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供水短缺問題已經愈演愈烈。
物理學家凡達納•希拉博士是一名環保主義者,他認為印度并不缺水,問題在于(政府)如何管理好水資源。
“印度的水資源歷來充沛,但是這塊產生充足水源的土地卻正在發生供水緊張。”
希拉博士認為,伴隨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卻沒出臺任何保護水資源的措施甚至想法。這使得在過去的20年里,供水系統已經遭到破壞。
“在今天,無論是城市污水還是工業廢水,都在污染著每一條河流?!?BR>
“與此同時,幾條主干河流被筑壩攔截,導致河水不再流向下游,從而使得下游井水無以補充,灌溉用水不足。于是,河流改道和水污染產生了極其嚴重的水資源匱乏?!?BR>
希拉博士認為“破壞生態”的行為已經將水資源從印度人民手中奪走,這種行為還包括水資源的私有化,譬如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對地下水資源的開采。
她說到:“當前的供水機制正在剝奪農村及城鎮窮苦百姓的公民權,這種機制不能延續下去”
新德里貧民區面臨的問題
無論在農村還是城鎮,供水短缺帶來的問題正在影響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
印度城鎮中相對富足的中產階級大概有3億,可他們中絕大部分人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供水時間。
盡管如此,遭受水資源短缺之苦最甚的還是窮人們。許多貧民區居民吃水都依賴水泵,可是供水時間毫無規律。
在德里的Chanaykapuri外交使館區,一個生活在貧民窟里的婦女說,她們會時常讓自己的孩子帶上空罐頭瓶,騎車去外面去尋找能用的水龍頭。
“我們面臨著很多困難”一名婦女說到?!敖^大部分情況下,本應能抽出飲用水的水泵卻抽不出水來”
“我們這里是有負責供水的運水船,可是如果它們能來,并且即使真的來了,它們也無法帶來“合適”的水。要不就無法飲用,要不就只裝有半載,如供給每一個人則根本不夠?!?BR>
一位來自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的發言人布哈迪.巴特爾說,盡管政府允許貧民窟的人口無償使用水資源,這些窮苦百姓卻不得不經常依靠非法途徑獲取水資源。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度:在這里水本應是公共財富,屬于每一個人,可是人們說他們不得不違法,靠觸犯法律來爭取最基本的人 權。
水資源私有化不可避免?
當前的關鍵問題是:印度政府是否具備管理好本國水資源的能力?或者說,水資源的私有化是否不可避免?
批評家指責政府機構管理不善、鋪張浪費、相互包庇、腐敗成風、人員過剩并且缺乏責任感。諸多水務部門自己也承認改革的確迫在眉睫。
世界銀行正一馬當先地推動水資源私有化,于是世界最大的水務公司認為他們能夠通過運營印度的水資源系統獲利。
盡管如此,世界各地的水資源私有化運動并不成功,況且絕大多數印度百姓并不希望它進行下去。
2005年底,當得知世界銀行提議將擁有1300萬人口的德里的某些部分水資源私有化后,德里的居民紛紛走上街頭游行以表抗議。
世界銀行的提議聲稱完成私有化后會實現全天供水,每天都會有水喝,不過前提是水價上漲。
至少是目前,民眾抗議的呼聲已經迫使政府暫未同意該提議。
德里市水資源管委會(水務部),即德里賈爾管委會,已經拒絕接受世界銀行提供的貸款。盡管如此,激進分子相信新提議的產生僅僅是時間上的問題。
私有化后果堪憂
私有化就是解決之道?
倫敦的PSIRU對世界各地水資源的私有情況作了全面的調查與研究。
該研究中心的大衛·豪爾表示,當各大跨國公司因效益欠佳等原因,紛紛從發展中國家撤資時,印度廣闊的市場就尤具吸引力。
盡管如此豪爾卻堅持認為,有證據表明國營機構的效率并不比私營企業的低,他對新的私有化模式給印度帶來的前景表示疑慮。
豪爾先生說:“我認為,執行大多數私有化模式,其不可避免地后果是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角度上都只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失敗。更主要的是,這會延緩正處于發展中的印度城市水務機構前進的步伐,而印度的經濟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也足以保證這些機構的改革與發展?!?BR>
“我個人認為今后在印度嘗試(水資源)私有化場純屬浪費時間,并因此會阻礙印度國有的水務機構真正地服務于印度廣大民眾?!?BR>
問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
這個國家由于不平等造成的差異實在太大,沒人能夠輕松回答究竟如何締造一個公正無私的水務系統。
針對水荒,雨水收集是當前印度倡導最多的解決辦法。
很多住宅樓都用排水管將雨水排入地下水層,試圖以此來提升地下水位。
但是有關評論家認為這種嘗試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來自印度國家遺產委員會的發言人曼努·哈特納格認為,更大規模的節水項目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為此他舉了德里鹿園湖的例子:當地的廢水經過處理后通過泵站輸送到市里的其他地方進行回用。該項目被認為是一個成功的“宏觀項目”。
該發言人說:“當地的地下水位線已經得以回升,曾經干涸的管井和手動泵如今都又重新投入使用”
在兩年內,該項目已經使得1億5千萬立方米水注入地下蓄水層。
盡管如此,城市規劃顧問A.K·門農卻提出了警告,他認為這是一個觸及到“許多方面”的問題,并不存在一個能在短期內解決的辦法。
“首先,必須搞清楚問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其中一方面就是問題不可能輕易得到解決”,門農先生說到。
他認為社會上存在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認為光靠科技就能夠解決問題,但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導?!耙环矫媸且驗榭萍疾⒉皇亲罱K答案,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其中還包括人的方面—我們存在著腐敗,并且管理無方”
“我認為解決之路并不平坦—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BR>
自由化浪潮沖擊印度農業
日本《每日新聞》記者西尾英一
