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22日爆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共造成76人喪生,這起血腥屠殺除了揭露長期對伊斯蘭教的偏見外,更指出西方社會對新移民的敵意。
蓋達組織策劃的911事件距今已10年,極右派激進分子所為的挪威爆炸案及槍擊案,使得歐洲面臨新型非法軍事威脅的風險正逐步提升。
一位分析師將挪威的攻擊事件比喻為歐洲版的“俄克拉荷馬市爆炸案”。1995年,美國右翼激進分子麥克維,在俄克拉荷馬市的一棟聯邦大樓內引爆卡車炸彈,造成168人死亡。
許多西歐國家的警方擔憂,反穆斯林與反移民的偏狹思維,以及嚴峻的經濟問題等刺激,將造成極右派情緒持續升高。
挪威獨立電視臺TV2于23日報導,犯案后已遭逮捕的挪威籍男子與右派極端主義有密切關系。紐約大學倫敦分校的安全研究專家賽格爾表示:“若嫌犯確實與右翼分子有所關聯,歐洲更史無前例發生極右派攻擊事件,對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而言,十分值得關切。”
“這會是俄克拉荷馬爆炸案的歐洲/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翻版。主事者是與特定團體有關聯的極端反政府主義者,以攻擊政府所在之建筑及政府機關為目的,表明沖著政府而來。”
歐盟警政單位歐洲警政署2010年一份安全報告中指出,在期間歐洲大陸上并無任何右翼恐怖組織活動。
右翼宣傳技術越來越專業
然而,該報告也提到極右派包裝反猶太及仇外情緒的宣傳愈趨專業,在社群網絡更是日益活躍。報告更指出:“雖然右翼極端主義的威脅日益消退,且其犯罪率相對較低,但是其文宣和組織的專業化顯示,右翼極端主義者有意要散播自己的意識形態,對歐盟成員而言仍是威脅。”
右翼極端主義的公開宣言常會觸發極端左翼組織的反對運動。這類沖突無可避免地會演變為肢體沖突。2010年5月,瑞典有一名極右派支持者在一場由白人主義運動所主辦的示威活動中遭到刺傷。一名運動人士被依加重攻擊行為和謀殺未遂逮捕。
瑞典安全部在網站上表示,所謂的“白人勢力”事件是懷抱右翼極端主義看法的個人、團體及網絡所策動的行為,準備好要運用暴力達到政治目的。
2011年2月挪威警政署公開出版的2011國家安全展望報告中,已預見未來情勢“增添不確定性”。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2011年右翼激進分子預期可能會提高其行動層級。
報告指出:“挪威極右派極端主義者與瑞典極右派極端主義者保持聯系,同時也與歐洲其它極右派主義者團體互通聲氣,挪威的極右派甚至與俄羅斯極端主義者有所接觸。”
“部分反伊斯蘭團體行動層級的提升可能會導致對立和不安感加深,尤其是在紀念日或示威活動期間。”
安全專家賽格爾對22日發生的爆炸案及槍擊案的看法如下:“若這次攻擊確實由國內的極右分子所為,其手段和攻擊性的確令人感到震驚。試圖暗殺挪威總理并不與任何極端主義者行動范疇脫勾,但以這種方式殘殺民眾,對于極右/種族優越論者,尤其是歐洲人而言顯得格外不尋常。”
2011-7-27
在挪威靠近烏托亞島的一處沿岸上,一名婦女用鮮花向罹難者致意。
反穆斯林 歐極右派與以色列接觸
歐洲右派的民粹主義者基于反穆斯林的立場,甚至會與以色列猶太民族主義人士接觸。德國媒體指出,雖然一些歐洲的極右派政黨有新納粹的傾向,他們眼中更大的威脅卻是穆斯林。
德國《明鏡網站》(Spiegel Online)的一篇報導指出,歐洲仇視伊斯蘭的政黨,由南到北,從意大利到芬蘭,已經建立起聯系網絡,而且觸角伸向以色列的保守主義人士,例如以色列“聯合黨”(Likud Party)的政要,現任尼格夫和加利利地區開發部(Ministry of Negev and Galilee Districts Development)副部長卡拉(Ayoob Kara)。
卡拉在今年6月曾向以色列媒體表示,只要能遏阻伊斯蘭影響力,他愿意尋求任何方式。
報導指出,歐洲的極右派認為防堵伊斯蘭影響力入侵歐洲,被伊斯蘭世界圍繞的以色列地位重要。奧地利自由黨黨魁史特拉奇(Heinz-Christian Strache)就曾經指出,伊斯蘭擴張的威脅,以色列首當其沖,以色列就像是歐洲的后院。
研究極右派發展的學者認為,歐洲的極右派與以色列的猶太民族主義者即使在反伊斯蘭的立場上一致,在根本的意識形態上是有矛盾的。以奧地利的自由黨為例,就歐洲人普遍的認知,這個政黨鼓吹的思想和新納粹主義諸多類似。自由黨政要也曾針對加薩走廊的問題譴責以色列。
最近奧地利自由黨主導的媒體對于右派與以色列接觸有新的說詞,認為歐洲右派共同抵制伊斯蘭影響力,以色列可以作為抵擋浪潮的重要基地。
對于國內政治人物與歐洲的極右派接觸,許多以色列政界及媒體人士不以為然,在歐洲的猶太人也嚴詞批評。維也納的猶太組織就曾寫公開信,要以色列總理解除卡拉的職務。
研究歐洲極右派勢力發展的學者們指出,仇視穆斯林的歐洲右派人士會尋找以色列的同路人,其實是戰略上的考慮;在意識形態上,歐洲右派未必已擺脫反猶太的心態。
2011-7-3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