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參考消息
《奧巴馬諾獎得主身份受質疑》,埃菲社拉巴斯3月21日電,俄羅斯報紙網3月21日報道。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21日表示,應該考慮撤銷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推動了利比亞的武裝入侵(不過,在下倒認為不應該撤銷奧巴馬的諾獎,因為現在這樣更有利于向世人揭示諾獎本身的欺騙性,更有利于破除世人對諾獎的迷信和崇拜,世人往往認為“獎”總是頒給好人的,但問題在于這個“好”的標準是由誰來定的,究竟是對誰“好”?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很多人認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標準就是“好”的,但問題在于人的這個價值觀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這種價值觀是由壞人灌輸給我們的話,那么這種所謂的好的價值觀恰恰就是壞的)。據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22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9%的美國人不贊成奧巴馬處理利比亞問題的方式。在接受調查的1022名美國成年人中,正好有半數贊成奧巴馬的做法,另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不持任何觀點。而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民意調查機構21日發布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約70%的美國民眾贊成美國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反對者僅占27%。我們相信,只要美國統治階級愿意,什么民調結構都是能夠做出來的。然而,問題在于,美國如此猛烈地攻擊利比亞政府軍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這一行動不能有助于讓美國從危機中解脫出來的話,甚至反而可能把美國拖入一場更加嚴重的危機之中的話,那么美國的這種行動就是無理的。因此,盡管美國媒體做出了有利于美國發動對利比亞進行軍事侵略的民調,但是,美國政府卻在軍事打擊利比亞的這個問題上開始“轉變態度”了,以至于提出了準備把指揮權移交其他方面的建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就是因為利比亞政府軍本身的實力就很弱,禁不起一打,但是,對美國而言,在卡扎菲不能迅速平定叛亂的前提下,利比亞的動蕩時間越長,就越有利于美國由此來引爆歐盟的社會政治動蕩,從而為美國向歐盟轉嫁危機開辟道路。也正因為如此,法國對美國的這一建議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因為對法國而言,現在只有盡快消滅卡扎菲政權,同時把法國承認的利比亞造反派扶植上臺,才能既穩住法國國內的政治局勢,又實現法國在利比亞的利益最大化目標。如果按美國的意思,把指揮權交由北約的話,那么就必須兼顧北約28個國家的意見,而現在就有不少北約國家——比如德國、土耳其——不同意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這樣一來,在協調各方立場一環上就會花費很多時間,相應的,利比亞的動蕩就會延長很多時間,而這也意味著延長了留給卡扎菲政權平定叛亂的時間,換言之,卡扎菲政權平定叛亂成功的可能性也提高了,而這恰恰是法國薩科齊政府所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因此,法國現在大有玩命單干的意味,至于它自己是否能夠單獨搞定利比亞局勢,這還是一個問題。
《世行報告指出,遏制通脹乃亞洲當務之急》,路透社北京/新加坡3月21日電。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中,世行調高了2011年東亞地區經濟增長預測,但同時指出,從中國到馬來西亞,遏制通貨膨脹將是重要任務。首先要指出的是,通貨膨脹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個東西是由源頭的,但這個源頭不是亞洲,而是美國。正因為美國為了賴賬而不斷讓美元貶值,同時通過逼迫非美貨幣與美元松綁,從而制造出了一個可以將美國國內的通脹危機向非美世界轉移的渠道。因此,只要美國這個源頭的問題不解決,那么非美世界的通脹問題就永遠也不可能獲得解決。那種要求非美世界解決通脹問題的建議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了,而且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實際上這種建議本身就是包藏禍心的。
