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制度“高地”,對抗全球資本主義
——2012年紐約左翼論壇綜述
作者:許寶友 來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第2期
2012年3月16—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左翼論壇在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的佩斯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依然由左翼論壇組織、紐約城市大學社會學系和研究生中心共同主辦,佩斯大學承辦,并得到布萊希特論壇、紐約城市大學文化技術與勞動研究中心、美國國家律師協會、羅莎·盧森堡基金會、激進政治經濟學聯盟、《批判社會學》、《理性》、《每月評論》、《新政治科學》、《新政治》、《激進教師》、《反思馬克思主義》、《科學與社會》、《社會文本》、《社會主義與民主》、《靈魂》等近20家社會組織和期刊雜志的鼎力協助。在中亞北非地區動蕩、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影響顯著、以占領華爾街運動為代表的群眾運動此起彼伏的社會歷史背景下,2012年左翼論壇確定的主題是“占領制度:對抗全球資本主義”。圍繞這一主題,論壇設立了400多個專題討論會場,1400多人作了專題發言,來自全球的4500人參加了此次盛會。無論是分會場數量、專題發言人數,還是參會人員規模,2012年紐約左翼論壇都創了歷史新高。
一、論壇概況
為期三天的2012年紐約左翼論壇包括會議交流和展覽活動兩部分內容。會議交流分為開幕式前的小組自由討論、開幕式、分會場專題討論、專場演講等特別活動和閉幕式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都緊扣“占領制度”的論壇主題。3月16日下午在佩斯大學院內露天舉行了名為“占領智囊團”的各種小組自由聚會和開放式討論活動。當晚六點半在學校禮堂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左翼論壇理事會成員、紐約城市大學文化技術與勞動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教授斯坦利·阿羅諾維茨主持開幕式,佩斯大學政治系主任、政治學教授克里斯托弗·馬隆代表承辦方致歡迎詞,會議特別邀請的尼日利亞環境權利行動和地球之友總干事、國際地球之友主席尼莫·巴塞(Nnimmo Bassey)以及美國全國護士聯合組織總干事羅絲安·德莫羅(RoseAnnDeMoro)、積極參與世界各地占領運動的青年律師和學者瑪麗娜·思特琳(Marina Sitrin)、20世紀60年代的學生運動領袖威廉·斯特里克蘭、紐約城市大學皇后學院和研究生中心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榮譽教授威廉·塔布先后作主旨演講。3月17日晚七點半專門安排拍攝過多部揭露美國制度陰暗面的紀錄片、被稱為“美國左翼著名代言人”的電影導演、制片人和活動家邁克爾·穆爾在學校禮堂發表演講,由美國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經濟學榮譽教授理查德·沃爾夫作介紹。3月18日晚五點半在學校禮堂舉行論壇閉幕式,由左翼論壇理事會成員、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和社會學教授弗朗西絲·福克斯·皮文(Frances Fox Piven)主持,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幫助創辦多家占領運動報刊的阿倫·古普塔,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學社會學教授約翰·霍洛韋,《紐約時報》等多家報紙駐外記者、文化評論家克里斯·赫奇斯,哈佛大學法學院勞工與勞動生活項目、哈佛大學工會項目負責人伊萊恩·伯納德分別發表演講。由于學校禮堂只能容納700余人,所以開幕式、閉幕式以及邁克爾·穆爾的演講采取憑票入場、先到先得的辦法,其他人通過視頻觀看。論壇的專題討論環節集中在3月17日和 18日兩天,分會場、分時段進行。兩天共分為七個時段,每個時段都約有60場的專題討論會同時舉行。專題發言者中超過1/3是大學教授等教育工作者,以致有保守派分子因此驚呼美國教育受到了威脅,美國未來堪憂。此外,3月17日下午專門安排了有知名街頭文化藝術家和活動家參加的關于“街頭文化、政治與抗議”的討論活動以及占領華爾街詩歌朗誦活動。3月18日午餐時間專門安排了獲得奧比獎的美國著名劇作家、演員華萊士·肖恩的演講:“我為什么把自己稱為社會主義者”。
