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哈維爾——漢奸媒體都在紀念的前捷克帶路黨

資料 · 2011-12-24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資料1:

或許哈維爾的死,德國之聲的英文報道更能說明

來源:四月網 作者:連長

Former Czech president and anti-communist hero Vaclav Havel dies
Former Czech President Vaclav Havel has died

Vaclav Havel, Czech dissident playwright who became his country's first democratically elected president, has died. Havel oversaw his country's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nd the peaceful breakup of Czechoslovakia.



瞧瞧,反共英雄(Anticommunist hero)這頂帽子。現在你知道為啥國內的JY們跟死了親爹一樣了吧。。。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15610756,00.html


 

資料2:隨手搜羅南方系的反應:

世間再無哈維爾,他的言行能解答不少國人的困惑 南方報網 2011-12-20 09:13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去世 數度入獄被譽哲學王(圖) 搜狐 2011-12-19 16:35

“捷克革命的靈魂”哈維爾 南方報業網 2011-12-19 09:40

一生都在為弱者說話 劇作家哈維爾謝幕了 南方報業網 2011-12-23 08:34

哈維爾離去后的布拉格 南方報業網 2011-12-23 08:32

帶領國家走向民主化 捷克前總統逝世 聯合早報 2011-12-19 09:08

資料: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曾獲卡夫卡獎 網易 2011-12-19 08:36

“公民”保衛社會 搜狐 2011-12-19 08:31

哈維爾:生活在真實中 新浪 2011-12-23 22:51

 

資料3:

東歐各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怎樣喪失的?——《東歐劇變與執政黨建設》書摘之二

(為方便快速閱讀,紅字部分為捷克有關內容)

                                    第一章
                          東歐劇變與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

    1989年以來,東歐政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六國,執政的共產黨相繼喪失了政權,社會主義的政黨制度被資本主義的政黨制發所取代。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執政黨成為在野黨,甚至成為被專政的對象。在這些國家,右翼勢力不斷掀起反共浪潮,共產黨員受到種種打擊、迫害和歧視,黨的隊伍也發生了急劇的分化,有的在組織上已經分裂、有的改變了原來的名稱和性質,黨的組織和戰斗力受到很大破壞。這些國家政局持續動蕩,經濟大幅度滑坡,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社會治安狀況惡化,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下降,已開始嘗到了喪失人民政權的苦果。
    政黨制度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作為代表某個特定階級利益的政黨以一定形式和手段爭取和維護國家權力的一種制度,它本身就是決定政權性質的重要因素。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改變性質,必然要推翻共產黨的領導,改變社會主義的政黨制度。東歐政局的演變與這些國家政黨制度的更迭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過程。

