年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包括本月21日在首都大馬士革郊區使用沙林毒氣,造成上千人死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