除會議交流外,論壇組織者還利用佩斯大學的學生活動場所、多功能廳、閱覽室等地舉辦展覽活動。參加展覽活動的有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組織、紐約綠黨、國際社會主義組織、美國全國護士聯合組織、美國社會黨、《資本主義、自然、社會主義》、《異議》、《國際社會主義評論》、《紐約書評》、帕爾格雷夫— 麥克米倫出版公司、柏拉圖出版社等70多個組織、雜志、出版商和藝術家。展覽活動的內容同樣突出了論壇的主題,既有批判和揭露資本主義、研究和探討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介紹和分析占領運動等群眾運動的圖書報刊促銷,也有反映抗議活動理念和激進思想主張的各種藝術作品、生活用品展賣,還有形形色色的左翼社會組織和團體的自我宣傳和成員招募,等等。部分參展者同時又是一些專題討論會的組織者和演講者。展覽活動從3月16日到3月18日持續舉辦,為包括書刊出版者和運動組織者在內的與會人員提供了重要的社交空間和交換意見、建立聯系的主要平臺。由于占領運動受到關注等緣故,激進書刊的銷售數量直線上升。
二、論壇特點
本次左翼論壇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繼承歷史傳統,凝聚左翼力量。左翼論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1965年首次在紐約舉辦的“社會主義學者會議” (Socialist Scholars Conference)。當時左翼學術界發起這一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論壇,讓不同學科的左翼學者有機會聚在一起,發表各自的理論和歷史主張,交流思想,促進研究。每年受到邀請在這個會議上發表演講和評論的學者,都是公認的某個領域的專家。會議的學術氣氛很濃,但聽眾并不限于學術界。1981年波格丹·登尼奇(Bogdan Denitch)、斯坦利·阿羅諾維茨等人創建并領導了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學者會議”,秉承同樣的宗旨,每年舉辦一次。但隨著與會人數、演講人數和專題討論會數量的增多,會議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學術性,越來越成為便于各種左翼積極分子參與的論壇。2004年社會主義學者會議之后,會議的組織者之間發生分歧和摩擦,以至于2005年的會議停辦。自2006年起,一年一度的左翼論壇取代了社會主義學者會議。由于參加會議的勞動者、社會活動家、政治上表現積極的公民越來越多,加之會議規模龐大,左翼論壇的學術性進一步弱化。盡管左翼力量長期處于分散、分裂狀態,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紐約舉行的社會主義學者會議以及后來的左翼論壇一直都是北美左翼乃至世界左翼規模最大的年度聚會,是凝聚左翼力量的平臺。2012年左翼論壇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傳統,吸引和聚集了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左翼知識分子、左翼運動的組織者和積極分子,共同分享觀點、策略、經驗與夢想。論壇為堅持公民自由原則的人,環境保護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工會主義者,為爭取黑人和拉丁美洲人自由而斗爭者,女權主義者,反戰積極分子,失業的學生以及為反對失業、喪失抵押品贖回權、住房短缺和學校狀況惡化而斗爭的人們提供了聚會、交流的場所,同時也展示和證明了各種左翼力量的存在和發展。
二是支持占領運動,回應現實關切。貼近左翼運動發展的實際、積極回應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左翼論壇以及之前的社會主義學者會議的傳統之一。這一點集中體現在2012年左翼論壇對占領運動的關注和支持上。2011年9月17日,抗議不公平的金融秩序和貧富懸殊等經濟、社會問題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首先在美國紐約爆發,之后影響全美,波及世界。2012年左翼論壇會議的主題“占領制度:對抗全球資本主義”,就是站在全球和歷史的高度對占領華爾街運動作出的直接回應。左翼論壇不僅在理論上回應了占領運動,而且以實際行動予以支持。3月17日左翼論壇召開之際正值占領華爾街運動滿六個月,左翼論壇的參加者還與占領華爾街運動積極分子一起舉行了紀念占領華爾街運動半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動。左翼論壇的主要演講人、著名制片人和活動家邁克爾·穆爾在當晚的演講中強調了占領運動對于左翼論壇的重要性,號召左翼論壇的參加者“向祖科蒂公園進發”,并帶頭參加了游行示威活動。示威者聚集在祖科蒂公園,一直堅持到午夜之后。紐約警察宣布公園關閉,強行驅散試圖堅守陣地的示威者,造成73人被捕,至少1人嚴重受傷。