                      第一節  劇變前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體制

    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具有光榮的奮斗歷史,無論是在反對資產階級統治還是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中,共產黨都始終是東歐各國人民團結勝利的旗幟。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領導人民進行反抗法西斯英勇斗爭的東歐各國共產黨,在蘇聯紅軍勝利進行戰略反攻的形勢下,相繼執掌了政權,使這些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選擇。40多年來,社會主義國家政黨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對鞏固和發展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的全面發展進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具有光榮的奮斗歷史
    東歐各國共產黨都是在爭取工人階級自身解放的斗爭中建立起來,并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經歷了長期考驗的黨。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具體歷史條件的不同,有的黨曾受到過較多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有的受反動政府迫害曾長期流亡國外,帶來了某些先天的不足,在執政40年間,也曾犯過不少的錯誤,但從總體上講,東歐各國黨仍然是有著光榮斗爭歷史,對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黨。
    原民主德國的德國統一社會黨。其前身是1869年8月在愛森納赫城建立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即愛森納赫派)。在其后的發展中,這個黨曾得到過馬克思、恩格斯的關懷和指導。1875年,愛森納赫派為實現德工人階級運動的統一曾向拉薩爾主義作了某些政治上、理論上的原則讓步,通過了《哥達綱領》,為此,馬克思曾寫了著名的《哥達綱領批判》。19世紀末,以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等人為首的左派同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進行了斗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后,積極開展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群眾運動,被稱作“斯巴達克派”,以此為基礎,1918年12月成立了德國共產黨,曾為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成員。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德共遭到鎮壓,黨轉入地下,遭到很大破壞,黨中央主席臺爾曼被捕后于 1944年慘遭殺害。1946年4月 21日,德國蘇占區的德國共產黨組織同社會民主黨合并成立德國統一工人黨。1950年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批判了以社會民主主義建黨的錯誤主張,明確提出了“為使黨變為真正的馬列主義黨而斗爭”的口號,成為民主德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
    波蘭統一工人黨。1882年,波蘭建立了第一個工人階級政黨,當時稱之為“第一無產者黨”,由于沙皇俄國的破壞,該黨于1886年被瓦解。1888年,“第二無產者黨”誕生,并于1893年與波蘭人聯盟合并,組成波蘭社會黨。其后由于沙皇政府的迫害,停止了活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后,波蘭工人運動中的左翼在華沙召開統一代表大會,成立波蘭共產主義工人黨,1925年改稱波蘭共產黨。該黨曾積極參預共產國際的創建工作,是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成員。1938年共產國際執委會以“波共領導隊伍中混入敵人的奸細”,而將波共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被法西斯德國所占領,原波共骨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黨人小組,英勇地開展反法西斯斗爭。僑居蘇聯的共產黨人也組建黨組織。1941年波蘭共產黨重新成立,不久又建立了人民近衛軍。1943年除夕,波共與社會黨左翼、農民黨和其它進步組織在華沙秘密成立了全國人代表會議,組成了廣泛的統一戰線。1944年 7月,在蘇聯紅軍進入波蘭后,由波共與社會黨、農民黨左翼及其他進步知識分子的代表在解放區組織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宣告了波蘭人民政權的誕生。1948年底,波蘭工人黨與社會黨決定合并,宣布成立統一工人黨。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創建于1918年11丹2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匈牙利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工人運動蓬勃興起,國內階級斗爭異常激烈,順應斗爭的需要,匈國內進步的知識分子、社會主義者與一部分左翼社會黨人聯合起來,一些從蘇聯回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帶回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和經驗,共同組建了匈牙利共產黨,并立即投入了領導工人階級向資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斗爭。1919年3月,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接受共產黨的建議,宣布成立蘇維埃共和國,并達成了與共產黨合并的協議。但是隨著革命的深入和協約國的武裝干涉,原社會黨領導人背叛了革命,在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被顛覆,數千名革命者被殺害,數萬人被關押或流亡國外,剛剛合并的黨也宣告分裂。在白色恐怖下,匈牙利共產黨沒有放棄斗爭。他們重新組織起來,并于1925年在維也納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1942年,處于地下狀態的共產黨組織再次遭到法西斯政權的嚴重破壞,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中央書記卡達爾領導重建黨的組織。1944年,在共產黨的倡議下,成立反法西斯聯盟“匈牙利陣線”,組織了武裝抵抗運動。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1945年5月匈牙利獲得了解放,其后共產黨與社會黨左翼再次合并為勞動人民黨,執掌了政權。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平息之后,卡達爾重建黨的隊伍,又更名為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是從社會民主黨中分化出來的,它的前身是1874年在奧匈帝國時期建立的捷克斯拉夫社會民主黨。1918年捷獨立后改稱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在蘇聯十月革命影響下,捷克出現有利的革命形勢,社會民主工黨一度出面組閣,但是由于黨的右翼奉行與資產階級聯合的政策,背叛了革命,社會民主黨內的馬克思主義左派不能不對右翼機會主義領導開展斗爭,并在1920年9月召開的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與之決裂,建立了捷社會民主工黨(左派)。1921年5月,該黨接受加入共產國際的21項條件,改名為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捷共成立后立即領導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投入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1938年之后,在國家面臨法西斯侵略、吞并的情況下,捷共團結各階層人民進行了反對法西斯、保衛共和國的斗爭。1938年簽訂的慕尼黑協定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被迫轉入地下,黨的領導機關轉移到了莫斯科。在希特勒德國入侵之后,共產黨員始終站在反對法西斯侵略的第一線。涌現了象尤利烏斯·伏契克這樣英勇不屈的反法西斯戰士,他留下的《絞刑架下的報告》,成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驕傲。捷共在蘇聯領土上組建了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參加了把法西斯驅趕出蘇聯、解放自己國土的斗爭。1944年8月,共產黨人領導人民發動了斯洛伐克起義。1945年5月5日,又領導了布拉格起義,配合蘇聯紅軍,解放了自己的祖國。1946年5月,捷共在解放后第一次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議會第一大黨。1948年6月,捷共又與社會民主黨合并,鞏固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羅馬尼亞共產黨成立于1893年,當時稱為社會民主工黨。1910年重建后改稱社會民主黨。1920年,該黨代表團向第三國際提出加入該組織的申請,并于1921年5月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黨代表大會上通過了將黨轉為共產黨和加入第三國際的決定,正式成立了羅馬尼亞共產黨。從1924年起,羅共就被宣布為非法而轉入地下。羅共成功地組織了1932—1933年的石油和鐵路工人大罷工,1939年5月1日布加勒斯特的反法西斯大示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共堅決反對追隨法國的法西斯獨裁政權,并在1944年8月23日,組織了反法西斯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的軍事法西斯獨裁,使羅馬尼亞加入了反法西斯戰爭,從而使羅共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廢除君主制,成立人民共和國。1948年2月,羅共同社會民主黨舉行聯合代表大會,決定兩黨合并為羅馬尼亞工人黨。喬治烏·德治當選為第一書記。1965年7月,喬治烏·德治逝世,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繼任中央第一書記,同年7月黨的九大選舉齊為黨的總書記,并決定恢復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名稱。
    保加利亞共產黨已有近百年歷史。它最早創建于1891年8月,當時稱為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其后與保加利亞社會民主同盟合并稱為社會民主工黨。1903年該黨分裂為以黨的創始人布拉戈耶夫為首的“緊密派社會主義者”和“廣泛派社會主義者”。俄國十月革命后,“緊密派”開始布爾什維克化,并于1919年3月,加入第三國際,并在5月召開的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新黨綱,提出了武裝起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斗爭目標,改名為保加利亞共產黨。1923年6月,保加利亞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保共發動了反法西斯武裝起義,起義失敗,黨被迫轉入地下。保共始終站在反對法西斯的前列。1933年3月,希特勒法西斯為打擊德國共產黨,制造了所謂“國會縱火案”,逮捕了流亡德國的季米特洛夫。在著名的“萊比錫審判”中,季米特洛夫把法庭變成控訴法西斯的講臺,捍衛了共產黨人的信仰和榮譽。在全世界人民的聲援下,季米特洛夫被宣布無罪釋放,以后季米特洛夫一直是保共的領導人。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保共組織了反抗法西斯的武裝斗爭。1944年9月9日,保共組織了著名的“九·九”起義,在蘇軍的幫助下推翻了法西斯君主專政,解放了自己的國土,建立了人民的政權。東歐劇變前托·日夫科夫曾擔任保共總書記職務達35年之久。
