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李云雷:你好,卡米拉!

李云雷 · 2012-02-24 · 來源:《天下》雜志
收藏( 評論() 字體: / /

    2011年是個多事之秋,從“阿拉伯之春”到“智利之冬”,從轟炸利比亞到“占領華爾街”,從英國學生騷亂到歐洲債務危機,整個世界處于動蕩不安之中。在這樣的動蕩背后,有兩股動力,一股力量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生活愈益窘迫的底層民眾與第三世界,為改變自身處境所做的抗爭、奮斗與掙扎;另一股力量是控制世界體系的資本主義國家及其上層,為壓制上述抗議所制造的混亂、鎮壓與戰爭。這兩股力量相互激蕩、沖擊,此起彼伏,讓整個世界處于動蕩之中。這兩種力量的相互較量,將決定著人類將來的命運,尤其是第一種力量的興起,讓我們看到,在沉寂了30多年后,真正代表底層民眾的聲音開始興起,并且在逐漸壯大,它們強烈反對目前不公平、不合理的世界秩序與社會秩序,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而這不僅繼承了20世紀民主革命、民族解放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傳統,而且發展、創造出了新的革命理論與革命形式,使新世紀的革命重新煥發出了新的青春。

    在這些抗爭中,智利大學生抗議運動的青年領袖卡米拉·巴列霍無疑是最具光彩的,這不僅在于她的政治主張與領導才能,而且在于她的形象。卡米拉1988年4月28日生于圣地亞哥,智利大學生聯合會主席,智利共青團團員,其父母均是智利共產黨黨員。卡米拉2006年進入智利大學建筑和城市化系學習,攻讀地理專業,并開始參加政治活動,2007年她加入智利共青團,2008年參與創建地理專業大學生聯合會,任副主席。2010年11月,她參加智利大學生聯合會主席的競選并獲勝,當選后,她說:“我主張大學應該與人民所面臨的問題相關聯,應該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年僅23歲的卡米拉,不僅青春貌美,而且時尚,她讓我們看到,革命不但是血與火的斗爭,而且是充滿美感的,她的鼻環就像格瓦拉的貝雷帽或副司令馬科斯的面具一樣,既是革命的符號,也是自由與美的象征,她因此成為了一個超級偶像,但她并非資本主義市場上為商品代言的偶像,而是完全顛覆現有的新自由主義邏輯,開創未來新世界的偶像。我們可以將卡米拉置于歷史與現實之中,探索一下她所代表的人類的未來。

    1、新自由主義的邏輯及其破產

    2011年5月以來,智利大學生開展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實現高等免費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卡米拉作為大學生運動的主要代言人和領袖,成為智利大學生抗議活動的象征。卡米拉認為,當前智利的教育危機是新自由主義造成的,她主張教育不能以營利為目的。

 卡米拉和智利大學生運動所反對的首先是教育的私有化,這是與他們的切身問題密切相關的,他們從自身所面臨的問題出發,但最終指向的是“新自由主義”,由此他們所批判的指向便超越了教育問題,也超越了智利與拉美地區,而具有了世界性的意義。

   1970年代后期以來,在里根政府與撒切爾夫人政府的主導下,以私有化、市場化、全球化為導向的“新自由主義”迅速蔓延全球,推動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階段過渡,并在文化與意識形態領域形成了一種壟斷性的霸權。而在1980—90年代之交,蘇東劇變之后,社會主義實踐遭遇到了空前挫折,這一資本主義的最新形態更以勝利者的姿態宣布“歷史的終結”,人類似乎只有這樣一條路可走。但是,另一方面,新自由主義所造成的社會后果卻越來越嚴重:在國際上,占據壟斷地位的資本主義強國主宰著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以不平等的金融與經濟方式壓榨著第三世界國家,造成了富國更富、窮國更窮的局面;在民族國家內部,社會階層分化加劇,不論在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在第三世界國家,都使得兩極分化愈益劇烈;同時,社會公共事業以及民眾的基本需求(教育、醫療、住房等)也被推向私有化與市場化,這便使得作為一個共同體的社會趨向瓦解。

    事實上,反新自由主義的社會運動此起彼伏,始終不絕如縷。2008年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更讓人們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的本性與秘密。而今在世界各地爆發的抗議運動,也都從不同角度指向新自由主義,可以說,新自由主義是當今世界動蕩的根源,也是社會危機的根源,只有批判并超越新自由主義,才能為人類開辟一條新的道路。我們需要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需要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需要自由平等的人際關系,也需要自然美好的生態環境,新自由主義卻在破壞著這一切。而這主要是由于少數既得利益集團在控制著世界,是人格化的資本(資產階級)在操縱著我們的生活,他們為了極少數人的利益而盤剝絕大多數的人,他們在政府中培養代理人推行符合他們利益的政策,他們以民眾的名義制定符合他們利益的法律,他們以普世價值的意識形態制造維護本階層利益的文化與幻覺。

