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30名議員在提交財產申報前離婚
2013-04-21 08:31 環球網 央視網
央視網 據俄新社4月18日報道,國家杜馬道德委員會表示,不排除議員在提交財產申報前為隱瞞財產而假離婚的可能性。據國家杜馬消息源稱,在提交財產申報兩個月前有30名議員離婚。
國家杜馬道德委員會副主席安德烈·安德烈耶夫對俄新社表示,目前還沒有和去年離婚議員數量相比較的數據,但不能排除可能發生了類似假離婚事件,因為每個人的觀點與情況都不盡相同。“希望這不是大多數離婚發生的原因。”安德烈·安德烈耶夫說。
安德烈耶夫推測,在相關的監督委員會進行工作之后便能確定議員們是否真的假離婚。
周五社會革命黨人伊利亞·波諾馬廖夫對俄新社表示,他懷疑自由民主黨領袖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假離婚,打算申請查詢他的收入和財產。日里諾夫斯基只提交了自己2012年的財產申報,而沒有提交其配偶的數據。日里諾夫斯基解釋道,他舉辦的是“宗教婚姻,不需要任何附加文件”。
附:俄羅斯官員千方百計逃避財產申報
2013年03月30日09:15 來源:新華網
【俄羅斯《新消息報》3月29日報道】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上院)主席馬特維延科28日表示,盡管有必須在4月1日前申報財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但159名議員中,僅有66人遞交了相關材料。
女主席警告說,某些議員現在便可自動放棄議員資格,一旦禁止公職人員擁有海外賬戶的法律獲得通過,他們的飯碗終將不保。不過,“健忘”的遠非只有議員。國際腐敗監督機構“透明國際”駐俄機構同日公布的報告顯示,從中央到地方,俄各級官員普遍不情愿公開個人收入及財產情況,地方較中央更甚。有22個地區的議員、16位地方行政長官未履行相關要求,有5個地區更是所有官員、議員集體交“白卷”。迄今為止,僅有3個地方政府在網站首頁專設相關欄目供社會監督,其他地方要么數據加密,要么根本就難在網上搜到。
本周,又有兩名卷入財產申報不實風波的上院議員選擇提前去職,一位是被著名反腐博主納瓦利內揭露擁有以色列國籍、在加拿大存在未申報房產及生意的馬爾金,施皮格爾則是遭《導報》曝光其在以色列及意大利擁有未申報的房產。
附:普京:官員拒絕申報個人財產將被解除公職
2013-04-03 02:35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4月1日是俄羅斯政府高級官員遞交個人收入和支出申報表原定的最后期限,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總理梅德韋杰夫都已如期申報了2012年的收入狀況。普京此前在“全俄人民陣線”會議上強調,“要用燒紅的鐵燒盡腐敗”,以示反腐決心。作為反腐重要一步,俄羅斯聯邦官員必須每年進行財產申報,所有申報表將被公諸于眾。不過,由于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員尚未遞交收入與支出申報材料,普京2日簽署命令,將申報最后期限從4月1日推遲至7月1日,并宣布拒絕申報財產者將被解除公職。
據《俄羅斯報》2日報道,俄羅斯政府高級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始于2009年并不斷修訂完善。根據相關法律,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部長、總統辦公廳成員、總統駐各聯邦區全權代表等須依法按時向稅務部門提交自己及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收入、財產和財產性債權債務情況。根據今年1月1日生效的《俄羅斯政府法》修正案,除了收入外,政府官員家庭的大額支出首次被納入申報范圍,凡在2012年購買土地、不動產、汽車、有價證券、股份金額超過申報者本人和配偶此前3年收入總和的交易,必須進行申報,并說明資金來源,否則有關部門有權進行調查。今年,俄羅斯政府官員遞交個人收入和支出申報表的最后期限原定于4月1日,所有申報表原本定于4月中旬公布。
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日表示:“總統與總統辦公廳所有官員皆遵照法律規定,填寫并提交了申報材料。”據悉,官員申報的收支信息經由俄稅務機關、社會組織等機構聯合審查后,再通過俄羅斯官方機構網站公布,以便讓民眾進行監督。2012年4月12日,俄羅斯官方公布了官員2011年申報信息,當年普京年收入為366.1萬盧布(約合66.6萬元人民幣),在圣彼得堡有一套77平方米的公寓,在莫斯科州有1500平方米土地,此外他名下還有一個車庫、1960年產的嘎斯M-21和1965年產的嘎斯M-21P汽車,以及2009年購買的國產越野車和拖車。梅德韋杰夫2011年收入為337.1萬盧布(約合66.8萬元人民幣),擁有一套367.8平方米的住宅,以及1948年產嘎斯-20汽車和1962年產嘎斯-21汽車。
俄新網1日報道稱,實際上,許多政府官員并不愿意申報自己的財產。國際腐敗監督機構“透明國際”公布的報告顯示,從中央到地方,俄各級官員普遍不愿公開個人收入及財產情況,地方較中央更為嚴重。俄新社稱,由于截至4月1日前兩天尚有一半上院議員未提交財產申報材料,上院議長馬特維延科不得不親自出馬敦促議員做出表率并安慰稱:“如果2012年支出項未超過最近三年家庭收入的總和,那就可以寫上‘無須申報的支出’”。俄羅斯官員申報財產是政府打擊腐敗的重要舉措,但這一制度能給俄羅斯反腐敗帶來多大幫助,俄輿論持不同看法。有人認為,這一舉措只是政府的公關手段,“普通人根本不會相信官員們完全依靠申報的收入生活”。俄下院道德委員會領導人弗拉基米爾·彼赫欽日前被揭露在美國擁有豪宅而被迫離職,上院議員馬爾金也被曝擁有以色列國籍、在加拿大存在未申報房產也于上周辭職。根據總統辦公廳統計,去年共有130萬官員申報了財產,對其中的21萬人進行了檢查,發現了1.6萬起違規事件,總共有322人因財產申報問題“丟官”。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1日發表年度國際貿易障礙報告稱,外國公司仍像從前那樣認為腐敗是向俄羅斯擴大投資的主要障礙。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去年底公布的調查結果也表明,38%的俄羅斯人認為反腐措施還沒有取得有效成果,13%的受訪者認為,腐敗現象愈發嚴重。另外,俄羅斯反對黨還擔心政府利用財產公布制度作為“政治大棒”打擊反對派,“最壞的結果可能是,申報制度可能讓官員學會如何與律師勾結,從而更加‘可靠’地隱藏資產”。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俄羅斯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有利于推動反腐,它可以讓民眾加強對官員的財產監督。俄羅斯政治家維諾戈拉多夫表示,公眾最關注的是官員們公布的財產申報真實性,如果申報材料不實將失去意義,“政府此舉有助于提高在民眾中的聲譽,也有利于對官員形成有效的壓力,甚至起到威懾作用”。俄新社2日報道稱,俄羅斯政府的反腐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普京上個月在“全俄人民陣線”會議上表示,政府正努力嘗試向前推動這個擱淺的棘手問題(反腐)。此前,普京在總檢察院部委委員會會議上也要求嚴厲地根除腐敗現象,“打擊腐敗的工作應該在各方向和各級水平上進行”。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蘇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