    在近代歐洲歷史上,東歐是一個戰亂頻繁、經濟落后、長期遭受外來勢力侵略奴役的地區。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曾長期遭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和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則一直受奧匈帝國的統治和控制,而對東歐素有野心的沙皇俄國和1871年統一后迅速崛起的德意志帝國,也一直覬覦這一地區,波蘭歷史上曾三次被瓜分。盡管東歐各國人民為爭取獨立解放曾進行過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始終無力擺脫被壓迫、被剝削的屈辱地位和悲慘命運。而隨著法西斯德國的興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匈牙利、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成為德意法西斯的附庸,而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更被法西斯德國占領和肢解,東歐各國人民淪入更加悲慘的境地,二次大戰中,東歐共死了近一千萬人。整個東歐的近代歷史說明,東歐各國的資產階級和其它各種政治勢力,都無法使自己的國家走上自由、民主和獨立的道路,都無法擺脫反動法西斯對東歐各國人民的壓迫和奴役,領導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任務歷史地落到了工人階級政黨——共產黨的身上。也正是共產黨不僅領導了人民群眾反對本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和斗爭,而且在國家面臨外來侵略、關系民族危亡的時刻,領導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終于在蘇聯紅軍進行戰略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形勢下,使自己的國家迎來了獨立和解放,開辟了走向社會主義的光輝道路。
    二、二次大戰后東歐國家確立了社會主義的政黨體制
    社會主義的政黨制度,是指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無產階級經過它的政黨來實現對國家領導的政黨政治體制。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體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政黨制度,是在無產階級執掌政權消滅了剝削階級制度之后,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而建立的。”
    二次大戰前東歐國家的國家制度多數是君主立憲制,“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等,也有幾個按照西方議會式民主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如捷克斯洛伐克等,實際也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階級的聯合專政。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歐各國共產黨人發起組織“人民陣線”等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廣泛團結各種愛國民主力量,包括社會民主黨和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把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起來,并在取得反法西斯偉大斗爭勝利之后,在大多數國家形成了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隨著革命的進一步深入,東歐國家面臨著從民族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這些國家進步的民主政黨在實踐中認識到,共產黨所確立的目標也代表著他們的利益,他們在實現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愿意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共產黨合作,作為這個國家中一個獨立的政黨,保持自己的組織原則和傳統,在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指引下,與共產黨人共同管理國家,成為了參政黨。在這個歷史急劇轉變的關頭,也有一些右翼資產階級政黨在西方資產階級支持下,試圖把國家拉回到資本主義道路上去,他們組成反共聯盟,企圖把共產黨排除出聯合政府,他們投靠西方,甚至不惜發動政變,這就迫使共產黨不得不聯合其他進步黨派,與資產階級右翼政黨和派別決裂,堅決地推進社會主義革命。東歐各國戰后大選中,共產黨普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代表人民的意志,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實現人民民主,東歐國家形成了無產階級政黨實行對國家、對社會絕對領導的政黨體制。而在具體的社會主義政黨體制類型上,由于各國不同的階級關系狀況和歷史發展條件的差異,又形成了多黨合作和一黨制兩種不同的類型。
    1、實行多黨合作制的國家。
    波蘭的多黨合作開始于1944年波蘭工人黨倡議成立的全國統一陣線,這是以波蘭工人黨為領導,工人階級聯合農民、知識分子和全國一切愛國人士,為謀求祖國的徹底解放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而建立的各階層人民團結協作的組織。在波蘭解放后,波蘭工人黨(后同社會黨合并,更名為統一工人黨)提出了同各民主黨派同盟合作、共同執政的思想。1947年1月波蘭舉行第一次立法選舉,以統一工人黨為首的各民主黨派聯盟獲勝,正式成立了波蘭人民共和國政府。這一由波蘭統一工人黨在確保對國家的領導地位的前提下,與波蘭統一農民黨、民主黨組成政黨聯盟,并爭取各種社會組織、社會力量和無黨派人士參加的多黨合作體制,延續了40多年,其間雖有過一些曲折,但東歐劇變前,它始終是波蘭社會主義政黨體制的基本形式。
    捷克斯洛伐克戰前曾是按照法國式議會民主制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938年“慕尼黑協定”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國家被德國占領后,總統貝奈斯逃到英國組織了流亡政府。是捷共在國內成立了地下中央委員會,領導人民的抵抗斗爭。1945年初,在蘇聯紅軍取得決定性勝利,捷人民武裝力量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捷共爭取貝奈斯流亡政府中各政黨的代表到莫斯科會晤,共同商定成立由捷共、斯共與社會民主黨、國家社會黨、人民黨和斯洛伐克民主黨組成的民族陣線。在1946年全國解放后的首次大選中,捷共獲得了重大勝利,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在聯合政府26名成員中,國家社會黨、人民黨和斯洛伐克民主黨這三個右翼資產階級政黨當時都分別占有3至4個部長職位,只是在這三個右翼黨派在西方支持下,試圖組織反共聯盟時,才把他們的代表從政權機構中清除出去。而由捷共與其他17個政黨、組織共同組成的政治聯盟,則一直在捷政治體制中起作用。
    民主德國的社會主義政黨體制是在二次大戰勝利后,在德國領土上進一步清除法西斯勢力、實現民主化、建立新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45年6月10日軍管會第二號命令允許在蘇占區建立反法西斯政黨和群眾組織,流亡蘇聯的德國共產黨領導人回國重建德國共產黨,接著,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和自由民主黨也開展了公開的政黨活動,在德共中央的建議下,這4個政黨建立了反法西斯民主政黨聯盟,連同后來成立或恢復的其他政黨組織,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民主政黨同盟。1946年4月21日,共產黨與社會黨合并,成立統一社會黨。形成了由統一社會黨領導,其他聯盟黨參加的聯合執政體制。劇變前東德人民議院500個議席中統一工人黨占127席,4個民主黨派208席,其他工青婦等社會組織占165席。
    保加利亞工人黨(即共產黨)在反對法西斯的斗爭中,曾建立了由工人黨、農民聯盟、社會民主黨等組成的廣泛的統一戰線,在全國成立了祖國陣線委員會,“九·九”起義勝利之后,建立了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祖國陣線政府。在1945年11月的全國大選中,祖國陣線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385萬選民中,有339萬人投了祖國陣線候選人的票,占參加選舉人數的88.19%。參加祖國陣線的保加利亞農民聯盟,是保第二大政黨。從1941年開始,該黨一直與保共合作,擁護保共綱領。劇變前該黨在保大國民議會中占有1/4的席位。
    2、實行一黨制的國家。
    東歐國家中實行一黨制的是匈牙利、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因原來經濟文化落后,歷史上除1941年成立了共產黨外,就未產生過其他政黨。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在君主立憲條件下,也曾產生過一些政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產黨也曾與某些黨派有過合作,建國初期,這些黨派有的也還存在,但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有的進步黨派與共產黨合并了,有的政黨出現了分化,其中進步分子加入了共產黨,也有的政黨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拒絕與共產黨合作,甚至策動政變企圖推翻政府,因而被取締或自行解散了。如匈牙利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共產黨曾與社會民主黨、獨立小農黨、全國農民黨等聯合組成民族獨立陣線,當時,在反對霍爾蒂法西斯獨裁政權,實現國家生活民主化的目標上,獨立陣線各政黨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行動綱領》,并參加了后來成立的臨時民族政府和聯合政府;但是隨著革命的深入,代表農村資產階級利益的小農黨態度發生了變化,他們拒不接受人民民主革命的社會主義前景,強烈反對實行朝社會主義方向發展的各項措施,小農黨內部發生了分化,產生了左中右三派,由于右派反共秘密活動的暴露,小農黨大批黨員退黨,地方組織活動也癱瘓了。而共產黨在斗爭中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在1947年已經發展到70萬人,1948年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宣告合并,其他政黨相繼消亡了。1949年秋匈牙利實行一黨制的社會主義政黨體制。羅馬尼亞也是在大致相同的歷史背景下,取締了羅馬尼亞農民黨,而自由黨和民族人民黨則自行解散和消亡,也成為實行社會主義一黨制的國家。

