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加強了壟斷資本的腐朽性和破壞性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世界資本主義日益深刻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國際壟斷資本沒有因為陷入危機而改惡從善,反而在加強自己的腐朽性和破壞性。
西方國家救市中的“國有化”,在用屬于全體國民的勞動成果,填補金融資本集團因為貪婪揮霍制造的空洞。他們把利益私有化,把虧欠和損失國有化。危機和救市成為新的洗劫。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生病了。這一體系范圍內的任何救市措施,歸根結底有利于資本而不利于工人,終究成為這種秩序的延續。美國彭博新聞社2010年6月11日報道,全球百萬富翁家庭2008年減少14%,控制全球財富的36%;但是2009年增加大約14%,控制全球財富的38%。
法新社2008年12月4日報道,已經幾乎被遺忘的“社會主義”,在年度熱門詞匯評選中排名第三位。但是美國用以救市的所謂國有化,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私有化的一種實現形式,是美國壟斷資本和它的政治代表融為一體的象征。可以預言,一俟危機稍稍過去,那里將再次實行赤裸裸的私有化。至于危機的最終結果,如果不是無產階級取得統治和社會的革命性改造,就是積累條件實現這種統治和改造。
后危機的幾年,國際壟斷資本集團的利潤比此前大幅增加。這不僅是通過向國內人民,也是通過向國外特別是第三世界轉嫁危機實現的。
從美國來說,遷出高污染、高耗能、低技術行業是轉嫁,自己壁壘高筑而向別處要求“自由貿易”是轉嫁,推銷債券是轉嫁,要求別國幫它救市是轉嫁,美元升值或貶值是轉嫁,油價飆升抑制中國等石油進口國發展是轉嫁,油價下跌制造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產油國的困境是轉嫁,收縮國內消費堵塞中國、印度等日用品出口也是轉嫁。如此等等。
爆發于華爾街的危機,一層一層向下和向外轉嫁。在現存秩序中,最后的墊底者,只能是第三世界,而且越是政治經濟和美國關系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受到的傷害也越大。
危機陰云繼續籠罩。國際壟斷資本集團的最大的破壞性舉措,是走向大規模擴軍備戰和向第三世界發動公開的戰爭。
美國所有的經濟部門都在危機期間陷入困境,只有軍事工業蓬勃發展。什么都在下降,只有軍費在增加。官方文告左藏右掖,劃出的仍然是軍費一路向上的斜線:從2001年的3127億美元,到2002年的3567億、2003年的4152億、2004年的4647億、2005年的5034億、2006年的5272億、2007年5570億、2008年的6211億、2009年的6686億、2010年的6983億美元。實際數字還要高。比如有一種計算,2010年為7300億美元,平均每天20億美元。無法統計到底有多少項目尚未和并不計入官方文告。比如1999—2008年,僅僅伊拉克、阿富汗的戰爭,就給美國“額外”增添9030億美元的支出。《洛杉磯時報》9月10日文章透露,“9·11”事件后,資金源源流入接受巨額軍工訂單的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諾斯普羅-格魯曼等大型國防承包商。小型軍工企業生意興隆。媒體披露,南加州一個小公司,過去10年的年銷售額從2940萬美元竄升到2.925億美元。
因為危機,人們說,金融是美國的生命線。
戰爭同樣是美國的生命線。
西方話語體系中的兩種論點,被推銷為時髦商品。
一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不會再有戰爭。此說把蘇聯定義為戰爭根源,把美國定為和平天使,從出籠就是謊言。
二是人類進入世界充滿愛、人人恭喜發財和彼此打躬作揖的新時代,永久告別戰爭。
然而在他們的這個新時代,世界沒有一天不存在戰爭,最大的戰爭的發動者和幕后策動者,都是美國。
