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峰會(《中華商報》首發)
(加)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林小芳校
譯者注:本文由《中華商報》首發,又名《深度剖析美中關系的現實》
經過長達一年的挑釁性和對抗性的反華行動之后,奧巴馬政府斷定,2011年1月的美中峰會將是一個機會,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隆(Thomas Donilon)的話說就是,“將把中國領導人引回合作之路。”1從而,2010年9月,多尼隆和時任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Larry Summers)被派往北京,以明確在峰會期間,美國從中國領導層所能獲取的最大讓步。畢竟,根據以往慣例,峰會只不過是榨取中國的讓步,與中國簽訂協議。于是,多尼隆和薩默斯來到北京,“帶著峰會會談的詳情和精心策劃的美國高層官員在峰會前的訪華安排。” 1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峰會前的北京之行,就是多尼隆和薩默斯所安排的最高層訪問之一。一年前,美國向臺灣銷售價值64億美元的武器之后,美中軍方會談隨即中止。由于中國開發了遠程反艦導彈和先進戰機等“反進入”武器系統,五角大樓一直垂涎與中國軍方進行戰略對話,希望以此可以說服中國,使中國認為這些計劃是不必要的而予以放棄。2
遺憾的是,在訪華之旅中,蓋茨先生沒有像一位貴賓和一位善意人士那樣行事,相反,其行為是挑釁性的。在訪華途中,他警告稱,中國的尖端導彈和隱形戰機可能危及美國的海空軍,五角大樓會“做出合適的反應”。3
這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五角大樓已經“斥資啟動數個計劃,以應對中國的軍力,其中包括反導彈的美國軍艦新型干擾系統和經過改良的F-15戰機雷達。”3據美國媒體報導,F-35戰機“將在對華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3
在公然宣稱準備與中國作戰的同時,蓋茨還向中國軍方領導層施壓,“要求他們削減對先進軍事能力的投入。”3人們只要考慮到,以美元計算,中國的軍費為800億美元,甚至不及高達10000億美元的美國軍費的十分之一,蓋茨關于“中國威脅”的虛偽一面也就顯露無遺了。
此外,正如一位美國時評員所稱:“中國正看到的是,美國在其西部——阿富汗和波斯灣部署了大量軍隊,環繞其海岸線游弋著眾多美國海軍,美軍基地網遍布東太平洋,美國與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其他區域性大國結為軍事同盟,當然,美國還頑固地承諾,將保衛分離的島嶼‘國家’臺灣。”4
“在北京開了一系列心浮氣躁的會議之后”,12返程途中,蓋茨訪問了日本。他再次拋棄了外交上的謹小慎微,在東京對大學生說,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對于遏制中國的武斷是必要的……(中國的)有關意圖和軍事現代化計劃不透明問題一直是其鄰國的關切焦點”。5
因此,蓋茨要求日本與韓國建立牢固的軍事聯系,共同參與該地區的“維和”行動,并向美國購買新一代F-35隱形戰機,從而進一步造福美國的軍工綜合體。蓋茨充當了美國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的推銷員,這與其美國國防部長的身份看起來著實不符。
蓋茨在其遠東之旅中夸大了中國的軍事威脅。與之同時,作為峰會的前奏曲,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在華盛頓宣稱,中國的快速經濟增長是“一個心頭之患”。他影射地威脅稱,“富裕的美國市場”可能將中國拒之門外,除非中國改變其政策。蓋特納認為,中國的政策改變應當包括,貨幣更快速地升值、保護知識產權和削減國內補貼。顯然,蓋特納先生給中國開出的藥方,無疑就是將中國變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6
而且,就在峰會前一周,蓋特納先生玩起了推卸責任的游戲,他聲稱,“中國不愿升值人民幣制約了美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7遺憾的是,蓋特納先生的花言巧語完全不合事實。實際上,這只是個煙幕彈,其背后的目的是破壞中國的“競爭優勢和削弱其富有生機的出口工業”,13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與貨幣匯率無關。美國對華貿易赤字源于中國成為受美國跨國公司歡迎的外包目的地。同樣,據認為,工人階級、中產階級和城市窮人的貧困化是美國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國際上,“沒有一國政府給世界經濟帶來的破壞能夠超過美國,正是美國公司將欺騙性的住房抵押貸款吹捧為頂級投資,使整個世界充斥數以萬億美元計的此類貸款,從而引發全球的經濟低迷。”7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指出,中國是美元貶值和欺騙性的住房抵押貸款的主要受害者,因為她持有了房地美和房利美4500億美元的資產擔保證券,兩房是兩家美國政府資助的金融公司。
