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李北方:呼喚有價值觀的中國外交

李北方 · 2012-01-16 · 來源:南風窗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在半個世紀前提出了“人際距離”理論,該理論認為,根據關系親疏程度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的舒適距離是不同的,具體包括“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公共距離”等。當舒適距離被突破后,人就會感到不舒服。那么,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否可以借用這一視角呢?
2011年12月23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泰國期間,出席了泰國華人華僑各界舉行的歡迎晚宴。在致詞中,習近平稱:“歡迎域外國家在促進東亞合作進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也希望他們尊重本地區的自主性和多樣性,注意兼顧各方舒適度。”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將距離的概念引入國際關系,國與國之間要“兼顧各方舒適度”的提法顯然有所指,即有的國家讓中國感覺到不舒適。
當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挑動周邊國家與中國對抗,并布置了一個針對中國的包圍圈,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多領域全方位對中國進行進逼,危害到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感到不舒適是必然的。但中國無法像人際交往中那樣后退,唯有在外交上有所作為,清晰地界定并伸張國家利益,突破包圍圈,才能贏得舒適空間。

中國應積極參與新世界秩序的建立
隨著本·拉丹被擊斃,美國耗時10年的反恐戰爭算是劃上了一個句點,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抽身之后,美國的戰略東移已呈不可扭轉之勢。
遏制新的競爭對手的崛起,是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的基本國策。若干年來,尤其是在中國的名義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后,中國被全球輿論普遍塑造為唯一能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對美國霸權地位構成威脅的對手,故而中國是美國要對付的最主要對手。事實上,早在小布什入主白宮之后,美國決策層就把矛頭對準了中國,但這一進程被反恐戰爭推遲了。
美國調整戰略重心是這一邏輯的必然延伸,2011年10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高調宣布美國重返亞太,這為中國的國家安全制造了直接的威脅。美國短時期內不會與中國發生正面沖突,所采取的遏制中國的方式既非冷戰,也不是針對伊斯蘭世界的軍事打擊,而是政治打壓、地緣包圍、經濟盤剝、外交圍堵等一系列手段。
在具體策略上,美國注重以亞制亞,策動亞洲國家對中國形成包圍,同時支持一些亞洲國家與中國直接對抗。美國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的保護范圍,2011年底宣布將在澳大利亞駐軍,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聯合起來多次舉行軍事演習;在外交上,美國通過反恐戰爭滲透入巴基斯坦,2011年12月希拉里訪問緬甸,將中國周邊的兩個傳統盟友拉向美國一邊;菲律賓、越南等國紛紛對南海提出領土主張,甚至放言不惜以戰爭的方式解決問題,聯系到日本和韓國不斷扣押中國漁船,就可以知道,如果沒有美國的策動和支持,這些國家不會有對中國采取如此強硬姿態的底氣。
美國打壓中國是不以中國人的意志為改變的事實,雖然有論者稱“韜光養晦要堅持100年”,這種觀念已經失去了現實的存在基礎,中國必須要直面“21世紀頭20年”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提前結束的可能性。客觀現實不允許中國繼續韜光養晦,除了應對挑戰,別無他法,否則中國的國家舒適度將越來越低。
危機也可以成為轉機。既然已經無路可退,中國就應當承擔起責任,在新的世界秩序仍在形成的時代,選擇做世界秩序構建的參與者,在新國際體制上打下自己的烙印,唯如此才能更好地捍衛國家利益。
歷史上發生過多次世界秩序的更迭,每一個新的世界秩序都比前一個持續時間更短。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產生的世界秩序持續了約一個半世紀,維也納和會締造的體制持續了約100年,凡爾賽條約確立的體制只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起了一個過渡作用,冷戰體制則只存在了40年。冷戰結束后,世界進入了一段美國一家獨大的時代,但這個體制并沒有完全確立起來,多極化的傾向一直存在,因為俄羅斯在普京的領導下逐步從“休克療法”帶來的打擊下恢復生氣,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遠非冷戰結束時可比。當下的世界正在進入兩個方向進行較量的時刻,在歐洲已經衰落的前提下,能對美國霸權進行挑戰并擔當世界“一極”使命的只有中國和俄羅斯。
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善于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東歐巨變、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中國因政治風波面臨西方制裁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中國當時剛進行改革開放不久,經濟實力還不足以引起美國的恐懼和重視,采取低調姿態集中精力謀自身發展是可能的。這個提法帶有明顯的戰術性質,鄧小平從未說過韜光養晦要管100年,也從未主張將“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分開。
歷史發展到今天,中國外交的重點必須轉移到“有所作為”上面了。多年來,中國在外交上一味處于守勢,對美國和美國支持的其他國家的進攻缺少實質性應對。毛澤東說過,一拳打得開,免得百拳來。美國并非沒有弱點,中國要敢于給麻煩制造者制造麻煩,這樣才能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比如,團結發展中國家,推動形成一個獨立于西方國家的體系,切斷美國對外轉嫁危機的基礎,促進多極化世界的形成。