奧巴馬以收縮戰爭和實現和平的承諾當選總統。他在增兵阿富汗的日子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且美國至少正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利比亞和也門五個國家動用無人機、轟炸機、特種部隊投入大屠殺乃至地面戰爭,在俄羅斯和中國周邊加緊軍事對抗,強化對朝鮮的武力鉗制,在拉美策劃、部署入侵古巴和委內瑞拉,利比亞戰爭尚未結束就忙于籌備軍事入侵敘利亞和伊朗。布什入侵伊拉克的時候,還要制造理由,搖唇鼓舌一番。現在不需要了。它的國會正在考慮新的宣戰模式,授權在無限期、無限度和無明確敵人的沖突中使用軍隊。奧巴馬為他的利比亞戰爭做出這樣的辯解:只要認為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被牽連在內,即使將被攻擊的目標并不對美國的安全造成可感知的威脅,比如為“保持貿易流動”之類,美國仍然有權開戰。美國主流社會曾經因為奧巴馬的某些國內政策向他拋出恐嚇性的稱號“左傾”,現在則在表揚他的“硬起來”。
削減軍事開支,不過作為一個選舉口號存在。事實上,美國國防預算15倍于國務院預算,五角大樓工作人員數量200倍于外交人員,聯合國申請的全球抵抗饑餓運動經費只是美國國防預算的1%。
數年以前,曾有北約理論家發出信號:把中國炸回到石器時代。美國入侵和肢解南斯拉夫,就不忘記向中國使館射導彈。金融危機以來,又有蘭德公司向美國當局進言,與其用7000億美元救市,不如用它發動一場戰爭;第一目標即中國。中國周邊軍事活動頻繁,包圍圈由北邊而東而南而西而西北,空中、海上、陸地,已經大體構筑就緒,美國航母、導彈、飛機、反潛武器、軍事顧問,美國指揮的軍事演習、偵查系統,圍著中國轉。中國運送石油、原材料和商品的航線上,布滿軍事基地。新近又挑唆印度和越南在中國南海制造領海糾紛,在緬甸、泰國蠢蠢欲動,直到把東部方向的包圍圈擴展到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報》11月21日載文,美澳將合伙在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島新建軍事基地,將美軍印度洋基地群和太平洋基地群完整地銜接起來,以監控中國主要海上航道。
即便使用百萬倍的顯微鏡,從這里也找不到愛的溫馨和打躬作揖的姿態。美國的社會土壤培育了他們統治集團中的一幫戰爭狂人,做夢都想餓狼一般撕毀和吞噬中國。美國人民反對戰爭,有著深厚愛國主義傳統和英雄主義精神、在共產黨領導下久經反侵略戰爭考驗的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成為阻止和延緩這種戰爭的主要因素。但是軍事包圍和戰爭威脅,以此遏制中國的發展和挑動中國內亂,已經是嚴峻的事實。
走向衰落
資本主義的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接著是政治危機。由美國而歐洲而全球,社會信任危機延伸為政治體制的危機,出現政治精英和金融精英、經濟精英同流合污,以及繼續導致主權債務危機和所有這些精英被先后或一并推上歷史被告席的情形。在這一過程中,西方衰落日漸顯現。
認為西方沒有衰落、不會衰落和永世長存的理論仍然占居主導地位。但是和它一向的絕對優勢相比,對它提出質疑和反駁的理論,愈益生機勃勃和展示出歷史運動深層的能量。現在人類面臨的,不僅是美國的而且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衰落,不僅是短暫的、表面的、局部的衰落,而且是這一體系的全局的、結構性和制度性的衰落。
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范圍內,擺脫衰落的慣常的、幾乎是唯一的和終結性的選擇,總是戰爭——硝煙彌漫的戰爭和無硝煙的戰爭。30年來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就是一場美國發動的全球戰爭。目前的危機和衰落,正是這種戰爭的惡果。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戰爭,以向西方發達國家國內無產階級的進攻,吹響沖鋒號。其后的階段性成果,是“華盛頓共識”征服拉美,“休克療法”演變東歐和解體蘇聯,“經濟結構調整”搞亂非洲,在亞洲則直接策動一場金融危機。“9·11” 事件以來,發動據稱針對所謂恐怖主義的戰爭,使第三世界各大洲在連續爆發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陷入戰爭的恐怖。制造分裂,肢解國家,改變政權,硬實力和軟實力中的政治干預、政策導向、貿易金融往來的欺詐和不平等、科技專利和市場的控制、文化的傳播滲透和價值觀出口,任意驅遣突然向自己轉軌過來的不少于20億各種膚色的廉價勞動力,大規模搶劫各國自然資源和社會主義時代、國家獨立時代創造的財富,把第三世界變為奴隸制性質的血汗工廠、環境廢墟或者干脆就是瓦礫共血肉齊飛的墳場。這種全球戰爭,沒有一天停止過。
