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張文木:在釣魚島贏得尊嚴 才能在南海贏得尊重(舊文)

張文木 · 2012-03-04 · 來源:烏有之鄉
南海風云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照毛主席所說“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開展最積極的斗爭,我們將贏得偉大前途。

  在釣魚島贏得尊嚴 才能在南海贏得尊重(全文)

  ——從《釣魚島應成東亞“模范摩擦海域”》社評說開去

  作者 張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最近國家給釣魚島命名,是一大好事,再發這篇文章于以支持。主要內容發表于《東方早報》2011-07-18 ,副標題為筆者所加。

  http://www.dfdaily.com/html/51/2011/7/19/633138.shtml

  2011年7月4日,楊潔篪在與日外相會談中重申“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楊外長關于釣魚島主權的表態,是堅定的和不容商量的,是符合中國國家根本利益的。可近日有媒體(2011年7月9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卻主張釣魚島應成東亞“模范摩擦海域”,認為,“釣魚島在國際上屬于爭議領土”,“它的未來歸屬是存在變數的”,“中國宣示對釣魚島的主權,并不意味著中國就能實現這一主權”。文章還稱“中國保釣行動的實際效果”是“保持并強化了釣魚島主權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文章在釣魚島的主權關系的表述上顯然與楊外長不一致,其關于將釣魚島變為“模范摩擦海域”的建議也顯得書生氣十足,如果不是作者詞不達意,其正面意思沒有表達清楚的話,筆者覺得有必要就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議”及其背后的戰略意義,談點個人的想法。

  一讀到“釣魚島應成東亞‘模范摩擦海域’”構想,我就憶起20世紀前半葉的中日關系史,想起“九一八”事變后的“李頓調查團”。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隨后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大片土地,戰火延伸到平津一帶。

  這時蔣介石對此次事變的應對政策接近上文作者提出的將東北建成“模范摩擦”區域的設想。面對日本侵略,蔣介石不是積極地組織抵抗而是要強化中國東三省主權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為此,他于1931年底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訴”。

  面對蔣公的“申訴”,日本方面的回應是在《國聯調查報告書》(1932年10月)出爐前,不是強化而是盡量弱化其侵略行徑“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1932年3月1日,宣布其傀儡政權“滿洲國”成立,1934年又將偽“滿洲國”改稱為“滿洲帝國”,在全世界面前明示其占領整個華北的野心。

  1935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為了滿足日本在河北建立“模范摩擦”區域的要求,與日本簽訂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使中國喪失了河北大部分主權,將察省主席宋哲元撤職,二十九軍撤出察東地區,成立察東非武裝區。由此中國又失察哈爾主權。

  即使如此,日本人還嫌國民政府沒有達到“模范摩擦”的標準,9月,日本侵略華北駐軍司令官多田駿發表聲明,公開鼓吹華北五省在日本的指導下“聯合自治”。10月22日,日軍在河北香河指示漢奸、地主和流氓成立“縣政臨時維持會”,發表“自治宣言”。1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唆使國民黨灤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不久改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脫離中央自治”。11月,日本侵華戰犯土肥原到北平向二十九軍軍長、平津衛戌司令宋哲元提出“華北高度自治方案”,要求宋哲元限期宣布“自治”,否則日軍將以武力攻取河北、山東。

  南京政府為了讓中日間“摩擦”更為“模范”,于12月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指派宋哲元為委員長,由日方推薦著名漢奸王揖唐、王克敏、劉燮元、曹汝霖等十余人為委員。此后,日本人又得隴望蜀,組織大小漢奸在平津“游行”,要求“華北五省獨立”。

  至此,中國人民對蔣介石對日一味讓步的政策已忍無可忍,這樣便激出了逼蔣抗日的“雙十二事變”和由此形成的抗日統一戰線。

  但日本人對此“摩擦”回應得一點也不“模范”,1937年7月7日,挑起“盧溝橋事變”。侵華戰爭由此全面展開。

  中國人忘什么也不應該忘記中國近現代史,不應該忘記八年抗戰。大概和平時期太長的原因,有些中國人真的把那段歷史忘了,忘得沒有是非了。我們要索回強盜搶走的中國人自己的家產,這在我們有些人眼中卻成了有“爭議”的事,中國人索回家產的義舉則被有些人要求在“摩擦模范”范圍內行事。這樣的“要求”,讓中國人痛心,讓日本右翼高興。