                          第二節 東歐劇變中政黨體制的根本變化

    東歐劇變不僅意味著這些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性質發生根本改變,同時也意味著社會主義的政黨體制轉向了資本主義的政黨體制。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本質上都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由無產階級實行國家領導的政權,而無產階級的領導,又是通過其先鋒隊一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的。改變國家性質,也必然要改變國家的政黨制度。在東歐劇變中,東歐國家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改變集中表現在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已被取消,喪失了執政地位,資產階級政黨執掌了政權,形成了資本主義多黨制局面。具體表現在:
    一、共產黨喪失了領導地位
    在東歐劇變中,波、匈、捷和原民德四國共產黨均由執政黨淪為在野黨,羅共已自行解散。這五國的共產黨已完全喪失了國家政權,保共產黨改變性質成為社會黨,雖在大選中獲勝,取得議會多數,但總統和總理兩個重要職位已為反對派所獲,社會黨在聯合政府中只占據6個職位,大部分國家政權已經丟失。
    波蘭統一工人黨最先于1989年1月做出實行政治多元化的決定,有條件地承認了團結工會的合法性。其后舉行了有各黨派、社會團體、教會和所謂“建設性反對派”參加的圓桌會議,并作出原則性讓步,主動把自己在議會中的議席從53%減至37%,把聯合執政的三黨聯盟(統一工人黨、農民黨和民主黨)的議席從83.9%減少到65%,把35%的議席拱手讓給了反對派。6月,波黨在提前舉行的議會大選中失敗,雅魯澤爾斯基以一票優勢當選為總理后,在反對派的步步進逼下,做出重大退讓,波蘭農民黨和民主黨在組閣時倒向團結工會一邊,致使團結工會顧問馬佐維耶茨基擔任了政府總理,于9月建立了東歐戰后第一個由反對派掌權的政府。12月,波蘭議會宣布取消憲法中“黨是國家的政治領導”的章節。反對派上臺在議會和政府中抓緊奪權,在1989年6月大選中,按達成的協義,波蘭統一工人黨在議會中應占有177個席位,而隨著波黨改名為社會民主黨,議會議席也降至22個,成為議會中最小的黨。23名內閣成員中,開始波黨按協議還占有內政、國防。運輸和海洋以及外貿4個部的部長。而到1990年7月,3個部長被解除了職務,外貿部長也已退黨,實現了瓦文薩所聲稱的“建立一個沒有共產黨的聯合政府”的計劃。雅魯澤爾斯基的總統任期應為6年,但他早已被架空,出任不到一年,就被迫宣布辭職,被瓦文薩取而代之,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國徽上恢復了君主制時期戴著皇冠的白鷹,波黨已失去全部政權。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于1988年5月召開黨代會。卡達爾等老一代人全部退出了政治局,政治多元化的主張開始在黨內抬頭,實行一黨制還是多黨制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政治局委員波日高依擅自表示,匈牙利將實行多黨制,確定西歐式三權分立議會民主體制。匈黨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嚴重,波日高依在黨內占了上風,確定走“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為“1956年事件”徹底平反。1989年10月召開的匈黨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社會主義工人黨改名為匈牙利社會黨,導致了黨在組織上的徹底分裂。國會根據社會黨與反對派圓桌談判的結果,對憲法進行了重大修改,取消了關于馬列主義政黨領導作用的條款,匈黨同意退出軍隊和內務部門,解散工人衛隊。在1990年4月的大選中,匈黨敗北,形成“民主論壇”等右翼政黨聯合執政的局面。在國會385個議席中,“民主論壇”占有42.75%的議席,成為最大的議會黨,原來執政的社會主義工人黨改名后,在議會只占了33席,占總議席的8.55%,由執政黨降為議席數只占第4位的在野小黨。匈現政府是多元右翼聯合政府,內閣成員中共產黨員全部被排除在外。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對國家生活的領導權是在大規模群眾示威中喪失的。在東歐劇變中,捷黨內出現了不同的派別。先是黨內曾參與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人組織了一個“復興”俱樂部,想建立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社會上一些反社會主義勢力組織了“七·七憲章運動”。從1989年11月17日開始,布拉格連續爆發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游行,要求為“1968年事件”平反,在反對派的壓力下,黨內激進派主張與反對派對話,做出讓步。先是捷共總書記雅克什下臺,中央主席團集體辭職,總理阿達麥茨與“公民論壇”的代表達成協議,同意從憲法中取消關于共產黨在社會中的領導作用的條款,緊接著捷聯邦議會修改了憲法,取消了共產黨的領導作用,選舉1968年事件后被開除出黨的杜布切克擔任議會主席,在議會300個議席中,捷共只占47個席位,而原來的反對派“公氏論壇”成為議會第一大黨,擁有189個席位。經反對派“公民論壇”控制的議會選舉,老牌持不同政見者“公民論壇”的創建人哈維爾當選為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公民反對暴力”組織的成員恰爾法出任總理,他組織的新內閣沒有一個共產黨員。“公民論壇”在全國發起的所謂“二次革命”,對各級政權組織里的共產黨員進行了徹底的清洗。
    1989年東歐劇變中民德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公民外逃和游行示威現象,社會上反對派組織紛紛成立,黨內矛盾進一步擴大,加之來自外部的干預,昂納克被迫于10月18日辭職。克倫茨繼任后對反對派步步退讓,開放了兩德邊界,游行示威規模越來越大。12月3日,統一社會黨十二中全會決定中央委員集體辭職,居西在提前召開的特別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主席。此后,德黨兩次更名,通過了主張民主社會主義和多黨制的新黨章,人民議院也刪去了憲法第一條有關黨的領導的內容,取消了黨對軍隊的領導,解散了工人衛隊。在1990年3月的大選中,右翼勢力“德國聯盟”獲勝,民德黨淪為在野黨。10月3日民德并入西德,不僅使用原來西德的國慶、國徽、國旗和貨幣。而且全面實行西德的政治、經濟制度,真正成了亡黨亡國。
    羅馬尼亞的動亂是從1989年12月的蒂米什瓦拉示威開始的,很快就波及到首都。在全國,以伊利埃斯庫為首的“救國陣線委員會”接管了政權,宣布取消一黨制,實行多黨制,并曾一度宣布取締羅共。羅馬尼亞共產黨已自行解散。1990年5月的羅馬尼亞大選,救國陣線取得了67%的席位。因羅共已不復存在,在議會中已沒有席位,但“救陣”中有一些前羅共黨員。“救陣”沒有完全倒向西方,在黨綱中稱自己為“中間偏左的現代化政黨”,宣布要搞社會民主主義,引起右翼勢力不滿,企圖把“救陣”趕下臺。西方國家支持右翼勢力,繼續對羅施加壓力,造成政局繼續動蕩不安。
    在東歐劇變中,保加利亞共產黨也在反對派的壓力下宣布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改名后的社會黨實行民主社會主義,放棄黨的領導作用。社會黨采取讓步政策,與反對派召開“圓桌會議”,致使反對派勢力迅速發展。保反對派勢力大搞街頭政治,不斷策動學生上街示威,搞什么占領性罷課,放火焚燒了社會黨中央大廈。他們先是迫使總統辭職,以后又在保黨取得大選勝利的情況下,迫使總理盧卡諾夫下臺,反對派“民盟”主席熱列夫當上了總統。由于保社會黨在大選中獲勝,在議會中還占有52%的席位,內閣18名成員中,尚有一位副總理和五名部長職位,與其它五國比較,可以說還沒有完全喪失政權,但社會黨是否還能維持這個局面,還要看事態發展。
    二、東歐各國黨性質的蛻變和組織建設的破壞
    東歐劇變中,六國共產黨大多改變了名稱,修改了黨綱、黨章,程度不同地向社會民主黨方向演變。其共同特點是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原則和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放棄了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地位,拋棄了無產階級專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主張政治多元化,實行西方多黨制和議會民主,搞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從而使黨的性質發生蛻變。與此同時,在組織狀況上,東歐黨有的自行瓦解,有的公開分裂,普遍受到很大削弱和破壞。
    東歐各國共產黨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黨被取締,黨組織自行解散。羅馬尼亞共產黨原擁有380萬黨員,1989年12月的政變中,齊奧塞斯庫被秘密處死后,羅共實際上已被取締,各級黨組織已自行解散,羅共作為政黨活動已全部停止。“救國陣線”在極右分子的壓力下,曾一度宣布取締羅共,后又取消。
    二是更改黨名,改變黨的性質,導致黨的分裂。主要是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和波蘭統一工人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于1989年10月6日提前召開十四大(非常),以波日高依為首的“激進改革派”取得了主導地位,決定將黨改名為社會黨,新的社會黨黨綱和黨章宣布放棄馬列主義、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和共產主義奮斗目標,主張實行多黨制、議會民主,加劇了黨內的矛盾和斗爭,造成了黨的分裂。以總書記格羅斯為代表、仍主張堅持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派于同年12月重新召開了黨的十四大,宣布社會主義工人黨并未解散,仍沿用原黨名開展活動。年僅37歲曾擔任格羅斯外交顧問的蒂爾邁爾當選為黨的主席。改名的社會黨在重新登記時,原擁有72萬黨員的社工黨只有5萬多黨員參加改名后的社會黨,而新成立的社工黨也只有6萬來人。黨的組織和戰斗力都遭到很大破壞。
