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韓裔“統一愛國者”的朝鮮情結
——專訪四月網英文站(the 4th media)總編、
清華大學訪問教授鄭己烈博士
■ 環球財經記者 劉美
2012年4月攜“四月網”團隊來到平壤,已經不是韓裔教授鄭己烈博士第一次造訪朝鮮了,但或許是最特別的一次。“我到朝鮮的次數已經數不清了,大概幾百次了吧。”2012年4月20日,鄭教授在四月網北京總部接受了《環球財經》的專訪,“但這一次趕上了非常特別的時刻。”時值金日成誕辰100周年慶典,這位生于韓國、持美國護照、來中國講學的清華大學訪問教授用滿懷熱忱的言詞,表述出他對朝鮮這個國家的特殊情感。
希望中國年輕人理解朝鮮的防御心態
“對于同去的朋友們而言,這次或許不是造訪朝鮮的好時機,所以我這幾天一直在對他們說,對不起。”鄭教授用中文重復地說了幾遍“對不起”,他所指的是訪問團在朝鮮遇到的程序上的麻煩。因為每天都有慶祝活動,每次的慶祝活動都有朝鮮最高級別官員出席,所以訪問團成員們不得不每天早早起床,排隊等待可能長達數個小時的安檢。
“平時去朝鮮,是不需要這樣麻煩的。”鄭教授的臉上依然滿是道歉的表情,他似乎很擔心中國的年輕朋友因此對朝鮮產生負面印象。“我想中國朋友們一定感受到了,朝鮮目前仍處于類似戰爭的狀態,即跟美國的‘亞戰爭’狀態,他們的警惕心理非常強。”
“在幾十年前的中國,也曾有過與美國關系緊張的時期。設想一下,如果這種緊張關系不解除,中國是不可能實現改革開放的。然而,朝鮮至今仍然處于這樣的狀態中。”鄭教授認為,在中國,即便30年的改革開放后,仍然面臨著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的思想入侵,朝鮮這樣規模較小的國家,面對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威脅,產生這種防御心態,是可以理解的。
鄭教授說,此次朝鮮之行更像是一次教育之旅。一位教授曾告訴他,中國的很多年輕人不了解抗美援朝的歷史,也不了解朝鮮。“經過這次旅行,同去的朋友都說愿意再來,愿意進一步接觸朝鮮民眾。這是一個漫長征途的很好的開始,這不僅是為了幫助中國年輕人認識朝鮮,同時也是為了我的民族,為了世界的未來。”
朝鮮民族的統一情懷
“對于朝鮮人來說,我不是他們的‘同志’,我不是朝鮮勞動黨黨員,我只是一個進步學者??在韓國人們叫我統一運動家,在朝鮮人們叫我統一愛國者。”鄭教授說,不論哪種稱呼,都證明朝鮮民族的統一運動從未停止。
“中國有56個民族,但朝鮮半島只有一個民族。”鄭教授強調著“民族”這個詞,“一個民族、一個傳統、一種語言。我們被分裂得非常痛苦,就像身體被分開一樣。”
“朝鮮和韓國在國土面積上勢均力敵,但經濟上,GDP的差距非常懸殊。”鄭教授認為,這是由朝鮮的自然資源環境和美國的封鎖共同導致的。朝鮮有80%的國土是山地,能源也很匱乏。“多年以來,美國的封鎖使這個國家缺乏糧食、能源以及跟友好國家進行貿易的權力。朝鮮什么都缺,加上美國的軍事甚至核武器威懾,導致兩國的人口比例大變。”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2008年韓國人口數量約為4900萬人,朝鮮只有2400萬人,不到韓國的一半。與之相對應的是,韓國國土面積約9.96萬平方公里,朝鮮約為12萬平方公里。
可是,自己的祖國韓國雖然富足,卻無法令鄭教授為之自豪。“表面上看,韓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本質上已經被美國殖民了。”鄭教授表示,跟世界其他發生分裂的國家和民族相比,韓國最特別的一點,就是美國在其境內駐有重兵。“美國在韓國有90個各種類型的軍事基地,不是Nineteen(19個),是Nine-Zero(90個)——”鄭教授打著手勢,激動地說,“你能想象嗎?在韓國這么小的一個國家里有這么多外國軍隊。”
“我今年已經60歲了,我的一生都在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朝鮮半島的統一。”鄭教授說,他在韓國長大,很清楚韓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奮斗從未停止,其中不乏流血犧牲。“美國扶植的第一個獨裁者李承晚被趕出了韓國,最后死在夏威夷。后來的統治者樸正熙被自己的手下謀殺,再后來的統治者全斗煥進了監獄。”