印度經濟在迅速發展,但另一方面,印度的農民中卻不斷有人因為債臺高筑而自殺。印度農業面臨的問題是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的一個典型。所謂全球化,是指20世紀90年代以后,在美國主導下推進的貿易自由化,以及跨國企業對世界的支配。一個印度農民組織的負責人說:“農民借債的原因顯而易見。一個是從跨國企業引進的雜交品種及化肥 、殺蟲劑等增加了農業經營的成本。另一個原因是世貿組織主導的貿易自由化導致農產品價格下跌?!?BR>
農業經營成本增加是從80年代開始的。為擴大生產,印度開始引進殺蟲劑和化肥,90年代以后又開始引進雜交品種。過去農民都是用前一年收獲的糧食當種子,而現在大部分種子都要從種子公司購進。棉花的價格從90年代中期開始下跌。在世貿組織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尋求擴大農產品出口的印度曾批評發達國家的農業保護政策,強烈要求推行農業貿易自由化。在1994年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有關國家就發達國家取消農業保護政策等達成協議。這個協議原本對印度有利。
農民組織負責人指出:“實際上恰恰相反?!卑l達國家的農業保護政策實際上并沒有取消,美國等至今還在向農戶提供補助金。另一方面,貿易卻自由化了,發展中國家之間在出口農產品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他說:“最終導致農產品的國際價格下跌,烏拉圭回合給貧困的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套上了絞索?!庇《饶晨萍冀M織負責人去年5月發表聲明說:“在世貿組織及世界銀行的強迫下,印度政府想把農業變成大企業主導的工業型農業。政府的政策在逼迫農民自殺?!彼麖娏乙笳灰庇谕菩匈Q易自由化,停止引進由跨國企業壟斷的轉基因種子。
由于國內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印度農業的地位相對低下。盡管印度的信息技術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但在2002年因氣候干旱,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大幅度下降。農業對印度整體經濟增長仍有很大影響。
【背景資料】:
印度面臨全國性日益嚴重缺水問題
記者: 帕斯里恰
照片:印度民眾為獲飲用水排起長隊
印度正在發展經濟,人口也在持續增加。印度正面臨全國性的、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專家們呼吁印度采行更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
*爭奪用水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一個平常的早晨,德里一個靠近富裕的外交官區域的貧民窟里,男人、婦女和兒童在排隊等候運水的卡車來供應日常用水。
卡車一到,人們就開始忙亂起來。人們爭先恐后。有些人甚至爬上卡車,把水管插進水槽,想要把他們帶去的水桶灌滿。
在一旁沒有參加爭水的居民說,爭奪用水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這種日子并不好過。
一名年輕婦女說,大家都推擠的這么厲害,拼命搶水。她擔心有一天會出事,有人可能會被撞傷,甚至死亡。
這并不是一個特殊的場面。德里地區的水荒同時也在印度全國幾百個城市的貧民窟里出現,那里的水龍頭流不出水。手動水泵也不管用,人們全靠卡車每天來供水。但是,卡車開到的時間不固定,有時人們只好耽誤工作或是孩子們耽誤上學。全家人都得輪流排隊,等候珍貴的用水。
最近幾十年,缺水越來越嚴重,在城市和鄉村都是如此。政府提供的水不能滿足快速提升的需求。人口膨脹和工業擴張每天都需要更多的水。
遭遇到這種困難的不僅僅是貧民,在中產階級的城市住宅區,用水供應也經常不穩定。
*基礎設施差 水資源管理差*
但是專家說,這種住家和農莊的水荒現像并不是水源不足單一原因造成的。
世界銀行說,這個問題的惡化是因為缺少基礎建設,例如儲水的水壩。他們舉例說,印度平均每人的儲水量只是中國或墨西哥的五分之一。
其他人呼吁印度采用更好的水資源管理辦法。都市計劃顧問梅農指出,印度不能像其它國家那樣用下水道和廢水循環使用的方法,因為印度沒有處理廢水的工廠。
梅農說:“德國萊因河的水要循環使用六次。他們將廢水處理過后送回河里,然后再使用。而在這里我們只用過一次就把它浪費了。我們沒有處理用水正確計劃和再使用的觀念。因此,由于水資源的供應有限,需求增大了,供應就短缺?!?BR>
印度的環境保護活躍團體--科學與環境中心的負責人那拉因說,殘破的基礎建設導致缺水問題的惡化。
那拉因說:“我們的基礎建設系統非常缺乏效率,因此,水流失的比率很高。幾乎有50%的供水都流失了。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在供水系統的管道中漏失了。我們必須檢討這些系統?!?BR>
專家們指出,印度的存水量已經明顯下降,并且,除非能有新的策略來應付這個問題,缺水會更加惡化。
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
官方坦承每年失蹤兒童近五萬人的印度,自上月二十九日首都新德里近郊發現近三十具慘遭強暴殺害的兒童和少女殘尸之后,媒體十日又報導,在西北部旁遮普省又發現四具兒童半裸殘尸,在東北部比哈省,警方也逮捕到一名近一年內已殘殺九名兒童的集團首腦。
印度國家人權委員會稍早表示,印度每年失蹤兒童人數約略有四萬五千人之多,但這項數字遭到搜尋失蹤兒童事務的非政府組織駁斥說,實際兒童失蹤人數至少是官方公布數字的十倍以上,甚至可能達百萬人。印度警察研發總局局長貝狄也坦承說:“在生命線上報案失蹤的兒童人數,遠超過警方的實際記錄。”
據國家人權委員會人士表示,失蹤兒童顯然都是遭有組織的誘拐和綁架,可能有人已成為犯罪集團的犧牲品,包括遭強迫或截肢成為街頭乞童,也有可能遭殺害被取出器官買賣,但這項犯罪行為至今并未獲得證實。這位匿名人士僅強調,誘拐兒童已成為犯罪份子一項“獲利頗豐”的行業。
至于印度觀光業者近年在國外積極鼓吹赴印醫療旅游,強調百病叢生的印度是治療疑難雜癥的醫療天堂,是否與兒童失蹤并慘遭分尸案件頻傳有關連,這位人士拒絕置評?!?BR>
新德里近郊的諾伊達鎮,在上月二十九日為警方查獲一起駭人的連環兇殺案,一名為鄰里尊敬的商人和一名男傭,在過去一年半先后誘拐、強暴和殺害至少三十名兒童和少女,并將尸體肢解后包裝丟棄或埋在住家附近的溝渠里。警方循線找到的尸體都只有頭顱和下肢,不見上身軀干。
直到目前,警方工作人員仍在諾伊達案現場挖掘失蹤兒童殘骸,九日又挖出一具大腿骨和若干人體殘片。參與調查的印度中央情報局官員已證實,肢解兒童尸體的手法應是出自熟練的外科手術人員,并且在涉案商人家中查獲一把手術用刀,因此不排除全案涉及人體器官買賣勾當。