    波蘭統一工人黨在1989年6月大選中失敗后黨的威信急劇下降,黨內悲觀失敗情緒在領導層泛濫開來。1990年1月27日波黨十一大竟宣布波黨解散,雅魯澤爾斯基和黨的第一書記拉科夫斯基均宣布退黨,原波蘭統一工人黨陷入分裂。在1600名代表中,1200名代表組建了波蘭社會民主黨,100名代表組建了社會民主聯盟,其余組成勞動人民黨。社會民主黨在“一大”通過的黨章中聲稱,要把波蘭建成民主社會主義,并已不提馬列主義,放棄無產階級專政和民主集中制原則,但又表示要“繼承波蘭的社會主義傳統”。該黨主張正確對待原統一工人黨的老干部,對“團結工會”的某些政策持批評態度,反對完全實行私有化。社會民主聯盟則走得更遠,在其綱領中,不僅宣布放棄馬列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和民主集中制,而且宣布“同統一工人黨的傳統徹底決裂”,實際上完全支持“團結工會”的政策。經過黨內分裂,原擁有 196萬黨員的統一工人黨,重新加入社會民主黨的只有 6萬多人,加入民主社會主義聯盟的更只有7千余人。
    三是組織上雖未發生大的分裂,但黨的名稱和性質也已發生蛻變的黨。主要是德國統一社會黨和保加利亞共產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是東歐六國共產黨中唯一沒有改名的黨,但黨的性質和組織狀況也有很大的變化。
    德國統一社會黨在1989年12月召開特別代表大會,取消了原來的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41歲的律師居西當選為黨的執委會主席。會議宣布將黨改名為德國統一黨——民主社會主義黨;1990年2月又改稱“民主社會主義黨”,即民社黨。提出要“堅決摒棄”“斯大林主義的社會主義”,宣布走“第三條道路”,即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民社黨性質的改變,在黨內造成極大的思想混亂,導致大批黨員退黨。原統一社會黨有230萬黨員,改稱民社黨后只剩下70萬,后又減至30萬,目前數字還在減少。
    保加利亞共產黨原有近百萬共產黨員,占到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1990年1月召開的保共十四大(特別)對黨的一系列原則進行了修正,提出“取消黨的領導地位”,放棄“保共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提法,放棄民主集中制,將黨改為“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的黨”。在政治上主張實行“多黨制和議會民主”及“民主社會主義”,并在4月正式將黨改名為社會黨。在同年9月召開的社會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新黨綱進一步提出把保加利亞社會黨“改造為民主社會主義的現代左翼黨”,在國內實行市場經濟、多黨制、議會政治,在思想理論方面“放棄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在黨內實行“民主協商一致原則”,把黨變為“自由論壇和俱樂部”。大會還決定把帶有鐮刀斧頭紅五星標志的黨徽改為青枝綠葉紅玫瑰。保社會黨正加速向西歐式社會民主黨方向演變。黨的性質的蛻變引起了廣大黨員和干部的不滿,保社會黨更換黨證后重新登記的黨員由大選前100萬下降到47.7萬人。保社會黨從總體上說在組織上還未發生大的分裂,但同時也有少數不滿社會黨政策的原保共黨員先后組建了兩個保加利亞共產黨。
    在1989年12月召開的捷共非常代表大會上,中央領導機構大換班,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捷共總書記烏爾班內克辭職,原總理阿達麥茨任主席,原中央書記莫霍里塔任第一書記。其余新選出的中央委員全部都是新人。大會通過行動綱領,提出捷共的目標是“建立公正的、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宣布“同斯大林主義模式決裂”。捷共綱領、性質的改變,導致黨員人數銳減,僅從1989年11月動亂開始到1990年6月底大選為止,全國就有90多萬黨員退黨,超過捷共黨員的半數。捷共在組織上尚未出現大的分裂,但黨內分歧嚴重。在1990年6月召開的6中全會上,阿達麥茨辭去黨主席職務,捷共內分為三個大的派別:一派是“激進改革派”,主張同捷共過去決裂,拋棄列寧主義,把捷共改造為社會黨;另一派稱溫和派,他們反對全盤否定捷共,主張糾正錯誤,堅持馬列主義;第三派為堅持原有立場的傳統派。三派在圍繞黨的名稱、性質和前途等問題上爭論激烈。1990年11月的捷共18大雖未改變捷共名稱,但決定其組織形式改為松散的聯邦制,并進一步向社會民主黨方向演變。
    三、資產階級政黨掌握了政權,實行資本主義的多黨制
    東歐各國在戰后從資本主義轉向社會主義過程中,共產黨的力量日益壯大,成為社會的領導力量,一些反對社會主義的反動黨被取締,民主黨派清除了右翼勢力,成為統一戰線中共產黨的盟友,形成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局面、而在東歐劇變中,社會主義政黨體制又被推翻了。東歐各國紛紛修改憲法,宣布取消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各種反社會主義勢力迅速崛起,各歷史性的老黨又死灰復燃,卷土重來,原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盟友也紛紛宣告獨立,脫離開共產黨的領導,甚至倒向反戈,把矛頭對準昔日的盟友,在共產黨遭到孤立、打擊、受到種種限制,形成了資產階級右翼政黨執掌政權下的多黨制局面。
    1、新黨派層出不窮,歷史上的右翼老黨紛紛復活。
    東歐各國在取消共產黨在社會生活領導作用,實行政治多元化的同時,紛紛頒布新的政黨法,實行多黨制。波蘭新的政黨法規定,只要有3人提出申請,把15人的名單帶到法院,就可登記注冊。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也都規定公民有“自由建立政黨”的權利。波蘭一年間政黨數已達150個,正式登記注冊的,有39個。其中雖然有波蘭啤酒朋友黨這樣政治色彩不濃的組織,但絕大多數都是具有鮮明資產階級政治傾向的政黨。匈牙利參加競選的19個政黨中,絕大多數都是主張實行資本主義的右翼政黨。保加利亞的政黨近百個,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也都有幾十個政黨存在。一些早在二次大戰之后因為與西方勾結進行破壞社會主義活動而被取締或自行解散的老黨也都紛紛復活,甚至鼓吹復活君主制的保皇黨,擁護希特勒的法西斯黨也都招搖過市、粉墨登場。如羅馬尼亞的農民黨、自由黨,波蘭的民族黨、農民黨、勞動黨,匈牙利的小農黨,捷克斯洛伐克的共和黨,保加利亞的農民黨等都是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曾因反對社會主義早已被取締或自行解散了的黨,現在又重新登上了政治舞臺。羅馬尼亞還出現了一個名為“反共鐵衛軍”的極右組織,在綱領中宣稱,“反對任何主張左翼思想的力量”,“不把所有的共產黨人、社會黨人和其他左翼分子消滅,我們決不罷休”,“希特勒萬歲!”這個組織其實就是三、四十年代法西斯鐵衛軍的復活。
    2、民主黨派紛紛宣告獨立,脫離共產黨領導。
    東歐劇變中迫于反對派的壓力和共產黨的退讓,一直與共產黨合作的民主黨派也都紛紛宣告獨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被徹底瓦解。波蘭農民黨和民主黨見統一工人黨在議會大選中失利,便倒向了團結工會一邊,支持團結工會組閣。保加利亞農民聯盟43年來一直與保共合作,在議會和政府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現在卻與反對派一起拒絕參加保共的聯合政府,甚至要求解散保共基層組織。該聯盟發言人稱:“再要與共產黨一起參加政府,等于政治自殺”,“今天這對夫妻該離婚了”。保工會宣布獨立自由,不隸屬任何政黨。捷克的人民黨、社會黨和民德的自由民主黨、國家民主黨等過去40年一直是與捷共和民德黨結盟的參政黨,現在卻都聲稱自己是獨立的一員,甚至倒向反對派,以求在議會爭得一席之地。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群眾組織,也都紛紛宣布脫離共產黨的領導。隨著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遂宣告瓦解。
    3、右翼資產階級政黨力圖實現聯合,政權日益轉入右翼資產階級政黨手中。
    反對派組織一方面是爭權奪利、相互攻訐,另一方面則在反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目標下聯合起來,形成各種各樣的反共聯盟。如由“七·七憲章”、“復興俱樂部”等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論壇”,由“獨立人權協會”、“生態公開性獨立組織”“支持工會”等十幾個組織組成的保加利亞“民主力量聯盟”,民德有“德國聯盟”,匈牙利有“民主論壇”、“自由戰士聯盟”等,這些組織聯合起來向共產黨奪權。在把共產黨推下臺后,則實行資產階級多黨聯合專政,排斥、排擠左派組織。這些政黨日益右轉。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論壇原是一個松散的組織,其中復興俱樂部的一些成員,曾是1968年事件后被捷共開除的前共產黨員,在捷公民論壇掌權后,其右翼勢力堅持向右行,要把這些“前共產黨人都清除出去”。在全國代表會議上,決定把“公民論壇”變成有明確綱領的政黨,宣布“拋棄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