  事實上,在今天日本右翼看來,不僅釣魚島,甚至臺灣也是“屬于爭議領土”。2010年7月26日,即將赴任的日本新任駐中國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東京記者會上直白表示,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有關“臺灣是中國不可分領土的一部分”的主張,日本的立場只是“理解并予尊重”,并未直接承認,今后日本對此問題仍然堅持同樣的態度。7月27日晚,日本駐華使館的新聞官向環球網記者鄭重表示: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一切態度都以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為基礎,此一立場從未改變過。

  我們知道,現在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是1972年9月29日發表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8月12日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及1998年11月26日發表的《中日聯合宣言》。那么,被中國視為核心利益的臺灣主權歸屬問題,日本方面在這幾個文件中是如何表述的呢?

  我們先看第一份文件。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是中日三個文件中最基礎性的文件,凡九條。關于中國和日本主權范圍的確認,文件第二、第三、第五條認為:

  (二)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并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在第二條中,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在第三條中,日本只是“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重申的“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在這兩條中,日本方面有意義的承諾是“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立場”。

  《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是這樣寫的: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1]

  關于臺灣,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表的《開羅宣言》是這樣規定的:

  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2]

  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后記者招待會上曾解釋說:“《開羅宣言》規定臺灣歸還中國”,“我國政府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的立場是理所當然的”。[3]但我們如果仔細查一下《開羅宣言》就會發現,大平正芳在此通過偷換概念而回避了“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實質性立場。

  如果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日本“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的說辭可以表達日本放棄在臺灣權利的含義,但現在日本建交的對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不再是《開羅宣言》中所說的“中華民國”,并且日方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那么這時日本再以波茨坦第八條搪塞臺灣主權歸屬問題,顯然就不合邏輯了。盡管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宣布:“作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結果,《日蔣條約》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并宣告結束”[4],但日本方面在《中日聯合聲明》中還是刻意規避了臺灣的法律地位。也就是說日本在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只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只是理解和尊重但并沒有承認中國政府重申的“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盡管日本與臺灣當局實行了“斷交”,但并不能由此推導出它法律上承認了“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則。由此必然產生的邏輯是,日本方面“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不包括臺灣的,日本與中國建交的主權關系只限于中國大陸,日本方面廢除在1952年4月28日簽署的《日臺條約》,不與臺灣發生正式的官方關系并不是基于中國政府關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而是基于“理解和尊重”中國立場的表態。關于此,當時與大平正芳共同簽署《中日聯合聲明》的中國外長黃華在其回憶錄中認為: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充分理解尊重中國政府關于臺灣問題的立場,堅持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是“以間接的方式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筆者認為,日本方面只是“充分理解和尊重”,既沒有直接承認,更沒有“間接承認”中方關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他只是承認了《開羅宣言》確定的“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的立場。這實際是“兩個中國”隱喻式表述。若一定要從積極意義上看,日方的這個表述只是明確承認了臺灣不屬于日本,日本放棄在《馬關條約》中獲得的對臺灣的所有權利。但對于當時已為戰敗國的日本而言,這是一個沒有意義但是必須有的法律表態。[5]如按此邏輯繼續推論,日本迄今也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東北的主權予以直接承認,因為按開羅宣言規定“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試想,如果有朝一日,日本人如果提出在臺海,繼而在“滿洲”建立中日“模范摩擦”區域,想必這篇文章的作者也不便拒絕,因為這二者在邏輯上是一致的。

