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 英國BBC網站上一篇文章的標題使用了這樣一句話:“今年香港的溫度特別高”。這個形容算是一語中的。今明兩年是香港政治發展關鍵年,幾場選舉將奠定香港未來十年的基本政治格局,美英勢力自然不會缺席,必定因機乘便,加大工作力度;撥弄其間,放大自己的聲音。
西方涉港報道數量增力度強
香港回歸祖國后,在香港歷次重大事件中,西方與香港一些傳媒在主導政情輿論走向中,發揮了重大影響,矛頭直指特區和中央政府,使香港政情輿論呈現“一邊倒”態勢。今明兩年是香港的“選舉期”,政治生活比較活躍,西方媒體涉港政治報道也大量增加,并且報道的尖銳度也明顯增強,對香港的政治生態及輿論生態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STRONG>
一,高調關注“七一游行”的參與人數。與前幾年只有少數媒體關注“七一游行”相比,此次“七一游行”事件報道的媒體、篇數、篇幅明顯增多。游行前,BBC和VOA分別以“回歸14年逾半數港人不滿現狀”、“港府對‘七一大游行’施加限制”為題進行報道,提前造勢。游行后,BBC、VOA、德國之聲、自由亞洲電臺、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福布斯”網站等西方主要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對游行的人數、主題、民眾訴求及與警方沖突進行詳細報道。美英歐尤為關注,報道更加迅速,篇幅更長,觀點更加鮮明,批評特區政府的傾向性尤為明顯?! ?/STRONG>
二,借機妄評中央對港政策,將游行與中共建黨90周年掛鉤?!都~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法新社等媒體稱,此次游行時值中共建黨90周年,為示威者提供了向北京及特區政府展示其反對力量的機會,并稱港人擔心北京操控香港。VOA以“七一大游行,民眾批北京公開干預香港”為題稱,港人對中央政府操控香港政治和經濟生活的憂慮比過去更加強烈,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是不滿北京的操控,要求在“一國兩制”下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VOA同時指出,一些人在社交網站上成立“香港自治運動”,以抵制國民教育“洗腦”,捍衛香港的自治權。新加坡《聯合早報》稱,由于特區政府教育改革越改越亂,香港年輕人對中國沒有歸屬感,或影響下一任特首的任命。英《金融時報》稱,游行讓北京越來越關注香港的社會分化問題,可能使中央政府在明年曾蔭權任期結束后任命新行政長官一事更加復雜?! ?/STRONG>
三,渲染港人“憤而上街”情緒,激化本港社會矛盾。美聯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認為,港人今年的“憤怒”情形與2003年類似,并以“游行人士發泄對香港物價及政策的憤怒”、“香港年度游行顯現不滿情緒在滋長”、“香港上萬人游行發泄對財富鴻溝、政府政策的怒火”為題,指港人不滿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高樓價。歐美多家媒體均指出,香港樓價飆升,市民收入根本無法跟上,只能望樓興嘆,而特區政府為了維護地產商利益,遲遲不出臺幫助置業的政策,導致港人憤而上街,反對“地產霸權”。二是貧富懸殊。英《金融時報》稱,香港經濟增長并未惠及普通民眾,貧富差距擴大加劇了社會動蕩和市民的不滿。“福布斯”指香港已成為世界貧富差距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都~約時報》引述統計指,香港有126萬窮人,即使官方統計也高達76萬人,特別是中產階層正在萎縮。三是特區政府提出的立法會“出缺議席替補機制”草案。美聯社稱,香港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個擁有西式議會政治的地方,港人對選舉自由受到侵蝕“很敏感”。BBC認為,特區政府強推替補草案,侵蝕了港人的選舉權,刺激更多市民上街。
四,對特區政府及特首的攻擊性加強,攻擊特區政府管治“不受歡迎”,認為政府代表“小圈子”利益?!都~約時報》稱,香港從來不存在真正的自由市場,而是由本地政府與少數地產商及大富豪壟斷權力。BBC稱,特區政府把利益集中在“親中的自己人”身上,大權獨攬,使香港的民主派很難進入決策層?!都~約時報》、VOA稱港人普遍認為特區政府沒有為市民做事,缺乏威信,管治面臨諸多挑戰。BBC則認為,曾班子能否在未來一年內滿足民眾訴求,將對香港的社會穩定產生重要影響?! ?/STRONG>
