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高官接受伊朗媒體專訪時稱——“利比亞戰爭是沖中國來的”
■ 葉廷
最近,北非的利比亞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先是國內發生政治動蕩,然后爆發內戰,最后多國聯軍干預,轟炸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戰事持續至今,硝煙尚未散去。
國內各界關于西方國家參與這場戰爭的動機人言人殊,大致上分為兩派:一說是人道主義干預,另一說是沖著石油去的。雙方各執一詞,“人道派”指責對方“陰謀論”,“石油派”則嘲笑對方“很傻很天真”。從論壇到微博,兩派吵得好生熱鬧。
4月16日,伊朗的英語電視頻道“新聞電視臺”(Press TV)在官方網站上刊登了一篇人物專訪。專訪對象是曾任里根政府財政部助理部長的保羅·克雷格·羅伯茨(Paul Craig Roberts)。
要是在中國,羅伯茨的言論肯定會被“人道派”鑒定為“五毛”。他說,利比亞統治者卡扎菲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他阻止美國建立非洲司令部;二是允許中國帶著大筆能源投資進入利比亞。
保羅·克雷格·羅伯茨是現任美國喬治敦大學戰略和國際研究政治經濟中心教授。他在巴拿馬城接受Press TV電視臺專訪時,就利比亞革命及美國總統奧巴馬堅持把卡扎菲趕下臺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為免斷章取義,下面先將訪談內容全文照譯,以供各方參考。
羅伯茨接受伊朗媒體采訪實錄
記者:俄羅斯譴責北約行動超越了聯合國授權范圍。其他新聞報道說,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薩科齊發表聯合聲明稱:“讓卡扎菲繼續執掌權力將是對利比亞人民喪盡天良的背叛。”
我們知道(聯合國)授權令確實沒要求(利比亞)政權更迭;奧巴馬政府一直在強調,他們去那里不是去搞政權更迭;但現在的局勢看起來似乎有所不同,不是嗎?
羅伯茨:確實如此。首先,請注意利比亞的抗議和埃及、也門、巴林或突尼斯的抗議都不一樣,區別在于這是一場武裝叛亂。
還有更多的區別,另一個區別是,抗議活動起源于利比亞富含石油的東部地區——而不是在首都。而且我們從一開始就聽說,有可靠報告稱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卷入了這場抗議,還有大量的媒體報道說,中情局已經把利比亞的資產送回利比亞,用于支持利比亞反對派。
在我看來,美國此舉實質上是想把中國踢出地中海。中國在利比亞擁有廣泛的能源投資和基建投資,他們將非洲視為未來能源的來源地。
美國通過組建“美國非洲司令部”來與中國抗衡,但卡扎菲卻拒絕加入。因此這是美國要把卡扎菲拉下馬的第二個理由。
而且,第三個理由是利比亞控制著地中海部分海岸,但這些海岸并不受美國左右。
記者:誰是利比亞的革命分子?美國稱自己不知道在和誰打交道,但認為中情局與革命分子保持著聯系——在后卡扎菲時代,革命分子能否掌控利比亞大權呢?