                            第三節 東歐政局劇變的后果

    東歐劇變使國際共運和社會主義事業遭到戰后四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挫折,在東歐各國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嚴重后果。這些國家不僅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活動甚囂塵上,共產黨成為被專政的對象大批共產黨員被清洗,受到種種的歧視和迫害,而且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遭到破壞,早已被打倒的皇室貴族、地主、資本家卷土重來,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進一步發展,政局動蕩不已,社會混亂,經濟衰退,治安惡化,失業激增,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
    一、反共反社會主義活動猖獗,喪失執政地位的共產黨成為被專政的對象
    東歐各國右翼資產階級政黨上臺后,為鞏固其政權,也為了轉移人民群眾的不滿。緩和右派組織間的權力斗爭,不斷掀起反共浪潮。捷“公民論壇”掌權后,先后組織了十多次大規模反共集會和游行,要求取締捷共,沒收捷共財產,拘捕、審訊捷共領導人。總統哈維爾公開號召在全國開展“第二次革命”,進行大規模的清洗。捷一些反對派組織還發表聯合聲明,要求聯邦議會通過取締捷共的法令,停止捷共的一切活動。布拉格幾所大學的右翼學生組織更呼吁要“清除隱蔽的共產主義”,進行更為徹底的清洗,包括把那些曾在1968年事件之后捷共開除、這次又為“公民論壇”上臺出了力的前共產黨人也都統統清除出去。匈牙利反對派組織上臺后,全盤否定共產黨的歷史和4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在全國凡與共產黨相聯系帶有社會主義革命內容的名稱、標志都統統被撤換,自二次大戰以來建立的各種紀念碑、領導人塑像紛紛被拆毀,與解放40年有關的街道、廣場也都統統易名,紅軍路換成了國王路,列寧彎路變成了伊利莎白彎路。保加利亞反對派組織的集會不斷狂呼“保共是劊子手、黑幫”,是“第二次民族災難的制造者”。盡管保社會黨拆除了黨中央大樓頂上的紅星,反對派仍放火焚燒了保黨中央大廈。羅共盡管已經自動解散,羅馬尼亞去年的反共集會仍達十多次,要求“打倒政府和一切經濟單位中的共產黨員”,極右組織反共鐵衛軍甚至叫囂要“從肉體上消滅所有共產黨人”。波蘭“公民全國委員會”要求波蘭議會通過決議,把過去40年定為“罪惡政府統治的40年”。極右分子集團叫嚷“把每個共產黨員吊在樹上”。東歐國家一些右翼反對派組織,還提出要把共產黨作為“犯罪組織”,成立特別法庭,公審共產黨。
    喪失政權后東歐各國黨領導人紛紛被拘捕和監禁,加以“濫用職權”、“腐敗”、“嚴重損害國民經濟”等種種罪名。羅馬尼亞除總書記齊奧塞斯庫被秘密處死外,羅共中央執委、候補執委和書記處書記一共37名高級領導人全部被拘捕,29人受到審判,前部長會議主席曼內斯庫、主管內務和意識形態的中央書記博布等4名領導人被判無期徒刑。美國《紐約時報》寫道:“統一后的德國檢查官已開始迅速地將東德共產黨政府領導人緝拿歸案”。民德統一社會黨政治局委員中,有12名被捕,連年邁體弱、百病纏身、不久于人世者,也不放過。從1971年一直擔任民德黨總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的昂納克,在他剛剛被迫辭去全部職務,就被總檢察院以“濫用職權”為由下令收審,并對其住宅進行搜查。昂納克患有腎癌,1990年1月29日腎癌手術后尚未恢復就被從醫院帶往柏林姆默爾監獄審訊,囚禁36小時。后因昂納克找不到棲身之所,被一牧師收留,凡經周折,方住進一蘇軍醫院,在那里度過了他78歲的生日。當局取消了昂納克的反法西斯戰士養老金,還一再揚言,要逮捕、審訊他。1990年11月30日,德國司法部對昂納克發出逮捕令,只因根據德蘇協議蘇軍駐地不容侵犯,才未能逮捕他。昂一女兒隨在智利的丈夫移居國外,智利政府出了人道主義考慮,同意昂夫婦與女兒團聚,但德國政府以案子未了為由,禁止昂夫婦出境。最近由于昂納克病情發展,蘇將昂轉至莫斯科住院治療,德方向蘇提出了抗議,堅持要昂出庭受審。原民德黨政治局21名成員,有13人先后被捕。原民德議長辛德曼被收審,于去年 4月 20日去世。原民德部長會議主席斯多夫,也已76歲了,且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也被關押收審。原國家安全部長馬爾克更是以83歲的高齡兩次被捕,1990年10月,他與1989年12月被捕的前民德黨政治局委員、工會聯合會主席蒂施一起核轉移到西柏林的莫阿比特監獄。其他東歐各國領導人,如擔任保加利亞最高領導職務達35年之久的日夫科夫,中央書記巴列夫,至今仍被拘留審查,多次出庭受審。前捷共中央書記雅克什,主席團成員比拉克、列納爾特等多次被傳訊或拘留,主席團成員、布拉格市委第一書記什捷潘被判兩年徒刑。波蘭前內務部長米萊夫斯基等領導人或被逮捕審訊,或被傳訊、拘留。團結工會還通過議會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對原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前總理拉科夫斯基進行調查,并追究其責任。
    為重建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東歐各國反對派在執掌政權后,在國家政權機構中自上而下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尤其是對國家安全;外交、軍隊、司法機關和意識形態部門的清洗更為徹底。聯邦德國、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均成立“審查委員會”,凡是在國防、外交、內務等部門工作的共產黨員均被解雇。民德的國家安全部已被撤銷,8萬5千個工作人員全部被解雇,100多名骨干已經或將要被捕,曾與安全部合作過的普通群眾也被清洗、打擊,謀職十分艱難。原民德外交部在國內的2500人和派駐國外的8 00多人,因基本上都是統一社會黨黨員、故原則上一律解雇,駐外人員全部調回,其中尤以大使和政務參贊的處境最慘,有的已淪落街頭。司法部門的法官、律師等均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全部解職。原東德人民軍被聯邦國防軍收編,12萬人壓到5萬人,將校級軍官一個不留,統統退役。捷聯邦議會去年8月30日通過一項法律,要求在國家各級機構、工礦企業和農業生產合作社中清洗擔任領導職務的共產黨員。總統哈韋爾稱這是捷“第二次革命”。受審查的干部都要以寫自傳的形式,講清是否在捷共執政時期同保安機關合作過,是否在捷共或蘇共黨校學習過,是否在捷共中央、蘇共中央實習和工作過等等。捷聯邦政府中,除3名司長外,其余司級干部均已被解職。捷聯邦農業部長一天內就宣布撤銷60余名縣級農業領導干部,許多為發展農業做出過貢獻的農村基層干部也不能幸免。如捷全國農業先進單位什盧紹維采農工體總經理丘巴因是捷共黨員而被撤職。他領導該綜合體達20年,工農業總產值增加了80倍。盡管得到職工的擁護,仍被解職。在捷右派勢力代表人物克拉烏斯當選公民論壇主席后,不僅要求清洗目前仍留在各級崗位上的共產黨員,而還要求清洗1968年已被捷共開除的原捷共黨員。他們甚至公開發出呼吁,要同一切“具有人道面貌的社會主義”這種政治傾向的人分手。國防部長曾為公民論壇上臺出過力,因是原捷共黨員,也得不到信任而被解職。波蘭團結工會上臺后,為進一步壟斷權力,也決定把所有共產黨員,徹底清除出政權機關。瓦文薩聲稱“要同共產主義殘余作斗爭”。
