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東方地緣政治戰略轉型的基本思路日漸清晰
——兼談21世紀“人類時間之窗”
鄭彪
俄羅斯歷史上深受拜占庭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東方文明影響,而又形成了自身的獨特文明,是一個飽經憂患的優秀的東斯拉夫民族。中國古訓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俄羅斯民族的優秀,也在于生于憂患,特別是在擺脫了蒙古人的長期統治之后,抓住了地緣政治機遇,不懈地追隨西方現代化潮流,創造了19世紀璀璨的俄羅斯文明,并躋身于世界強國和現代人類文明前列,進而又能誕生一個偉大的布爾什維克政黨,引進馬克思主義并創造發展出列寧主義,以十月革命成功地創造出蘇聯這個全球地緣政治奇跡,扭轉了人類歷史發展方向,更啟動了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文化重心東移的歷史進程。在以巨大的工業化成就和民族犧牲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同時,蘇聯還創造出了以蘇維埃價值為核心的璀璨的蘇聯文化,也是先進的人類文化,在長達半個世紀左右的歷史時期內,引領了世界政治和文明方向。蘇俄對近現代人類文明的貢獻可謂大矣,20世紀下半葉蘇聯曾經很驕傲,也確有資本,隨后的大跟頭也摔在這里。
寫這一段,不是為歷史唱挽歌,而是為了找出俄羅斯幾百年盛衰興替的地緣政治密碼,從而為21世紀開辟道路。大而化之地說,至少有這樣幾條。
第一,近代俄羅斯崛起,適逢全球地緣政治重心由東向西轉移的一輪大周期,其追隨西方是順勢而為,乘勢而起。
此前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大周期,是東亞引領人類文明。順便說說,在東亞文明(中、印為代表)的長期影響和侵潤下,世界史的重心由東向西的漫長轉變從中亞開始,向西方擴散,后來蒙古帝國的狂飆無意中以暴力構建了一條文明向西擴散的亞歐大陸橋,更推動了亞歐大陸地緣政治經濟文化整合和西方崛起。東方對西方的文明擴散,不只是科技文明,也包括戰爭文化。蒙古人征服亞歐大陸,靠的是有組織的高度機動性的暴力。所謂有組織,包括千戶制,嚴格的軍紀,騎兵軍團,短弓,特殊的后勤保障和供給(一人領數匹馬,每天行70公里,每天換馬歇馬。殺馬可食肉、血,制作武器服裝(馬尾做弓弦,皮革做服裝等)。這些對西方有重大啟示,包括對俄羅斯。事實上,蒙古帝國對歐亞大陸的征服和長期統治,同時啟發了歐洲東西兩部。西歐開始海外擴張,逐漸崛起,而擺脫了蒙古統治后的俄羅斯開始越過烏拉爾山,到19世紀推進到太平洋西岸。在這個緊跟近代西方文明崛起的過程中,俄羅斯既是搭車,也是參與翻轉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是順勢而為,乘勢而起。直到20世紀初,其幾百年的地緣政治基本思路上是“向西看、向西走,向東擴張”。
第二,俄羅斯真正翻身成為世界強國和領袖,是在西方資本主義達到頂點,帝國主義開始走向沒落,這時俄羅斯又一次抓住歷史機遇,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道路上擺脫西方,另起爐灶,全面創新:在思想理論上得益于馬列主義,在經濟上得益于計劃經濟,制度上得益于社會主義,體制上得益于高度集中,文化上得益于蘇維埃價值為核心的蘇聯文化,這一切得益于列寧主義奠定的“向東看、向東走,寄希望于東方”的地緣政治思路,其標志是向東遷都莫斯科和援助東方革命。實際上,蘇聯戰勝德國法西斯,避免了一次民族滅亡,也得益于斯大林時期工業化的地緣戰略和戰前國民經濟轉向戰時軌道的地緣戰略東移。20世紀60年代以后,蘇聯經濟的內在矛盾決定其戰略重心繼續東移,但是長期以來投資巨大,收效甚微,硬是移不動,根本原因在于赫魯曉夫以后的蘇聯政治-文化上日益失去自信,羨慕和迷信西方,眼睛向西看,熱衷于搞美蘇共治,不能真正“向東看,向東走”,地緣政治道路欲走愈窄,“大三角”形成之后,日益式微。
第三,到了戈爾巴喬夫執政以后,更是一頭栽進西方懷抱,堅決向西方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一邊倒,于是導致了蘇聯解體的地緣政治災難。
第四,西方文明的能量已經耗盡,北約發動利比亞戰爭再次表明西方文明已經走到盡頭,亞太地區崛起,又是一次人類歷史上重大的歷史機遇??墒翘K聯解體20年來,至今俄羅斯仍有一種思路主張21世紀俄羅斯應當“向西看,向東走”,其實是走老路,這種思路代表西方利益,歷史一再證明,這對俄羅斯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筆者在《俄羅斯地緣政治的矛盾和選擇》一文中對幾百年來和至今折磨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矛盾和進入新世紀俄羅斯面臨的戰略選擇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筆者堅持認為,一方面,是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內在矛盾決定其必須“向東看,向東走”,否則未來難以避免更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即俄羅斯解體。