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預言書
——《2012年的道路抉擇:大變革或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書譯述
王佳菲 編譯
美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大衛·德格瑞較早提出了美國0.1%超級富豪與99.9%民眾對立的觀點,得到了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抗議民眾的廣泛響應。他的著作《2012年的道路抉擇:大變革或第三次世界大戰》全文2011年2月發表于美國一家重要進步網站(Ampedstatus.org),引起廣泛關注。原文發表之時“占領華爾街”運動尚未發生,但作者以其精到有力的分析充分預見到,美國民眾必定在不久的將來走上街頭、發出自己的聲音。大衛·德格瑞的文章,顯然成為“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預言書。該文對人們今天回過頭來考察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興起,分析這一運動同中東、西歐國家此起彼伏的民眾抗議浪潮的聯系,理解當前世界格局正在發生的大變革,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譯述正文]
2011年以來,橫掃歐洲的抗議活動尚未平息,西亞北非一些國家又起波瀾。新一輪反抗運動和之前遍布歐洲的抗議活動之間不無關聯,而主流媒體卻對此避而不談。世界范圍內反抗新自由主義經濟霸權的國際浪潮不斷高漲。盡管每個國家的動蕩都有其內在特征,但各國的核心問題都與生活成本上升、就業機會不足和社會保障缺失有關。
無論各國民眾是否認識到,這些抗議活動實際上都是要反對一整套經過精心設計的用來壓榨勞工階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個人債務、激化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全球經濟政策。現有的抗議活動只不過剛開了個頭。
一、美埃兩國社會不平等及貧困狀況對比
西亞北非的民眾正在起來反抗當局“獨裁者”。然而,這些“獨裁者”正是聽命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份來自全球化問題研究中心的報告披露:全球擴張性資本主義與阿拉伯國家獨裁者之間存在同盟關系,阿拉伯獨裁者和暴君服務于有組織的國際資本之利益,認識到這一點至關重要。1977年埃及曾爆發了反對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穆巴拉克的前任)政權的抗議和騷亂。引發抗議的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傳授給薩達特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該政策取消了政府對基本日常生活商品的補貼,食物價格漲幅驚人,埃及人民深受其害。阿拉伯人民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統治他們的階級及政府不僅腐敗橫行,而且是買辦精英,是外國政府和利益集團在國內的代言人。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財政長官都服從于主要的全球銀行機構,他們都嚴格地遵守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推行的華盛頓共識。
埃及的動蕩,是對全球資本主義無情掠奪行徑的直接反彈,高盛公司前員工普林斯指出:“埃及所發生的革命既是對當權者的反抗,也是對經濟環境極度惡化的抗議。國內腐敗問題叢生,當局實行的政策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術語是叫作‘大力實行經濟改革以吸引外國投資’(換言之,就是進行私有化,把國家金融體系售與國際金融大鱷),導致經濟穩定的基礎遭到了侵蝕。埃及對外資采取了一種類似來者不拒的政策,但是,那些外國投機操作并未減少貧困,也沒有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美國主流媒體對埃及“壓迫性”和“腐敗性”的財富不平等大加評論。然而,近年來美國財富分布的不平等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基尼系數達到了0.45,相比較埃及的0.344、也門的0.37、突尼斯的0.40,在這四個國家中,美國才是最不平等、“壓迫性”和“腐敗性”最強的國家。
食品價格的飛漲,使得食品支出在人們的總收入中占了更大的比例,這對埃及和突尼斯這樣的國家影響很大,因此在激起抗議活動方面起了關鍵作用。而在美國,整體生活成本也顯著地升高了。這些成本包括醫療支出、居住費用、交通和教育支出等,按家庭(四口之家)年均收入2.2萬美元這一貧困水平計算的美國貧困率,與埃及的貧困率相當。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數據,埃及的貧困率是20%。埃及有8300萬人口,20%就意味著有 1660萬埃及人處于貧困之中。美國的人口是3.09億,當前的貧困率是16.8%,也就是說,有520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可見,美國的貧困人口規模是遠遠高于中東和歐洲的。當然總的來說,與埃及相比,美國的人口在地理分布上更加分散,但是,如果分解一下人口分布特征就會發現,美國許多大都市的貧困率要高于埃及20%的整體水平。考慮到這一點,加上政府的統計數據又存在著低估,美國九大主要城市的貧困率都已超過了25%。
二、債務的奴役和美國夢的終結
美國的官方失業率與埃及不相上下,都在9%到10%之間徘徊。就業市場的疲弱不振,工資的下降,福利的減少,教育成本的上揚,這一切已經使得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們幾乎別無選擇,不得不大量負債。當初,幾百萬美國學生紛紛借用了幾萬美元的助學貸款以支付教育費用,他們原本以為通過受高等教育就能夠獲得找個好工作所需的技能。他們哪曾想過,自己將來有可能失業,找不到全職工作,或是收入比起當時的那些從業者要少得多。大部分年輕的工人,在二十多歲或是剛過而立之年時,所負擔的債務之巨就足以用大半生來償還。他們這一生注定要為債務而打工了。