    在新自由主義的邏輯中,一個人無法生活下去或無法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由于個人不夠努力,他們制造了很多成功者的神話,作為青年人的榜樣。但是在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社會階層的斷裂已經殘酷地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更大程度上不是決定于個人奮斗,而是決定于他的出身。后者將決定一個人所能受到的教育,以及他的關系網絡與社會資源。當社會精英壟斷了這一切時,那么底層民眾所面臨的選擇便只有兩種,要么是俯首聽命,接受既定的現實,要么是奮起抗爭,爭取個人的權利。

   智利的大學生運動所爭取的便是個人的基本權利——教育平等,智利教育的私有化不僅將學校變成了一種買賣,而且嚴重損害了教育質量,他們反對教育的私有化與商業化,同時反對其他社會領域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卡米拉及其同伴勇敢地表達出了自己的聲音,這是公平正義的聲音,也是合情合理的訴求,他們的斗爭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廣大的底層民眾,也是為了人類未來的美好與進步。在人類與新自由主義的斗爭中,在99%的民眾與1%精英的斗爭中,他們青春活躍的精神代表了未來的方向,盡管新自由主義及其利益集團盤根錯節,占據著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優勢,但是覺醒了的民眾與青年必然會通過他們的抗爭,為世界探索一條更加美好的道路!

    2、誰能夠代表民眾?

    但是,值得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誰能夠代表民眾?智利總統巴斯蒂安·皮涅拉是一位民選總統,2010年1月17日,他在第二輪投票中當選總統,并曾在2010年10月營救銅礦被困礦工的行動中受到全世界關注。那么,是皮涅拉能夠代表民眾,還是卡米拉能夠代表民眾?這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皮涅拉同時也是智利的首富,而他的財產正是從“私有化”改革中來的,他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必然會維護“新自由主義”政策,而正是這一政策使民眾走向了街頭。在這里,無疑皮涅拉代表的是少數人的利益,而卡米拉代表的則是大多數民眾的利益。

    在這里,值得反思的便不僅是皮涅拉為何能夠當選,而是現代政治本身的問題。現代政治是一種精英政治、政黨政治以及代議制民主的形式,但是這樣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夠真正選出真正代表民意的政治領袖,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當代政治面臨的危機。汪暉曾經指出,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存在一種“代表性的斷裂”的危機,即政黨與其所“代表”的民眾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裂痕,無法真正代表民眾的政治意見。這在西方表現為金錢政治,兩黨輪流執政但政策趨同,選民無選舉意愿等各方面,而在東方則表現為官僚化、精英化與貪腐化等方面。由此,形成政治家與民眾之間溝通渠道的“斷裂”,精英政治變成了壟斷集團的內部循環,并不能真正代表普通民眾的政治意志,這可以說是當代政治面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卡米拉所代表的大學生抗議運動直接訴諸于民眾的政治訴求,以街頭政治的形式表達他們的意愿,可以說正是對精英政治“代表性斷裂”的一個政治反應,不只是卡米拉領導的智利大學生運動,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英國的學生“騷亂”,以及法國、西班牙等國爆發的類似運動,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民眾的政治意愿無法得到表述與接納,在當今世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狀況。這可以說明兩點:(1)既定的利益集團已經壟斷了“政治”,他們以全民的名義實行的政策,只是為了維護特定階層的利益,而在事實上損害了民眾的利益,站在了民眾的對立面;(2)現有的政治形式無法容納民眾的政治意愿,也無法提供正常的意見溝通渠道,在民眾的政治意愿基礎上形成政治意志乃至“政策”。

    在這樣的狀況下,卡米拉代表的大學生運動便具有無可辯駁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他們是一種新的民主實踐,他們在探索一種新的政治形式。如果說政黨政治、精英政治、代議制民主凝聚了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以來人類政治實踐的民主精華,那么在今天,他們則在21世紀探索著新的民主形式。他們以民眾政治代替政黨政治,以底層政治代替精英政治,以直接的民主形式代替代議制民主,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底層民眾的政治意愿,表達出了他們的政治訴求。而這樣的探索,不僅具有現實政治的意義,在現代政治理論的開拓上也具有重要意義。

    卡米拉所代表的大學生抗議運動,同時也是一場社會主義復興運動。20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采取的雖然也是政黨政治、精英政治、代議制民主的形式,但是與資產階級精英政治不同的是,它始終站在底層民眾的立場上,與之保持著密切聯系,代表了民眾的利益與聲音。不僅社會主義國家內部進行了民主化的實踐(公有制,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民主化而非“精英化”等),而且促使資本主義國家也采納了有利于底層民眾的政策(福利社會,婦女、黑人、少數族裔歧視政策的取消等),冷戰之后,傳統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弊端受到了反思與批判(“專制”,官僚化,平均主義等),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內核卻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社會主義是一個新事物”,它不僅是一種窮人的理論,也是一種解放的政治,它是在對人類歷史深刻剖析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哲學,是深刻到認識現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之后所形成的一種改變方向,是站在民眾立場上為人類尋求未來道路的一種嘗試。冷戰之后,社會主義的實踐盡管遭到了挫折與曲折,但是其內在精神卻是永不磨滅的,因為它所代表的是大多數民眾的根本利益。我們需要總結20世紀社會主義革命的經驗與教訓,繼續站在民眾的立場上,探索新的道路。