  今日日本右翼一刻也沒有忘記推倒毀滅其“大東亞共榮圈”美夢的雅爾塔和平體系,而要做到這點,與19世紀70年代一樣,其突破口還是包括釣魚島在內的琉球群島。今天日本在釣魚島的“項莊舞劍”,意在臺島。1874年日本第一次出兵侵略臺灣,就是1872年吞并琉球后的邏輯結果。今天日本在中國釣魚島列嶼,進而在春曉油田與中國的爭奪,本質上是為了逼近中國臺灣。今天中國如果在此海域失去起碼的原則,那日本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臺灣,接踵而來的必然是中國東海制海權的喪失。這一點,“臺獨”大佬李登輝看得明白,2003年10月25日,他在為“李登輝學校”上課時表示,依照歷史,釣魚島既不是臺灣的,也不是大陸的。釣魚島的主權問題是從1971年開始的,以前沒有人說釣魚島是屬于中國大陸或是臺灣的。

  由此看來,中日之間的釣魚島之爭本質是臺灣之爭,在目前臺海兩岸分離,祖國統一任務時不我待的歷史時刻,根據歷史經驗,失去釣魚島,接踵而至的就將失去臺灣。也就是說,中日關系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釣魚島。因此,釣魚島問題就不是可用一般的領土對等互換原則來解決的主權問題,而是事關中國主權底線,因而是沒有任何后退和不容商量余地的主權問題。中國清朝和蔣介石時期對日本無底線的讓步所引發的日本全面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其起因均源于中國失去琉球群島的主權。如果說19世紀日本侵略臺灣的企圖是以1872年10月15日吞并琉球開始,以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結束,那么,21世紀臺灣的命運也必將從中日不能擱置的釣魚島主權“爭議”開始,而以爭議的結果而確定。

  今日中日之間的爭執再次從釣魚島列嶼升溫,日本再次觸及中國的底線,中國人應當如何面對呢?

  前事不忘,后人之師。近代以來中日交往的教訓就是:“喂豬不可驅虎”,相反,進行積極的斗爭卻是與日本這樣的國家保持良好關系的必要條件。1894年日本為打開東亞“難局” 發動甲午戰爭,次年便占領中國臺灣。隨后日本即東進與美國爭奪夏威夷。1897年6月16日,美國和夏威夷在華盛頓簽署合并條約。日本派艦前往,美國海軍則嚴陣以待,不惜武力堅守東太平洋的安全底線,結果日本自討沒趣,主動撤回對美國的抗議。此舉讓日本明白并從此不敢再犯美國的太平洋安全底線。1939年日本試圖北上入侵蘇聯,蘇聯在諾門坎陳列重兵對日本予以迎頭痛擊,自此,日本放棄北上侵蘇戰略。現在日本在釣魚島問題再及中國底線,經驗告訴我們,在這一地區,如果我們還要幻想搞什么“模范摩擦海域”,那么,1895年和1937年的中國就是前車之鑒。相反,如果借鑒1898年美國在夏威夷、1939年蘇聯在諾門坎與日本斗爭的經驗,遵照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開展最積極的斗爭,我們不僅能象今日美國、俄羅斯一樣與日本保持友好關系,還能為21世紀的中國贏得偉大的前途。 1955年,中國在萬隆會議上贏得亞洲人民的尊重,是從朝鮮戰爭的勝利開始的;同樣,我們要在南中國海贏得那里的國家和人民的尊重,也得從中國在釣魚島贏得尊嚴開始。

 

 

 

 

  [1] 王繩祖等編選:《國際關系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876頁。

  [2] 王繩祖等編選:《國際關系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859頁。

  [3] 轉引自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第10卷(1970-1979),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第327頁。

  [4] 轉引自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第10卷(1970-1979),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頁。

  [5] 關于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文件形成過程,參閱廉德瑰著:《美國與中日關系的演變(1949-1972)》,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266頁。


  附錄:三篇關于釣魚島和南海問題的討論文章

  社評:釣魚島應成東亞“模范摩擦海域”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1-07/1810883.html

  http://www.huanqiu.com

  2011-07-09 16:54環球時報

  日本航空自衛隊日前出動戰機攔截接近釣魚島空域的中國軍機,日方承認,當時中國軍機并未進入所謂“日本領空”。既如此,日本戰機攔截中國軍機的“合法性”何在?