在蓋特納炮轟中國后的第三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加入了這一合唱行列,她公開指責中國的人權紀錄,稱其為“仍然位于美國外交核心的一個問題”。希拉里的虛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使得一位美國時評員發出了如下疑問:“希拉里難道忘記了還在開放的關塔那摩灣基地?那里關滿了無罪卻備受刑罰的人。她難道忘記了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那里繼續拒絕國際紅十字會進入其‘暗無天日’的拘留中心,因為他們將見識曾被關押者所描述的刑訊室。我們是否還需要提及布拉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他沒有任何刑事犯罪,如今仍然受到單獨關押,理由僅僅是他向美國公眾透露了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所犯下的戰爭罪和全部秘密陰謀。”7然而,與其華盛頓同僚一樣,希拉里毫無羞恥之心,她繼續厚顏無恥地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從美國購買更多商品。關于商業,希拉里公然宣稱,“兩國關系既顯示了巨大的希望和切實的成就。在對我們作出評判時,人們將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注重我們所取得的成果。”9克林頓夫人所提及的成果將包括,中國購買450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農產品、牛肉,當然還包括波音飛機。8
事實上,從鄧小平開始,中國一直維持一種慣例:每位中國領導人對華盛頓進行國事訪問之前,中國都會承諾,從美國購買波音飛機。今年的國家主席出訪也不例外。2010年,由于美國公開向臺灣出售武器,中國立即宣布對美國軍火商實施制裁,而波音公司正好是最大的一家售臺武器軍火商。從而,中國在這次峰會上默許購買價值15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這種做法使得中國的制裁成為一種笑料,并會在將來招致更多的對臺軍售。毫不奇怪,當奧巴馬先生和克林頓夫人在峰會期間與中國商談合作時,新的一攬子對臺軍售計劃也正在準備之中。《美國國防新聞》報道,新的一攬子交易包括先進航空電子設備和F-16升級所需的引擎。在前美國駐臺代表處處長包道格(Douglas H. Paal)看來,“升級臺灣的F-16戰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可以追溯到1993年,不論北京是否喜歡,它都將繼續下去。10
顯然,華盛頓毫不尊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和中國人民渴望祖國統一的愿望。盡管聲稱美國無意遏制中國,希拉里還是坦率地承認,奧巴馬政府正在努力“加強與日本和韓國等冷戰盟友的關系,與長期以來被忽視的東南亞國家重修舊好,同時交好印度等新興大國。”11
顯而易見,這是遏制中國的部分政策。美國遏制中國的另一項政策是制裁伊朗和朝鮮。遺憾的是,中國對此屈服,她默認了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決議,這不僅使其在發展中世界失去了一個盟國在關鍵時刻的信譽,而且削弱了其在全球特別是在中亞的戰略地位。為此,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的制裁同時也是針對中國,因為美國已經在中國周邊布滿軍事基地。
在美中峰會前夕,華盛頓官員和美國媒體一直叫囂對朝鮮實施強硬政策,希拉里聲稱:“韓國軍艦的沉沒將鼓勵朝鮮繼續采取危險的行動方針,我們對此表示擔憂,并與我們的中國友人進行了深入的探討。”11
許多年來,華盛頓的戰略家一直忙于設計合適的戰術來分化中國和朝鮮。美國所采取的一種辦法是對朝鮮發起破壞性的制裁,以削弱這個國家,從而可能導致該國政權改變。這些制裁最好能在有中國參與的聯合國的支持下進行。不幸的是,中國落入了華盛頓所設計的圈套,在2003年峰會上,中國與美國發表了關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聯合聲明。這為中國默認美國對朝鮮采取行動制造了先例。本次峰會,中國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再次滿足了美國的心愿,同意“在最后時刻簽署一份聯合聲明,批評朝鮮秘密制造濃縮鈾設備的行為。”1
因此,美國媒體宣稱,這是美國在這次峰會上的一個重大勝利。遺憾的是,華盛頓的勝利就是中國的失敗,因為中國前盟友、鄰國朝鮮的每一次孤立都會嚴重破壞該國的經濟,這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而且,在美國和日本的鼓勵下,韓國積極制造危機以削弱朝鮮政權,以便最終接管朝鮮。
除了朝鮮問題之外,另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問題就是,中國承諾,“政府采購決定不取決于知識產權的開發地,不歧視外來技術。工信部部長也表示,將剔除過去用來確定一件產品是否列入工業設備目錄的本土創新標準,換言之,這項技術未必需要在中國開發。此外,中國代表團同意,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14
誠然,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通過和中國后來的新自主創新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與美國科技公司之間富有爭議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機構的采購必須來自國內生產,除非他們無法通過合理的商業條款獲取。盡管自1933年以來,美國就有類似的法律存在,華盛頓還是對華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中國完善關于國內指什么的立法。
