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僵住了:誰來推它一把?
水秉和
全世界都注意到,美國政府陷入了僵局。美國的總統是民主黨,參議院的多數是民主黨,可是美國眾議院的多數卻屬于共和黨,而不同于過去的是,現在兩黨幾乎在所有重大政策上都不肯合作。民主黨要維護多數人的福利,因此要維護健保、社保和失業補助等,而共和黨則拒絕加稅,并且要維護少數有錢人的福利,亦即拒絕提高他們投資收益的所得稅的稅率(小布什在其任內把投資收益的稅率減到百分之十五,以至于百萬富翁的稅率低于一般中上收入的人所交的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工作所得稅。但是,另一方面。將近百分之四十的低收入人口基本上不交稅或交很少的稅,因此苦的是中產階級。),雙方都不肯讓步 。大致上說,這個僵持的局面是從2010年期中選舉共和黨大勝開始的,因為一方面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多數降低了(從57席降到51席),以至于共和黨可以用議會手段阻擋或杯葛民主黨提出的法案,另一方面共和黨在眾議院中的席位大增,形成壓倒性多數(242席對193席),因而能夠拒絕跟民主黨占多數的參議院妥協,從而使整個議會僵死在那里。
照說,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而這種三個相對獨立的權力中心,能夠互相制衡,是我們中國知識分子憧憬了一百年的制度。現在,它僵死在那里,基本上使政府無法對重大問題作出決定。當行政系統與立法系統之間出現了這個僵局時,我們突然發現,第三權,也就是最高法院,并沒有能力或權力去推它一把,用憲法中某一條去打破這種僵局。本來三權互相制衡是好事,因為它可以防止某一個權力系統濫用職權,可是僵死則無論如何說不上是件好事。如果又發生了2008年時的金融危機的話,怎么辦?其實,就是在國債達到上限而共和黨拒絕提高上限這件事情上,我們已經看到了僵死的危險性。我們要問,這到底算不算制度上的缺陷呢?
種種跡象顯示,這個僵局至少要到明年大選之后才能解決。這還需要兩黨在大選之后,有一個黨不但拿下了白宮,還能至少在參議院里拿到60票,以阻擋反對黨用議會手段否決或杯葛它的法案。它還需要在眾議院里也拿到多數。這樣,它才能夠將它的政策付諸執行。也就是說,定期選舉是解決僵局的一個辦法,而矛盾的是,這需要一個黨同時掌握到行政和立法權,等于一黨獨大,不然就解決不了問題。此外,在當前這種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我們能夠容許僵局拖那么久嗎?如果選舉的結果又是兩黨各擁半壁江山的話,怎么辦?再等四年嗎?請問,失業的人,房子被銀行收走的人,有幾個四年可等?
按照民主理論,最終的權力是在人民手中。當政客們不再替人民服務時,人民有權也有義務把他們趕下臺去。我們還依稀記得六零年代的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兩者都深刻改變了美國的政治圖景。但是,有時候政治運動的走向難定,也可能受人操縱。例如,兩年前的茶黨(稅夠多黨)是一個反對增稅的運動,有其自發性,可是在億萬富翁Koch 兄弟等的支持下,它成為黨派斗爭的一股力量,將大約60名最保守的共和黨候選人送進了眾議院。這也是為什么共和黨絕對不肯在增稅問題上妥協的根本原因。它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可能相當深遠,但未必是好事。
另外一個運動是今年中出現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在獲得全國響應之后,目前已被各地警察掃蕩,前景不明。運動參與者普遍不愿意參與政黨斗爭,因為他們認為兩個黨都受到金錢的左右,而他們的根本目的是要徹底消除金融機構、大型企業與軍工綜合體利用金錢游說政客、扭曲政治,使其為少數人服務的現況。但是,怎么才能夠在兩黨體制外長期發出代表人民真正利益的聲音?如何匯集力量來改變根深蔕固的金錢政治?也就是說,如何把目前的僵局推向一個有利于人民而不是替少數利益集團服務的道路上,是當前一個還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