    在卡米拉及其同伴的抗爭運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正是站在民眾的立場上對現有的政治體制與政治形式發問:誰能夠代表民眾?——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你們不能代表民眾,那么怎么才能將民眾的意愿凝聚為現實政治的實踐呢?這是卡米拉提出的問題,也是整個世界面臨的問題。

    3、革命需要想象力

    但是,問題的另一面是,現有的利益集團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的利益,而且他們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形成了鐵桶一般的壟斷,而且他們的統治已經深入到民眾的思想內部乃至無意識領域,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當面臨壓迫與剝削時,習慣性的思維方式是首先檢討自己不夠努力——所以才沒有成為“成功者”,他們不敢或不能對現實秩序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見,也無法想象另外一個世界。在這樣的狀況下,底層民眾的斗爭必然會是艱苦曲折的,同時也需要新的形式,需要新的想象力。

    拉美左翼運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始終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革命的形式豐富多樣,1953年的古巴革命是傳統的武裝斗爭,1956年智利人民行動陣線嘗試以和平方式向社會主義過渡,1999年獲勝的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革命”,則利用議會制奪取政權后推行社會主義革命。

    在墨西哥,副司令馬科斯所領導“薩帕塔”解放運動也是這一斗爭的成功范例。他們的斗爭根植于拉丁美洲深厚的文化,又帶有濃重的后現代特色,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場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式的“革命”。這是一場文化意義上的“革命”,雖然“薩帕塔”解放運動根植于現實利益的爭取,但斗爭的形式不再主要是武裝斗爭,而更多借助于文化上的斗爭。在這里,童話、寓言與印地安人的神話成為了斗爭的主體,馬科斯以“撒豆成兵”的本領,娓娓地講述著這些優美的故事,而且這位副司令還成功地在控制了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在世界面前塑造了“自己”的騎士形象:他以滑雪帽、蒙面、煙斗為標志,顯示了革命者酷的一面,這為他贏得了無數的支持者與崇拜者,但同時也是一種斗爭的形式。這一形式被稱為“后現代主義革命”、“符號革命”,但歸根到底是一場以文化為主的革命。在這樣的革命形式中,我們看到了文化本身所可能具有的革命性。同時,這也可以說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正如博爾赫斯的小說是一種改變敘述本身的敘述一樣,這也是一場改變了革命形式本身的革命,如果說以往的革命是現實主義、古典主義的,那么這次革命則可以說是浪漫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后現代主義的一種融合,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苦難處境與優美故事的結合,可以看到批判現實與離奇想象的結合,可以看到艱苦斗爭與浪漫抒情的結合,正是這些看似古怪的結合,卻為我們打開了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原來革命也是可以這樣的?

      同樣,卡米拉所領導的抗議運動也是充滿想象力的。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場運動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卡米拉,她的形象與美貌成為此次抗議活動的象征性符號,她以超級偶像的方式引導著這次運動,在這個全媒體時代,她充分運用個人的女性魅力,在媒體與公眾之中展現出了“革命”的魅力。她讓人們看到,也會讓人思考,一個具有如此魅力的女性為什么會投身于這樣的運動?人們從關注她的外貌,到關注她的精神世界與政治主張,她的形象讓這場運動本身充滿美感與魅力,這同樣也是一場符號革命,她使得“革命”這一長期被污名化的詞匯重新煥發出光彩,讓“革命”與青春、詩意、理想、正義重新聯系在一起,而祛除了仇恨、暴動、血腥等污蔑之詞,她讓人們看到,“革命”本身就是正義的,是一代最優秀青年的選擇,他們勇敢地與與民眾站在一起,在為人類的美好未來探索新的道路。這也是卡米拉與眾多商業明星的不同之處,商業明星是內在于資本主義生產體制之中的,可以說他們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他們的形象與號召力既來自于資本的塑造,也服務于資本,比如廣告,比如票房,比如唱片的銷量,等等。而卡米拉則不同,她的形象及其存在,就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體制的一種挑戰與超越,她所要改變的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內在邏輯,她所做的正是站在民眾的立場上,批判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私有化”政策,開拓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如此,在卡米拉的身上便具有雙重魅力,首先是她個人的女性魅力,其次則是“革命”的魅力。“革命”本身也是有魅力的,它與理想有關,與未來有關,也與犧牲有關,當一個人為了信仰與民眾不惜犧牲生命,他身上那種義無反顧的壯美與精神足以打動世人,甚至可以千載而下仍令人感慨唏噓。而當這個人是一位女性時,她的柔美與壯美融合在一起,更加具有動人心弦的魅力,這雙重的魅力凝聚在一起,讓卡米拉如此光彩照人又如此獨一無二。

    革命需要斗爭,革命需要魅力,革命也需要想象力。

    在卡米拉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斗爭,看到了魅力,也看到了想象力。

    我們不僅需要卡米拉,也需要千千萬萬的青年,我們需要改變這個不公平的世界,我們需要一條更加公正的道路,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你好,卡米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6.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日本又色又爽视频 | 日本亚洲国产999 |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 在线观看欧美高清福利片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