但盡管發生如此殘酷駭人的殘殺兒童事件,諾伊達當地在最近一周,仍至少有六人失蹤,包括一名十八歲少年。諾伊達所在的北方省首席部長亞達夫一位擔任省議員的兄弟,在代兄前往兇殺地點觀察時,面對媒體毫不諱言的表示,不僅是北方省,印度各地每天都有兒童失蹤,不勝枚舉。
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駐印度代表奈爾表示,印度大多數兒童失蹤后,下落從此不明,主要在于警方懶于嘗試找尋,而失蹤人口案件也很少披露。
至于諾伊達失蹤兒童的父母,面對警方長期以來無能找尋失蹤兒童而導致數十兒童和少女慘遭殺害肢解的命運,一名女兒可能也在遇害名單上的家長,在悲痛之余,已開始面對現實,準備等北方省政府發下所謂的死亡撫恤金之后,再買個女兒回來。
就在諾伊達全案案情仍在發展之際,印度媒體普遍報導,九日晚在新德里西北方的旁遮普省木克札地區,為地方宗教慶典維持秩序的兩名保警,在進入當地執政黨國大黨前國會議員巴拉爾的一座據稱已廢棄五年的谷倉,準備覓地休息時,赫然發現角落有四具已半燒焦的半裸尸體,三女一男,年齡在九至十三歲之間,最初研判應是當地受雇的童工。
但警方隨后調查,發現四肢都遭反綁殺害的四名兒童,都有親屬關系,家人在去年十一月就已報案失蹤。目前警方已成立專案小組展開調查。至于谷倉主人巴拉爾,正在首都新德里為月底的省議會選舉熱身,立即否認知悉久已廢棄的谷倉中隱藏兒童尸骸,并憤怒表示在選舉時刻出現這種事情,是政敵陷害他的詭計。
警方迄至目前并未將巴拉爾列入調查對象,顯然顧及選舉在即,避免招致政治干預,僅表示,將等待驗尸以確定遇害兒童的器官是否失蹤,并記取殷鑒不遠的諾伊達連環兇殺案,已擴大調查鄰近地區,追查也在失蹤名單上的另外四名兒童蹤影。
“印度論壇報”十日也報導,七日晚間,在印度東北部比哈省首府巴特納,警方也是在偶然間,以非法擁有槍械罪名逮捕一名自稱“賓拉登”的男子。但在連續兩天的偵訊后,這名男子坦承伙同三十四名手下,包括一名扮演掩護角色的女性,在過去一年已綁架和殺害至少九人,其中多數是兒童。
報導說,比哈省首席部長庫馬已下令警方組成專案小組,進一步調查案情。據警方初步調查,“賓拉登”一伙專干綁架勒索和殺人,即使受害者家屬付了贖金,肉票依然遭到殺害,常是一槍擊中頭部死亡,死后又遭肢解分尸掩埋。
對于營養不良比例已高居全球之冠的印度兒童,仍難幸免此種殘酷的遭遇,據印度全國失蹤兒童訪查中心和印度兒童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估計,印度每年離家或失蹤兒童人數約一百萬人,大多是貧困或下層階級人家的子女,少有人注意或關切,因此很容易成為不法集團綁架誘拐的目標,但最嚴重的問題是:“這些兒童最后到那去了?”
印度兒童基金會執行長梅農說:“他們幼小的身軀暴露在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之中,在他們遭到人口販子、乞丐集團、街頭黑幫甚至器官販子的毒手前,政府和警方應當全力找尋他們。但諾伊達連環兇殺案的曝光,顯露了這些兒童的下場和警察的無能,人們應該開始睜大眼睛,盡快找尋其他失蹤的兒童?!?BR>
中評社
[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張慧英今天表文章說,我要是住在印度,最近可不敢隨便上醫院,因為醫生們這陣子心情很壞,鬧著要絕食抗議。沒有比一個心情壞又餓昏頭的醫生更可怕的了。
原因呢,是印度政府打算提高低等種姓階級的入學比率,醫生們認為這會影響醫學院的學生品質,降低醫學水準。一怒之下上街示威,還有人絕食抗議。話說從頭,印度深受種姓制度的影響,社會劃分成上千種種姓,而且是世襲的。低階種姓包括了勞工、農人和仆役等等,這些低下階層大部分生活在赤貧中,教育程度低或根本是文盲,因此更加缺乏翻身的管道。但是,低階種姓人數超過人口半數,在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里,票數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加上近來印度經濟起飛,貧富差距擴大,享受不到經濟果實的人怨懟漸生,導致社會上的不安緊繃益趨嚴重。 印度政府在壓力下,于是決定增加低階種姓學生的入學比率。如果按照公平競爭的原則,大家應該各憑本事,但低階種姓享有的社會資源遠不及高階種姓,一開始的立足點就不公平了,只能靠不公平的墊高入學比率來實現社會公平,這和臺灣給予原住民或僑生加分很像。因此,盡管醫生鬧絕食,印度政府至今似乎仍不打算讓步。
而這,對于整個印度貧富不均問題來說,只是小小一步罷了。
張慧英在文章中說,去年到印度采訪時,我對印度的種姓制度及貧富差距,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對于那里對他人苦難的冷漠,卻完全始料未及、也無法想像。追著車子討錢的乞丐,瘦弱而黝黑,馬路邊單薄的帳篷下住著一大家子人,沒一個看起來洗過澡。孟買綿延不斷的貧民窟里沒水沒電,入夜后各自燃起柴火煮飯,一片漆黑中如鬼火熒熒。這些人,有些是連種姓都排不入列的“賤民”(dalit)─或被稱為“不可觸碰的人”(the untouchable),有些則是低階而貧窮的種姓。他們的日子苦嗎?農民的日子更苦!
套句印度人的形容,大部分農民是“生于債務,活于債務,死于債務”,因為利潤幾乎都被地主、錢莊榨走,很多苦不堪言又了無希望的農民干脆自殺,以致于印度農民自殺率極高,而債務就轉移到孩子身上,代代相傳,永遠擺脫不了債務。
在印度,日子過得這么苦的人這么多,但整個社會卻有一種集體的冷漠,冷到讓人心驚,好像許多人眼睛都瞎了一樣,看不見在四周處處可見的悲慘不公。種姓制度相信人本來就生而不平等,既是天意,日子好的人就不會對旁人的苦難有歉疚感,也不覺得自己有義務伸出援手,或進一步作制度上的改革。而且,相信輪回來世的存在,更可以讓受苦者忍耐、旁觀者無動于衷。雖然也有慈善機構或不相信印度教種姓制度的人,但整體而言,種姓的影響力仍然深遠。像印度這樣的社會文化,要改善貧富差距減少社會不公,實在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調整入學比率其實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張慧英說,但是,我來自臺灣,看到一群人可以對同一國度中的苦難視而不見,熱鬧繽紛的電視節目和廣告里也看不到那塊世界,仿佛那一大群人口完全不存在一樣,我只覺得不可思議,很想問:“你們瞎了嗎?就在你們眼前耶!” 可能是因為外有強敵及長期孤立,讓我們必須相濡以沫相互取暖吧,臺灣再怎樣吵,彼此之間還是有命運分享與危難相扶的義務感,聽到有人受苦總是不忍,多少覺得自己該幫點忙。臺灣人也許缺點很多,但真的是蠻可愛的。如果有人覺得臺灣人其實也很冷漠,相信我,你還不知道什么是冷漠。
-----------------
[資料] 印度種姓制度:
印度人口眾多,百分之八十二為印度教徒,其中分為不同等級的社會集團。種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對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及七千萬不可接觸者.
