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星辰網友在樓下發貼談《茅于軾獲獎與冰島破產的辯證關系》,其中提到“2008年金融海嘯中,冰島是災情最慘烈的國家之一,一個富足的國家,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國家徹底破產。”
左ye先生看了很不高興,于是跟貼說:“政府破產沒有那么可怕的,藏富于民。冰島政府就是小小的組織,政府破產就是它的入不敷出而已,不代表冰島全國國民的破產。美國政府都曾經因為交不起電費,不得不停止上班。”
很顯然,左ye先生根本沒搞清楚“美國政府都曾經因為交不起電費,不得不停止上班”的真實原因,把這件事情與冰島的金融危機混為一談了。
那次“美國政府都曾經因為交不起電費,不得不停止上班”的原因,并不是“美國政府破產”,而是美國國會因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財政政策上的爭執,遲遲無法通過第二年的財政預算案,導致聯邦政府的預算在年底出現了“青黃不接”,以至于不得不臨時關閉。
而且,“破產”并不簡單地等于“入不敷出”。要說“入不敷出”,美國政府也是幾乎每年都有財政赤字的,也就是幾乎每年都“入不敷出”,只要赤字的比例在一定的限度之下,就被認為是可以補救的,不會破產。
實際上,在金融危機之前的,冰島政府的財政狀況是良好的,并沒有“入不敷出”。冰島的金融危機,其實并不是政府財政危機,而是真正的金融業危機。
當時,冰島最大的三家銀行出現巨額虧損,陷入破產倒閉的境地。冰島政府在宣布接管三大銀行之后,并沒有動用政府財政去救這些銀行,而是干脆放任銀行破產。這些銀行一旦破產,冰島政府又不給予存款擔保,冰島國民存儲在這三家銀行里的資產就統統都沒有了,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全國國民的破產”。如果冰島政府決定用財政去擔保這些銀行,由于這些銀行的虧損是年度財政收入的幾十倍以上,冰島政府馬上就會陷入破產。正是為了避免冰島政府破產,冰島政府這才選擇了“國民破產”。
綜上所述,冰島的金融危機,造成的結果并不是“政府破產”,而是政府為了避免自己破產而坐視三大銀行破產,從而導致“全國國民的破產”。
左ye先生看了很不高興,于是跟貼說:“政府破產沒有那么可怕的,藏富于民。冰島政府就是小小的組織,政府破產就是它的入不敷出而已,不代表冰島全國國民的破產。美國政府都曾經因為交不起電費,不得不停止上班。”
很顯然,左ye先生根本沒搞清楚“美國政府都曾經因為交不起電費,不得不停止上班”的真實原因,把這件事情與冰島的金融危機混為一談了。
那次“美國政府都曾經因為交不起電費,不得不停止上班”的原因,并不是“美國政府破產”,而是美國國會因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財政政策上的爭執,遲遲無法通過第二年的財政預算案,導致聯邦政府的預算在年底出現了“青黃不接”,以至于不得不臨時關閉。
而且,“破產”并不簡單地等于“入不敷出”。要說“入不敷出”,美國政府也是幾乎每年都有財政赤字的,也就是幾乎每年都“入不敷出”,只要赤字的比例在一定的限度之下,就被認為是可以補救的,不會破產。
實際上,在金融危機之前的,冰島政府的財政狀況是良好的,并沒有“入不敷出”。冰島的金融危機,其實并不是政府財政危機,而是真正的金融業危機。
當時,冰島最大的三家銀行出現巨額虧損,陷入破產倒閉的境地。冰島政府在宣布接管三大銀行之后,并沒有動用政府財政去救這些銀行,而是干脆放任銀行破產。這些銀行一旦破產,冰島政府又不給予存款擔保,冰島國民存儲在這三家銀行里的資產就統統都沒有了,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全國國民的破產”。如果冰島政府決定用財政去擔保這些銀行,由于這些銀行的虧損是年度財政收入的幾十倍以上,冰島政府馬上就會陷入破產。正是為了避免冰島政府破產,冰島政府這才選擇了“國民破產”。
綜上所述,冰島的金融危機,造成的結果并不是“政府破產”,而是政府為了避免自己破產而坐視三大銀行破產,從而導致“全國國民的破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