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卡扎菲專制的是普世價值還是北約炸彈?
鄭華淦
利比亞局勢不僅讓一般中國人眼花憭亂,連專家和主流媒體的解讀也連連誤判。即使是較為準確一點的,也只說是卡扎菲撐不過9月,然而突然間,就傳來首都被反對派武裝攻占,卡扎菲兩個兒子被活捉,現正在全城搜捕卡扎菲,這真是應了筆者《北約真的要卡扎菲斷子絕孫?》文章所猜測的那樣?! ?/p>
卡扎菲獨裁政權的倒臺,不但在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都會是有人喜歡有人愁,當然也有人持事不關己的態度。和北約轟炸前南斯拉夫不同,這一次中國比較理智、務實,基本上采取了旁觀者的態度,而俄羅斯不知是吸取了上次教訓,與西方達成了某種利益畝默契,還是總理與總統之間本來就有分歧,簡直就是扮演一個出賣者的角色。
目前的這種狀況,讓人想起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的話,普世價值就和隱形戰機和其他先進武器一樣,在目前美國一超獨霸的今天,西方的所謂民主自由和價值觀,通過戰斧式導彈,陣風戰機和其他高科技先進武器的運載下,正在風靡整個世界,而且遇不到強勁的對手,只要是一交戰,很快就敗下陣來。
而這種民主與自由和普世價值觀,也如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譏笑那些標榜與眾不同,有獨創,最好,最真正的社會主義一樣,最終還和未完全進化成人的猴子一樣,會露出后面的尾巴而讓人嘲笑。最近的英國街頭黨就狠狠的嘲笑了普世黨一次,也利用了西方的自由特別是互聯網的言論自由?! ?/p>
和西方的普世價值和民主自由就是,我說你獨裁你就獨裁,我說你好戰侵略就是好戰侵略,反人權,反人類標準是由我定的,我說是依法審判,我說是新聞自由,但幾乎所有媒體都說你有反人類罪,幾乎所有媒體都說你有大規模殺傷武器,幾乎所有媒體都說你殺死無辜平民,幾乎所有的媒體都說北約的空襲只是保護平民不被暴政所害。因此,對于卡扎菲,薩達姆,普世價值于他們而言,和英國街頭黨一樣,民主自由是劃定的,無條件必須遵守的,那就是:要么投降,要么滅亡包括肉體消滅和精神摧殘?! ?/p>
西方的普世價值在西方大兵或戰機、導彈的運送下,在前南斯拉夫,伊拉克和利比亞“軟著陸”了,當然,在阿富河著陸得很艱難,或者是硬著陸。于是,人們接著猜測和盼望它將來到什么地方和最先到什么地方?
按照美國劃定的獨裁和最無賴國家的標準,自然應該是朝鮮、古巴這兩個國家。但是,正如鄧小平在世時就非常英明地強調“穩定壓倒一切”一樣,如果這些國家內部局勢穩定,對外戰略與策略運用得當,那么,籬巴扎得緊,西方的普世價值在西方大兵或戰機、導彈,一時仍是難以得逞的,也很難有干涉的理由---當然,狼要吃掉軟弱的羊,還是不怕沒有借口的。要想不被狼吃掉,重要的不是象我們現在中國那樣與狼共舞,而是要將自己變成狼?! ?/p>
北約炸彈終結了卡扎菲獨裁,現代人權霸權主義戰勝了近代主權獨立主義,世界走向了一個可以以人權或其他借口武裝干涉一個國家和推翻一個國家領導的民主與自由的新局面?! ?/p>
這種狀況也令人想起中共歷史和新中國歷史上常常所說的: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當年一樣,西方現在的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若不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要說落地生根,就是連“被輸出”也很困難,因此,它一定要在這些國家物色傳播者,挑選代理人,廣泛進行各方面的滲透。而無論是獨裁政權的垮臺和某些國家發生的顏色革命,都說明是西方普世價值與當地特色國情,民情一拍即合的產物。而且,即使是西方民主自由借助槍炮推倒了一國政府,又扶植起親西方,認同西方民主價值觀的所謂的民主政府,都還是國內人民當前的大多數民意的的選擇?