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
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
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
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后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
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后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
種姓是世襲的。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影響很深,種族歧視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廣大農村情況還比較嚴重。
獨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消除種姓歧視。首先是制定了有關法律規定。1948年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后來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應規定,保護低級種姓利益。政府還在教育、就業、福利等方面對低級種姓者提供大量幫助。
隨著社會的進步,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如種姓制度中的內部通婚制受到沖擊,如高種姓的女子現在也同低種姓的男子通婚了。人們對職業的看法也有所改變,衡量職業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為基礎,而以金錢、權力為基礎。在城市里,各種姓人們之間加強了來往與交流。
變質的綠色革命
印度主要農業邦面臨嚴重環境危機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 2000年7月8日 作者 德溫德爾·夏爾馬
印度又一次受到干旱的困擾。該國西部和中部有超過5000萬人缺水,數以千計的牛死去。因為糧食貯備比較充足,有2600萬噸,比正常年份的需求高出1100萬噸,干旱才沒有引起饑荒,然而這可能是印度最后一次平安渡過如此嚴重的危機。未來的干旱完全可能導致饑荒,因為東北地區號稱印度糧倉的主要農業邦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正面臨著一場嚴重的環境危機。
集約農業惹的禍
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綠色革命的前沿陣地,在這次革命中,農業機械、殺蟲劑與化肥、灌溉技術以及用高產作物替換傳統作物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印度余糧的80%是由這兩個邦提供的.
但是土地越來越無力承擔集約農業的重荷。作物產量和水資源正在令人擔憂地減少,有些地方差不多要成為不毛之地。許多農民因投資新的農業設備和依賴農藥而背上沉重的債務,農村地區的失業率在增長。這些都是農業經濟惡化的不祥征兆。
這場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在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引種水稻,而水稻并不是這兩個干旱邦的傳統作物。灌溉技術使種植水稻成為可能。水稻被當成一種經濟作物種在麥子的旁邊,可它吸干了土地中的水分。水稻生長季節的過度抽水使得地下水層的高度以平均每年0.5米的速度下降。在某些地區,農民的深管井根本夠不到地下水,或者地下水變成了咸水。
其他集約耕作做法——尤其是水稻和小麥耕作法——事實上從土地里吸走了養分。給莊稼施化肥時,莊稼不僅僅吸收化肥里的氮、磷、鉀,還從土壤里吸走成比例增加的微量元素,包括鋅、鐵和銅。天長日久——大約經過10年左右,土壤就變得缺乏這些微量元素。土壤缺乏這些微量元素會降低植物吸收氮、磷、鉀的能力。
于是,為了補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阻止產量下降,農民們不得不施用越來越多的常規化肥。這樣,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的農民們要想賺錢越來越難了,而且該地區的許多土地嚴重缺乏微量元素。
大量使用化肥還有另外一個后果:多余的硝酸鹽滲入地下水中。在旁遮普邦中部的盧迪亞納小麥產區及其周圍地區,地下水的硝酸鹽污染已經顯著加劇。
并非杞人憂天
耕地因為化肥的過度使用而變得貧瘠,可是印度政府還在鼓勵農民們增加使用化肥。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短視做法。
印度政府正致力于推動工業的全面發展,農業部門也和別的部門一樣。農業發展的重點在于從事蔗糖生產之類行業的新型的農業綜合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采用的是與綠色革命農業相同的集約耕作手段??紤]到旁遮普邦面臨著嚴重的地下水問題,我一直認為在那兒建造更多的蔗糖工廠不是個好主意。旁遮普的土壤也不適于種甘蔗,然而現在該邦有20家蔗糖工廠,而幾年前只有6家,而且該邦正準備申請再建50家。
與其說這些企業從事的是農業,倒不如說它們干的是政治勾當,它們極具破壞性。經濟利益被少數人占有,而長期的惡果將影響千百萬貧窮的農民.
實際上,似乎是農民們自己在承受綠色革命的代價。旁遮普邦農村地區的負債為500億盧比——大約相當于7.45億英鎊。在過去兩年里,有250多個農民自殺。
在不久后的某個時候,旁遮普邦不切實際的農業將會崩潰,屆時印度的糧食產量會急劇減少。印度的糧食保障很不穩定。由于人口日益增長,加上長期糧食產量的前景每況愈下,我擔心這個國家的糧食供應又會像綠色革命前那樣需要依賴進口,當時印度曾進口大批的糧食來養活千百萬饑餓的國民
要想不讓這種情況發生,印度政府應停止主要依賴這兩個邦提供大部分糧食供應的做法。自70年代初以來,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每年共生產1.5億噸小麥和1億噸大米,但是這些產量完全是依靠化肥獲得的。要打破這個怪圈,政府應鼓勵兩個邦的農民種植不大需要集約化耕作的替代作物,如高粱和小米,并在其他地方發展小麥和大米的生產。而保持現狀將招致環境和社會的災難。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十四日專電