人民幣之所以會不斷升值,就是因為人民幣不再緊盯美元了,而是改盯一攬子貨幣了,實際上就意味著人民幣必須考慮歐元對美元、日元兌美元等等因素,因此,只要歐元對美元在升值,人民幣就有對美元升值的壓力,同樣的,如果日元對美元在升值,人民幣也會有對美元升值的壓力。因此,人民幣在匯改后,實際上是喪失了本幣支配權,反而要更多地看外國的臉色行事。然而,美國及其走狗并不滿足,最近更是不斷放出話來要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并且還無恥地聲稱這是難得的良機。它們的確很急,因為美元眼看就要開始升值了,如果能夠在美元升值前讓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度升值的話,那么在美元升值(同時也是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就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對中國的經濟金融造成沖擊。它們所謂的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實際上就是要人民幣不僅不盯住美元,而且也不要盯住一攬子貨幣,而是完全以一個虛空的標準來進行升值。然而,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不墜落的空中樓閣呢?!但是,中國的漢奸們正在推動這一件事情。
其次要指出的是,世行的報告為什么會有如此明顯的矛盾之處呢?也就是既調高東亞地區經濟增長預測,又要求東亞諸國遏制通脹。實際上,如果站在世行的實際控制者——美國的立場上的話,這一切就不矛盾了。東亞地區經濟增長是一個可以預期的事情,換言之,東亞地區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也正因為是如此,美國才產生了從東亞地區掠奪走更多財富的野心,試想,如果東亞地區一貧如洗的話,那么美國又如何從東亞掠奪財富呢?而美國掠奪東亞財富的手段就是給東亞諸國開出了“遏制通脹”這個藥方。在美國看來,遏制通脹的手段只有兩個,一個是升值,第二個是加息。然而,我們已經知道,通脹本身是由美國產生的,而非美貨幣對美元的升值行為恰恰是將美國通脹傳導到非美世界的途徑,因此,升值非但不可能遏制通脹,反而只會引起通脹。其二,加息是將社會財富從產業領域向金融領域內集中的手段,原本它只會調整一個國家內部的財富分配狀況,然而,由于之前美國已經打通了向非美世界轉嫁通脹(同時也是非美世界向美國轉嫁通縮,換言之,就是向美國輸送財富)的渠道,因此,只要非美世界一加息,那么非美世界的財富就會首先從產業領域流向金融領域,然而通過匯率通道,再從非美世界轉移到美國。因此,美國越是看好東亞經濟增長的前景,就越會想方設法地逼迫東亞諸國按照美國的藥方去“遏制通脹”,最后達到的效果就是東亞成為美國危機的埋單者之一。
《美促中國取消文化產品進口限制》,路透社華盛頓3月21日電。從最近電臺里的輿論導向來看,特別是那些磚家的言論來看,“向美國開放文化產品市場無害論”已經主導了輿論。磚家們編造出“引進不等于銷售”這樣的怪論來忽悠老百姓,事實上,老百姓即使反對也沒有用,因為老百姓并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反對的權力。從表面上來看,美國因此可以獲得超過目前水平數十倍的銷售額,但從實質上來看,美國因此也就可以親自主導中國的輿論導向了。到時候,中國的傳統曲藝文化要么被美國消滅(它們首先要消滅的就是各地方言,一方面要求人人學習英語,另一方面卻不允許方言沿習),要么被美國控制——用傳統曲藝文化的形式為美國的利益服務。
2011年3月24日參考消息
《也門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法,敘利亞南部爆發流血沖突》,美聯社薩那3月23日電,美聯社敘利亞德拉3月23日電,德新社布魯塞爾3月22日電。歐盟外長阿什頓周二在一項聲明中說,歐盟“強烈譴責暴力鎮壓,包括使用實彈,其結果導致數名示威者死亡,多人受傷,這是不可接受的”。阿什頓在噴這段話的時候或許忘記了她的祖國——英國正在利比亞殺人防火了吧!阿什頓作為歐盟外長似乎也忘記了此次在針對利比亞的侵犯行動中最積極的國家——法國就是經常用暴力來鎮壓法國國內的抗議者的吧!(據悉,在2010年9月,一月之內就爆發了4次多達300多萬人的示威游行,要求薩克奇政府下臺。2010年9月7日 法國各界7日全國大罷工;9月23日,一個月內第二次全國大罷工,290萬人走上街頭,要求薩科奇政府下臺;10月2日 法國民眾針對退休金改革法案舉行第三次抗議活動,示威民眾中包括工會成員、政治領袖、年輕工人和學生;均要求薩科奇下臺;10月12日,第四次舉行跨行業大罷工。四次大罷工和示威游行,均遭到薩科奇政府的武力鎮壓,上千人被逮捕,數百人遭到軍警毒打殘害。)歐盟的無恥已經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們這里還沒有說那個一直把人權掛在口上,總是關心世界各國的人權問題,特別是關心世界各國造反派們的人權問題的挪威呢!這次,這個無恥的國家在第一時間就派出6駕飛機參與到了這場在利比亞的殺人防火行動中。之所以不細究挪威,那是因為這個國家不過是西方列強豢養的一條瘋狗而已,充其量不過是三、四流的角色。)