羅伯茨:利比亞是否由革命分子掌管,取決于中情局能否取勝,而目前這都是未知數。正如你之前提到的,聯合國授權令限制了歐洲和美國軍隊在利比亞的行動。他們可以劃定禁飛區,但他們不能在那里與反對派共同作戰。
但事實是,中情局加入了反對派的作戰行動中,因此我們在這點上確實違反了聯合國的決議。北約如果成功推翻了卡扎菲,那么下個目標就是敘利亞了,因為敘利亞已經快瘋了。
為什么他們要把敘利亞當成目標呢?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有個規模龐大的海軍基地(塔爾圖斯港),而該基地體現了俄羅斯海軍在地中海的地位。美國和北約不想看到這樣的情形。如果能成功推翻卡扎菲,敘利亞就是下個目標。
他們已經拿敘利亞和利比亞為借口譴責伊朗。伊朗也是一個主要目標,因為它是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傀儡。
記者:考慮到西方擴張主義者的日程表,當聯合國安理會就利比亞問題展開辯論時,俄羅斯投了棄權票。無疑,俄羅斯一定已經認識到美國、法國和英國的擴張主義政策。
羅伯茨:是的,他們一定已經意識到了,中國也很清楚。對中國來說,這是個更大的威脅,因為中國在利比亞東部地區有50個大型投資項目。因此,問題就在于為什么俄羅斯和中國都棄權而不是行使否決權進行阻止。我們真不知道答案。
很可能這兩國希望美國把戰線進一步拉長,或者他們不想在軍事或外交上面對這些西方國家,以免遭到西方輿論的大肆攻擊。我們不清楚原因所在,但是我們知道他們的確棄權了,這也是因為它們不認同這個決議,并不斷對其進行批判。
記者:卡扎菲相當大的一部分資產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已被凍結。我們還知道,利比亞的革命分子已經成立了一個中央銀行,他們開始有限地開采石油,而且他們正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公司打交道。問題就來了,我們從未見過在一場革命期間發生過這樣的事,你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羅伯茨:是的,這很奇怪,也很具啟發意義。它讓人聯想到這樣一個事實:大量報道稱中情局是這場所謂“起義”的始作俑者,而且一直煽風點火,并控制著局勢,以便把中國從其利比亞石油投資項目上排擠出局。
在我看來,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類似于美國和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對待日本的方式。他們當時切斷了日本的石油、橡膠、礦產等的來源,那其實是二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的起因。現在美國和英國也在對中國如法炮制。
區別在于,中國現在擁有核武器,而且有比美國更健康的經濟力量。因此,美國人現在這么干是在冒險,不僅對他自己,對其他國家也是極大的風險。全世界由于美國的過度擴張而岌岌可危,美國的傲慢——稱霸全球的動力正驅使世界其他國家走向世界大戰。
記者:在美國擴張政策的背景下,你認為美國超出聯合國授權令的范圍會有多寬?我們會看到地面部隊進入利比亞嗎?
羅伯茨:很有可能,除非他們找到不用地面部隊而能打敗卡扎菲的方式。從克林頓、小布什到現在的奧巴馬,我們總算明白,法律對美國行政部門來說就是一紙空文。他們不遵守我們自己的法律;他們不遵守國際法;他們侵犯公民自由,并無視人身保護法的原則。
他們視法律如無物,自然也就不會把聯合國當一回事。聯合國就是美國的傀儡組織,美國只是用它作為一個幌子。因此,如果不能攆卡扎菲下臺,它們將派遣地面部隊,這也就是我們把法英也拉進來的原因。我們在非洲的其他地方也用法國,在阿富汗則用英國人,他們都是傀儡。
這些國家都不是獨立自主的。薩科齊不是向法國人民匯報工作,他向華盛頓負責。英國人亦如此。他們是一個帝國的傀儡統治者;他們和他們的人民沒啥關系,而我們美國人卻將他們放在高位上。
記者:所以,這些其他國家希望北約派遣地面部隊?
羅伯茨:當然,他們都在中情局的掌控之中。這是由中情局一手包辦的,而不是利比亞人民的合法抗議,這是一場武裝反叛,它在首都沒啥動靜。它在石油豐富的東部發生,矛頭直指中國。
記者:你認為當前形勢將朝什么方向發展?北約其他國家和英法在空襲問題上似乎意見產生分歧,英法要求增加空襲,但是美國表示沒必要。
羅伯茨:并不存在分歧。分歧只是表象,只是宣傳的一部分。卡扎菲已經統治了40多年,他追隨解放埃及的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 此前,卡扎菲從未被罵成不得不除掉的殘暴獨裁者,也從未有哪國領導人要求卡扎菲下臺,甚至轟炸卡扎菲住處,試圖殺了他的里根總統也未曾表示過。一夜之間,他就得下臺了,這是為什么?