另外,本次論壇的組織工作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干練、高效的專業團隊(大多是兼職)與數百名自愿者密切配合,保證了數千人的會議有條不紊地圓滿完成。
三、論壇議題
歷年的左翼論壇都有自己鮮明的主題。2012年左翼論壇的主題是“占領制度:對抗全球資本主義”。論壇設立400多個專題討論分會場實際上意味著有400多個議題,包括選舉、就業、貧困、網絡、占領運動、經濟危機、社會變遷、工人運動、政黨建設、左翼復興、地區政治、國際關系、氣候變化、生態主義、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殖民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從 “馬克思主義的未來”、“教育與資本主義”等宏觀問題,到“占領運動如何利用媒體”等微觀問題,議題十分廣泛。從學科上說,討論的話題涉及哲學、倫理、經濟、政治、法律、軍事、社會、歷史、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等多個學科領域。
在為數眾多的議題中,占領運動備受關注。討論的話題涉及占領運動的方方面面:既有對占領華爾街等各國占領運動具體情況的介紹,也有對占領運動的源起、發展歷程、戰略策略、意義和影響、面臨的挑戰、未來方向及前景的討論與分析;既有從全球視角解讀各地的占領運動,也有從地區視角觀察全球占領運動。在關于“建立紅綠革命戰略聯盟”的專題討論中,占領波士頓活動積極分子約瑟夫·拉姆齊發表了題為“把理論帶到街頭”的講演,討論了如何“用革命的方式進行改良斗爭”,特別強調反對政府計劃中的服務削減計劃和波士頓公共交通費上漲。他認為占領運動有淹沒在只關注具體要求的危險,主張把關注公共交通問題的具體斗爭與關注財富如何在社會中分配的問題聯系起來。左翼論壇認為,占領華爾街運動傳遞的信息很明確:生活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中的極少數人攫取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財富并用來腐蝕政治,而其余的絕大部分人口則為失去工作、住房不保、債臺高筑、日益貧困所困擾。邁克爾·穆爾在左翼論壇的演講中也說:“直到最近,我們的絕大多數美國同胞還都相信靠艱苦奮斗發家致富的理論,相信在美國的任何人都能夠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現在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這種理論是毫無根據的。他們知道這場游戲是受到操縱的。”左翼論壇對占領運動的意義給予充分肯定,認為世界在變化,人民在覺醒,埃及、希臘、拉美國家、美國和其他國家出現的群眾運動為左翼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與占領運動相聯系,左翼論壇把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與反對資本主義聯系起來,鼓勵對現有秩序提出激進的替代方案,包括選擇社會主義。由《科學與社會》發起的一場專題討論,呼吁要從社會層面上占領華爾街、占領白宮、設計美國的社會主義。來自美國勞德代爾堡的激進派漫畫家、作家斯特凡妮·麥克米倫把環境危機與資本主義無休無止的擴張需求聯系起來,認為“資本主義與生活本身處于根本矛盾之中”,與自然保持“可持續的健康關系”的新經濟只能是與資本主義決裂的經濟,主張把社會主義傳統與綠色傳統結合起來。會議對資本主義及其危機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替代選擇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討論的話題之多、程度之熱烈僅次于占領運動。
會議還討論了美國左翼對待美國大選的態度問題。《社會主義與民主》雜志的編輯維克多·沃利斯在“2012年選舉: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左翼的選擇”專題討論會上指出,左翼應當考慮選擇進步的候選人,而不應總是在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兩害相權取其輕”。
會議對中國問題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復雜環境下中國和平崛起面臨的挑戰、單邊主義國際秩序中中國的多邊主義政策以及中美關系等議題上。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研究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