據華盛頓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今天公布全球饑餓指標顯示,貴為國際投資人眼中“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在全球一百一十九個國家當中名列前二十五名,排第二十四,是全球兒童營養不良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印度五歲以下兒童有百分之四十七點五體重不足,較諸戰爭、干旱肆虐而民不聊生的非洲次大陸更為嚴重。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南部國家,兒童營養不良或體重不足的比例平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是在十六日“世界糧食日”前夕發表上述報告。在全球饑餓指數最高排行榜方面,報告指出,亞洲地區僅有四個國家名列前二十五名,依次為柬埔寨第十一、塔吉克第十二、孟加拉第十八及印度第二十四。其余二十五名內的國家都是非洲次大陸國家。
另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二00六年營養報告指出,全球兒童體重不足總人口,僅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個南亞國家就占了一半,其中印度平均每三名成年女性就有一人體重不足,換言之,體重不足的母親產下體重過輕嬰兒的風險也愈高。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是根據一九八一至二00三年的多次統計,其中印度在一九八一年的饑餓指數是四十一點二三,一九九二年下降至三二點七三,但自一九九七至二00三年一直停留在二十五點七三未變。
印度鄰國孟加拉則從一九八一年的四十四點四,下降到二00三年的二十八點二七。
這份報告調查涵蓋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包括九十七個開發中國家及二十二個轉型期國家,但未納入高度工業化國家以及若干資料不足的國家如阿富汗、伊拉克和索馬利亞。
印度農業發展不景氣 農民自殺率居高不下
---2003年全國有17107個農民自殺
[山西晚報]
據美國媒體報道,印度經濟迅速發展似乎并沒有給農民帶來多大收益。相反,由于莊稼歉收、債務纏身,很多農民紛紛選擇了自殺。這反映了印度農業發展中某些根深蒂固的問題。
莊稼歉收 絕望棉農吞毒自殺
在一個灰色的星期三早上,一名絕望的印度棉農吞下一瓶殺蟲劑,倒在自家泥土小屋的門口。
這位農民叫阿尼爾.申德,今年只有31歲,他有個漂亮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兒子,還有一塊21畝大的棉田,這是他家唯一的收入來源。然而,他今年連續3次播種,沒有任何收成——前兩次是由于干旱,第三次則是雨水過多。絕望的申德再無法承受這個打擊,于是服毒自殺,留給妻兒的是巨大的悲痛和一筆債務。
申德的妻子前幾天回娘家照顧生病的弟弟,當她聞訊趕回來時,丈夫已經氣絕身亡,靜靜地躺在一塊薄布下。她看著丈夫的尸體悲痛欲絕,把臉埋在一塊不值錢的藍色紗麗里號啕大哭,然后對依在身邊、表情呆滯的小兒子說:“你爸爸死了”。
危機嚴重 農民自殺率居高不下
不管死亡的原因是債務、羞恥,還是貧窮,申德的死在印度農村都不是唯一的。根據當地警察的記錄,這已是今年6個月來第8次農民自殺事件,而這也再一次提醒人們:印度農民正處在危機之中。
印度政府最新統計的數字表明,近年來農民自殺率仍居高不下。2003年全國有17107個農民自殺;在中部產棉地區,從2004年7月到2005年8月的一年時間里,非官方統計的農民自殺事件有767起。
印度經濟正在騰飛,但農業就像阿基里斯之踵,是印度經濟致命的弱點。農業是印度幾億人的謀生之道,但在國民經濟中卻只占一小部分。糧食生產曾經是印度的驕傲,現在則正向相反的趨勢發展。過去10年里,糧食生產已落后于人口增長。
農民危機是任何一屆政府都無法忽視的問題,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更把這個問題描述為“劇痛”。他認為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已成為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兩年前,農村高自殺率和普遍的絕望情緒推翻了前政府,并幫助曼莫漢.辛格成為印度總理,而面對這一棘手的問題,辛格總理似乎也無能為力。
高投低產 農民常常債務纏身
印度全國農民委員會主席斯瓦米納坦說,自殺事件是困擾印度農業發展的某些問題的極端反映,具有經濟性和社會性。印度的經濟改革已經有15年了,改革使得印度農民與世界接軌,去面對全球競爭,并使他們有渠道購買昂貴的生物技術,然而改革并沒有幫助他們高價出售農產品,或得到銀行貸款,或在發生干旱、蟲害和洪水時得到賠償。
兩年前,印度以美國同盟國的姿態出現,現在則是美國農業政策的最主要批評者。美國政府每年撥巨款補貼本國棉民,迫使包括印度在內的產棉大國棉花價格下跌。面對全球化的到來,印度農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參與競爭,要么退出。
要競爭就就不得高價購買基因改良種子、化肥和殺蟲劑,這些東西即使在最小的鄉村商店里也能買到,棉農申德種植的就是美國生物科技的巨頭孟山都公司研制的轉基因棉,稱作Bt基因棉,它能有效預防棉鈴蟲危害,使殺蟲劑的用量降低25%。
優質同時帶來的是普通種子兩倍的高價,這就迫使農民必須投入更多資金,向銀行貸款無門的他們,最終只能選擇高利貸。在農民自殺傾向嚴重的地區,靠高利貸買種子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放債者先向借債農民征收高額利息,還要求額外的保險費,然后迫使農民以低于市場價把棉花賣給他,再從中獲利。
錢德拉卡爾.阿加瓦爾是放債老手,他說:基因改良棉種和殺蟲劑市場生意興盛,使得放貸人大獲其利,而農民就倒霉了。事實上,遇到一兩次農作物歉收、家人生病、或女兒出嫁,底子薄的農民之家就會岌岌可危。
政府緊急采取措施
阿尼爾.申德死前至少背著四筆債務:一筆是銀行貸款,兩筆是他姐姐為他借的錢,一筆是高利貸。自殺前的晚上,他又借了最后一筆債:大約9美元,剛好買1升殺蟲劑,并用它結束了生命。
在目前情況下,像申德那樣只有少數財產的人極易受到傷害,甘地發展與研究學院的一份研究結果表明,在自殺的農民中,一半以上擁有的土地不到30畝,86.5%債務纏身,40%以上農作物歉收。
但擁有大量的土地也不能讓他們高枕無憂,馬諾.昌杜拉爾有430多畝的棉田和高粱地,但他說自己每年也是靠運氣。每年播種后,他都要祈禱風調雨順,棉苗不要遭到棉鈴蟲危害?,F在他有3筆債,加起來有1萬美元,在當地這是一大筆錢。
印度政府去年的調查表明,40%的農民不愿繼續經營農作物,只有4%的農民給農作物投保,大約60%的農民完全依靠雨水。