因為他妨礙了美國在非洲設司令部,他控制了地中海部分地區,還讓中國進入利比亞尋找未來所需能源。美國試圖通過切斷油路,打瘸主要對手——中國,這才是美國反應的真實動機。
如果美國真的關心人道主義,那他就不會用無人機和軍事打擊來殺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那些人。被殺的幾乎都是平民,而美國又不愿就此道歉。他們說:“我們以為我們殺的是塔利班或其他有組織的敵人。”
記者:除了美國,誰還能從這場戰爭中獲益?其他跟在美國屁股后面的國家,他們將如何獲益?
羅伯茨:我們現在只談論北約國家,那些美國的傀儡國家。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都依附于美國。我們(美國)從1945年起就有軍隊駐扎在德國。也就是說,美國占領了德國66年。美國在意大利有軍事基地,意大利怎能稱得上是獨立國家?法國在我們扶植薩科齊之前在某種程度上還算獨立。因此他們的行動都只是聽美國的。
美國想要統治俄羅斯、中國、伊朗和所有南美國家。美國想當整個世界的霸主。這才是“霸權”這個詞的真實含義。為了追逐霸權,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
保羅·克雷格·羅伯茨何許人
1939年4月3日,保羅·克雷格·羅伯茨出生在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他畢業于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生階段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莫頓學院、牛津大學就讀過,在弗吉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對蘇聯經濟有深入研究。
1975年至1978年,羅伯茨在國會供職。作為國會議員杰克·坎普的經濟顧問,他起草了坎普-羅斯法案(Kemp-Roth bill)(后來成為《1981經濟復蘇稅收法案》),在發展兩黨合作以促成通過減稅而刺激生產和投資的經濟政策方面扮演領導角色。他1978年擔任參議員奧林·海什的經濟顧問時,被《華爾街日報》特聘擔任編輯,一直干到1980年。
從1981年初到1982年1月,羅伯茨擔任美國助理財政部長,得到里根總統和財政部長唐納德的信任,在《1981經濟復蘇稅收法案》的設計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對美國經濟政策規劃作出杰出貢獻”而獲得財政部頒發的“杰出服務勛章”。羅伯茨于1982年辭去助理部長一職,成為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第一個擔任“威廉·西蒙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席”的人,直至1993年被撤職。對于這一撤職,羅伯茨自稱:“我在《商業周刊》擔任了16年的專欄作家,編輯將我視為對小布什政府在經濟領域最尖銳的批評者。白宮也意識到這一點,通過游說,撤銷了我的‘威廉·西蒙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席’職位。”
1987年,法國政府認為羅伯茨是“在半個世紀的政府干預主義之后,革新經濟科學和政策的功臣”,并于3月20日頒給他法國總統榮譽勛章獎。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埃杜阿德·巴拉迪爾從法國飛往美國給他頒發獎章。里根總統派美國政府管理預算局主管吉米·米勒參加頒獎儀式,并送去賀信。
1992年,他獲得 “沃倫·布魯克斯卓越新聞獎”。1993年,《福布斯媒體指南》將他列為美國七大記者之一。
1993年至1996年,他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大型智庫之一卡托研究所任研究員。他還是美國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機構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應該說,羅伯茨長期批評以色列,也經常批評美國政府親以色列的中東政策。在這個方面,他的觀點很符合伊朗政府的口味,這也是伊朗媒體專訪他的原因之一。當然,按照羅伯茨對利比亞戰爭的解釋,中俄必須正面回應美國在中東的挑戰。這當然也正是伊朗政府所期待的。
盡管羅伯茨關于利比亞內戰起因的見解值得商榷,但是,作為一個曾參與美國重要經濟政策制定的主流經濟學家,羅伯茨應該熟知美國戰略決策者的思維方式。他在分析利比亞戰爭時,也反映了這種思維方式,那就是先分清楚誰是美國最重要、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然后與自己的同盟國聯手,通過各種手段,抓住其戰略短板大做文章,限制競爭對手的發展。世界各地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應該放在大國博弈的這種戰略背景來觀察。
