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下紅旗亂”
——“911”十周年斷想
一、共工怒觸不周山
2011年是“911”事件發生十周年,看看這十年來國際形勢的變化,使人想起中國遠古神話中的天神共工。
據說伏羲時期,在華夏有一個共工氏的部落,其在天上對應的是洪水之神共工。傳說中他的形象被描寫的簡直就如本·拉登,說他人面蛇身,有紅色的頭發,性情十分暴躁、是一個作惡多端的家伙。《淮南子·天文訓》中的一段關于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文字: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毛澤東曾有“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1]的詩句,他一反傳統,對共工做了革命性的解釋,他說:“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他死了沒有呢?沒有說。看來是沒有死,共工是確實勝利了。” [2]
二、“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
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發生在公元前21世紀的共工的故事,在公元后21世紀的今天,又開始重演: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機后以“怒觸不周山”的氣勢直撞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包括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筑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在內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毀,其它23座高層建筑遭到破壞,美國國防部總部所在地五角大樓也遭到襲擊。美國隨后揮師中亞并長期陷在阿富汗、伊拉克不能自拔,2008年始被迫從中亞開始撤軍。
2011年“911”事件發生十周年前夕(8月23日),美國東海岸遭遇67年來最強地震,位于首都華盛頓市中心的華盛頓紀念碑頂端出現裂縫[3]。與此同期,英國倫敦最重要的地標西敏寺大本鐘也被檢測到正加速傾斜,大本鐘鐘樓目前已經偏離垂直中軸線近半米[4]。
如果這些事件使人有了“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的感覺,那下面的事件留給人的更是“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的驚嘆。
2004年12月26日始,印度洋發生9級大地震[5]和隨之而來引發海浪高達10余米的海嘯,波及范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毛里求斯等國。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2010年底全球更是南發洪水,北落大雪。這使人想到毛澤東那“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6]的詩句。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9級地震和隨之而來的海嘯,上萬人失蹤和死亡[7]。10月,東南亞中國海南島[8]、柬埔寨、泰國等遭遇大范圍持續降水。泰國已有上百人在持續兩個多月的洪澇災害中罹難[9]。
三、“不周山下紅旗亂”
自從美國世貿大樓被被撞倒后,世界已經有了些“不周山下紅旗亂”的詩意。
2010年初,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并與韓國、日本等在中國海 及其附近海區連續舉行大規模演習;2011年初,“茉莉花”政治動蕩由突尼斯開始在中東地區 如火如荼鋪開,導致包括埃及在內的多國政權更迭以及接踵而至的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8月,西方世界秋風乍起。8月4日,道指跌幅達到4.3%,標普和納斯達克分別下跌4.78%和5.08%。德國、法國、英國的股指跌幅均在3%~4%之間。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8月6日晚,倫敦爆發的大規模騷亂,到9日已經蔓延到其他3個主要城市。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所發生最嚴重的騷亂事件。倫敦警方證實,已有239人被捕,45人因攻擊罪遭到起訴 。8月8日,全球股市遭遇了“黑色星期一” ,歐美股市再遭重創。截至北京時間9日1時,美國道瓊斯指數再度暴跌311.89點或-2.73%,納斯達克指數暴跌95.82點或-3.78%,歐洲股市也難逃厄運,跌幅達3%~5%。而這一切的導火索,正是美國主權評級的下調。從9月17日開始,“占領華爾街”的示威運動,不僅蔓延到了全美國上千座大小城市,而且也擴散到英國等其他國家。群情激昂的人們高喊“現在就革命!現在就革命!”的口號,更有不少人在高呼“要工作!要工作!”
目前,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愈演愈烈,并呈現向全球擴散的趨勢。據報導,10月15日,眾多英國民眾發起“占領倫敦證交所”活動,打出標語,喊著口號,聚集到倫敦證交所外抗議。整個德國在有超過50個城市出現規模大小不等的游行。此外,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的主要城市也舉行了類似的抗議活動[10]。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根本動力”[11]看來,共工確實沒有死,不管你如何稱呼,他仍活在當今世界。
[1] 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1931年秋)。
[2] 呂祖蔭:《毛澤東詩詞解讀》,同心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頁。
[4] 《倫敦地標大本鐘正加速傾斜 已偏離中軸線近半米》http://world.people.com.cn/GB/15838300.html。
[5]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海嘯)發生于2004年12月26日UTC時間0時58分55秒(雅加達,曼谷當地時間為UTC+7),(香港時間上午8時58分55秒UTC+8)。震中位于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里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規模8.5至8.7。其后香港天文臺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后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
[6] 毛澤東:《念奴嬌•昆侖》(1935年10月)。
[7] 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警察廳2011年5月1日下午發表的最新統計速報說,到當地時間16時(北京時間下午3點)為止,因大地震和海嘯死亡的人數達到14704人,登記在冊的失蹤人數為10969人,兩者合計為25673人。”http://www.weather.com.cn/zt/ty/1319777.shtml。
[8] “10月3日至9日,海南省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大部地區累計降雨100~300毫米,東北部降雨量有350~500毫米,海口市北部沿海地區550~687毫米。”http://www.weather.com.cn/news/1512375.shtml。
[9] “泰國洪災已致252人死亡 監獄被淹犯人轉移” http://www.weather.com.cn/index/gjtq/10/1510441.shtml。
[10] 《“占領行動”擴至全球各大城市 71個國家響應》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0/2087041.html。
[11]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