    東歐的反共浪潮使大批共產黨員卷入失業大軍的隊伍,受到種種的歧視和迫害。德國統一社會黨機關撤銷后,數以萬計的工作人員求職無門,能找到看門人和倉庫保管員工作的就算很幸運了,前民德黨第一書記克倫茨失業在家。只能靠寫回憶錄換幾文稿費度日。清洗不僅限于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就連學校、科研機關也不能幸免。社會科學院被解散,高校的政治理論教研室被撤銷,上千名高校教師,包括600多名教授被解雇,國家電視臺被取締,6千名工作人員大多進入失業大軍行列,有的只能到地鐵售票或當清潔工。波蘭團結工會內擁護瓦文薩的一派還建議起草“非共產主義法”,規定前統一工人黨黨員十年內不得擔任公共職務,并禁止他們享受所有制改造向公民提供的優惠。統一工人黨黨員,包括社會主義青年聯盟的成員都被視為“赤色分子”,受到排擠打擊。這些人都被首先列入裁減對象,對被解雇的前統一工人黨黨員,有的工礦作了安置,團結工會還要追究這些工礦經理的責任。工廠里甚至連原曾是統一工人黨黨員的班組長也都被解雇了。據波官方統計,到1990年9月,在波蘭多達百萬的失業大軍中,前波黨黨員和干部占了很大的比例。前波黨中央書記恰扎斯蒂是一位富有才華的中年知識分子,被清洗后,他曾走遍波蘭18個省,找不到一處安身之所,只得靠變買賣家產和打零工度日。他深有感慨地說:“共產黨人喪失政權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每一個波蘭統一工人黨黨員都可以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
    為徹底打擊共產黨,東歐各國的反對派掌權后,紛紛頒布法令,沒收共產黨的財產,并對其經費、辦公地點和報刊加以種種限制,使其喪失活動能力。原羅共的財產已全部被沒收。原波共統一工人黨不僅黨中央大廈和幾個省委的辦公大樓被反對派強占,黨的出版機構被封,波蘭議會還通過議案和法令,沒收前統一工人黨到1989年8月24日止所掌握的財產,其中包括當時該黨所擁的的各種資財。社民黨總書記米萊爾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社民黨已把1869座處所,即前波蘭統一工人黨95%的財產上交了國庫。現在已不是接收前統一工人黨的財產,而是搶奪社民黨的財產。社會民主黨原來被允許繼承波蘭統一工人黨5%的財產,以后團結工會政府把這5%也沒收了。社民黨只好解雇了全部工作人員。匈牙利社會黨財產被沒收,原黨中央大廈被六個進入國會的黨派瓜分,匈黨前總書記格羅斯的辦公室被“民主論壇”的國會黨團領導人所占有。捷共原有123億克朗的動產和不動產約合6億美元。在東歐劇變中,捷共已將絕大部分的財產上繳,尚余20億克朗,這主要來源于黨費和同情者的捐款,迫于反對派的壓力,捷共還準備上交這些財產的一半,但捷聯邦政府仍向議會提出沒收捷共全部財產的提案。1990年11月16日,捷聯邦議會通過的法令規定,捷共及其各級組織必須在年底以前,將捷共的動產和不動產、現金和原捷共在1989年12月31日前擁有的產權全部上交國家。捷共中央第一書記莫霍里塔在給總統哈維爾、總理恰爾法的信中指出,捷共在大選中獲150萬張選票,在議會占有16%的議席,沒收黨的財產完全是違背法律的行為。德國民社黨在面對黨的財產被沒收,活動將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司庫波爾曾擅自將1億馬克的錢轉到國外,柏林市警察局立即出動150名警察,包圍了民社黨總部,在民社黨主席、聯邦議院議員居西,以及黨的名譽主席、議員莫德羅不在場的情況下,公然無視聯邦議會議員享有的豁免權,強行搜查了他們的辦公室。迫使民社黨將其從統一社會黨繼承下來財產的95%統統交了出去,使黨的經濟和黨務工作陷入了很大的困難。
    二、經濟大幅度滑坡,失業率急劇上升,社會治安狀況惡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下降
    隨著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由于政局持續動蕩和公有制經濟趨于解體,原有的經濟關系遭到破壞,東歐各國的生產普遍下降,失業率急劇上升,通貨膨脹嚴重,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下降。西方報刊評論說“在整個東歐,人們所面臨的是衰退、失業和無保障”,“已經橫掃他們的國家和東歐其它國家的深刻的不可否認的變革給他們帶來的是失望和幻滅。從波蘭格坦斯克銹跡斑斑的造船廠到羅馬尼亞蒂米什瓦拉燈火昏暗的街道,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失望和幻滅的情緒。”
    聯合國和歐共體最近的一次調查表明,1990年東歐各國的工業生產比1989年平均下降了20%。據《紐約時報》》報道,1990年羅工業產值下降28%,保下降30%,波下降25%。匈牙利下降了10%。在生產下降的同時,物價不斷上漲。1990年以來,匈消費品價格上調了25.7%;捷3萬余種商品提價總指數逾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7%,肉類50%,私人住房售價增長22倍,房地產價格上漲3.3—12.5倍;波天然氣、暖氣、熱水費提高一倍;保僅上半年主要商品價格即平均上漲40%。法國《發展論壇報》報道稱,東歐人民“一般生活水平在1991年已經受到嚴重損害(尤其在波蘭)。由于物價上漲,還會繼續下降。在這方面,匈牙利人在今年年初受害最大,二月內電話費上漲50%,交通運輸費上漲80%,貨運費上漲45%,去從前兄弟國家的火車票價將漲到原來的10倍。在其他的國家也出現了一股漲價風”,“1991年對東歐的百姓來說將是尤其痛苦的一年”。這些國家的外債也大幅度增加。1990年,匈外債已超過210億美元,成為東歐人均外債最多的國家;保、捷的外債負擔也日益沉重,波蘭外債更超過了43o億美元,以至瓦文薩伸手向美求援時稱“如果美國不給更多援助,波‘改革’將以失敗告終”,考慮到波蘭是東歐演變的帶頭羊,美國帶頭減免了波蘭外債的70%,又壓巴黎俱樂部成員國減去所欠債務的一半,波蘭外債仍高達200多個億。