五,炒作香港“六四”活動,強調香港在中國所謂民主改革中的作用?!度A爾街日報》稱香港組織“六四”活動,旨在通過游行示威抗議中國內地人權“惡化”。路透社稱,當中國其它地方都在沉默的時候,香港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替中國發聲,在傳遞民主?! ?/STRONG>
對港策略呈現五大特點
最近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勢力對香港事務的干預,更加積極、高調,顯示出其對干預香港事務的意義、收效以及措施和策略都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美國一反慣常做法,開始高調為干預香港事務辯護,公開為香港“劃線”。今年5月20日,美國駐港總領事楊蘇棣在香港美國商會上發表演講,特別反駁了“美國堅定支持香港的民主發展是出格之舉” 這個說法,首次公開為美國干預香港事務進行辯護,大破常格。理據源于所謂美國對香港作出的承諾及其美國《香港政策法》的必然要求,大意即香港的事也是世界的事,自然也就是美國的事。在此基礎上,美國公開為香港“劃線”。美國明言,民主化是香港穩定的最好基石;香港已經準備好了,普選越快越好;民主和香港目前享有的自由與繁榮不能長期分離,否則自由與繁榮也會被削弱;在法制、新聞自由和追求民主等方面繼續發出自己強大的聲音,對于香港來說非常重要;鼓勵香港各界領袖為爭取民主進程付出努力。英國對港政策雖未像美國這般明言,行止中卻已帶出。
第二,集體制造國際輿論,為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制造外圍壓力。西方媒體對香港政經事件的評論往往“步調一致”、“觀點雷同”、“集體發聲”。敏感時期如政改咨詢期、香港組織“紀念六四”活動等,美、英、歐盟等政府高層與駐港機構常發表聲明,美還以召開國會聽證會、國會議員發表聲明等方式“表達看法”。西方操縱下的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也推波助瀾,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開會要求特區政府到場解釋;記者無國界組織對香港新聞自由度進行排名;美凱托學會、傳統基金會則每年對香港經濟自由度進行排名,間接吹捧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實際構成對特區政府管治的外部壓力。回歸以來,政府出臺政策有時“令出而復返,方信而忽疑”;有時“始由于不辦,后又變為不敢辦”,外部輿論的曲解甚至抹黑是諸多掣肘原因之一?! ?/STRONG>
第三,向特區政府與行政長官直接施壓。通過高層往來(如西方高官與議員訪港、特區政府官員出訪)之機,當面表達關注。在一些政治敏感時期,西方駐港機構還找特區高官“約談”。美、英、歐盟等定期或不定期發表報告,對特區政府施政“評頭論足”,如英第25期報告明確要求特區政府就2012年政改方案向立法會提交“一個進步方案”;美國會研究部報告“指名批評”曾蔭權違背其在任期內提出普選“終極方案”的競選承諾。2009年4月在G20峰會上,西方聯合施壓香港,恐嚇要將香港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令特區政府一度十分緊張?! ?/STRONG>
第四,著意影響香港長遠管治體制的關鍵點。近年來,西方將香港長遠制度設計作為干預重點之一,針對行政長官選舉、要求廢除功能組別以及實行“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等方面的干預不遺余力。如一致表態“港普選條件已成熟”,應訂明“普選路線圖”;攻擊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基礎有欠清晰”;質疑功能組別選舉“違背民主、破壞普選目標”;攻擊《基本法》“限制港人參與政治及和平改變政府的權利”,香港應搞“三權分立”政體等?! ?/STRONG>