為了應對農業面臨的危機,辛格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農村信用貸款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此外,還采取了緊急補救措施,包括在自殺傾向嚴重的地區發放價值156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并且承諾放棄現有的銀行貸款利息,懲治不法高利貸商人。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許多人更希望政府在農作物歉收或全球價格下跌時幫農民一把。
-------------
印度新德里:天天在“等”水到來
國際周刊
一方面印度的降水非常充沛,每年夏天都在鬧洪災,但另一方面印度居民卻面臨著缺水的威脅,印度任何一座城市每天為市民供水的時間都只有數小時,有7億多人缺乏下水道設施,一場水資源危機正在全面侵襲印度,連最富裕的首都也不例外。水資源問題可能會成為制約印度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主婦辭掉工作專職等水 找水也可以讓一個女人瘋狂。
這事兒問問麗圖·普拉舍就可以了,這位居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的家庭主婦每天早晨6:30就爬起來開始為找水而煩惱。
一天早上,水管竟然罕見地滴出了水,而更為常見的是一點水也不來,因此麗圖不得不打電話叫私人送水車,等候水車到來,同時擔心著要是什么水也不來,浴室里儲存的水還夠不夠用?!澳阏毂P算著的事情,就是如何得到水,”45歲的麗圖滿臉疲憊地說,“你任何時候都得這樣緊張兮兮的?!?BR>
比麗圖更糟糕的是住在貧民窟里的居民,那里根本就沒有供水管道,供水局只往那里派水車,那兒的婦女們要耗上好幾天才能等到水,水一來街道上就擠得不可開交。為了確保自己的那份水,卡瑪爾·克里希南辭掉了工作。她以前每周有5天去鄰近的居民點打掃衛生,然后每天晚上一回到家里,發現一滴水也沒有,水桶一直空著。最后,丈夫命令她辭職,天天等水?!拔蚁氤鋈スぷ?,但我沒法去,”她悶悶不樂地說,“我等水都等瘋了?!?BR>
沒有一座城市供水完全正常
新德里的水荒在印度很有典型性。在全國范圍內,由于城區的供水網絡嚴重失修,任何一座城市每天為市民供水的時間都只有數小時。比供水更重的問題是污水處理。 新德里既不能消解自己的缺水問題,也不能充分處理其產生的污水。有約45%的市民的住所不與公共排污設施相聯通。
在全國范圍內,這些問題更為嚴重。有7億以上也就是差不多占總人口2/3的印度人,沒有足夠的下水道設施。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印度每年有21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主要因為缺乏干凈水而死亡。“除非政府管理水資源的方式發生顯著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迅速到來,”世界銀行在其去年十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總結說,“印度將既沒有資金來維護或者新建基礎設施,也無法為經濟發展和民眾提供必需的水?!?BR>
水危機潛伏了數十年
印度的經濟正以令人艷羨的速度闊步前進,但就算是在新德里這座印度最富裕的城市里,像麗圖這樣的中產人士也落到了四處找水的窘境。
這場危機已經潛伏了數十年,隨著人口激增、城市大大擴張,這已經為脆弱而疏于管理的公共供水與凈化網絡帶來了新的壓力。所有這些因素已經導致一些地方水資源太少,一些地方水受污染,另外還有數百萬人每年飽受洪水侵襲之苦。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它不僅危及印度的經濟發展,也影響其國家和政府形象。
位于新德里的“科學與環境中心”負責人蘇尼塔·納雷因說:“我們這個國家無論是變得貧窮還是變得富裕,那都是因為水的緣故?!眹@水資源而產生的種種沖突,體現著目前印度正面臨著的眾多惱人的變化: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需求沖突,根深蒂固的貧富分化,日益興盛的經濟和脆弱的環境之間的平衡。
圣河也遭到了嚴重的污染
印度久負盛名的亞穆納河的遭遇,可以作為研究印度所面臨的水資源管理危機的一個典型案例。新德里在2000多年前就誕生在這條大河的岸上。而在印度教神話中,亞穆納河被認為是一條從天堂流到人間來的圣河。但在新德里城區內,亞穆納河本身也可以說已經死去了。
從喜馬拉雅山脈流淌了400公里的亞穆納河在流入首都前,仍然相當干凈,新德里公共供水局每天從這條作為該城最大飲用水源的河流里,汲取近87萬立方米的水。但在亞穆納河流過市區時,它就變成了新德里最大的排水溝。居民每天向這條河里傾注近360萬立方米的污水。亞穆納河宛如一條黑色帶子。一團團未經處理的污水浮在表層。沼氣泡在水面上升騰。
這水已經無法讓魚生存,更別說讓人去游泳或者飲用。
據官員們估計,新德里的人口在過去15年里增長了大約41%,達到1600萬。隨著人口劇增,他們傾注入亞穆納河的污水中,平均有一半以上沒有得到處理。更為糟糕的是,新德里的許多居民點甚至沒與污水管道連通,露天排水溝分布于貧民窟的窄窄里弄,每一個弄堂都臭味彌漫。一些溝渠里由于充滿了垃圾和淤泥,結果完全變成了一條條墨綠色的垃圾帶。這些溝渠匯入了一條寬闊的下水道,它流過該城的東部邊緣地帶,匯集了更多的污水和垃圾,然后與來自兩家污水處理廠的水流匯合,最終流入亞穆納河。
背負著從首都接納來的重重污物,亞穆納河向南蜿蜒流往馬圖拉和阿格拉(舉世聞名的泰姬陵所在地)。新德里下游的鄰居們不得不對水進行深度處理。
“這條河受到人們的崇拜,”24歲的市民薩尼·弗馬說,在看到亞穆納河時,弗馬無比震驚,他現在不遺余力地提醒別人污染問題的嚴重性。他加入了一個名為“我們拯救亞穆納河”的環保組織?!叭绻阆氤绨葸@條河流,就應當給予它更多的尊敬,”他說,“你就應當正確對待它。你應當質詢政府。應當要他們為這條河流做點什么。”
地下水都被過度抽取
印度居民普拉希很不幸地居住在新德里供水缺乏的南部城區。城里的供水在流經長達5600英里的破破爛爛的公共管網時,有25-40%的水白白漏掉了。到普拉希這里時,水幾乎從來不夠用。普拉希每月得到的自來水平均不到13加侖,而從供水局拿到的費用帳單從6至20美元不等。她抱怨說,因為供水局從來不看水表,水費也就這樣變幻無常。
這意味著她不得不尋找其它水源,同時殫精竭慮地節約用水,以滿足家人用水需求。她每月還從私人供水車那里購買265加侖,費用大致為20美元,此外她還付給從一口私人水機井里汲水的工人2.5美元,水井是她和其所在住宅區的其他居民們一起打的。
據由印度政府委托編寫的《德里人類發展報告》介紹,新德里有近1/4的居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賴這種水井。這也就是新德里的地下水比該國其它地方干涸得更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有78%的地下水被過度開采。
但一幢幢簇新而時髦的公寓樓正在新德里各處拔地而起,郊區樓盤就以確保24小時供水來促銷,不過這通常是通過打深井來實現的。一處新樓盤在報紙上打出的廣告詞就是這樣說的:“想想24小時都不干渴的滋味!”