中國外交需要確立價值觀
外交是一門現實的藝術,核心目的是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但大國外交不能僅僅從現實主義原則出發,大國外交需要價值觀的支持,不但需要描述理想中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樣的,還需要說明是依據什么樣的價值準則來建設這個世界格局。
美國外交是理想主義色彩和現實主義利益訴求結合的典范。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有深厚的現實主義積淀,從門羅主義主張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到老羅斯福總統以實力為依據走出美洲充當“世界警察”的理念和作為。但自威爾遜總統為美國的外交政策注入理想主義色彩之后,用基辛格的概括,這種理想主義情操變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一貫思想,威爾遜以后的每一位美國總統都提出過大同小異的主張,但都不脫離威爾遜的主題。威爾遜的主題就是,美國不是一般的國家,美國的價值標準放諸四海而皆準,國際秩序應該建立在美國的價值觀基礎之上,因為美國作為民主國家,所以外交政策在道德上高人一等。
威爾遜主義以理想主義為表,為美國的實利外交提供了便利。基辛格指出,正是威爾遜主義為美國扮演全球十字軍提供了理論基礎,是美國在二戰后遏制政策的先聲。我們看到,美國總是打著價值觀的旗號在全球發動戰爭,以“輸出民主”為名占有資源,以敦促中國“遵守全球規則”為名遏制中國。對道義制高點的占領和軍事實力相結合,為美國稱霸全球提供了可能。
相比之下,中國雖然近年來先后提出“合作共贏”、“建設和諧世界”等主張,但這些理念只是對國際秩序的理想狀態的描述,沒有說明世界應該基于什么樣的價值達到合作共贏和和諧的狀態,也沒有提出達至該狀態的路徑。中共十七大報告曾提出要“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秉持公道,伸張正義”,也因為沒有對國際社會中的正義做出界定,使這一良好的原則沒能更好地體現在外交實踐上。缺乏價值觀支持的外交只能靠利益來支持,這就難免被置于道德上的被動境地。西方媒體將中國外交貶稱為“行賄外交”、“金元外交”,中國方面反駁得很吃力。小布什和奧巴馬都曾將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相提并論,稱二者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雖然世界上現存的打著共產主義旗幟的國家不只中國,但無論朝鮮還是古巴,都不夠成為美國戰略對手的量級,所以矛頭所指就是中國。
中國在外交上并非一貫如此被動,在“3個世界”理論的指導下,中國曾以“反帝反霸”的價值觀反制美國,最終促使美國讓步,中美關系破冰才得以可能。鄧小平曾講過,“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今天要想重新在外交上確立價值觀,打破在與美國交往中的被動局面,還需要回到和借鑒“3個世界”理論,對美國霸權進行批判,對給世界帶來重重危機的新型資本主義體制進行批判,在道義上對美國進行反擊。只有取得道義上的制高點,中國才能夠理直氣壯地提出中國的國家利益所在,并明確中國的核心利益范圍。同時,只有根據“3個世界”理論明確外交價值觀,并且在外交上堅持原則,才有可能取信于其他屬于“第三世界”的國家,并攜手形成鉗制美國攻勢的力量。
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御,大國角力從來都不僅僅是實力的比拼,中國需要以“3個世界”理論為基礎,拿出中國式的“威爾遜主義”,這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基礎。中國還需要說明,中國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反制美國霸權不等于謀求霸權,目的是推動一個更加合理的多極化世界秩序。

和平崛起不是作繭自縛
和平崛起是中國在外交理念上的一個創新,但本質上是對中國威脅論的一個被動回應,這也就注定了該提法在價值觀斗爭層面力量不足。
和平崛起這一概念最早由原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于2003年11月的博鰲論壇上提出,隨即被高層領導人接納。2003年12月10日,溫家寶總理在哈佛大學發表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將中國的和平崛起闡釋為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充分利用自身的體制創新、依靠國內市場的開發、依靠把居民的儲蓄轉化為投資、依靠國民素質提高和科技進步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來實現中國的發展。在次年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時任外交部長李肇星進一步闡發了和平崛起的含義。他說,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發展,中國不使用過去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別人、欺負別人、剝削別人的辦法實現崛起,中國走的路是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與平等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有兩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中國缺乏對帝國主義傳統崛起方式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以《大國崛起》為代表的聲音把西方列強的崛起曲解為一個田園牧歌式的自然演進過程,這難以讓西方世界接受中國和平崛起是可能的,因為在西方的歷史經驗中找不到和平崛起的先例。對和平崛起的表述必須和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歷史的批評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的闡述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讓西方世界明白,歷史存在自外于西方的另一種可能性。
其次,中國應避免以自我辯護的姿態過于強調和平崛起,被這個概念束縛了手腳。中國不能因為害怕被指責而不敢“有所作為”,中國應明確和平崛起的內涵和外延:一方面,把和平崛起嚴格限定在不通過侵略、殖民、擴張等方式掠奪其他國家,不以向外轉嫁危機的方式實現崛起;另一方面,要表明和平崛起不等同于在外來壓力面前忍氣吞聲,不等同于在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方面有所讓步。
2011年12月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代表時說,要“拓展深化軍事斗爭準備”。和平崛起的題中之義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斗爭謀和平,包括非和平的手段,即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條約、以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為目的的合法性戰爭。正如羅援少將所言:“我們一定要把我們擁有和平意愿和我們敢于用非和平手段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意志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達到和平崛起。”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视频95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