  中日都對釣魚島宣示主權,該島雖目前處于日方的實際控制下,但這絕非釣魚島的“唯一現實”。釣魚島在國際上屬于爭議領土,中國明確宣布它是中國主權的一部分,中國大陸及臺灣都不接受日本對它的所謂“控制”,它的未來歸屬是存在變數的。所有這一切,都是釣魚島及其周圍海域的“現實”。

  隨著中國加快崛起,日本的危機感在上升。它不接受中國關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倡議,而是企圖強化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這帶來了中方的反對,中方執法船、軍機以及民船在釣魚島海域加強存在是必然的。雙方在這一海域的摩擦趨于常態化。

  客觀而言,中日雙方目前都沒有在釣魚島主權上向后退的政治空間,通過戰爭手段解決釣魚島爭端,在東北亞當前的戰略環境下亦不可思議。雙方只有將當前的摩擦安全化,不使之掀翻兩國關系,才是為淡化釣魚島危機找到一條實事求是的出路。

  在釣魚島爭端中,日本作為實際控制方有一定優勢。中國相對被動。中國社會對這種不利的客觀性應有足夠的認識。我們的所有保釣活動都不得不以此為出發點。

  釣魚島的真實情形是,日本沒有力量阻止中國對釣魚島宣示主權,以及阻止中方采取的具體行動。日本沒有力量排除該島主權的“爭議性”。另一方面,中國也沒有力量現在就“收回”釣魚島,中國宣示對釣魚島的主權,并不意味著中國就能實現這一主權,中國保釣行動的實際效果,是保持并強化了釣魚島主權在國際法和世界輿論層面的爭議性。

  由于日本的政策目標是盡可能固化對釣魚島的控制,消除它的“主權爭議”,與中國的政策目標正相反,這使得中日雙方圍繞釣魚島的尖銳對立將長期存在,地區和平穩定有可能因此受到間歇性沖擊。

  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伸張必須堅決,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中國可以用來做這件事的手段將越來越多,中國不應對使用現有的以及新的手段存有猶豫。由于中日對釣魚島的主權要求是百分之百的零和對立,而兩國又都不想為此爆發全面戰爭,釣魚島情況的實際搖擺,就取決于雙方誰投入力量更堅決,誰采取的手段更智慧。

  日本動用戰機攔截在釣魚島空域之外的中國軍機,這是它在向中國表達“不惜擦槍走火”的意志。中國必須表現出同樣的、甚至更堅定的意志。中國的執法船、軍艦、軍機,以及將要服役的航母,都應在釣魚島海域不斷出現,向日本傳達該島是中國領土的堅定宣示。這不是要和日本打仗,但也絕不是懼怕擦槍走火,中國有能力承受在釣魚島發生的一切。

  日本不要以為它可以用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嚇住中國,它應當現實,給中國在釣魚島地區宣示主權留下空間,并配合中國共同管理好雙方不斷增加的“摩擦”。我們希望釣魚島海域成為東亞的“模范摩擦海域”,而不是中日走向攤牌的真正擂臺。▲


  對釣魚島問題的歷史聯想不宜太寬泛

  ——與《在釣魚島贏得尊嚴才能在南海贏得尊重》一文的商榷

  作者 徐靜波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教授

  發表于《東方早報》2011-07-19 03:19

  http://www.dfdaily.com/html/51/2011/7/19/632970.shtml

  頃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張文木研究員的文章《在釣魚島贏得尊嚴,才能在南海贏得尊重》(《東方早報》2011年7月18日,以下簡稱“張文”),覺得其觀點作為學者之論,不免有些情緒化,對于釣魚島問題而產生的歷史聯想,也有點過于海闊天空。在此略述淺見一二。

  首先作者將釣魚島問題與當年的東三省問題相提并論,這樣的前提是不成立的。東三省的主要疆域,唐時已歸中國管轄,元時更是明確歸入中國的版圖,清代時設奉天吉林黑龍江將軍,1907年改為省制,雖然沙俄和日本屢屢覬覦這塊肥土,但在國際法上屬于中國領土的事實,則是毋庸置疑的。此后無論是日本試圖強行將遼東半島占為己有的野心還是日后以“滿洲國”之名實行實際的統治,都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在國際上始終未獲得正式的認可,二戰結束之后,東三省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這是天經地義的結果。

