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中國網(wǎng)2月19日訊 2月16日,西方不顧中國和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再次將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提交聯(lián)大通過,表明西方鐵了心要加大對敘利亞政局的干預。不少人擔心,敘利亞會不會重蹈去年利比亞的命運,在西方軍事打擊下政權垮臺。
確實,目前敘利亞局勢在很多方面確實與當初的利比亞頗多共同之處。從內部來看,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矛盾日趨激化,巴沙爾政權不惜動用武力鎮(zhèn)壓反對派,怎奈敘利亞反對派尾大不掉,其借該國政局動蕩實力和影響力迅速擴大,已經(jīng)與政府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陷入暫時“誰也吃不掉誰”的僵局。隨著時間推移,局勢發(fā)展日趨朝不利于政府的方向發(fā)展。
從外部看,西方已決意借敘利亞政局動蕩推翻巴沙爾政權,并頻頻使用包括外交孤立、經(jīng)濟制裁、支持敘反對派,乃至武力威脅方式。而且,就像此前西方干預利比亞政局得到阿盟幫助一樣,這次西方對敘利亞施壓,同樣得到阿盟部分國家的內部策應。這種“兄弟鬩于墻”的悲劇,進一步助長了西方干預敘利亞政局的氣焰,同時很大程度也制約了世界其他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主持公道的難度和力度。
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確實岌岌可危。未來,敘利亞政局存在四種可能:一種是像卡扎菲那樣誓死捍衛(wèi)權力,乃至血戰(zhàn)至死;第二種是像也門薩利赫那樣,實現(xiàn)和平交權,巴沙爾及其家人獲得安全承諾;第三種是像埃及和突尼斯那樣,眼看大勢已去,選擇辭職或逃至國外。第四種是依據(jù)將在2月26日進行公投的新憲法草案,將終身制轉為任期制,巴沙爾在任期屆滿從容身退。從理性角度看,第四種選擇的政治轉型成本最小,但由于敘利亞局勢最大特點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西方急于推翻巴沙爾統(tǒng)治,敘反對派也試圖贏者全得,因此該國和平轉型的可能性反而最小。
而巴沙爾政權一旦倒臺,將產生難以估量的連鎖效應。
一是可能引發(fā)地緣政治災難。敘利亞位于阿拉伯世界核心地帶,它還是伊朗在中東最重要的地區(qū)盟友,是地區(qū)激進勢力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敘利亞政權倒臺,很可能像繼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倒下的第二張多米諾骨牌,伊朗將成為西方全力打壓對象,使地區(qū)激進勢力進一步被削弱。眾所周知,中東維持大體穩(wěn)定局面,有賴于地區(qū)親西方勢力與反西方勢力間的力量平衡,一旦雙方力量對比發(fā)生巨大變化,爆發(fā)新的地區(qū)沖突,尤其是西方對伊朗發(fā)動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前所未有增大。而伊朗是中東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qū)強國,其軍事能力強大,且扼守霍爾木茲海峽,一旦伊朗進行報復可能將更多的國家卷入進來。同時,屆時國際油價飆升也將使因金融危機陷入困境的世界經(jīng)濟雪上加霜,并由此導致更多國家政府垮臺。
二是中東教派矛盾將更趨復雜尖銳。敘利亞巴沙爾所屬的阿拉維派屬于什葉派分支,從地區(qū)范圍看,目前在黎巴嫩掌權的真主黨、在伊拉克掌權的馬利基政府,以及伊朗的內賈德政府均屬于什葉派勢力,這些國家彼此呼應,儼然已形成一個“什葉派新月地帶”。而當前敘利亞國內政局動蕩,其權力爭奪明顯帶有教派復仇成分。1982年老阿薩德統(tǒng)治時期,哈馬城的遜尼派穆斯林兄弟會舉行武裝叛亂,結果政府軍用重武器將該城夷為平地。因此,這種敘利亞陷入政治動蕩后,占該國人口80%以上的遜尼派決意要借這次難得機會徹底“翻身解放”,推翻阿拉維派統(tǒng)治。同時,在各方倒巴沙爾過程中,“基地”組織行蹤活躍,“基地”組織領導人扎瓦赫里日前公開呼吁,各國穆斯林“幫助敘利亞人民推翻巴沙爾的統(tǒng)治”,號召對其進行“圣戰(zhàn)”。美國情報機構近日也表示,“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參與了敘利亞數(shù)起自殺性襲擊事件。敘利亞政局動蕩由于摻雜了越來越多的教派仇恨成分,使該地區(qū)潛伏的什葉派與遜尼派間的教派矛盾日趨被重新激發(fā)出來。目前,沙特、巴林乃至伊拉克等國,兩大教派的矛盾都在明顯升溫。不難想象,如果巴沙爾政權真的倒臺,遜尼派當權后又進行“反攻倒算”,中東地區(qū)很可能出現(xiàn)一場難以想象的教派仇殺。
從這意義上,西方積極干預敘利亞政局,刻意推翻巴沙爾政權,其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制造問題。聯(lián)系到此前西方武力干預利比亞政局給該國民眾帶來的災難性后果,這種說法并不過分。事實表明,西方當前干預中東變局的種種做法,是攜帶了諸多私利的不負責任行為。反倒是中國和俄羅斯在聯(lián)合國就敘利亞決議案投否決票,才是要真正避免、延緩敘利亞政局出現(xiàn)災難性結果。事實表明,中國在安理會和聯(lián)大兩次投否決票,只是中國主持正義、積極斡旋敘利亞問題的開始。日前,中國已經(jīng)邀請敘利亞反對派領導人訪華,同時外交部高官也赴敘利亞進行斡旋,中國相關外交行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捍衛(wèi)內政不容干涉的國際法基本原則,使敘利亞國內沖突在國內范圍解決,最大限度地降低該國政治轉型的成本和代價。這才是一種建設性態(tài)度,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有的姿態(tài)。
而西方對中俄做法的指責,更像是“倒打一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