他說,在最近的10年里,曾經有那么一段時間,朝韓雙方距離統一是如此之近。2000年6月14日,韓國總統金大中訪問平壤,與金正日舉行會談,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勝利。那一次,兩國簽署了《北南聯合宣言》,明確地寫道:“北南雙方達成協議,將國家的統一,要由其主人——我們民族自己聯合起來自主地加以解決。”
“2007年的年中,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也造訪了朝鮮。”鄭教授回憶道,那是他覺得自己一生的奮斗馬上就要獲得勝利的時刻。可是2007年的年底,“我們輸掉了那場本不該輸的選舉,李明博當選為總統,朝韓關系立刻倒退回15年前的狀態。”
朝韓統一運動倡導者們不但輸掉了選舉,也在兩年后同時失去了兩位支持他們的前總統。2009年5月23日,63歲的盧武鉉在清晨登山時墜崖身亡,死因被定為自殺。2009年8月18日,85歲的金大中死于肺炎。
中國對朝鮮的態度
與韓國政局密切相關
“今年12月,我們又面臨著一次關鍵的大選。”鄭教授表示,這次大選不但是決定韓國未來的關鍵,對于中國也至關重要。
“中國與朝鮮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如果美國勢力控制了朝鮮,就像他們控制韓國一樣,他們就可以越過鴨綠江,侵入中國至關重要的東北地區。”鄭教授認為,關于朝鮮問題,美國正在對中國發起“軟實力”層面的進攻。“美國人既在妖魔化朝鮮,也在妖魔化中國。我認為美國正在深度侵蝕中國的部分媒體,使中國人進行‘自我妖魔化’,這種作法十分狡猾。”
“美國想盡辦法孤立中國,企圖讓中國自己選擇遠離朝鮮。”他擔憂地表示,如果中國接受美國的誘導,制定相應的朝韓策略,對于中國自身而言,也將是具有破壞性的。
“韓國、日本和美國都在非常認真地關注中國媒體,揣摩中國官方對朝鮮的態度。一旦中國表現出遠離朝鮮的意圖,韓國那些親美派就興高采烈。”鄭教授說,他注意到最近有一家影響力頗大的中國媒體發表了批評朝鮮的文章,他在日本和韓國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詢問這是否代表了中國官方的意圖。
“我告訴他們,這或許代表了一部分中國人的想法,但絕非中國官方的態度。”鄭教授說,他正在撰寫一篇闡述中朝關系的文章,他將謹慎選擇措辭,禮貌地向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議,“中國和朝鮮應該如同兄弟一樣親密。”
2012年4月23日,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正式宣布,自即日起接受預備總統候選人登記注冊,這意味著韓國第18屆總統選舉正式啟動。這次選舉寄托了鄭教授等統一運動倡導者的殷切希望,他告訴記者,現在韓國親美派一直從部分中國媒體的報道中捕風捉影,企圖證明中國與朝鮮“關系惡化”,并為此大做文章,因為“中國對朝鮮的態度對韓國政局十分重要”。或許,這正是一位韓裔旅美學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朝友誼吶喊的深層原因。
《環球財經》: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此次朝鮮之行的情況?
鄭己烈:對于我們一行來說,朝鮮之旅算得上碩果累累。這個團隊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到朝鮮,就趕上了金日成誕辰100周年這樣重大的事件。超過10萬人的閱兵,我想中國朋友們也是十分震撼的。朝鮮這次做出的所有政治和軍事上的行動,都是為了向美國人傳達一個信息:“不要嘗試武裝入侵朝鮮,我們擁有抵御任何形式的軍事威脅的能力。”我們親眼看到朝鮮展示了自己的導彈以及自己的軍事實力,這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環球財經》:您認為美國方面能夠接收到朝鮮試圖傳達的信息嗎?