但問題是,當前一些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民眾,難道真的愿意拋棄以前特色的價值觀轉而青睞起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嗎?未必!正如中國主流媒體和某些專家此前在解讀中國民意時不屑地反問的那樣:民意就永遠正確嗎?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要經實踐檢驗呢,何況西方的普世價值!
但無論如何,為劉少奇平反后,我們才獲知劉少奇臨死前講過這樣的一句: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戴貝):在利比亞,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國家對糧食、糖、茶葉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在利比亞,大多數家庭都有小汽車。在城市里沒有大型公交車,只有十幾座的面包車和出租汽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利比亞也在積極改善百姓的住房條件。在首都的黎波里和全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正在建設數萬套的安居住宅工程,這些住宅作為保障性住房由政府出資建設。由于項目還在建設中,政府還沒有制定詳細的分配計劃?! ?/p>
但是相關官員介紹,成立家庭之后的利比亞人均可以向政府申請住房,這些房屋將由符合條件的家庭以十分低廉甚至是象征性的價格獲得。而在通信方面,在利比亞使用固定電話進行國內通話是完全免費的,手機話費價格也非常低廉,目前利比亞手機覆蓋率為103%。聽到這個數字您不用困惑,電信官員告訴記者,利比亞目前使用的手機號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人口總數。難怪記者在利比亞的短短幾天,也時常看到利比亞人手里拿著兩個手機來回換著打?! ?/p>
記者在利比亞一些行人比較集中的廣場、街道行走,竟然沒有發現一位城市流浪者或乞討者,這與記者長駐的埃及情況截然不同。如今,利比亞人或許已經真正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一位在利比亞工作、生活已經20年的外國朋友告訴記者,他在利比亞前17年看到的變化趕不上最近三年的變化。所以,說到利比亞,請不要再聯想到制裁、恐怖主義、落后這些詞匯了。這個世界變化真的很快。利比亞人均GDP13000美元,而且沒有貧富差距?! ?/p>
美歐為何再次風雨飄搖?
儲昭根
財經透視
8月5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宣布,下調美國國債信用評級,從AAA評級下調至AA+,同時決定把美國信用前景維持在“負面”。這是自1917年評級機構誕生以來,美國國債信用等級首次被調降。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等股市無一不出現暴跌,黑色陰影彌漫全球。
其實,美國經濟自2007年開始陷入衰退,在次貸危機及隨后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的打擊下,2008年探底,到2009年中期曾出現小幅復蘇,但至今一直乏力。與此同時,歐洲方面,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冰島、愛爾蘭等多個國家已淪為“高負債國家集團”,負債額已超過GDP(國內生產總值)。繼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被迫向歐盟和IMF尋求援助之后,意大利、西班牙也已接近爆發主權債務危機邊緣。從歐債危機到美國信用降級,政府債務正成為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的一大隱患,讓人擔憂全球二次衰退可能再次發生?! ?/p>
除此之外,各種社會危機也若隱若現。挪威槍擊事件和英國騷亂,再次證實了自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西方社會內部已是持續緊張——從頻發的個人恐怖主義事件,到工潮的此起彼伏,再到日益緊張的族群沖突及欲斷難休的反恐戰爭,這一切均印證了本人先前的預言——世界進入新一輪動蕩期。
更讓人焦慮的是,面對愈演愈烈的危機,西方政治家手中已經沒有多少牌可出——削減赤字必然會損害經濟增長,而增加債務又是寅吃卯糧,加大金融危機與通貨膨脹的風險,美歐似乎已經無力打破這個“惡性怪圈”。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甚至預測這段可以用“大窘迫”(Great Distress)來形容的“陣痛期”將持續5至10年?!睹绹枷爰摇冯s志8月10日更是稱,世界似乎正進入一個危機如潮涌的十年,也許戰爭才可能是最終解決危機的選項。美歐,有著成熟的自由、民主制度,且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上空,竟一直籠罩著危機、動蕩與彷徨,重重危機似乎讓美歐再次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我們需要追究的是,美歐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沒有為全球化做好規劃