今年8月新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一場空前的水危機”在迫近,報告指出25%的新德里居民根本得不到自來水,另有27%的人每天供水不到3小時,有近200萬個家庭根本沒有抽水馬桶。
根本原因在于設施和資金
新德里居民日復一日的找水行動只是加大了對公共供水系統的壓力。比如說,為了彌補公共管道里水壓不足的問題,普拉希和鄰居們幾年前開始用一種所謂的增壓泵,直接從公共總水管里吸水,每戶人家都在汲取盡可能多的水。這是一種面對公共資源有限而且不可靠時出現的一種“我優先”的策略,它在這座人人希望“我優先”的城市里到處興盛起來,而每一個增壓泵都在進一步讓供水管里的水量減少。
新德里和全印度的供水形勢預計將更趨惡化。印度現在每年用水約6338億立方米,但這種需要正在跳躍式增長。官方的估算表明,用水需求到2050年將不止翻一番,超過印度可支配的1.07萬億立方米。不過新德里水危機中一個最為顯著的乖違之處就是該城并不完全缺乏水資源。供水局首席執行官阿倫·馬蘇爾說,真正的問題是因基礎設施破敗和資金缺乏而導致配水效率低下。
據供水局估計,消費者支付的費用只有實際供水價格的40%。但馬蘇爾很明白,現在要提高水費是不現實的。他說:“如果我們能讓供水充足,要讓人們支付更高消費就會容易一些?!比ツ暝刑嶙h將一些居民點的供水民營化,但因遭遇到強烈反對,而最終流產了。這樣一來,該城的管道網也就持續在一團糟的境地。
[中央社] 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十一日專電
幾乎每位初抵印度的外國旅客都有喝水拉肚子的慘痛經驗,而印度人卻安然無恙,如今似乎有了答案。據印度政府中央污染物控制委員會今天公布首都地區自來水含毒成份研究報告指出,自來水中含有各種致癌成份,濃度較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還要高出五倍。
中央污染物控制委員會這項駭人的發現也說明了,無怪乎自出娘胎就飲用自家自來水的印度人安然無恙,似乎每個人體內的毒素早已經累積到百毒不侵的地步。
污染控制委員會的這項評比,是根據自來水中所含「總三鹵甲烷」的程度而定,也就是自來水在凈水場加氯消毒過程中,水中有機物和氯會反應形成三鹵甲烷,其主要生成物包括水中的氯仿(CHCl3)、一溴二氯甲烷(CHCl2Br)、二溴一氯甲烷(CHClBr2)、溴仿(CHCBr3 )等四種的合稱,也都是致癌物。
據委員會表示,這項調查是在過去六個月對首都新德里地區三十個自來水區進行抽測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容許「總三鹵甲烷」在自來水中的安全標準是每公升六十微克,在美國是每公升八十微克。
委員會一名要求匿名成員表示,自來水廠的處理過程疏失不當要負部分責任,此外,自來水輸送過程當中造成氯與鐵管產生毒素,也是造成污染的原因。
據新德里醫學協會醫師班沙勒表示,當水中的「總三鹵甲烷」超過零點四六毫克(四百六十微克)時,將會導致結腸癌、直腸癌、膀胱癌和女性流產等,而世界各國研究也早已指出,不僅是喝下「總三鹵甲烷」的水,就是用來淋浴,也有害人體健康。
這是印度官方首次發表有關印度居民用水的研究報告。據委員會人士透露,這也是印度政府在德國開發署協助成立國家有機物追蹤實驗室后,進行的初步研究工作。
吃光6000萬噸儲備 面臨糧食危機
旁遮普邦是印度的“糧倉”,但現在很多農民都改種利潤更高的作物了。
單就發展農業來說,印度一直讓亞洲其他國家很羨慕:擁有面積最大的耕地,氣候條件優越。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一直為本國能夠自給自足和擁有豐厚的糧食儲備而驕傲。但是現在,印度的糧食卻不夠吃了。印度政府日前宣布,計劃進口小麥300多萬噸,這是印度多年來首次進口小麥。印度專家稱,此舉可能會暫時緩解印度面臨的糧食危機,但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印度的糧食安全。
進口小麥本周就運達
就在去年底,印度糧食集團主席還信誓旦旦地說:“印度進口小麥的幾率為零。”然而本周內,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兩船小麥就要抵達印度港口了。據印度《經濟時報》7月26日報道,另外13船進口小麥也將在8月底之前陸續到岸。
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派·潘南第卡遺憾地對媒體說,“我們過去一直對6000萬噸的糧食儲備感到沾沾自喜,但現在儲備糧倉就快空了?!庇《取熬G色革命之父” 斯瓦米納坦認為情況更為嚴重。他分析說,現在有將近40%的農民時刻想著、準備著從農業中“撤離”,這樣下去,“糧倉還會更空”。
很多人對糧食危機無動于衷
從上世紀60年代建立糧食儲備以來,這項制度在印度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糧食儲備主要由緩沖庫存和經營庫存組成。經營庫存是為了解決正常年景兩個收獲期之間的糧食供給問題;緩沖庫存是指在經營庫存之外再儲存一部分糧食,為了緩沖由于年度性糧食減產帶來的短缺。印度儲備制度規定,緩沖庫存的臨界值為500萬噸,最佳數量為1200萬噸(相當于糧食產量的6.3%)。而根據印度高級智庫RPG基金會發表的一份報告,現在無論是大米儲備,還是小麥儲備,都只有200萬噸了,遠低于規定的最低儲備標準。該報告認為,印度面臨糧食危機,糧食安全受到威脅。
面對糧倉的空虛,印度多數人無動于衷,這是最讓那些關心糧食安全的專家學者們痛心疾首的。潘南第卡說,糧食儲備嚴重不足的現狀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他們還整日沉醉于GDP高速增長的迷夢之中。聯合國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稱,印度有一半兒童營養不良,每年250萬兒童死亡,其中大部分源于饑餓。還有媒體指出,印度普通民眾對糧食安全缺乏憂患意識也就罷了,因為他們現在還沒有為一日三餐擔心,但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此也沒有清醒的認識。要不是斯瓦米納坦等專家學者的一再呼吁,印度政府根本不會下定決心采取措施充實糧庫。
糧食消費增加,產量卻在減少
印度糧食儲備嚴重下降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印度政府向來對農村重視不足?!队《葧r報》稱,印度政府最近幾年實施的經濟政策多以城市為中心,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力日益降低,糧食生產利潤很低。新德里一位長期研究農村經濟的學者米特拉對記者說,農民為了多賺點錢,大量轉產利潤更高的經濟作物,生產糧食的人更少了。
其次是糧食連年減產所致。印度農業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雨季來得早些,就能有個好收成;雨季來得晚些,印度農民就只能“跳舞求雨”。最近幾年天公不作美,糧食年年減產。而印度還是全球變暖的最大受害者,糧食產量損失最嚴重。