私欲如火而目光如豆,甜言蜜語、空洞許諾與虛偽奸詐相糾纏,不斷上演著殘忍、欺騙、無能和叛賣,到處把法律、學術、教育、權力、良心、尊嚴、貞操、氣節,一概浸泡在污穢的臭水溝里。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成就,要么被用于奢華揮霍,要么被用于盤剝和屠殺。繞過生產過程賺錢的狂熱,統治了世界。
華爾街金融家率領的蝗蟲,把世界啃得只剩枯枝敗葉。
世界的財富和貧富兩極分化達到空前規模,世界的言辭堂皇和道德淪喪也達到空前規模。這種戰爭在破壞現代文明的和文化的成就,也在摧毀人類社會存在的條件。于是危機從資本主義殿堂的核心爆發開來,金融、生產力、社會衰退的景象,籠罩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
戰爭沒有給美國打造一個伊甸園。2009年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時代》周刊、它的網站和《華盛頓郵報》網站分別刊出文章,評論21世紀最初10年的美國,那真是一片晦暗:“史上最糟糕的10年”、“地獄里的10年”、“讓美國驚恐的10年”、“最令人沮喪、最令人生厭的10年”、“最灰心、最幻滅的10年”、“夢想破碎的10年”、“失落的10年”、“在驚恐中開始,又在驚恐中結束”的10年、“可怕的10年”。
2011年進入“9·11”10周年,“衰退”繼續成為評論美國的主題詞。CNN財經網站6月8日《美國版“失去的10年”》認為,美國未來可能面臨又一個“失去的10年”,經濟復蘇的故事,在戰爭的陰云下輕煙一般飄忽不定。窮兵黷武把美國推向破產的邊緣。世界終于看懂,國際秩序是如此地怪異和反常:自封而且似乎得到世界認可的全球經濟、軍事、政治領袖和文化導師、道德先鋒的美國,竟然在靠來自第三世界的廉價商品和巨大債務勉力維持運轉。英國《金融時報》發出警告,美國和歐洲將在債務危機中一同沉沒。美國民意調查表明,80%的人認為衰退將卷土重來。
和經濟減速、失業率居高不下、兩極分化加劇同在的,是關于美國社會分裂和弊端叢生、道德淪喪、文化墮落、政治體制運轉失靈、美國人對國家發展方向喪失信心的消息。天下亂局,制造于先,加劇于后,趁亂牟利,還是動輒殺人放火、攻城略地的殖民主義老套路,兵器先進而伎倆陳舊。“阿拉伯之春”把利比亞變成一片焦土,然而西方卻在不斷搬起石頭又不斷砸自己的腳,血腥的春風已經吹到西方。《紐約時報》看到的是“憤怒的時代”:“世界已經顛倒,變得一團糟。我們所目睹的一切正是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對西方社會的動搖。”英國的騷亂被看作時代騷亂的信號。德國焚燒汽車。從希臘到西班牙、意大利,大規模抗議活動接踵而至。繼“阿拉伯之春”歐洲版,美國《大西洋月刊》提出“美國是下一個騷亂爆發地嗎?”的問題。接著是9月,爆發大規模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并迅速向美國和全球資本主義國家蔓延。那位曾經發明“中美國”這個概念的美國學者弗格森,甚至在這以前,已經在預測美國“瞬間垮臺”的可能性了。
無窮的戰爭生活,給世界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同時把美國推向深淵,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傷痛。美國人民不需要這樣一個美國。世界人民不需要這樣一個美國。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2010年7月27日曾發表《帝國的過度殺戮與美國帝國的滅亡》一文。由戰爭而衰退,由衰退而戰爭,越衰退越戰爭,越戰爭越衰退,美國陷身其中的這種歷史周期率中的每一次循環和上升,都在導致它的希望的破滅,都在拉近它同墳墓的距離。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要塌了。和一切曾經的大國、強國一樣,美國或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走向衰落和崩潰進程的依據,主要不在于經濟數字,甚至不在于整個物質基礎,而在于人民信任度的降低,在于精神的、政治的紐帶的腐爛。在這一切成為事實和不可逆轉的過程之后,盡管美國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然而緩慢地衰退和崩潰抑或是“瞬間垮臺”,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這種危機和衰落,與其說是世界人民反抗和斗爭的結果,不如說是國際壟斷資本集團自己打倒自己的過程。它用自己的貪欲和瘋狂,鋪設了走向墳墓的道路。
第三世界和世界歷史的轉折