鄭己烈:當然。我認為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或許是對朝鮮軍事能力了解最深的國家。特別是導彈、核武器能力等。美國尤其注意搜集朝鮮的軍事信息,這就是直到現在他們也無法對朝鮮發動軍事行動的原因。
雖然我們很難想象朝鮮這樣小的國家能開發出什么樣的高科技武器。可我們也都看到,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幾乎對任何小國為所欲為,卻因某種原因,對朝鮮這樣一個貧窮的小國無計可施。我想這個原因當然不是美國人善心大發。
《環球財經》:關于這次朝鮮“光明星三號”衛星發射失敗,朝鮮人民對此有何反應?
鄭己烈:是的,他們很失望。消息宣布時,他們都很悲傷,現場非常安靜。但3、4個小時后,人們就恢復了過來。我們也看到朝鮮官方很快宣布發射失敗,但表示將找出原因,并繼續在和平基礎上發展航天技術。
《環球財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日前表示,因為現任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曾在西方接受教育,因此他或許將給朝鮮帶來“某些變化”。您對金正恩的印象如何?
鄭己烈:希拉里·克林頓所表達的是西方人對金正恩的典型看法。金正恩從中學開始就在西方接受教育,會講英語、法語、德語,或許還有意大利語。他接觸了西方文化和西方的思維方式,特別是IT互聯網技術。金正恩的教育背景與他的父親和祖父截然不同,在這個意義上,希拉里當然可以這么說。
事實上,金正恩作為朝鮮領導人,也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這次他發表了15分鐘以上的講話——要知道他的父親和祖父幾乎不在公開場合講話,金正日只講過一句“朝鮮人民軍萬歲”。所以金正恩一開口,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接著他從高臺上探身出來,人們瘋狂了,大家興奮地喊著:“他來了!”
我知道同去朝鮮的那些人里,有人可以用更開放和善良的心態去理解朝鮮,有人雖然政治上理解,但情感上不理解。但金正恩探身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很激動。他就像一個年輕的偶像,人們對他予以了很大的期待。
這是我第二次見到金正恩,去年我第一次見他時,正趕上人們輪流與他握手。他的祖父接見過我,他父親也讀過我的文章。那次我站在他面前,雙手握住他的手,我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加油。
除了“加油”,我還能說什么呢?這個國家依然貧窮饑餓,還要面對來自帝國主義的強大威脅,而這位年輕的領導者還不滿30歲。英語里有句話“學會將腳放在別人的鞋里”,也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思考。每個人都不是生來成為領袖,我們無法了解更多的內部情況,但現在的結果是金正恩已經成為領袖的,我想如果我是朝鮮人,也希望他成為一名愿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強力領袖。希望他能繼承他祖父和父親的優點,不僅使他的國家成長,也使世界更加安全和穩定。
《環球財經》:作為一名韓國人,您如何看待朝鮮半島的統一前景?
鄭己烈:朝鮮和韓國是被人為分開的,我們只有一個民族,一個傳統、一種語言。我們被分裂得非常痛苦,就像身體被分開一樣。我認為韓國雖然看上去是個獨立國家,但各方面來講就是美國的殖民地。我來自韓國,我們從未停止為民族獨立而奮斗。美國扶植的第一個獨裁者李承晚被趕出了韓國,最后死在夏威夷。后來的統治者樸正熙被自己的手下謀殺,再后來的統治者全斗煥進了監獄。同樣被美國在境內駐軍,日本人就沒有這樣奮斗過。
2000年6月14日,金大中和金正日在平壤舉行了歷史性會面。2007年的年中,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也造訪了朝鮮。在過去的10年里,我們離統一曾經那樣近。但2007年年底,李明博當選為總統,朝韓關系立刻倒退回15年前的狀態。
今年12月韓國將再次舉行大選,這次選舉十分關鍵。李明博不一定參選,但美國還會選出新的代理人。這次大選的關鍵不僅在韓國,也在中國。韓國、日本和美國都在非常認真地關注中國媒體,揣摩中國官方對朝鮮的態度。一旦中國表現出遠離朝鮮的意圖,韓國那些親美派就興高采烈。在今年的大選中,我們必須克服許多障礙和困難,而中國對朝鮮的態度對韓國政局十分重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