第五,與反對派的配合態勢進一步趨強。針對替補機制草案,香港反對派陣營極力抵制草案,英美表態配合。6月28日,特區政府宣布對《2011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進行重大修訂。30日,英國及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分別發表了聲明。英國駐港總領事奚安竹表示,相信社會各界在這個議題上會繼續發表廣泛不同的意見,希望特區政府的修訂方案會全面及充分考慮各方的意見。美駐港總領事館發言人表示,歡迎港府與相關團體對話,相信有關特別安排會由政府及香港市民去決定。美英之所以選在6月30日以駐港總領館的名義同天發表,用心不言而喻。這既是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修訂后,反對派仍死咬“拒不收貨”的關口,又是“七一游行”的前一天。表面上這僅是美英對替補機制的看法,實質上又與香港反對勢力借替補機制鼓動市民參加“七一游行”相配合,聯合制造輿論?! ?/STRONG>
特區政府有效管治,香港民情民意的扭轉是削弱、排除外部勢力干預的根本保證,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宏大的工程??梢灶A見,在2012年兩場主要選舉中,英美外部勢力必與香港反對勢力尋機制造并炒熱政經民生議題,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香港管治生態更趨復雜?! ?/STRONG>
強化香港“遏制中國的功能”
近年來,香港作為美國海外利益最密集地區的角色正日益強化,而香港政治生態也表明,其越來越成為美國所說的“中國唯一能挑戰共產黨政府的角落”。西方勢力一面插手香港事務,一面利用香港影響,演變中國,在不“撕破臉”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使香港符合并服務于其整體對華戰略意圖和戰略布局。有評論認為,香港的建制派與反對派的博弈實質是中美之間的博弈。搞亂香港,可讓中國背上更大的包袱;香港平穩,中國的實力則將如虎添翼。只要中美還存有結構性矛盾,香港必然被推在“反中”的風口浪尖上。
首先,希拉里訪港將釋放更加明確的信號,美國將進一步強化香港在美國對華戰略,乃至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對香港事務的干涉力度未來也會繼續增強。7月1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國務卿克林頓.希拉里將于7月25日訪問香港,希拉里是1999年以來美國訪港的最高級別官員。希拉里此訪會見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與部分立法會議員見面,并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議題發表演講,頗有將香港視為其重返亞洲、制約中國的一個戰略支點的意味。無論北京或華盛頓,都會把香港放在國家安全利益、國際政治天秤和全球戰略的高度去看待?,F在美國看重香港這一著力點,未來是否以此為平臺圍繞中美關系、國際政治、經濟及金融議題與中國搞 “戰略對沖”,尚有待進一步觀察?! ?/STRONG>
其次,美國受中東北非“茉莉花革命”的鼓舞與啟發,強化了香港在對華演變戰略布局中的功能。過去美國認為,與中國政府合作最終會“幫助”中國按西方模式向政治上更開放、更民主化的方向發展,但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中國遲遲不變,相反倒是變出個令西方驚異的更大的“中國模式”或是“中國道路”?;诖?,美國在對華關系中越來越呈現出緊迫感?! ?/STRONG>
然而,今年北非西亞局勢持續動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下手機會。5月9日第三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上,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里高調“向中國當局表達了對中國人權記錄以及中國正在進行鎮壓行動的憂慮”,要求中國在自由、人權議題上“實現對國際社會所做的承諾”。5月20日,美總統奧巴馬發表全面支持中東民主化改革的政策演講。同日,美駐港總領事楊蘇棣在香港美國商會演講時稱對中國“人權狀況”出現“惡化”表示關注并“深感憂慮”?! ?/STRONG>