中東之亂有多重原因,因此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就能應付的,我們看到,西方新舊殖民主義者在面對這些動蕩的時候明顯地采取了雙重標準,有保有壓。之所以要保有些國家,比如沙特、巴林,那是因為這些國家關系到國際石油的生產和運輸,在西方列強,特別是美國的能源供給安全沒有得到保障前,西方是不會允許這些國家亂的,尤其是美國不會允許這些國家亂,盡管美國早就開始減少從這些國家進口石油的份額了,但只要美國還依賴著中東石油,那么美國就不會輕易拋棄這些國家。至于那些被壓的國家,除了沒有什么石油出口外,更重要的一條理由是那些國家不聽西方列強的話了,尤其是不聽美國的話了。如果利比亞能夠像沙特那樣和美國簽訂幾百億美元的武器進口合同的話,美國是絕對不會讓利比亞給亂起來的,就算亂起來了,美國也會像支持沙特那樣支持利比亞政府迅速地把造反派們給鎮壓下去,而且根本不會在媒體上對鎮壓過程中的死傷狀況做任何報道。
對非美世界而言,想要不聽美國的話,也就是要想從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中獨立出來的話,那么就必須做好與美國——而且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進行軍事斗爭的準備,否則,如果幻想通過什么狗屁和平手段就能獲得獨立性的話,那么就會遭到美國的殘酷鎮壓。盡管歐盟現在對北非、中東的某些國家是兇相畢露,但是,歐盟自己實際上也正在為它的“和平崛起幻想”付出代價,美國不時地引爆歐盟的主權債務危機,并且正在設法將北非的社會政治危機引入歐盟,總之,美國正在不斷加大對歐盟——這個企圖從美國世界中獨立出去的國家——的打擊力度,而且存在明顯地從和平手段向暴力手段過度的趨勢。
《英法空襲利比亞,俄羅斯成贏家?》,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2日文章,俄羅斯《獨立報》網站3月23日文章,美聯社莫斯科3月22日電,俄塔社莫斯科3月22日電。俄新網22日報道,俄總理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對利比亞局勢發表的評論是他的個人觀點,俄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的聲明才是俄羅斯唯一的官方立場。很明顯,俄羅斯的總統與總理是一個扮白臉,一個扮紅臉,但總的來說,正如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卡拉加諾夫認為的那樣,俄羅斯在利比亞沖突中采取了只贏不輸的立場,這令其有機會在今后得到明顯的政治好處。當然,政治好處自然也只能等到“今后”才能獲得,不過,現在俄羅斯首先獲得的是經濟上的好處,實際上,俄羅斯需要的也就是經濟上的好處。盡管油價曾經到過147美元一桶,但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它給俄羅斯帶來的好處也只是一瞬間的,然而,現在的國際油價已經在100美元一桶之上盤踞了很長時間了,相應的,俄羅斯從中獲得的利益也是客觀的。而且有跡象表明,油價還會在這一高度上運行,甚至可能會更上一層樓。就在美國國防部長訪問俄羅斯之際,美國能源情報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18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增加210萬桶,原油進口也暫時沒有受到中東局勢的影響。但是汽油庫存連續第五周減少,減幅為532萬桶,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的180萬桶。3月份的前三周,汽油庫存降幅為1990年以來同期最高。能源情報署在報告中說,盡管美國煉油廠已經提高產能,但依然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汽油需求。結果導致國際油價立馬上漲。