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被“浪費”的國際援助?
援助阿富汗資金40%回流捐助國 和平進程受考驗
據美聯社26日報道,人道主義救援機構星期二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國際社會向阿富汗提供的資金援助的浪費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其中近一半被用于支付外國工人的高薪酬,為他們提供安全保障,以及安排飲食起居等。
援助承諾無法兌現 外國顧問薪酬為阿公務員200余倍
由全球94個國際救援組織共同組成的阿富汗救濟協調機構在報告中指出,由于西方國家未能切實兌現援助承諾,同時他們所提供的援助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又被用在了外國工人身上,阿富汗和平進程正在遭到破壞,前景不容樂觀。
阿富汗救濟協調機構表示,自從2001年以來,國際社會共承諾向阿富汗提供250億美元援助,但是迄今僅兌現了150億美元。報告同時發現,在這150億美元捐贈援助中,大約又有40%(60億美元)以公司利潤和顧問薪酬等形式重新返還給了捐贈國。
報告說:“大量援助捐贈被顧問公司或建筑工程承包商聘用的外來務工人員的高薪酬、食宿、安全、運輸等成本沖減。”根據阿富汗救濟協調機構掌握的數據,阿富汗政府每年需為一名專職外國顧問花費大約25萬美元,為該國國家公務員平均年薪的200多倍。
附文:
劉仰:伊拉克戰爭:一場私人戰爭?
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打到現在,花費了無數的錢,規模大致與現在奧巴馬經濟拯救計劃的費用相當,眼看著在伊拉克的錢還要繼續花下去。既然美國國內經濟這么不好,為何不把在伊拉克、阿富汗的錢省下來呢?像我一樣天真的人都會這么想,但是,有人不這么想。據美國國內統計,伊拉克的戰爭費用,至少有40%流入了私人公司的腰包,好幾千億啊。我認為,這個估計是低的,如果把那些造飛機、造導彈的私人公司都算進去的話,私人企業發戰爭財的比例更高。只要這些私人企業還想賺錢,還有能力賺錢,戰爭就會繼續打下去。
伊拉克戰爭中的私人企業比較著名的有黑水公司,就是為美國在伊拉克負責重建的行政機構和行政長官們提供安保的保安公司。這家私人公司在伊拉克戰爭中賺了很多錢,后來因為殺害伊拉克平民而引人注意,不幸遭到輿論的關注。但是,在伊拉克戰爭中發財的美國私人公司,遠不止這一家。比方說著名的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美國的有關報道指出,連收集情報、審訊犯人這樣的國家機密工作,其中一部分也交給了美國的私人企業。企業要賺錢,誰有耐心慢慢等嫌犯開口?找一點立竿見影的快速辦法吧,而這種辦法,很多就是美國政府的情報機構提供的《手冊》。再比如說,駐伊拉克美軍的后勤大多數就交給了私人公司,包括給美軍士兵提供每日三餐,洗衣服、送郵件、上網、其他物質的運輸等等。
我們知道,有一種源自美國的觀點認為,私人企業的效率比國有機構要高。我們不去爭論理論問題,我們只想知道:連國家戰爭行為都可以由私人企業承包的話,會發生什么呢?比方說,黑水公司殺害伊拉克平民,比方說虐囚,這都是知道的。再比方說,駐伊拉克美軍的一頓快餐,比美國國內貴好幾倍,連餐盒都貴好幾倍。也許美軍的伙食都是從美國運去的,所以才貴?不是。以駐伊美軍喝的可樂為例,這些可樂都是在中東地區就地生產的,但是,承包商向美國政府報賬的時候,會包含可樂從美國到伊拉克的運費。再比如說,美軍士兵在伊拉克衣服很容易臟,洗衣服不可避免。但是,美軍在伊拉克洗衣服的費用,比在美國本土貴30倍。再比如說,為美軍運輸物資的私人企業,它們與美國政府的結算按照貨車行駛里程結算,于是,大量的貨車司機被要求開著空車到處跑,美軍還必須保護它的安全。而且,這些貨車不用備胎,出了小毛病也不修,直接買新的,一輛好幾十萬美金,都是美國政府出錢。
