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崇尚霸權主義的西方強國而言,伊朗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資源豐富,并擁有強大的地區影響力。征服乃至控制伊朗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國官方、媒體和輿論對此深信不疑,甚至毫不隱諱。但是,人們發現,近些年來,美國一直嚷嚷要對伊采取軍事行動,多次將包括航母在內的戰艦投放到伊朗周邊海域,擺出開戰的架勢,但卻并不動手,只威懾,不攻擊。美國對伊朗“圍而不打”的策略到底隱藏著何種玄機?分析家們會說,圍與打的背后都是經濟目的。
美國的經濟形勢好不好呢?近來從華盛頓傳來的消息說,近幾月來,美國宏觀經濟形勢喜人,就業數據掉頭向上,制造業服務業指標改善,甚至“災難深重的房地產業”也顯現出一派生機。然而,一些分析家們卻認為,美國主流媒體近來散布的這些經濟形勢好轉的消息不足為信,它實質上是為了讓世界相信美國正在走出經濟困境,從而吸引全球游資向美國流動。這樣的謀略與在伊朗制造戰爭氣氛堪稱異曲同工。實際上,美國經濟形勢依然黯淡無光,擺出打擊伊朗的架勢是為了轉嫁經濟危機,拯救美國經濟。倘若經濟形勢繼續惡化,發動對伊戰爭就會成為白宮必然采用的“靈丹妙藥”。
人們過去一直認為,美國發動戰爭的主要動機是養肥本國的軍火商,如今人們還發現,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和經濟手段,戰爭不僅可以掠奪資源、搞亂市場,還會破壞全球政治生態平衡,促成全球通貨膨脹,從而將本國經濟損失轉移給不發達國家。戰爭詮釋的是毀滅,但也意味著重建帶來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更廣大的債券市場。盡管陷入困境,但美國仍然有發動戰爭并贏得戰爭的能力。華盛頓的政治家們相信,有了這樣的能力,他們就可以繼續維護霸權,就可以轉嫁危機,就可以阻止美元霸權走向衰落。為此他們可以制造新一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可以發動伊朗戰爭,控制其石油資源,加大金融投機力度促使全球食品、能源價格暴漲。不要把美國想象得過于政治化,它是經濟動物,開戰是為了搶奪資源、占領市場,而不是什么“自由觀念”、“民主思想”。美國不講“圣戰”,不會為“理想”去打仗。
對美國而言,打擊伊朗只是時機問題。假如美國經濟繼續惡化,華盛頓對伊朗的軍事沖動就隨時都會噴發。美伊開戰會引發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國家間的混戰,該地區眾多國家都可能被卷入戰爭,而美國也有可能長時間內無法看到一個“跪下來的伊朗”。然而,美國不會把如此不堪設想的結果放在心上。華盛頓只關心歐元受到嚴重打擊,國際資本流入美國銀行,中國經濟遭遇重創。倘若美國真能為全球安全穩定的大局著想,那它就不會搞戰爭博弈了。
對美國的軍事強人們來說,眼下的戰略機遇是不能放棄的。正像麥凱恩參議員說的那樣,他寧愿輸掉選舉,也不忍看到國家輸掉戰爭。戰爭是美國以及西方獲取政治霸權、經濟資源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戰爭對美國和西方的生存方式的確極其重要,這一點歷史上已經反復被證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