就俄羅斯而言,它之所以能夠從中東北非之亂中獲得最大的好處,不僅是因為俄羅斯自己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以及開采冶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軍事力量能夠對中東北非地區的政局走向施加一定的影響,別的不說,只要俄羅斯向某一方面兜售甚至派發一些武器裝備的話,那么該地區的斗爭形勢就可能因此發生變化甚至逆轉。因此,美國為了確保該地區的政治走向一切盡在其掌握之中,就不得不向俄羅斯做出一定的妥協。與之相反的是,由于中國既不能在經濟上左右該地區,反而還依賴該地區的石油出口,同時,又不能在軍事上影響該地區(中國敢向該地區的某些派別輸送槍支彈藥從而影響該地區的政局嗎?),這樣一來,中國就不僅要被美國欺負,同時還要看俄羅斯的臉色(如果中國在聯合國行使了否決權的話,那么就不僅是損害美英法的利益了,連俄羅斯的利益也一并損害了),總之,正是因為中國在中東北非地區沒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由此不能保護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因此中國在該地區任人欺負就是一個必然了。
《美擬征中國木地板反補貼稅》,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2日報道。美國商務部今天表示計劃向從中國進口的木地板征收反補貼關稅(美國商務部長可能就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美國在進出口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是非常明顯的,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斯利說:“美國生產者應該擁有充分進入中國市場的權利。這對于美國就業是必要的,允許市場合法準入也是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義務。”但美國決絕接受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合法限制措施,換言之,美國只要求中國自己守法,而美國自己卻可以不守法,而且,就美國議員的表態來看,美國如果一守法的話,美國生產者的權利就會受到損害,換言之,美國生產者的權利必須通過違法才能確保,而這個“違法”當然就是違中國的法而不是違美國的法。此外,我們幾乎就沒有聽到有哪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發表過美國議員們所說的那樣的話,這些代表和委員對外資和外國商品對我國的控制和市場占領等狀況幾乎是視而不見的,保護民族資本不受外資侵害的議案好像就沒有出現過,盡管其中不少委員自己就是民族資本家,這真是奇了怪了,這種只想刮中國人自己的錢,實際上就是想瓜分國有資產,而從不去刮外國人的錢,從不去擠占外國市場或者是把已經進入到國內的外資給擠走甚至打倒的“民族資本家”對整個民族有害無益。
2011年3月25日參考消息
《西方五輪空襲未能擊退卡扎菲部隊,法外長稱“幾周內”可結束戰斗》,路透社的黎波里3月24日電,路透社巴黎3月24日電,法新社巴黎3月24日電,德新社的黎波里/巴黎3月24日電。從伊拉克戰爭到阿富汗戰爭都已證明,即使美國出盡全力,那也不可能在幾個禮拜內推翻一個政府的(美國在當時開打之前都是準備了幾個月的,結果打到現在也沒有停止戰爭),更不要說在美國出工不出力的情況下用幾個禮拜的時間去結束利比亞的這場戰爭了。當然,從法國的美好愿望來講,如果能夠在幾個禮拜內結束利比亞的這場戰爭的話,的確是一件好事,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除非法國準備以戰敗國的身份結束這場戰爭,否則即使干掉了卡扎菲,利比亞的戰爭恐怕也是不會在幾個禮拜之內停止下來的,相反,一個失去了卡扎菲的利比亞將比一個擁有卡扎菲的利比亞更難穩定下來。然而,現在不僅法國很著急,其實,美國也很著急,不過,美國所著急的不是利比亞的戰爭打個沒完,美國著急的是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的期限就要到了,如果美國在6月前還不能看到明確的將自己從危機中解脫出來的信號的話,那么美國就必然不得不執行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了,屆時,美國的政治既得利益集團就不得不向美國資本集團做出更多的讓步,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必須在更大的程度上削減開支,從而進一步降低它的資金周轉量。因此,從美國政府自身的既得利益考慮,美國現在并不應該被利比亞的動蕩所牽制,相反,應該一鼓作氣把歐元打倒,通過引爆歐元區危機乃至歐盟危機來為美國自己擺脫危機創造決定性的條件。事實上,從歷史的邏輯來看,美國曾經就經常用坑害自己盟友的辦法來使自己從危機中解脫出來的,英國、日本都挨過美國的背后一擊,現在輪到歐元區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盡管最近美國的信用評級公司頻頻下調歐元區國家及其銀行的信用評級,但似乎力度還是小了點,或者也可以這么看,就是因為之前有了希臘、愛爾蘭的教訓了,所以,歐元區應對美國金融攻擊的辦法變得成熟了。而這對美國來說其實又是一個挑戰,顯然,單單的金融攻擊已經不怎么給力了,如果不能適時啟動社會政治方面的攻擊手段的話,歐元區的總危機就不可能在6月之前爆發。
