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議長丑聞下臺焉知非福
作者: 方鯤鵬
研究旋轉門現象的文獻,很多都以原國會眾議員羅伯特•利文斯通(Robert Livingston)作為一個實例,這里作些簡單介紹。
美國媒體把利文斯通稱作“一個從未當上議長的議長”。美國眾議院的規矩是議長由多數黨推出,1998年11月,當時的眾院議長紐特•金里奇心知肚明,由于自己陷入了對抗性的離婚案,他與年輕雇員已維持5年多的通奸行為將被老婆捅出,就找了個借口宣布辭職,定于1999年1月1日生效。隨后利文斯通在12月份被眾院多數黨(共和黨)推選出任新議長,只等下個月上任。誰知天有不測風云,突然間傳出利文斯通涉及多起性丑聞,結果他被迫在坐上議長寶座的前夕宣布辭職,以換取報料者中止發布他的丑聞。所以雖然可以稱利文斯通為前眾院議長,不過只能算是個準議長。
利文斯通離開國會還不到一個星期,就同他的原幕僚長和立法辦公室主任一起創辦了一所院外游說公司,命名為“利文斯通集團”(Livingston Group)。在國會時,利文斯通是灸手可熱的眾院撥款委員會主席,這是吸引大客戶的重要籌碼,他也不忌諱以此作廣告,在公司網站的首頁上顯眼地挑明:“公司創辦人羅伯特•利文斯通,院外游說業中獨一無二,曾擔任過眾院撥款委員會主席。”
有話道,“情場失意,賭場得意。”不過對于利文斯通來說,應該是“政壇失意,商場得意。” 一個稱作“公共市民”(Public Citizen)的非營利組織,在2005年發表了一份披露國會議員離職后轉任說客的調查報告,名為《國會旋轉門:從國會議員到K街的旅程》(Congressional Revolving Doors:The Journey from Congress to K Street)。根據這份文件,從1999年至2004年,利文斯通的公司獲利4千萬美元,已成為華盛頓地區第十二大游說公司。而在同一時期,利文斯通捐出50多萬美金,資助多位共和黨的候選人。提供競選資助,是游說公司用來籠絡議員的最常見手法。
外國政府、機構或個人,砸重金雇用華盛頓說客,買通國會議員,影響美國對外政策的制定,這種事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實際上天天在發生。下面請看兩個例子,活脫脫畫出了說客們有錢就是爹,只要給錢,前不久還是滿口愛國主義和普世價值的國會議員,一轉眼就能“忠心耿耿”地維護起外國政府的利益,或為獨裁者效犬馬之力。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打響后,土耳其政府拒絕美軍地面部隊從土耳其南部邊境進入伊拉克的要求。此舉激怒了美國國會議員,一些眾議員提出一個撥款修正案,要在即將交付土耳其的援助金額中削減10億美元,土耳其政府緊急求助利文斯通游說公司,為土耳其政府挫敗這項提案。
根據有記錄可查的資料,從3月23日至4月3日,利文斯通及其手下的說客至少游說了13位眾議員,都是重要委員會的首腦或成員;兩次同副總統切尼辦公室聯系;而與眾院撥款委員會的聯系,那幾天更是沒有間斷。在此期間,利文斯通還陪同土耳其駐美大使至少拜會了5位重量級眾議員。
4月3日眾院投票表決前,利文斯通帶著一個土耳其代表團站在國會大樓前,老同事看到利文斯通免不了要上前寒喧一番,利文斯通就向他們介紹身旁的土耳其人。事后田納西州共和黨眾議員扎克•瓦姆帕(Zach Wamp)告訴《華盛頓郵報》,他本來因為對土耳其拒絕提供戰略支持很不滿,覺得取消土耳其的這筆援助理所當然,但是在大樓前見到利文斯通后情況就不一樣了。瓦姆帕對記者說,“毫無疑問,我會走上前向這些土耳其人表示歡迎,完全是因為利文斯通站在他們的旁邊。” 瓦姆帕沒有說出口的是,他1995年能進入眾院撥款委員會,利文斯通是個關鍵人物。投票時,瓦姆帕在猶豫之下,投了反對票。
4月3日眾院投票結果,因為贊成票沒有達到過半數,削減援助土耳其的撥款修正案沒有通過。美國納稅人付出10億冤枉錢,而利文斯通獲得土耳其政府180萬美金的說客費。
利文斯通不但為同美國關系還過得去的外國政府當說客,而且只要獨裁者給錢,即使與他任職國會時信誓旦旦“忠于”了幾十年的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南轅北轍也無所謂,就是美國要追殺的死敵也可為之效勞。媒體PJM在2011年3月10日報道,查閱了美國司法部的文件(文件網址:http://www.fara.gov/docs/5356-Supplemental-Statement-20090918-9.pdf )后發現,利文斯通的公司從2006年起每年接受利比亞卡扎菲2百40萬美元的定金,為卡扎菲向美國政府游說(該報道的網址:http://pjmedia.com/blog/pjm-exclusive-two-u-s-lobbyists-paid-5-4m-by-libya-to-boost-regimes-image/ )。利文斯通受雇于卡扎菲后,不遺余力地向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國會議員們、石油商、軍火承包商等推銷卡扎菲人權改革家形象。僅僅半年時間里,利文斯通就安排利比亞駐美大使私下會見了23位美國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成員。
不僅如此,利文斯通還把卡扎菲的第二個兒子賽義夫作為慈善組織的負責人,介紹給華盛頓的人權活動家和設在美國的國際人權組織,包括著名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
卡扎菲雇用利文斯通和其他說客非常成功,在他們努力游說下,很快卡扎菲能正式訪問西方各國,受到政客們熱情擁抱。
卡扎菲自以為得計,自以為和美國及其盟國關系“正常化”了,可這個稱霸利比亞40多年的梟雄哪里玩得過西方國家,2011年10月卡扎菲死于非命,為他的自作聰明畫上了句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