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叫板背后或有玄機
邱 波
美伊叫板似乎正在向深水區演進。伊朗濃縮液問題不僅至今未解,而且其博弈議題又開始向涉及全球經濟命脈的能源領域推演;事實上,歐盟國家已接受了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的決定,雖然伊朗隨即也作出了“不再向歐盟國家出售石油”之缺乏力度的反應。筆者并不認為伊朗所曾發出的“封鎖霍爾姆斯海峽”的威脅會最終付諸落實,但原本脆弱的全球經濟會否因此而遭遇新風暴,則已然是世人關注的重點;且不說伊朗經濟會否因為新制裁而面臨“滅頂之災”,單以奧巴馬致信哈梅內伊以對其發出不能封鎖霍爾姆斯海峽之鄭重警告、以及伊朗隨即對同樣為富油區的海灣國家所發出的嚴詞恫嚇,則似乎已有“山雨欲來”的運行趨向。
然而,盡管有關美以突襲伊朗核實施的繪影繪聲的鼓噪已進行了6、7年之久,而筆者也曾于不久前發表過《鼓吹攻擊伊朗危害無窮》的拙作,但如果撇開如“地毯式轟炸的各類傳言”而直接介入雙方的本質狀況當中,其中所潛隱的諸多微妙思考卻還是值得展開深入探究的。不是嗎,美伊雙方本身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而它們的相互叫板卻如此激烈,這是合乎邏輯的正常現象嗎?不錯,不能允許“邪惡軸心”國家擁有核武器是西方國家的一致立場,但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卻被最終結果證明是錯誤的啊!事實上,伊朗宣稱自己的核計劃是基于和平目的,而朝鮮則公開進行過核武器試驗,緣何美國會對此作出不同的反應呢?坦率地說,伊朗可能的核武計劃雖然威脅以色列,但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不也同樣夜不能寐嗎?緣何只有美以宣揚開戰而同樣受威脅的其它國家卻相對謹慎呢?這其中的深層意涵究竟是關注伊朗的核計劃還是另有其它更復雜思考呢?
伊核是美關注方向之一
毫無疑問,不論是通過“阿拉伯之春”式的內部騷亂,還是通過軍事打擊的外力行動,總之,只要能將政教合一的有核意向國家弄垮,都是西方國家的基本意愿;事實上,將制裁領域向金融和石油出口方面推進,亦便是西方國家所著力開展的行動,雖然該行動會使某些歐洲國家的經濟狀況受損。然而,如果伊朗政權并沒有因為多種制裁而出現崩潰跡象,是否意味著美以的軍事行動就將不可避免呢?在筆者看來,局面或許會向超越尋常認知的層面演進。世人應該記得,不論是幾年前傳出的美國國防部已經擬定針對伊朗的“三天閃電作戰計劃”的爆炸性新聞,還是不久前曝出的“圣誕節前后會有突發事態”之驚悚鼓噪,結果都以“不了了之”收場;這種瞎鼓弄背后除了源自“眼球”因素以外,難道沒有其它特別方略嗎?
坦率而言,如果輿論關注的側重點只限于伊核問題之單方向,那么,人們就可以天天評估戰爭將以何種方式呈現;然而,如果將美國的全球戰略來作為自己的主旨研究方向,筆者似乎又感受不到所謂迫在眉睫的戰爭情態。不是嗎,如果將美國又計劃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尤其是聯想到美國計劃將其90%的基于“宙斯盾”的海基反導系統部署在太平洋地區的事實,人們則顯然可以得出美國并未擯棄冷戰思維的結論;事實上,如果回顧一下最新的美國軍事戰略報告,人們就可以發現,盡管伊朗被確定為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但其同時也多次表達了對中國軍事發展的嚴重擔心啰。從某種程度上說,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的久拖未決實際上合乎美國的需要;否則,其所鼓弄的反導系統又如何找到能經得起推敲的支撐點呢?
利用數“核”實現其它目標
眾所周知,在當今世界上,真正能夠挑戰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國家,不外乎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和中國經濟的超常發展;而要阻遏這兩國的正常發展,其基本路徑是除了阻止兩國結盟以外,通過對與這兩國關系密切的國家制造麻煩便是不二選擇。坦率而言,究竟是先搞垮中國還是現搞垮俄羅斯,美國的選擇也是隨時局變化而隨時作相應調整的。由于普京往昔的影響力因杜馬選舉而遭遇重挫,因此,相信美國會就即將舉行的俄羅斯大選而掀起巨瀾;同樣,金正日的猝逝又使美國極其韓日盟國會對半島情態的變異充滿期待;與此同時,美國突然對南海情態所給予的異乎尋常的關注,究竟反映了美國怎么的戰略布局呢?這難道不與投入巨大的“重返東亞”的相關背景構成密切關聯嗎?難道美國僅僅熱衷于“展示肌肉”嗎?
正因為美國的戰略路徑極其寬泛,因此,不論輿論怎樣鼓弄美伊開戰“箭在弦上”,但作為研究人員,不僅不能夠隨風起舞,而且更應該深切關注與此有關聯的其它路向;不論是南海方面的,還是半島方面的,抑或是美國在選舉時對中國指責方面的,恐怕都是應該密切加以警惕的重要方向。不妨認為,雖然世人無法知悉美國準備搞垮的對象究竟是誰,但提前防范或修棧道或渡陳倉之難料結局,實際上應該成為中俄雙方所無從規避的現實考驗。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作者:邱 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