美國私人企業在伊拉克戰爭中大發戰爭財的現象,在美國本土也有反映。只要拿到與美國政府簽訂的戰爭承包合同,該企業的股價就會大漲。美國本土輿論曾經針對一家私人承包商的費用開銷提出質疑,認為其虛報了近十億美元的超額費用。當然這只是一家私人承包商,各家加起來的數字,沒法統計。當時的小布什總統面對輿論的質疑,曾經很正義地說:如果有誰多拿了美國政府的錢,我們會讓他吐出來。到如今,這句說過的話,沒人再記得。
美國政府有可能讓這些私人公司把錢吐出來嗎?那就看看這是一些什么公司。其中比較著名的黑水公司,是由美國軍方和美國情報部門的前官員創辦,他們給美國政府的官員們捐過不少錢,因此,美國政府對它也就是說說而已,不會真拿它開刀。再比如說,承包商中最著名的企業叫做哈利伯頓。剛剛去職的美國前副總統切尼,曾經是這家企業的CEO。人們很奇怪,自從伊拉克戰爭以后,哈利伯頓的業務范圍,從過去的能源,擴展到了百貨和餐飲,干起了為美軍提供伙食的生意,以及其他很多新生意。隨便找一家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承包商,都會發現,這些私人公司的老板,都是來自五角大樓等美國政府機構。
退一步說,離開美國政府機構,創辦一個企業,與美國政府內部的老熟人、老部下、老長官合作做點生意,也說得過去。但是,美國不是號稱提倡自由市場經濟嗎?不是認為自由競爭能夠自動實現最好的結果嗎?然而,這些從美國政府拿到戰爭承包合同的私人承包商,要么徹底沒有競爭,沒有任何招投標,要么形式主義搞一個招投標,參加投標的公司只此一家。
我們知道,美國軍隊留在伊拉克,一直說是要幫助伊拉克重建。如果真的要幫助伊拉克重建,為何不把這些承包合同交給伊拉克人,讓伊拉克的婦孺有口飯吃?難道伊拉克廚子不會做飯?伊拉克婦女不會洗衣服?當然,有人替美軍的安全考慮說,伊拉克人恨美軍,交給他們做一些后勤工作,美軍可能有危險。理由倒是很充分,但是,伊拉克人為何恨美軍?因為美軍來了以后,他們的生活徹底被毀掉。反過來說,美國政府花了好幾千億美元在伊拉克打仗,對美國老百姓有什么好處?不知道,大概算拉動需求、刺激消費吧。所以,美國政府為伊拉克的重建計劃撥付了大量經費。
伊拉克的重建經費,相當大的一部分也落入類似與副總統切尼關系密切的私人公司。這還不算,前幾天,有消息報道說,美國政府重建伊拉克的經費,至少有500億美元不知去向。數名美軍駐伊拉克的高級軍官和美國國防部的官員,卷入了欺詐、貪污、洗錢丑聞,涉案金額高達1250億美元。實事求是說,這筆錢如果真的用來重建伊拉克,也許能夠蓋幾棟樓,現在,不知道去了哪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誰最賺錢,也許可以找到一點答案。美國的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會不會結束,還是繼續打下去,也能從這里找到一點答案。伊拉克戰爭已經是小布什的朋友們分享的蛋糕了。奧巴馬的朋友們要再插一手,難度有點大。所以,奧巴馬將目標轉到阿富汗了。阿富汗的戰爭規模以前比較小,現在把它擴大化,正好多花錢。看看花在誰身上吧,反正不會花在阿富汗人身上。
看看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我真的非常理解,為何有人說私有化好處多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