某些政策轉換的信號,有時候看來仿佛只是一個偶然的細節。西方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中對于第三世界的安排,最早恰恰不是由主要西方國家的政要,而是由戈爾巴喬夫說出的。這位埋葬蘇聯共產黨的最后一任蘇共總書記,把出賣第三世界作為蘇聯解體前夕奉送給西方當局的一份厚禮。這就是由他擔任兩主編之一的《未來的社會主義》。該書宣布,共產主義滅亡不可改變,第三世界已經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是被淘汰卻還負隅頑抗的“垃圾堆”和“人類中派不上用場的殘物”。這是一本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初期向西方拋媚眼、討封賞的書。
隨著蘇聯解體,即由美國《新聞周刊》宣布“讓我們廢除第三世界”,“把‘第三世界’這個詞拋棄掉”;英國報紙高呼“像對待蘇聯一樣”,用“三叉戟導彈潛艇瞄準”第三世界;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又冒出“重新殖民化”、“使非殖民化過程顛倒過來,恢復古老的帝國價值觀,甚至倒退到白人統治的舊制度”。1995年9月,戈爾巴喬夫再次出面,邀集在西方世界有頭有臉的500名政治家、經濟界領袖、科學家聚會于舊金山費爾蒙特大飯店,討論“通往21世紀的道路”和“新的文明”。這個“全球智囊團”把未來簡化為“20比80”:世界只要有占總人口20%的富人就可以了,另外80%的窮人——他們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已經既沒有存在的能力,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斗轉星移,不幾年間,金融危機襲來,整個西方陰霾滿天,在西方的政治日程表上,關于自己的描述不再那么通體珠光寶氣,倒是第三世界地位陡升,突然被說得遍身鮮花。
2009年4月,二十國峰會即將在倫敦舉行,冒出兩個很快傳遍主流媒體的提法。
一個是突出“新興經濟體影響力不斷增強”,“亞洲新興國家中產階級人數已超過西方”,“隨著力量向新興國家轉移,西方正在失去優勢”,“金磚四國”已經成為2009年拉動世界經濟和全球內需增長的“唯一源泉”,以及第三世界國家,至少是所謂“金磚四國”、新興經濟體將率先走出危機之類。3月23日,索羅斯定調,發表文章認為二十國會議對第三世界國家——他稱之為“外圍國家”——的關注,“應成為中心議題”。
德國《歐亞雜志》2009年3月號發表《世界的去西方化如火如荼》,認為“西方是問題的一部分,而不是問題的解決辦法”,“西方式的民主是一種過時的模式”。3月22日,美國《新聞周刊》發表它的外交學會研究人員的《民主是如何消亡的》,承認近年來西方民主在非洲、拉美、中東和原蘇聯地區急劇衰落,“在幾乎所有大洲,民主都在逐漸消亡”。
5月19日,英國《衛報》罕見地批評歷來被西方封為“最大的民主國家”的印度,指出其民主的“丑惡的一面”,“在民主的印度,貧困率和文盲率遠遠高于中國”。12月21日,《華爾街日報》又刊登《燈塔黯然失色》一文,說在本世紀的頭10年里,“美國迅速從資本主義的燈塔,淪為展示資本主義制度某些缺陷的櫥窗”。問題的提出和討論,從包括美國擴展到不限于美國一國。
柏林墻倒塌,曾經被宣傳為一座歷史的里程碑。柏林墻倒塌20年的回顧,簡直可以看作另一種意義的歷史的里程碑。《衛報》2009年11月11日刊出《西方金融危機對東方來說是根本危機》——此處“東方”,特指東歐那些原社會主義國家——一文。文章寫道,歷史的變局在于,西方當初設計的從社會主義 “專制”向資本主義“民主”轉軌的模式“已經結束”,近年來連續發動的花里胡哨的“顏色革命”連續失敗,這種“民主”在人民中威信掃地,取而代之的是懷念和回歸社會主義的新的社會思潮。
在西方的設計中,這種模式轉軌的一個中間跳板,叫作“民主社會主義”,瑞士被列為西方第三世界代理人鼓噪轉軌的“民主社會主義”及其“普世價值”的不朽例證。但是花無百日紅,危機襲來,這個“和諧典范”風光不再,“逃稅天堂”難以為繼。美國《新聞周刊》2010年2月15日就刊有《瑞士神話的終結》一文。
第三世界慘遭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洗劫。在這個虎狼和奴才橫行、種族滅絕成為“國際慣例”的世界,在這種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自我意識被消解于美元和美國價值觀的時代,第三世界幾乎被逼到戈爾巴喬夫們希望的那種“垃圾堆”和“殘物”的懸崖邊上,只能趴著存活。然而越是沉重的苦難,又越是成為凝聚結束苦難的歷史能量的土壤。