在1992年發表的《蘇聯解體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一文(載《東北亞論壇》1992年第2期),筆者的烏鴉嘴曾未來可能發生的俄羅斯解體這一潛在的地緣政治危險做過預言,曾開罪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同行。在20年之后的今天,在“文明沖突”的新形勢下,不僅俄羅斯,全球包括中國都陷入新的更深刻的地緣政治危機。當今世界,誰也別想禍水他引,獨善其身,地球是一條船,誰也跑不了。另一方面,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重心的加速東移,西方國家的衰落和深陷危機以及亞洲的復興,使得俄羅斯“向西看”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未來,再不“向東看,向東走”,歷史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讓俄羅斯猶豫徘徊;而利比亞戰爭標志著美國地緣政治戰略升級,對伊朗宣戰的威脅,進一步將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逼到一個戰壕里。中俄作為美國最主要的地緣政治對手,尤其是唇亡齒寒。新的大三角或多角格局正在形成。
對于俄羅斯民族而言,“向東看,向東走”實在很難,像列寧、斯大林那樣博學而有政治遠見的政治領袖畢竟極其罕見。但是,形勢比人強。近年來俄羅斯已經崛起一個搞“大政治”的圈子,其中一種主張未來“俄羅斯向東走是唯一地緣政治出路”的思想,愈來愈成為影響俄羅斯政治外交的的主流思潮?!妒澜缃洕c國際關系》月刊是前蘇聯和俄羅斯該領域最重要的學術雜志,該刊的主編安德烈·里亞博夫日前撰文說:“向東方推進需要構建新的俄羅斯思想,但它不能建立在憑空臆想的和沒有生命力的歐亞大陸概念上”,西方的危機沒落終于迫使俄羅斯學者放棄了歐亞大陸這個西方地緣政治學最重要的概念,稱其為“憑空臆造的和沒有生命力的”,這是很重要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他還說:“這些大規模的任務都需要前瞻性的戰略考量和堅定的政治意志。俄羅斯領袖精英倘若認識不到向東走是俄羅斯的唯一機會,仍試圖采取陳舊的方式來完成重心東移的任務,即中央政府向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地區投入巨款,然后資金不知去向,屆時,最后一條通往未來之路將會關閉。正如20年前的改革策劃者們所說,我們別無選擇?!保?)該文還談到,“在較為遙遠的未來”,俄羅斯將再次向東遷都,相信這也是莫斯科“大政治”圈子里的熱議。這次將遷往遠離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俄羅斯東部,是新西伯利亞,還是別的什么更不那么舒適的地方?文章沒說?!拜^為遙遠的未來”,是多遙遠?也沒說?!斑b遠”,俄語叫 ДАЛЕКО ,按照一般理解,“較為遙遠”至少是幾十年。可是,筆者研究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和人類文明史,從歷史的時空隧道中窺測到,當今全球地緣政治戰略態勢所提供的走向未來的“人類時間之窗”也就是兩代人的時間,到2050年,甚至更短。屆時這個“人類時間之窗”將會關閉,全球地緣政治謎底將會揭曉。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地緣政治-文化雖然邪惡,但是美國人想得最遠,動手也最早,占盡先機,也已經走向反面;俄羅斯人至少已經想了多年,俄羅斯人在經歷了歷史的驕傲之后,吃了大苦頭,現在真的又一次憂患了。這不,今天是蘇聯十月革命勝利94周年和1941年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紅場閱兵60周年,俄羅斯官方已經無法紀念前者,但至少莫斯科紅場又舉行了意味深長的閱兵儀式來紀念后者;中國人原本最懂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近代以來救亡圖存,終于建立了新中國,也是“生于憂患”;近年來中央領導人反復強調加強憂患意識,可是現在美國已經在公開叫囂在五種條件下對中國的核戰爭了,許多人還在想什么?在忙活什么?中國應當從俄羅斯那里得到些什么啟示?親愛的讀者朋友,我說的“人類時間之窗”,真的不是聳人聽聞。你不信?反正我信。
注釋:
(1)(俄)安德烈·里亞博夫:《俄羅斯正走向紅色東方》,俄羅斯報紙網2011年10月27日。
(寫于2011年11月7日杭州一得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