華盛頓還挑戰北京的自主創新政策,后者是中國扶持其高技術工業的另一種嘗試。該項新政策確定了一份政府機構可以采購的產品清單。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反對聲音,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讓步。由于向美國跨國公司的傾斜,許多扶持本國高技術工業的最初設想日漸稀釋。若中國允許外國游說團和美國政府干預其高技術工業創新政策的制定,那么中國充分發展其本土高技術工業的抱負將永遠不可能實現。悲哀的是,這種情況已經出現在本次峰會上。
2010年美中峰會被美國外交政策機構譽為美國科技的收獲。與之同時,中國媒體“津津樂道地將其描繪為一次令人矚目的成功之旅,開創了雙邊關系的一個新時代。”15實際上,這是一個象征性與實質性的問題。美國精心設計了一場典禮,并在白宮舉辦了一次奢華的國宴,給人以尊敬中國客人的印象;與之同時,奧巴馬不知疲倦并不知廉恥地從中國榨取讓步。另一方面,中國在談判中總是處于弱勢的地位,因為當中國與美國談判時,對臺軍售,持續印發美元所引起的對債權人違約,美國在采購和并購方面對中國公司的歧視,黃海軍演,在朝鮮半島的挑釁性行為,在中國周邊布滿軍事基地,以及美國對西藏和新疆分裂分子的支持等這些問題甚至不在中美談判議程之內。中國的弱勢地位是如此明顯,“以至于美國政府官員現在斷定,他們可以在安全事務和經濟問題上公然挑戰中國,同時依然與中國保持一種成熟的關系。”12悲哀的是,這就是美中關系的真實現狀,因為對抗和遏制仍然是美國對華戰略的主流。中方將這次峰會譽為一個新時代的開端,這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注釋:
1. Sanger, David: “Superpower and Upstart: Sometimes It Ends Well”,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1, 2011.
2. Getz, Bill: “China’s Stealth Jet Coming, Gates Confirms”, Washington Times, January 9, 2011.
3. Cloud, David: “U.S. Defense secretary warns China over its stealth fighter”, LA Times, January 9, 2011.
4. Drefuss, Robert: “Gates to China: ‘Times’ Hypes China’s Military Threat, Again”, The Nation, January 6, 2010.
5. MSNBC.Com: “Gates: U.S. troops in Pacific keep China at Bay”, January 14, 2010.
6. Davis, Bob: “Geithner Warns China on Market”,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3, 2011.
7. Cooke, Shamus: “Prepping Minds for War Against China”, Global Research, January 17, 2011.
8. Talley, Ian: “Clinton Urges China to Embrace Reform”,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4, 2011.
9. Davis, Bob: “U.S. Press China for Deals”,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5, 2011.
10. Rogin, Josh: “I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repping another arms sales to Taiwan?” Foreign Policy.com.
11. Landler, Mark: “U.S. Is Not Trying to Contain China, Clinton Says”,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4, 2011.
12. Cooper, Helene: “The Chinese President’s Visit, a Bolder Tack”,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7, 2011.
13. Petras, James: “War with China. The Dangers of Global Conflagration”, Global Research, April 29, 2010.
14. Segal, Adam: “Two Cheers for Technology and the Hu Visit”, CFR.Org, January 20, 2010.
15.Page, Jeremy: “Beijing Hails Start of a New Era”,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24, 20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