西方衰落,人們習慣于由此得出世界歷史出現轉折的結論。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第三世界具有更重要的和根本的意義。第三世界正在黑暗中冷冷地警覺著虎狼的威嚇、吹噓和顫栗,唾棄“萬劫不復的奴才”,喚起歷史創造的自信和對自己民族英雄、人民領袖的敬重,開始找回自我,劃出自己判斷善惡是非的界限,邁出捍衛自己利益的步驟。
重視第三世界的十個理由
從人類發展的高度認識第三世界發展問題,成為世界歷史運動的首要問題。
第一個理由,第三世界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絕大多數。一切少數人參與的、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注定短命。絕大多數人參與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才具有歷史的合理性和生命力。藐視、忽略和拋棄絕大多數,只能暴露政治上的狹隘、愚蠢和短視。在一國如此,在世界亦如此。
第二個理由,第三世界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主要力量。
第三世界是資本主義時代以來形成的一種國際關系和世界歷史現象。第三世界人民既是世界巨大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又是世界文明的創造者。沒有東歐、美洲、非洲和亞洲的財富、文明成果和人民的種族滅絕、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及資本重壓下的無償的廉價的勞動,就沒有資本主義的發達。沒有第三世界人民支持和呼應西方無產階級的斗爭,就沒有西方國家內部多少給人民帶來好處的福利制度。沒有第三世界人民數千年創造和積累的自然的、社會的知識,就沒有今天的世界文明。
華爾街的每一個美元,都熔鑄著第三世界人民的骨血。近代以來,幾乎所有西方強國都在中國敲骨吸髓。甲午戰爭養肥了日本。《環球時報》2008年8月26日載文披露,美國第31任總統胡佛,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義和團運動后在中國騙購洋務運動企業開平煤礦,又向南非輸出華工,成為美國第一個在中國發財的百萬富翁,靠在中國掠奪巨額財富在政治上發跡。
第三個理由,第三世界的發展,是世界發展的主要的、根本的標志。第三世界為世界發展做出的貢獻最大、犧牲最大。第三世界是世界發展的支柱和主力軍。沒有第三世界的發展,世界的發展就是零星的、片面的、病態的、甚至負數的。
現在談發展和發展理論、模式、戰略、政策問題,開口就是美國如何,就是在美國也只是指占人口少數的富人如何,而且僅僅或是主要地孤立渲染這個少數的智慧、財富、花天酒地,完全或基本上抹殺美國和世界多數人為此付出的代價。這是一種極端的歷史荒誕。號稱研究世界發展問題而避開第三世界發展問題,隔靴搔癢也就罷了,相當一些是騙子。
第四個理由,資本主義全球化以來,第三世界是被壓迫者、被剝奪者、被邊緣化者,至今還是弱者。向弱者吐唾沫、丟冷眼,以此博取西方強者的歡笑以至被接納入他們那個所謂“國際社會”,不僅愚蠢可笑和鼠目寸光,而且為君子所不齒,首先是一種道義的墮落。今天的弱者,一定會和正在成長為世界歷史運動的大力士。未來屬于第三世界,是第三世界的朋友。近年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特別是美國的衰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已經成為不可遏制的客觀趨勢。這就是世界歷史進程的辯證法。
第五個理由,美國霸權主義和新自由主義蹂躪全球30年,造成世界歷史的全面倒退。第三世界人民是世界災難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災難的最大承擔者。這種骯臟的歷史正在走向終結。在挽救人類、探索和創造人類歷史新前景的斗爭中,第三世界人民是世界人民的中堅和無產階級斗爭的最強有力、最廣大的同盟軍。第三世界人民的斗爭,將意味著最終埋葬帝國主義、消滅第三世界之作為第三世界的存在。這是在全球消滅剝削和壓迫、實現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和睦相處的決定性前提。
第六個理由,第三世界是資本主義全球統治的薄弱環節。社會主義作為世界無產階級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共同創造,作為一種標志人類未來的社會制度,首先在第三世界確立下來。20世紀如此,21世紀還將如此。