  但是釣魚島問題則不同。釣魚島及周邊附屬群島是位于中國的臺灣島與琉球群島之間的無人島,在明代人出使琉球時所纂的《順風相送》(1403年)和《使琉球錄》(1534年)中已分別出現了“釣魚臺”和“釣魚嶼”的描述。1879年(而非張文所說的1872年),日本用軟硬兼施的手段,強行吞并琉球王國,并將其領土悉數歸入日本版圖(清政府對此一直未予正式認可)。但即便如此,釣魚島及周邊島嶼仍不在其范圍。1895年1月,在中日甲午戰爭日方已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的情形下,日本內閣通過決議,將釣魚島等劃入日本的版圖,但并未對外宣布。不久簽署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列島也強行割讓給了日本,釣魚島的領土歸屬自然也就無人關注。1940年之前,一度曾有日本漁民在此進行漁業加工,后又復歸荒島。1945年臺灣等島歸還給了中國后,琉球群島或沖繩群島卻為美國所占領,釣魚島等也列在其中。盡管如此,仍經常有臺灣漁民在此海域進行漁業活動。1968年11月,聯合國相關組織在東海海域進行資源勘查,得出的結論是東海大陸架有可能埋藏大量石油資源。1971年6月,臺灣當局宣布對釣魚島等擁有領土主權,當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釣魚島等屬于中國的領土。1972年5月,美國將沖繩群島歸還給日本。釣魚島等的領土爭議由此開始。

  綜觀上述歷史,我們可知東三省屬于中國的領土在國際上是一個無可辯駁沒有任何歧義的事實,當年的國民政府始終不肯承認偽滿洲國,捍衛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今天的釣魚島等,則是一個在國際上有爭議且實際上為日本所控制的島嶼。但二戰前日本從未明確對外宣示它的主權,至今仍然是一些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出于歷史和地理上的理由,宣布對它的領土主權,也自然是正當合理的立場。但張文認為釣魚島乃是“強盜搶走的中國人自己的家產”,我們理應“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用武力來奪回,從而在南海問題上贏得他人對中國的尊重。作為一個一般的中國血性男子,發此豪言,自可理解,但作為一個學者,應該給予公眾更多基于歷史事實和國際關系準則的理性分析和中肯的結論,而不是相反。

  至于張文中所說的“今天日本在釣魚島的‘項莊舞劍’,意在臺島。……日本下一個目標就是臺灣,……由此看來,中日之間的釣魚島之爭本質就是臺灣之爭”,就更有些離譜,甚至有聳人聽聞之嫌。

  不錯,近代的日本確實走上了一條不斷向外擴張的帝國主義歧路,它的領土野心,不僅是中國的臺灣,此后還有整個朝鮮半島和千島群島乃至庫頁島,并進而將侵略的鐵蹄伸向了整個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由此挑起了與美國的戰爭并飽嘗了自己種植的苦果。但二戰以后大部分日本人對此已有反省,一般日本人已無意重蹈歷史的覆轍,戰后的和平憲法和由美國制定的戰后格局以及“日美安保條約”等,也使得日本難以對外武力擴張。

  不錯,至今仍有一部分日本人對臺灣懷有所謂的“殖民地情結”,對日本人當年在臺灣的殖民“業績”沾沾自喜。但二戰以后臺灣無論在法理還是在事實上都已完全脫離日本,按照如今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關系邏輯,日本想要再獲得臺灣,無異于癡人說夢,日本即使有個別這樣的狂人,也絕對無法獲得有良知社會的認同。臺灣在1683年正式歸于清政府,翌年設置府縣,從此正式成為中國的領土,并在1885年建立臺灣省,這在國際上已是常識。

  當然,出于對海洋資源的渴求,日本對于東海的相關權益,必然會有強烈的訴求。我們也應當根據相關的事實和國際法,以各種手段來捍衛中國的主權和利益。但張文舉出的諾門坎戰役和夏威夷之爭,可謂毫無歷史的可比性。張文的一些觀點和結論,是建立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誤讀上,缺乏學者應有的冷靜和理性。