在此,我們不能忘記的是,美國聯邦政府現在是舉步維艱的,預算都是按禮拜撥付的(在4月8日前還要再來一場討價還價,否則美國政府就要破產),美國資本死掐美國政府的脖子,實際上當然不只是為了削減一些政府開支那么簡單,因為從客觀上來說,美國政府的開支越大,美國資本集團在美國政府身上的投入也就越大,于是乎,美國資本對美國政府的依賴也就越大,因為是美國政府欠美國資本集團的錢,所以美國政府成了“爺爺”,美國資本集團反而成了“孫子”了,所以美國資本集團還要指望美國政府償還債務或者為美國資本創造出一些可以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條件呢!因此,如果能夠削減掉一部分美國政府的開支的話,實際上是進一步減輕了美國資本對美國政府的依賴程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樣也就降低了美國資本跳槽的成本,在它割肉的時候——也就是拋棄美國政府的時候能夠少受一點損失,而美國資本跳槽的最大目的地就是歐盟。所以,從美國資本的立場而言,它們是希望盡快穩定住歐盟周邊的,雖然未必就同意法國的主張,但是,它們是有著很大的共同利益的。因此,美國政壇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而這種狀況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都是不曾有過的。進一步來說,如果歐元區最后真的成為美國危機的最大埋單者的話,那么不僅歐元資本,同時也包括其他國際資本的大部分都要為美國危機埋單,準確的說是非美資本為美國資本分擔債務負擔,從而在客觀上造成世界財富向美國集中的結果,而美國壟斷資本則通過兼并歐元資本的行動不僅可以從容應對為美國債務危機埋單的過程,同時還能進一步強化其在國際上的壟斷地位。
此外,如果歐元區成為最大的埋單者,那么,非美世界的其他國家就能減少很多負擔,反之,如果讓美國資本跳槽到歐元區的行動成功的話,美國固然完蛋,但歐元區之外的國家的損失也會極大地增加(不過,后者的這一可能性在美國軍事霸權沒有被打倒前是很難轉變為現實性的)。事實上,把矛盾和危機限制在發達國家集團內部的做法是有利于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對中國而言,應該聯合的是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發達國家,寧可高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也不應去買美國的廢紙。
《普京支持率跌至五年來最低點》,路透社莫斯科3月24日電。列瓦達中心的民意調查專家表示,本月俄羅斯總理普京的支持率跌至69%,為5年多來的最低點,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的支持率跌至66%。英國現在對俄羅斯的感覺就是羨慕嫉妒恨,所以挖空心思要把俄羅斯人民對普京的高支持率曲解成“支持率下降,而且是創新低”,但是,普京的支持率再低,那也超過了2/3了呀!英國保守黨的支持率不過是它的一半而已。英國心里很清楚,現在的北非危機實際上是歐洲危機,因為周邊不穩會直接嚇跑到歐洲來的投資者。也正是因為歐洲現在處于危機之中或者說是處于危機總爆發的前夜,英國才看到了自己在歐洲地位重新上升的希望,英國不僅能夠通過石油危機發大財,而且還能利用歐盟的四分五裂來使英國自己在歐洲的政治地位進一步提高,進而壓過法、德一頭。但是,除了美國以外,俄羅斯也在爭奪歐洲的隊伍中,而且莫斯科已經向歐盟諸國發出了召喚,希望它們在石油危機中進一步向俄羅斯靠攏。對英國而言,如果歐洲大陸成為了俄羅斯的勢力范圍的話,那么英國的獨立地位也就不可能繼續保存下去了。因此,英國必須與俄羅斯進行激烈的斗爭,實際上,這些年俄英關系的緊張也是因此而起的,說白了就是在搶歐洲老大的那把交椅。現在,雖說中東北非的動蕩讓英國在石油出口上發了財,但是,俄羅斯在此上的進帳更多,于是反而造成了俄羅斯的實力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英國的這一結果,換言之,在國際油價彪漲的時代,相對英國而言,俄羅斯控制歐洲的可能性反而是越來越大了,這個結果讓英國很糾結啊,換言之,英國存在很強烈的控制油價進一步走高的意愿,其實質是為了遏制俄羅斯的發展壯大速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