所謂向市場經濟轉軌、搞企業私有化也困難重重,去年一年,波蘭出售了小企業的一半,而8000家大中型企業只賣掉5家,而匈牙利2000個大中企業轉變為私有制的只有12家。所有制轉變困難重重,而市場經濟措施的實施,卻使人民承受了向資本主義倒退的種種痛苦和代價。首先是失業問題日漸突出。波蘭勞動大軍只有900萬人,而失業人數預計今年將達到170萬;匈牙利失業者也已超過20萬。至于原民德地區,正如一家報紙評論的,“德國統一決不會象報界出于政治需要所斷言的那樣沒有痛苦。實行市場經濟僅兩個月,在德國東部就有近200萬人失業,約占職工數的1/4。”由于生產滑坡,貨幣貶值,居民的實際收入大大下降。波職工實際工資降低50%,購買力下降30%,西方報刊說華沙街頭幾十年首次出現乞丐。原民德地區一次調查表明,與一年前相比,38.7%的人生活下降,35.9%的人維持原來的水平,只有22.4%的人認為生活有所提高。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去年到民德地區競選時,人們向他歡呼,高喊“科爾,救救我們!”而今年當他再到原東德地區時,人們用臭雞蛋歡迎他,稱他為騙子。西方報刊認為,1991年東歐各國經濟還將繼續衰退,“新自由主義拯救不了東歐”,聯合國的一份報告說“東歐短期前景暗淡”,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認為,“東歐經濟正開始第三世界化和貧困化。”
    伴隨經濟滑坡而來的,是社會混亂加劇,社會治安惡化,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已被不安和恐懼所取代。捷社會秩序明顯惡化,行兇殺人、搶劫銀行等案件猛烈增多,首都最大的中心廣場曾發生死傷多人的爆炸事件。1990年上半年,捷刑事犯罪率比1989年同期增加三分之一,布拉格市中心的搶劫案較前增多10培。匈近半年來共發生各種案件14.8萬起,比1989年同期增加約40%。民德開放邊界后。特別是去年7月實現兩德統一以來,走私、販毒事件盛行,賭博、賣淫現象猛增,投機倒把猖獗,更為嚴重的是兩德新納粹分子相互勾結,反動氣焰十分囂張,社會治安更加混亂。
    三、東歐各國政局持續動蕩,宗教、民族諸種矛盾日趨尖銳,各種反動勢力反攻倒算4人民群眾更加遭殃
    東歐劇變后不僅原有的各種矛盾有增無減,社會關系緊張,而且引發了許多新的矛盾。首先是朝野各黨之間的權力之爭十分尖銳,游行、示威、罷工等事件持續不斷。保反對派不甘心大選中的失敗,千方百計制造動亂,縱火燒毀社會黨大廈,并用街頭政治搞垮了經選舉產生的合法政府,但這并沒有帶來保加利亞政壇和社會的平靜。羅國家農民黨為推翻以伊利埃斯庫為首的現政權,不斷煽動鬧事。而隨著東歐國家右派政權的相繼建立,右派勢力內部斗爭異常尖銳。波團結工會營壘內部以瓦文薩和馬佐維耶茨基為首的兩派在總統選舉、“改革”速度等問題上明顯對立,瓦文薩擊敗馬佐維耶茨基奪得總統寶座后,并沒有結束內部斗爭,反而使他們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匈右派之間,尤其是“民主論壇”與“自由民主聯盟”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它們在議會內相互攻擊,經常發生尖銳的交鋒。捷“公民論壇”執政后,其主要對手“基督教民主聯盟”成立影子內閣與之對抗。“公民論壇”近又發生內訌,公開宣布把復興俱樂部開除出該組織,進一步向右轉。這些國家的政治動蕩短期內將難以平息。
    政權的更迭,使得過去的地主、貴族、資本家紛紛返回故里,反攻倒算。波蘭成立了有兩千多名會員的地主協會,創辦刊物《地主》,在全國各地設有分會。前資本家成立了工業家協會,要求收回“被共產黨剝奪的財產”。波《選舉日報》說:“滿足索賠土地者的全部要求,需拿出波蘭國土的57%。一位議員說:“如滿足所有的退賠要求,那就需要波蘭幾代人增稅25%。它比天花加蝗蟲更壞。”社會主義革命使東歐一頂頂王冠落地。而現在皇室后裔又都衣錦還鄉,大肆進行復辟活動。僑居瑞士43年之久的羅馬尼亞前國王米哈伊表示“準備回布加勒斯特掌權”。保加利亞前國王西美昂二世也說要返回保加利亞。西美昂二世的姐姐最近回到保加利亞竟然受到極右勢力給予國家元首級的歡迎,甚至一些人跪到地下呼喊“國王萬歲!”波蘭一些王公貴族已經要回了一些城堡和王宮。
    在所謂言論自由和民主的旗幟下,民族分裂主義迅速抬頭,古老的民族仇恨重新復活并以種種形式表現出來。形成了一條怨恨的鎖鏈;斯洛伐克人向捷克人和匈牙利人發泄怨恨;匈牙利人對他們受到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不公正對待而耿耿于懷。占捷克斯洛伐克總人口 31%的斯洛伐克人正極力要求從布拉格中央政府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更舉起了反叛的旗幟,宣布成立獨立的共和國,企圖脫離南斯拉夫聯邦。這些民族矛盾甚至演化成了流血的沖突,人們已經在議論這一場“民族的悲劇。”
    從發展趨勢看。東歐這幾個國家政局動蕩、經濟惡化、人民遭殃的情況,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期。西方一些情報專家認為,東歐局勢“失控的危險增加了”。匈牙利《改革》雜志在一篇題為《制度改變了,但恐懼增加了》的文章中說:“人們害怕什么?是害怕過去嗎?不!是害怕未來。為何這么多人惶惶不安,他們憂疑什么?退休者害怕物價上漲,個體戶擔心破產,租房者擔心交不起房費。今天已不只是談論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問題,而是談論對民主的信任危機了。”在匈牙利一個笑話很流行:“去年這個國家的隧道盡頭看到光,但今年卻在光的盡頭看到隧道,光消失了。”失望和幻滅,這就是東歐普通群眾在劇變后心情的真實寫照。 
   (書摘)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6.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9.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10.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5.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6.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7. 到底誰“封建”?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24 |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三区在线 |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