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印度政府內閣會議做出一重要決定:允許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業巨頭在印度開設直接面對顧客的大型超市。正在舉行冬季會議的印度聯邦議會立即炸鍋,反對開放超市的議員沖向會場中心,高呼口號,群情激昂。議會因此持續癱瘓近兩周。其間,商人組織舉行全國性罷市,據報道,約5000萬人上街游行抗議。事態演變成一場政治危機。印度政府面臨艱難選擇:要么頂住壓力,堅持革新,但有可能陷入議會票決失利的困境;要么收回成命,徐圖轉機,但政府威信必將嚴重受損。權衡再三,政府選擇了后者,于12月7日宣布“暫停實施”開放超市的政策,待今后取得共識再說。
“印度零售業需要現代化”
印度零售業是個小商鋪、夫妻店的汪洋大海。近年來,民族資本在大城市開了一些大型超市,但沒有形成連鎖規模。向外資開放零售業是個非常敏感的難題,數屆政府對此議了十多年。目前,國際零售業巨頭可在印度經營批發業務,但不得開設直接面對顧客的超市。
此次政府出臺的新政策從內容上看相當謹慎,而且頗具“印度特色”,主要包括:外資可以合資形式進入零售業,但外資份額不得超過51%;每個連鎖系統投資不得低于1億美元,一半用于農村收購和冷藏系統建設,一半用于開設賣場;超市采購的商品30%必須來自印度的中小企業;僅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實行開放。
政府表示,開放超市,引進競爭,降低價格,消費者受益。政府尤其強調,由于農村運輸條件差和商家普遍缺乏冷藏設備,目前全國40%的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都浪費了。而連鎖超市有能力直接到農村大批量采購,減少中間環節,農民收入將因此增加。
在激烈爭辯中,一些重要工商領袖和社會知名人士近日聯名聲明稱,“零售業現代化是印度增長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火燒沃爾瑪”
這是一場經濟政策的大辯論,但更是一場政治利益的大較量。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印人黨”素有“商人黨”之稱,中小商人是該黨在城鎮的主要選民基礎。為保護商人免受競爭之累,印人黨自然成為反對開放超市的主力軍。該黨一位激進領袖甚至放言:“如果沃爾瑪膽敢在(印度的)任何地方開賣場,我將親手燒掉它!”鑒于印度過去確曾發生過暴民攻擊美國快餐店事件,“火燒沃爾瑪”也許并非只是瞎咋呼。
印度左翼政黨對外資從來持保留態度。印共(馬)主要領導人在報紙發表文章稱,保險地估計,零售業占全印GDP的11%,吸收就業人數達4000萬,如果讓外資進入這一領域,不知有多少人將更陷水深火熱之中。
反對派指稱,冬季議會將要討論“反腐敗法”、物價高漲等重要議題,政府難以應對,因此,在此時拋出開放超市這一有爭議的決定,其實意在轉移視線。還有傳言,說前不久東亞峰會期間,辛格總理本人向奧巴馬總統做出開放超市的承諾。
印度在討論經濟問題時免不了總要提及中國,此次亦然。支持派說,中國早就向加樂福、沃爾瑪、麥德隆和樂購等全面開放超市,不僅促進了國內商業迅速發展,而且并沒有出現零售業大量失業的問題。反對派則說,中國制造業發達,是國際零售業巨頭最大的商品供應方,在開放國內市場問題上,中國當然不能說“不”。
“如果印度少一點民主……”
當前印度政局的特點是“懸浮議會”,即沒有一個政黨在議會人民院(下院)擁有過半數議席;“聯合政府”,即執政的國大黨必須依靠一批小黨與其結盟才能維持統治。在這種架構下,大黨受制于小黨,政府決策能力有限。
在此次危機中政府不得不屈辱讓步,主要是因為國大黨無法“搞定”與其聯合執政的一個地方小黨。那個勢力范圍僅限于西孟加拉邦的“草根大會黨”在人民院擁有18個議席,僅占議席總數的3%。但其“草根”特質比左派還“左”,擁有207個議席的國大黨既離不開它,也無奈何它。當地輿論普遍認為,雖然政府說“暫停實施”,但估計在本屆政府任期內(下次大選應在2014年),開放超市幾乎無望。
印度經濟改革之路相當曲折。恰巧,前不久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應邀在新德里發表演講,他說道:“如果印度少一點民主,它(的經濟發展)就會像中國一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