最近,艾倫·納塞爾在一次題為“助學貸款陷阱”的專訪中談到,美國各類學校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有債務纏身——公立的學院和大學中,在冊62%的學生是負有債務的。在非盈利性私立學校和盈利性私立學校當中,身負債務的在校生比例更分別高達72%和96%。更為嚴苛的是,根據有關規定,不允許貸款學生通過宣布破產來擺脫助學貸款的償還義務,在所有類型的債務中,助學貸款的懲罰性質是最強的。
這些學生根本不會預見到一場經濟危機就要發生,況且他們也不可能像借給他們錢的銀行那樣得到救助。畢業生們急需工作,但是在新增的有限崗位中,要么是臨時性的非全日制工作,要么是缺乏醫療和養老福利的低收入崗位。考慮到這個群體的人口規模,背負著這么沉重的債務,在血氣方剛的年紀,前途障礙重重,選擇少得可憐,所以就不難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革命氣息了。
與主流媒體和政客們鼓吹的說辭截然不同的是,在經濟運行中工作崗位仍然以令人震驚的速度不斷流失。零點基金近來發布了一份由經濟學家大衛·羅森伯格撰寫的報告,名為《美國失業狀況慘不忍睹》,其中提到:“真可笑,人人都以為美國的就業市場正在好轉……來自家庭部門的調查數據簡直是荒唐。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勞動力人口驟降了 76.4萬人,失業人數減少了120萬,這是前所未有的。不被計入勞動力人口的人數猛增了75.3萬,也許正反映出失業群體開始失去他們的后續性福利,并且不再繼續搜尋工作(失業人群中2/3的人并沒能夠找到一份新工作)。這些人只好去尋求救濟,或者是依靠配偶、家人、朋友來養活。”
美國爆發的房貸違約危機,自發生以來已經牽涉到了700萬人,但危機并沒有偃旗息鼓,而是愈演愈烈。大衛·威爾士在總結這場進一步發酵中的危機時說,美國房屋擁有者中近30%正處于雷區當中。
三、觸發抗議行動的政策舉措:劫貧濟富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當局拋出的所有新政策和新提案,無論在州一級還是在聯邦一級,都是要削減社會公共服務。就在幾千億美元資金以減稅的方式向各類百萬富翁、億萬富翁輸送之后,社會安全網正在遭遇嚴苛的削弱。在州一級,一份來自美國預算與政策選擇中心的報告透露:31個州已經公布了2012財年(大多數州的財年是從7月1日算起)的初步預算案,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了,各州預算都提出要大幅地砍掉一些教育、醫療和其他重要公共服務的支出。
家庭醫療費用在加速攀升。美國的醫療體系已經是世界上費用最高昂的體系。就個人角度看,我的健康醫療保險提供商已經發來通知,說我們家必須再多支付 45%的保費才行。我們一家三口要想獲得一份基本的健康醫療保險,平均每個月要支付超過1100美元費用。美國還有5900萬人根本就沒有醫療保險。醫療體系已經成為醞釀著憤怒情緒的孵化器。
食品價格是一個預示著抗議動向的領先指標。美聯儲的措施推動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政府又在大刀闊斧地削減援助資金,因此,那些依賴食品券購買牛奶和面包維持生活的人,將最有可能率先揭竿而起。美國總共有4360萬人憑借領取食品券勉強度日。從人數來看,在13個州,這樣的民眾已分別超過100萬人;從比例來看,在11個州,這類人口已占該州總人口的18%以上。在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這類人口有13.16萬,占總人口比例高達21.9%。
在花費數萬億美元救助了一批大銀行之后,美聯儲和政府官員現在已經很明確地宣布,各州不會再享受到相同的待遇。事實上,華爾街拿了納稅人的錢給自己派發巨額紅利,現在又打算從全國普遍受損失的各州那里撈錢。就在美國排名前千分之一的大富豪們變得比以往更加富有之時,中產階級正在迅速消失,貧困狀況正在惡化。當政界人士忽視了受損的大多數人的需要,只顧迎合凌駕于法律之上的金融寡頭,那么騷亂的出現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對照已發生抗議活動的國家,來分析美國國內的社會和經濟征兆,我們不難發現,現在不再是人民“會不會”奮起反抗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起來行動的問題。
四、發生在帝國核心區的抗議浪潮
美國與其他發生騷亂的國家相比,有兩點顯著的不同:一是美國的媒體宣傳系統更加強大、復雜、無所不在,這將使得公眾處于思想壓制當中,感到孤立而無所適從。二是美國通過發放食品券、失業救濟金或其他維持基本生存的官方援助形式,使5200萬人暫時得到了反貧困計劃的庇護。然而這兩處差異都只是臨時性的,決不會持續下去。社會安全網正被打破,對一些關鍵性社會服務,如醫療、教育、食品的保障逐漸削減,可是需要這些服務的人數反而在以數百萬的量級上升。同時,隨著食品和油氣價格上漲,食品券和其他形式的政府有限救助越來越顯得杯水車薪。
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只會得到一個革命的結局。主流媒體炮制的新聞和“現實主義”電視節目迷幻劑只能暫時把人們蒙在鼓里。在這場盛事中,美國人也許是遲到者,但一旦某個城市開了頭,多米諾骨牌就會接連倒下,一股抗議的浪潮將像海嘯一樣橫掃全國。
紐約大約有290萬人依賴于食品券維持生活,相當于曼哈頓的全部人口。不妨想象一下,有300萬人如洪流一般涌入曼哈頓的情景。再想象一下,這 300 萬人決定乘搭15到30分鐘的地鐵,進入金融區,從華爾街到紐約聯儲沿途露營,擁擠的人群又擠向JP摩根、高盛、花旗集團、富國銀行、摩根斯坦利、美國銀行。也許來自新澤西和康涅狄格兩個州的那100萬人也會聞訊趕來,于是將有400萬人把曼哈頓圍個水泄不通。
試想到那時,全球的媒體將用怎樣的詞語來描述?
聚集于開羅的100萬人已將振蕩波傳至全世界,但當數百萬美國人展開街頭洪流之際,革命的感染力將會像颶風一樣刮遍全世界。從中東地區到西方心臟地帶,一場新形態的全球反壓迫聯合行動將會迎來復興。
(編譯者: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