最后是糧食消費增加所致。在糧食減產的同時,印度人口在增加,相應的,糧食消費在增加。印度一位經濟學家對記者說,印度的人口政策和農業政策一樣,都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政策,印度人口的迅猛增加無疑加劇了本已嚴峻的糧食危機。
進口糧食治標不治本
對于通過進口小麥來補充庫存、平抑糧價的做法,印度有許多不同意見。潘南第卡認為此舉是“不現實的”,因為進口價格太高。印度政府現在進口的小麥價格是每100公斤21.3美元,但從國內農民的收購價是每100公斤15美元。他認為,進口糧食只能是權宜之計,長遠來看,還是要提高本國的農業生產力,這才是治本之道。
數十年前,印度通過“綠色革命”,由一個連年缺糧的“饑荒之國”變為自給并出口的“余糧之國”。印度很多專家建議,應該再來一次“綠色革命”來解決當前的糧食危機。印度農業占到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22%左右,勞動力也占到全國勞力的70%。但眼下,印度8%的經濟增長率中只有1個百分點來自農業。如果政府還是重視不夠,不僅糧食要出現危機,恐怕經濟也“危險”了。
印度嚴重缺水 20年后11條河流可能干涸
[世界新聞報]
現在,印度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缺水困擾。在用水高峰的夏季,情況就更嚴重了。
在班加羅爾,每星期只定時供水兩次;在博帕爾,每天供水時間僅為30分鐘;在海德拉巴的一些地區,每3天供水一次;在晨奈,250個巨型供水箱不停地兜著圈子來應付居民的需求;即使在首都新德里的富人區VasentKunj,每天也最多供水30分鐘。
由于供水量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印度不得不動用40萬個供水箱為缺水城市補充水源。無論在哪個城市,只要供水箱一到,馬上就會被焦急等待的人們圍個水泄不通。
奧蘭嘎巴德的一位中學教師多年堅持健身,問其緣由,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為了能在供水箱到來時有足夠的力氣擠到前面去。
缺水引發“水戰”頻仍
缺水已經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資源危機。目前,全國每3人中就有一人的生活用水受到嚴重威脅。雖然印度已連續十幾年雨季降水充沛,但依舊難以解除全印數億人口的焦渴。
據印度水資源部測算,全國35個主要城市的日最低需求總量與實際供應量之間的缺口達30%。其結果很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水戰”。
其實,為水而爭斗的群毆事件目前就在各地頻頻發生著。2003年5月中央邦的尼莫吉鎮因搶水引起的那場糾紛,甚至導致1人死亡、6人受傷。
地下水已快被挖光
為什么情況會如此嚴重呢?印度媒體分析指出,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政府和市政部門只是一味地鋪設供水、輸水管道,可是水源這個根本問題卻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
印度的大多數城市都離江河較遠,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周邊本來就不多的湖泊逐漸干涸。班加羅爾原有大大小小 262個水溏,現在181個已經見底。
晨奈市民瑟羅嘉每星期兩次往返位于15公里外的姐姐家,為的就是洗個澡、洗洗衣服,因為她家每天得花15盧比買一罐飲用水、花50盧比買其他生活用水,已不堪重負。她丈夫說:“幾十年了,我們從城東搬到城西,又從城西搬到城南,現在只好住在城北,這都是缺水造成的?!?BR>
城市用水危機的征兆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有所顯現,但當時大多數城市的市政當局急功近利,只靠掘取地下水來解一時之急,導致缺水問題日益嚴重。
如今,整個德里市賴以生存的,就是1250眼管井;南方的晨奈,更是得從附近農村的約300口井中取水;其他地方也大同小異,只要有可能,人們就自行挖井,政府對此睜一眼閉一眼,沒有加以管制。如此一來,地下水位驟降,南印度的管井里,200米以下方可見水,晨奈及附近地區抽取地下水的水泵,每年得下移3-6米。目前,全國管井的平均深度已 10倍于掘井之初,已達300余米。
德里雖然坐落在亞穆納河畔,但由于用水量過大,現在只得“借用”流經附近哈里亞納邦和烏德蘭恰爾邦的恒河水;班加羅爾的大量生活用水,更是從相距100公里的高韋里河運來的。德里和班加羅爾還算是幸運的,其他不少城市即使跑到 100公里以外,也找不到一條可“用”之河。
20年后11條河流可能干涸
據印度水資源部統計,印度20個主要河谷地區已有8個地區缺水。在卡納塔克邦以北的啤馬河畔,農戶森巴·高里一家擁有12000平方米耕地,他們和周圍的農民一樣“靠水吃水”,從前既可以種地也可以捕魚,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但這條河現在已經干涸,如今,他們只能“靠天吃飯”了。
在瑪爾瓦和奔特墾德河谷地區,不僅河水流量已嚴重不足,地下水位也在持續下降,為了全家老小和自己的牲口不至于渴死,祖祖輩輩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紛紛背井離鄉,拖兒帶女地去尋找新的水源。
在印度,水的管理涉及農村發展部、城市發展部、農業部、水資源部、糧食部和環境部等6個政府部門,很難協調。而印度憲法還規定,水的問題屬于各邦“內政”,中央政府可以通過協商就相關問題作出決議,并給予財政撥款,決議的具體實施則由各邦自行負責。由于各邦只顧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爭爭吵吵一直沒完沒了,更延緩了問題的解決。
印度水資源部和農業部預計,到2025年,全國將有11條主要河流干涸,恒河的水量也會大幅度減少。屆時全印 10多億人口的生活將因此而陷入困境。
印度水危機中的"輸水專列"
許力偉 譯 孫磊 校對
齋普爾訊:隨著火車汽笛聲響起,印度拉賈斯坦邦各個村莊的慶祝活動也正式開始了。各村的老老少少紛紛帶著各種盛水容器朝這列火車奔去。這是一輛專用輸水列車。在拉賈斯坦邦的這個一直被缺水危機困擾著的沙漠地區,這列運水的列車對于這些居民來說意味著一條生命線。每當夏季到來,這里的每一滴水都彷佛要被炙熱的太陽灼干。
記者張保平)
---五年來,印度南部已有數千農民因還不起債而自殺
---印度總理辛格說:“這是個棘手的全國性問題,必須尋找解決的辦法?!?BR>
【星島網訊】 06-09-11
布朗先生關于印度地下水危機的警告
水泵正汲干亞洲大陸
干渴的地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心情表態
相關專題
國研中心與世行毒藥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 到底誰“封建”?
-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