與之相呼應, “茉莉花革命”爆發以來,國際上煽動“中國XX花革命”的角色也開始浮出水面:“非暴力抵抗運動教父”夏普、網絡時代“非暴力革命推手”艾克曼、“無國界記者”秘書長朱利亞爾、“大赦國際”秘書長謝提、“中國茉莉花革命”推手白樂崎等,或提供理論指引,或指導炒作敏感議題,或鼓動內外聯動,或煽動國際輿論向中國施壓,或利用中國內部敏感事件和時間點挑動內亂,企圖讓“茉莉花”在中國“落地生根”。而企圖推動中國的“茉莉花革命”的最佳支點之一,就是香港?! ?/STRONG>
2月20日以來,敵對勢力利用香港推動內地“茉莉花革命”的動作不斷,視之為繼“六四”和“劉曉波事件”后,又一個可以整合各類勢力反華的新議題、新平臺。雖然一直不成氣候,但從中已可以看出,參與并利用香港推動“茉莉花革命”的勢力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香港的反對派政團、激進勢力和右翼傳媒;第二類是逃至境外的“異見人士”包括“民運”分子、“法輪功”分子及少數分離主義分子等;第三類是國際非政府組織在香港的分支機構、西方在香港的傳媒機構和西方駐港領事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大赦國際”香港分會和自由亞洲電臺等暗地里為香港反對派撐腰站臺;美領事館更直接向組織者吹風、向右翼傳媒致電打氣,并要求其配合美方表態;各類勢力還通過研討座談等方式,交流和總結活動的經驗教訓,商討下步對策。西方在港傳媒機構則通過輿論炒作,乘機鼓吹 “自由”、“民主”、“人權”,為“茉莉花革命”叫好?! ?/STRONG>
第三,繼續將香港視為“推動中國民主化”的“橋頭堡”。隨著香港與內地的聯系越發緊密,香港已成為影響內地最直接、最便捷的渠道。香港的右翼傳媒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紫荊花’就是榜樣。如果香港能開出‘紫荊花’,縱使不能讓‘茉莉花’在內地生根發芽,也能讓‘紫荊花’香飄內地”。一些媒體甚至揚言,香港是最后的“自由堡壘”,不惜一切也要堅守,這間接道出了激進反對政團和幕后勢力明知鬧不成還硬要鬧下去的深層原因?! ?/STRONG>
第四,特別看重香港組織“六四”活動及對內地影響。英駐港總領事奚安竹于5月3日發表文章稱,雖然香港擁有活力的傳媒,但最近香港傳媒自我審查的情況正在增加。香港要珍惜和保護已有的新聞自由,保障傳媒可提供一個市民討論社會議題、挑戰政府的開放空間。美駐港總領事楊蘇棣于5月20日演講時揚言只要艾未未等仍未獲釋,美就不會保持沉默。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英國外交國務大臣布朗均選在敏感時機于6月1日至3日分別訪問香港,并點評香港舉行的“六四”活動。斯坦伯格稱,美在港有其經濟及文化獨特聯系,美樂見港人至今仍可公開表達對“六四”的意見。布朗稱,港人每年舉辦悼念“六四”的行動,是香港仍有表達自由的重要證明。西方主要媒體在第一時間報道香港“六四”活動,一致強調香港在中國民主改革中所發揮的作用。其中也夾雜著來自臺灣的聲音,6月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表書面聲明稱臺灣愿用自身經驗提醒大陸,表示政治改革須與經濟改革同步。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寬容對待異議分子,希望早日釋放劉曉波、艾未未。
第五,西方更加重視香港在遏制中國中作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在香港搞事收獲了一定“成果”。美國對華“和平演變”戰略長期將重點放在民運分子、持不同政見者身上,包括提供大批資金,但效果不佳,而且搞不到中國內部。但重點放在香港則不同,既可以搞到內地,而且事實證明成效似乎比較明顯,香港的政治生態一直未有根本改觀,英美在其中可謂“居功甚大”。今年以來美英動作明顯增多或許表明在這方面布局已經有了新的安排。
中美在意識形態、政治和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異導致了雙方的戰略猜疑,這種猜疑又自然地落到了香港的頭上。在西方眼中,中國內地建立民主要比香港難得多,香港的民主程度提高,假以時日將會支持中國內地的和平發展,香港可以幫助中國內地在區域和世界發揮更大的作用,建立21世紀和平發展所需要的機制;“香港、民主、中國內地、和平演變”是一個整體中的具體部分,通過香港以點帶面,自然就會形成相應的邏輯聯系,就可以通過插手香港事務進而確立一種影響、牽制、改變中國的新模式。因此,遏制及推動中國崛起的兩大力量,必然會在香港交鋒?! ?/STRONG>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