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杜邦公司子公司“先鋒國際良種”公司完成對非洲最大的種子公司南非番納(Pannar)種子公司的收購。這是繼美國孟山都公司收購南非兩家種子公司之后美國公司的又一舉動。南非公民社會信息服務顧問艾什頓向本報記者透露,一個廣泛的商業利益鏈正在侵蝕非洲種子市場。美國的大型種子公司以促進雜交和培育轉基因種子為名進軍非洲種子市場,成為非洲種子市場私有化進程的主要推動力量和受益者。
推進非洲種子市場私有化
種子是農業的核心。據艾什頓介紹,非洲80%的種子來自本地社區保存的種子資源。這些種子資源適應本地氣候條件,成為本地區糧食安全和農業完整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總部位于南非的非洲生物安全中心去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盡管目前非洲絕大多數農民仍然控制著他們的種子與知識體系,農民按季節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進行生產、儲存和互相交換種子,有一套糧食供應和交換體系,但受美國等西方公司和機構大規模投資等影響,非洲這一完整的傳統種子體系正在發生變化。
過去幾年,一些美國跨國種子公司、美國慈善機構等以支持非洲綠色革命、應對氣候變化和援助非洲農業促進糧食安全為名,涉足非洲種子市場。這些機構支持非洲國家進行相關立法,運用知識產權體系施加影響,為推行非洲種子市場私有化鋪路。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報告認為,來自美國等國的種子公司和龐大的游說集團搶在非洲國家出臺植物品種保護法之前,已快速在非洲建立起一個資金充足的龐大網絡。
此外,世界第三大種子公司瑞士先正達公司指出,目前南非4.5億美元的種子市場已被先鋒和孟山都瓜分完畢。先正達公司計劃投資5億美元,將擴張目標轉向加納、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尼日利亞和肯尼亞等國的種子市場。
非洲糧食主權受到威脅
艾什頓表示,美國推動非洲種子市場私有化進程不僅在消除非洲種子行業的競爭,而且影響到非洲本土種子貿易和儲存網絡發展,種子共享和貿易權利將會喪失殆盡,對非洲大陸糧食生產和社會凝聚力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甚至會顛覆非洲農業。
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馬耶認為,通過開發轉基因種子取代非洲農民自己生產的種子、通過私有化讓資本家控制種子,這些做法正在削弱非洲糧食體系和糧食主權,威脅到非洲傳統農業。馬耶表示,一旦喪失適應本土的種子多樣性,嚴重依賴外來供應,其影響遠遠超出糧食生產的范疇。負債累累的農民將直接面臨失去土地使用權的風險:在加速城市化進程和社會混亂同時,大型財團會趁機侵占大批良田。這種現象已發生在非洲肥沃的熱帶農業區。
非洲采取措施保護本土種子
針對西方試圖控制非洲種子市場的行為,非洲各界表達了強烈擔憂。南非國民議會日前在討論2013—2014年度農業、林業和漁業部預算案時,建議南非政府重新考慮與孟山都公司的關系。4月初,來自非洲的80多個民間組織對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計劃接受《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的修訂條款表達了強烈擔憂。
現在,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組織已經修改其種子法。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和南非都已起草相關立法,進入到議會討論程序,這導致保護非洲小農權利的政策空間迅速縮減。
面對西方種子公司的“入侵”,非洲國家需要建立保護本土種子的機制,非洲種子產業聯盟正在積極推動此事。非洲也有很多種子公司正在努力延續當地農民幾千年來的育種傳統,保護本土種子體系不受侵犯。南非生活方式種子公司銷售經理大衛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雖然與世界上實力雄厚的大型種子公司相比,我們力量有限,但我們仍會盡最大努力保護非洲本土的種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