  錄入編輯:張珺


  好“籬笆”造就好鄰居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6-27/092422711881.shtml

  2011年06月27日09:24 環球時報

  作者:李令華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員

  當前南海局勢成為熱點。南海問題的復雜性不僅在于南海存在多方領土之爭,還在于重疊性的海域管轄范圍主張。一位國際海洋法法官曾經這樣說:“重疊主張類似于即將發生的事故。”可見劃出海洋邊界對于沿海各國來說,是迫在眉睫的重大事件。

  自從1947年起,中國在南海地圖上標出了一條斷續線,或稱“九段線”、“U型線”,對該線的法律含義60多年來不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當局都尚未做出正式、明確的宣示。國內一些學者采取了守舊的錯誤態度,甚至認為“九段線”就是中國的海洋邊界線,認為占據南海總面積80%左右的U型線內水域就是我國的“歷史性水域”,這種說法不準確。

  解決南海問題應以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稱《公約》)和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準繩。包括中國在內的南海周邊所有國家都簽署了《公約》,只有在《公約》的框架內,我們和南海眾鄰才能實現雙贏。

  《公約》規定,每個沿海國都擁有200海里寬度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通俗地說,是指各國實際海岸線向海洋方向延伸200海里的范圍。歷史上越南主張的北部灣內108度3分13秒歷史線,菲律賓主張的卡拉延歷史線,以及國內有些學者主張的“九段線”,都大大超過了《公約》規定的200海里的范圍。這些單方面的主張都不可能在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中發揮作用。

  筆者的建議是,各國不妨先劃出200海里的單一海洋邊界,進行無爭議開發。

  在這個劃界過程中,南沙群島的海洋邊界將是最難確定的。南海地區的幾個國家雖然已經沿其海岸和島嶼周圍劃出了直線基線(注:這里有的基線是不合法的,需要重新確定),至今還沒有一個沿海國劃出了南沙群島海域中的基線,這包括2009年3月菲律賓公布的領海基線在內。

  考慮到南海中間有諸多小島,可以規定南沙群島的小島在距海岸12海里以外海洋區域的劃界中沒有任何效力,這樣,南海各國將有可能根據其大陸和大的島嶼(如我國的海南島)海岸線地理狀況進行整體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這樣,國家間也可以無須首先解決島嶼的主權爭議問題,使“擱置爭議”成為現實可能。

  重疊邊界主張的存在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爭端的產生,如來自一方的漁民被另一方的海岸警備隊逮捕,或者石油等能源在重疊主張區域被發現。重疊主張和未解決的邊界同樣會削弱經濟活動的開展,例如油氣產業的勘探工作。相反,邊界的確立會帶來法律的確定性,會促使在過去的“灰色區域”開始經濟活動:比如,油氣產業能夠發放開采許可證,而漁業能夠得到同樣地開發。建立邊界同樣能夠帶來政治上的利益,給南海的國際環境帶來長期的穩定性,正如英國詩人弗羅斯特的詩中寫道:好籬笆造就好鄰居。

  需要和中國劃海洋邊界的一共有8個國家: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朝鮮、韓國和日本,其中中國只是與越南在北部灣劃定了500多公里的海洋邊界,其他海洋劃界工作都沒有完成。菲律賓通過立法確定領海基線的做法,也警醒中國應該加快這方面的工作。目前世界上各國間的海洋邊界線有170多條,每條邊界線的確定平均需要15年。南海的海洋劃界將是一項艱巨工程。

  目前國內外都有人主張用武力維護國家島嶼領土主權是不冷靜不理智的,這樣只能使南海問題的根本性解決更加復雜化、困難化。海洋邊界確立在法律上會給南海地區帶來長期的穩定。因此,中國必須積極行動,盡快劃出南海海洋邊界。中國和越南北部灣口外以南海域劃界需要早日恢復談判,在《公約》基礎上以正確的理念指導下進行。▲(作者是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中文字幕女人天堂ab在线 |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