筆者認為,美歐的問題出在美歐設計全球化和自由化時的路徑發生偏差。當前,西方內部的失業、移民問題、族群沖突與恐怖主義等問題,基本上都與全球化有關。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原來分割的兩個世界統一于全球性市場,全球化呈現前所未有的加速趨勢。西方世界也從這一波全球化得到巨額“紅利”。發達國家由于具有資本和技術優勢,其資本在經濟全球化回報率增大,并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和技術轉移,將低端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目前已經成功地將傳統工業和一般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而服務業和信息產業已占本國經濟的80%左右。美國近年來經濟形態更是已虛擬化。由于實體產業已經移出,45%的實物產品靠進口,不得不長期維持貿易逆差。
問題也就出在這里,由于產業轉移過快,讓美歐民眾近年飽受失業之苦。發展中國家由于獲得外來直接投資和新技術,再加上具有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優勢,則呈現出加速增長態勢。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除了加劇與西方競爭,并沒有如西方想象那樣,市場隨即擴大與對西方服務需求的猛增,生產的產品更多地回到了西方市場。由于這一過程中,受益最多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與少數人,全球化在發展中國家是表面上GDP增長,伴隨的是資源、環境與風氣的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才與財富的外流至西方社會。這反過來影響西方社會內部的就業、族群等矛盾,更大的后果則是導致世界失敗國家急劇增加,進一步加劇全球的不穩定性?! ?/p>
伴隨著全球化加速的是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把經濟競爭推向極端,主張市場原教旨主義,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推行放松控制、私有化、自由化的經濟政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吸取30年代資本主義大危機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認識到富人應該向窮人讓步,做一定的階級妥協,這樣才能使社會安定,于是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提出大眾福利的口號,建設社會福利國家。但自蘇聯東歐崩潰以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妥協局面消失了,現在反過來反攻倒算——削減社會福利、打擊工會,整個向右轉。這樣的結果是即使在當前重重危機下,社會頂層的極少數超級富豪貴族的財富身家仍“逆市飛漲”?! ?/p>
據美國聯儲局的統計:自從1980年代以來,美國和經合組織(OECD)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的GDP和國民收入中,勞工份額出現持續下降,相對便是資本利益和企業利潤部分的增長。哈佛大學英裔經濟史專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統計:從2001到2006短短5年中,美國GDP中的企業利潤部分從7%急增到12%。西方社會乃至世界范圍內,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如果貧富持續分化下去,恐怕被歐洲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拉爾夫·達倫多夫(Ralf G. Dahrendorf)的預言不幸言中:“21世紀是一個極權主義的世紀”!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主席、小布什政府國務院政策計劃室主任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ass)在上世紀末便在其專著中指出:冷戰后的世界暫時處于“失規制”的時代??上У氖?,美歐在全球化過程中,沒有變資金、技術輸出為文明輸出——通過本國的立法,保障海外投資企業中的工人工資、勞動保障等權利,以擴大發展中國家的中產,同時放慢國內企業外移與減緩失業;也沒有通過對全球化過程中積聚的巨額財富征收適當的稅收,以保障底層民眾的福利,及彌補國家海外保障與和平行動的支出?! ?/p>
一句話,美歐在全球規制的滯后,最終導致了美歐的重重危機。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英國的騷亂決不是根源于英國知名歷史作家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所稱:“多年來的教條自由主義培養了這批不明是非、沒有文化、為福利所供養、以殘暴為時尚的年輕一代”。恰恰相反,在世界范圍內包括美歐,仍然是普通民眾的權利的不足與缺失。還應該看到,美歐的重重危機乃至某種程度的風雨飄搖,也決不是其基本制度——自由與民主出了問題,需下更大決心、更進一步做的是,依靠立法,將財富與權力同時關進籠子!
原載:http://www.szhgh.com/?action-viewnews-itemid-4592
紅歌會網:www.szhgh.co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