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成美國國家戰略
“9?11”事件以來,美國歷屆政府不斷強化本土安全,網絡安全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熬W絡威脅是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之一,21世紀美國經濟的繁榮取決于網絡安全。”美國總統奧巴馬如此評價網絡安全問題。
上任伊始,奧巴馬就責令聯邦政府各級部門就網絡安全展開“從上至下”的內部評估,并于2009年5月公布“網絡空間政策評估”報告。此外,奧巴馬還任命霍華德?施密特出任美國網絡安全協調員,并在國家安全團隊中設立網絡安全辦公室。
當前,網絡安全已成為美國國家戰略的一大支柱。2009年6月,國防部宣布成立網絡戰司令部。2011年7月14日,國防部又公布首份網絡戰略,將網絡作為天空、陸地、海洋和太空之外的第五大空間。
在維護網絡安全中,國防設施和政府機構等成為優先保護對象。美國政府采取的相關舉措包括:
國防工業基礎網絡安全與信息保障制度。該制度旨在保護參與國防項目企業的網絡安全,政府將網絡安全威脅信息與這些企業共享,企業也會在第一時間將網絡攻擊危害向政府部門報告。
網絡空間的可信任身份制度。此舉旨在營造一個網絡空間的“身份生態系統”,用戶可選擇更為安全、便捷和加密的網絡技術,而不必通過密碼登錄網站。
電子領域的網絡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這是一項由白宮發起、能源部負責的計劃,并與國土安全部進行密切協調,其目的是為電子領域的相關投資和研發提供網絡安全保障。
終端用戶網絡安全保障。在此方式中,政府廣泛參與到IT產業、金融機構和執法部門的活動中,共同對抗各種網絡病毒的侵襲,著重保障金融系統的安全。
強化科研推動立法
美國政府每年對網絡安全的經費投入高達60億美元。此外,政府還投入3.56億美元專門用于網絡安全的相關科研。
依據相關授權,美國的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負責推廣一項網絡安全教育計劃,幫助消費者、企業和聯邦職員保護他們所使用電腦的安全。針對在校大學生和研究機構,研究所還推出網絡安全獎學金計劃。
此外,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負責提升身份管理系統,用于重要建筑物的門禁系統、電腦網絡和數據庫。
美國國會則不斷完善立法,從宏觀管理和具體操作層面強化網絡安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多達130多部。
2001年,國會通過《愛國者法案》,2002年又陸續通過《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和《國土安全法案》,這些法案針對新時期網絡發展的特征,提出了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要求。
2010年2月,國會眾議院以422票對5票的壓倒性結果,通過了《2009年網絡安全研究與開發法案》。不過,參眾兩院就此案態度不一,未能形成共同版本,白宮則呼吁國會盡早達成共識,以便形成相關法律。
嚴打網絡犯罪
2003年成立的國土安全部是負責網絡安全的主要職能部門。而打擊網絡犯罪則是維護網絡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僅在2011財政年度,國土安全部就通過打擊網絡犯罪,防止了15億美元資金的流失。
其他執法部門也都設有打擊網絡犯罪的機構。聯邦特勤局下屬有“電子犯罪任務小組”,該小組主要負責網絡攻擊、銀行詐騙和數據破壞等網絡犯罪,并通過網絡科技對嫌犯進行身份識別和地點鎖定。特勤局曾參與破獲一起跨國金融犯罪案件,為美國的金融機構和零售商挽回了6億美元的損失。
特勤局還負責管理“全國計算機法醫學院”,該學院為聯邦執法官員、檢察官和法官提供網絡基礎培訓,并教授網絡犯罪的相關知識。
兒童色情是執法部門嚴打網絡犯罪的內容之一,國會1996年以來通過的包括《兒童互聯網保護法》在內的相關法案,為打擊網絡兒童色情提供了法律基礎。
2011年,國土安全部抓獲了72名嫌犯,他們涉嫌通過國際色情網絡,對大量兒童實施性侵害。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設有網絡犯罪中心,其中一個部門專門調查侵害兒童的案件。該部門抓獲的在網上制作和散布兒童色情照片的案犯多不勝數,另外一些案犯專門假借到國外旅游,伺機對未成年人進行性侵害。
“自由”的外衣
2010年1月和2011年2月,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先后兩次發表“網絡自由”講話,希望將此嵌入美國的外交戰略,在全球推動互聯網自由。
但事實上,網絡空間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美國也不例外。
依據《愛國者法案》,聯邦執法機構出于防范恐怖主義的需要,可以對電話和電子通信進行監聽。而電子通信和遠程計算機服務商,在緊急情況下需要向政府部門提供用戶資料和電子通信內容。
近年來,社交網絡迅速發展,這也引起了執法部門的警覺。據美國媒體報道,從2010年6月起,國土安全部在各地的指揮中心已開始執行“社交網絡/媒體能力”項目,對網上公共論壇、博客和留言板等進行監控。“推特”和“臉譜”等知名社交網站也在監控名單之列。
眾議院自2009年推動的《網絡安全法案》一直沒有進展,主要原因在于“個人隱私”之爭。反對者聲稱,在執法部門的暗中監控下,民眾的個人資料及隱私內容難?!鞍踩?。
其實,一些計算機企業和軟件公司也能憑借技術之便,輕易獲取用戶的詳細資料。8月9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谷歌公司作出2250萬美元的民事處罰,原因是谷歌公司通過嵌入廣告獲取用戶信息。
“這項民事判決意在向谷歌表明,聯邦貿易委員會不是鬧著玩的?!泵绹摪钯Q易委員會消費者保護局局長戴維?維拉德克說。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此判罰表示不滿,認為2250萬美元的處罰過輕。2011年,谷歌僅廣告一項收入就達到365億美元。
上網有時也會惹出禍端。日前,弗吉尼亞州漢普頓縣的副治安官丹尼爾?卡特登錄“臉譜”,因為喜歡某個網頁就點了它的“大拇指”(支持)圖標,不料被上司發現而被炒魷魚,原因是那個網頁屬于上司的競爭者??ㄌ夭环岢鰻罡?目前案件提交到第四巡回法院。
針對卡特的案件,美國一些輿論驚呼:“網上還有言論自由嗎?”卡特或許能從官司中討回公道,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幸運。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00期,摘自2012年8月28日《法制日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