在利比亞戰爭中,美國的真實動機是什么,是否如羅伯茨所說,就是沖著中國和俄羅斯來的,筆者不想妄下結論。但是,美國默許自己擁有海軍基地的巴林武力平息民眾示威,卻對利比亞、敘利亞大加韃伐,這也說明“人道派”的解釋的確“很傻很天真”。
此外,中國在利比亞的投資所受到的威脅,則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支持了羅伯茨的觀點。
附文:中國在利比亞有多少投資
環球財經特約撰稿 王金巖
利比亞在此次內外戰爭中,人員傷亡慘重,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毀。其政局動蕩也對我國在利從事承包工程的企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合同擱淺、項目停止、駐地遭襲、大規模撤僑等,利比亞局勢動蕩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損失顯而易見。據相關專家估計,中國近200億美元資金在利比亞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
內亂前中企在利比亞投資情況
利比亞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重要市場之一。動亂發生之前,利比亞國內正掀起一輪建設高潮,以彌補其被制裁期間的建設停滯。為配合2009年利比亞革命勝利40周年,其政府還上馬了一大批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自2005年,利比亞開始大量招募外國公司在其國內投標建設。中國公司大規模進入利比亞是從2007年開始的。截至本次動亂發生前,在利比亞有75家中國企業承建了50個工程承包項目,涉及金額188億美元。這些企業中包括13家央企,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設、配套市政、鐵路建設、石油和電信領域。目前,一些央企在利項目實施情況已上報如下:
中國鐵道建筑工程總公司在利比亞有3個工程總承包項目,分別是沿海鐵路及延長線(的黎波里-蘇爾特)、南北鐵路(黑謝-塞卜哈)和西線鐵路(的黎波里-加迪爾角),合同總額42.37億美元,目前已完成6.86億美元;未完成合同額35.51億美元。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2007年進入利比亞從事工程承包項目,目前在建工程均為政府國民住宅項目,工程規模為2萬套,累計合同額約合176億元人民幣,工期40個月,項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在利比亞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項目,合同金額約合55.4億美元。截至2月18日,累計完成合同工程量16.8%。
中國十五冶建設有限公司在利比亞承建了FWAM水泥廠和NALOUT水泥廠兩個工程項目。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材國際裝備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10月28日在利比亞簽署了日產4600噸熟料水泥廠土建和安裝合同,合同總金額逾1.5億美元。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下屬子公司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在利比亞共有2個工程承包項目,分別為利比亞EAST MELITA地區5000套單元住宅和配套服務設施EPC工程總承包項目和米蘇拉塔水泥廠生產線一期土建工程項目。其中,住宅項目為利比亞政府項目,約合人民幣54.21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合同金額人民幣3.08億元;水泥廠項目為工程施工分包項目,合同金額為人民幣1.65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合同金額人民幣1.47億元。上述2個項目未完成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51.31億元。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2002年進入利比亞,內亂發生前在那里有5個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的中石油宣布已經暫停在利比亞的開采活動,近400名員工全部撤離,設備封存。這次利比亞內亂中,中石油在利比亞的設施曾遭襲擊,該公司目前還沒有公布遭破壞的具體情況。
此外,中交建設、中工集團、中石油公司、中興通訊、華為在利比亞投資金額分別為:48、40、 3.8、0.927、0.4億美元,已完成金額尚未統計出。
內亂給中國企業造成的損失