第七個理由,蘇聯從第三世界崛起和走向強大。蘇聯的教訓之一在于,在它強大之后,它的領導集團不再承認自己屬于第三世界,不再支持第三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和獨立自主地建設自己的國家,而是和美國稱兄道弟,共同把第三世界作為劃分勢力范圍、爭奪利益的對象。背叛第三世界,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一個根本原因。
第八個理由,中國從第三世界崛起和走向強大。中國的經驗之一在于,始終堅持自己屬于第三世界,支持第三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和獨立自主地建設自己的國家,強調自己即使強大起來,也永遠屬于第三世界,永遠不稱霸。
第九個理由,第三世界人民是中國人民的交心換命的真誠朋友。第三世界把中國“抬進”聯合國。第三世界為中國的健康發展由衷地高興。在中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第三世界總是傾囊而盡的無私援助者。
第十個理由,對待第三世界的態度,是社會真理和道義的監測器,是在國際社會區別是非的分水嶺。世界無產階級和第三世界命運與共,曾經共同進行社會解放、民族解放的斗爭,共同歡慶斗爭的勝利,又共同陷入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低潮。如果甘心跟隨西方當局,在輿論上抹煞第三世界的存在或者使用含糊其辭的“外交辭令”掩飾西方對第三世界的壓迫和掠奪,甚至默認“把導彈瞄準第三世界”和“重新殖民地化”的西方政策,那就是助紂為虐和為虎作倀,那就是對第三世界人民、對于人類進步事業的背叛。
第三世界發展問題
第三世界發展,是第三世界人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文化傳統,創造性地探索和創造實現自己利益的發展。它沒有脫離人類發展大道,而是構成它的主要組成部分。相對于西方發展而言,它不是也不應該是一種附屬物,而是具有自己獨立的意義。
20世紀以來,第三世界已經有過兩次覺醒——第一次覺醒出現蘇聯,第二次覺醒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和眾多的堅持民族獨立、國家主權的第三世界國家。這種覺醒,是人類絕大多數走向自我解放的全球性的重大歷史過程。兩次覺醒,結束了僅有的兩次世界大戰,瓦解了世界殖民體系,阻止了帝國主義把世界變為它的殖民地的步伐,提供了一個相對長期的和平時代,創造了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社會解放以及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技術發展的完全嶄新的經驗。這成為第三世界對人類歷史的最偉大貢獻。這種貢獻,沒有因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這一資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球性階級復仇和民族復仇而被掩蓋和抹煞。它深深地鏤刻在歷史上。正在西方衰落走向中醞釀著的,是第三世界的第三次覺醒。
十月革命以來包括蘇聯解體以來的世界歷史,突出了第三世界發展中的兩個基本的支撐點。一個是,始終堅持國家主權、民族獨立,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說,叫作“國家的主權和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另一個是,始終堅持大力推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在這一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第三世界之所以淪為第三世界,之所以貧窮落后,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帝國主義西方干預、控制、侵略和由此形成的“國際慣例”統治的結果。在這種世界秩序中,為主權和民族獨立而進行的任何斗爭,為提高自己社會生產力和推進社會全面進步而付出的任何努力,總是顯示出進步的意義。
歷史走著“之”字形的路。蘇聯解體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資本主義以新自由主義的形式,在全球猖獗和瘋狂地播種仇恨、災難、荒謬以及它自身的危機。于是新的斗爭和探索再次開始。社會主義之火,在第三世界重新燃起。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一種新的歷史的交匯點上。在蘇東地區,對社會主義的懷念,成為新的歷史抉擇的起點。在美國統治如水銀瀉地的拉美,出現了“21世紀社會主義”的社會運動。