在此次利比亞國內沖突中,中資企業中有十多人受傷,企業工地、營地遭到襲擊搶劫,直接經濟損失達15億元人民幣。隨后,中國政府為確保在利華人生命財產安全,出動海陸空力量,撤回3萬余名中國員工,耗資約3億元。
目前13家央企在利比亞的項目已經全部暫停。從長期看,中國企業將會遭受如下方面的損失:
1,固定資產損失。雖然大部分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承攬的是工程承包項目,不是帶資項目,沒有直接投資,但中國各大公司在利總部及各項工程的基礎設施、設備和原材料都留在了那里,因此會有大量固定資產損失。
2,未收回的應收賬款損失。包括履約保證金、預付款保證金、維修保證金、維持項目正常運行所必須墊付的流動資金以及由于不可抗力產生的損失等。按照慣例,在利比亞實施的工程項目都是中方企業先墊資。一旦工程因不可控因素停止,這些尚未收回的應收賬款就成為承包商的損失。
3,回國人員安置問題。國家動用陸海空交通工具將所有在利人員接回,接下來面臨他們的安置問題、人工費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賠償問題,這也是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4,三角債問題。由于利比亞建筑材料缺乏,無法滿足工程需要,一般需要承包商從利比亞以外的國家采購。而中國企業承包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一般從國內采購。因此,利比亞項目中斷后,一些企業無法按期給原材料商支付貨款,加上很多工程采用分包模式,也導致三角債問題凸顯。
5,利方惡意索賠問題。3月25日,利比亞撒哈拉銀行已向中國的葛洲壩集團、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宏福建工等公司針對預付款保函進行索賠,要求五天之內必須給銀行方面答復。據上述公司內部人士稱,預付款保函還有半年才到期,現在銀行提前索賠,屬于惡意索賠。利比亞撒哈拉銀行向上述公司提供了兩個選擇,一是賠償預付款本金和利息,二是將預付款保函期限延至2012年12月31日。兩種選擇對中方都不利。
內亂后的利比亞形勢發展與應對
雖然各方對于利比亞戰事如何收場有各種預測,但歸結起來無非是卡扎菲繼續執政或其政權被反對派推翻或利比亞分裂割據三種可能。
1,利比亞局勢穩定無疑是最有利于中國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方向。中國駐利比亞大使王旺生于3月16日在的黎波里與利比亞總理馬哈茂迪會晤時表示,中國企業有愿望重返利比亞,恢復在當地的援建項目及開發計劃。中利具有傳統友好關系,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有關設立禁飛區的1973號決議中投了棄權票,而且在多國對利發動軍事打擊后,中國也明確表示遺憾和反對。從上述情況分析,如果卡扎菲繼續執政,中國企業重返利比亞繼續合同、減少損失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2,如果卡扎菲政權被推翻,中國在利比亞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則很不明朗。反對派一旦當政,以親西方政權的可能性為最大,而千方百計阻止中國企業海外擴張正是西方國家的重要意圖之一。但如果利比亞政權易手,根據國際慣例,外國法人在東道國享有對其財產的所有權、企業控制權等權益不受侵犯的權利,東道國應該履行保護外國投資者權益并賦予其“公正、合理待遇”的國際義務。因此,中國在利比亞投資不可能“灰飛煙滅”。
3,還有一種可能,即利比亞被不同勢力瓜分,整個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中國企業在利比亞不同地區的項目將面臨不同的結局。但這種狀態下的國家必將是不穩定的,中國企業即將面臨更加長久的風險。
未來海外投資啟示錄
利比亞局勢動蕩是對中國企業加大步伐“走出去”后面臨的一大嚴峻考驗,未來,我們相關部門和企業在“走出去”之前,對目的國的政治風險等因素必將做出更加充分的考量,尤其會更加重視政治動亂因素。
中國和西亞北非地區有比較完善的經貿合作機制和相應的工作機制,中方會通過這些機制來降低中資企業在利比亞、在西亞北非地區受到的影響。此次利比亞動亂也反映出中國企業在參與海外項目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有效的“走出去”的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性。
此外,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目的國發生突發政治或社會動蕩事件時,應急機制能否跟上,應收賬款的管理、設備的保全維護有沒有預案,這些都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曾任利比亞駐華大使館中文秘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