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有效地應對了本次危機、繼續發展的事實,再次宣布西方民主和他們的市場萬能說一道破產。全部問題的癥結在于,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中國建國于百年來西方列強的蹂躪和戰爭的廢墟,劈頭蓋臉就遭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制裁、禁運和入侵朝鮮的戰爭。連續三年自然災害。10年文化大革命。北京地區的動亂和制止動亂之后西方的再制裁。過幾年一回的大水災、大雪災、大地震和西方挑唆的民族糾紛。亞洲金融危機和本次危機。諸如此類,每一次都使國家面臨一種危險的境地。但是越是這樣的關鍵時刻,所謂市場萬能之類的廢話越是無影無蹤,越是到處看到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旗幟的凝聚和召喚,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全國一盤棋的精心籌謀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氛圍,看到黨的各級組織的緊急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共產黨員、先進分子、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為和犧牲精神。這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一次再次地捍衛著,并且在危難中拯救了我們的共和國。
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和發展中國,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是一次完成的瞬間,而是一種歷史過程。
耐人尋味的是,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中,歐洲和美國的多家媒體都有“中國救世界”的聲音。他們是不是想說,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世界呢?
世界在談論“中國道路”。中國人民感謝世界人民的善意的關注,也警惕地面對西方主流的“棒殺”和“捧殺”。
在世界的帝國主義時代和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使中國人的精神由被動轉入主動。其政治標志即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就站在中國文化的制高點上,就成為一支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在最近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黨90年和建國60多年的經驗,從文化的角度,回答了第三世界發展問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
——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今天存活的人類,經歷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經歷過它的全球性慘痛失敗。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使世界布滿鐐銬、監獄和絞刑架。但是這個世界在燃燒,正在資本的煉獄中鍛造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華爾街錢柜和美式導彈無法左右、西方主流輿論無法改寫和掩飾的世界,一個屬于人民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中國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在發展問題上的獨特貢獻,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的新的財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