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分子行動起來反對轉基因農作物和有關科學家
RICHARD STONE(石磊)
《科學》雜志第331期, 2011年2月25日 出版
北京——在主持人請聽眾提問的時候,情況急轉直下。事情發生在去年的11月,主席臺上,遺傳學家張啟發剛剛在中國農業大學作了一個演講,談論有關功能性水稻的基因原理與提高糧食產量的問題。張先生是中國的一位轉基因水稻開發和實驗先鋒,在其華中農業大學的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里他統領著不少科研人員和學生。他的成就使他成為中國科技界的一位超級明星,而對于一幫反對轉基因的積極分子來說,他是第一號國民公敵。
在張回答了第一個問題之后,一個穿著橘黃色夾克衫的年輕男子突然跳上臺,照著一張紙念起來,密集地問張關于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問題和是否有科學家向農民非法散發轉基因種子。張和主持人拒絕回答,答應說會有一個公共論壇回答有關問題。一位婦女接著喊出:“張啟發,你這個賣國賊!”然后指責他把十三億中國人民當成實驗室里的小白鼠。再后來,一位老者靠近主席臺,拿起第一排的桌子上的一個陶瓷茶杯投擲出去,沒有打中張。
“情況很危險。”在中國為總部位于墨西哥巴丹城的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工作的遺傳學者嚴建兵表示。在其他幾位教授催促張離開房間的同時,嚴電話報警。警察到來時,破壞分子已經離開了。
自從中國政府在2009年11月授予了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安全證書以后,張和其他的研究者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攻擊。中國的反轉基因運動部分得到了綠色和平組織和一些科學家的支持,這些科學家擔心轉基因農作物可能帶來長期性的生態和健康影響。但是有一個組織掀起了熱浪,使得張浮出水面:烏有之鄉,一個松散聯系的群體,在英語中這個名字的意思是Utopia(烏托邦)。
在去年,烏有之鄉的積極分子和同情者已經破壞了幾個科技會議,嚴和其他人懷疑他們也是中國農業大學事件的背后力量。情況還在繼續升溫。烏有之鄉自認為是中國“新左派”運動的旗手,宣傳民族主義情感,現在正在征集一個要求廢止轉基因農作物的公開信的簽名。公開信稱中國已經被像孟山都這樣的跨國農業綜合企業剝削,要求撤銷發給轉基因稻米的安全證書。還計劃把信發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是一個最高議會性質的年度會議,每年3月5日開始舉行,幫助政府執行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
一些觀察家希望烏有之鄉的呼吁能影響把轉基因農作物的科研和開發奉若神明、當成首要任務的中國政府。就目前來看,烏有之鄉的鼓動對公眾意見的影響還很小:在去年夏天由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紀昆主持的一項在幾個中國城市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61%的回應支持轉基因,只在最近幾年比例略有下降。但是烏有之鄉的舉動可能會延緩轉基因食品的商業化。
張的團隊和獨立實驗室花費了十五年時間測試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現在他認為轉基因水稻被批準商業化還要花上又一個十年——在假定安全證書可以更新的基礎上。科學家和官員們承認他們沒有防備到烏有之鄉的強烈攻擊。“政府從來就沒有預料到公眾會這樣反對轉基因。”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表示。根據《科學》雜志過去幾個月的粗略統計,在中國的主要博客網站上至少有上萬篇批評轉基因大米的文章——有些比較客觀,多數全盤否定。
在中國科學和國家意識形態和權利緊密結合,一位屬于“科學文化人”的學者總結道,這是一個不加掩飾地反對科學化的中國學者群體。通過反對轉基因農作物,他爭論道:烏有之鄉及其同盟者認為他們在反抗腐敗和特權。
嚴格評估?
中國在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跳入轉基因農作物潮流,當時允許商業種植的有四種植物:棉花、矮牽牛花、西紅柿和柿子椒。從那時開始,政府謹慎地前行,批準了另外兩種植物——轉基因楊樹和木瓜的種植。目前六種之中只有一種——抗蟲性轉基因棉花在廣泛地種植。
轉基因的前景在2008年開始明朗起來,政府推出了高達三十五億美元的研發基金推動其商業化進程,主要領導人公開支持這種努力。在2008年,總理溫家寶告訴《科學》雜志,由于當年糧食緊缺問題的突然爆發,“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科學》雜志 2008年10月17日 ,第362頁)。
幾股潮流使得接受轉基因作物成為引人注目的事件,擁護者說。在過去十五年間,盡管農藥和化肥的施放量急劇上升,糧食的產量卻一直停滯不前。化學品的閃電戰對于稻米的害蟲來說無濟于事,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吳孔明這樣說。“情況越來越嚴重。”他說,干旱和經濟開發也阻礙著小麥和其他農作物的產量。
轉基因稻米似乎已經整裝待發,引領著勇敢的中國轉基因新世界。兩種通過安全檢測的水稻品種表達了一種來自蘇云金芽胞桿菌(Bt)蛋白的一種基因,能夠使得害蟲中毒。伊朗和美國已經批準了轉基因稻米的商業種植,但是中國的規范管理者對于修補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謹慎。“中國對于轉基因水稻比其他任何國家的任何轉基因作物都更嚴格。”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前任所長黃大昉說。
從1997年開始,張展示了他的團隊的 Bt稻米,農業部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檢驗了從環境中的基因漂移到Bt稻米對非目標性生物體的影響方面的每一項數據。至今,審查委員們“還沒有發現轉基因稻米和傳統方法培育的稻米有顯著的區別”。委員會成員吳孔明說。他和其他科學家同時承認,沒有一種技術是十分安全的,轉基因作物的長期效果還是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沒有任何事物是十全十美或者十惡不赦的。”吳說。但是,這兩種Bt稻米“和非轉基因稻米一樣安全”。吳表示。
上海復旦大學生態與生物進化系主任盧寶榮教授則以另外一種方式進行表達:“傳統育種的水稻生長需要很多化學農藥,難道那就安全嗎?”他問道。說這話之前,他引用了一句中國傳統諺語:“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批評者不接受這種哲學。政府的Bt稻米的安全認可“給得太快了”,清華大學的一位科學政策專 家劉兵教授指出,劉教授正在帶頭搞一個呼吁書——與烏有之鄉不同 ——爭取廢止安全證書。和烏有之鄉不同,劉講起話來小心謹慎。“對轉基因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他說。但是,如果轉基因大米被廣泛種植,等以后表現出其害處,他說“就為時已晚了。沒有人能夠避免這種危險”。
生態方面的危險也不應該低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位生態學家魏偉認為。魏指出了一個中國Bt棉花當初未能預料到的后果:目標害蟲棉鈴蟲目前已經不是主要威脅,盲蝽蟓和其他一些次要的害蟲反而成了人們頭痛的問題。
綠色和平斷言:中國的一些轉基因水稻種子屬于外國專利,種植它們會提高種子的費用。這刺激著爭論來到了更加搖晃的地面。“這會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和主權造成潛在的威脅。”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的方立峰表示。對于這個問題,雙方的中國科學家均表示他們歡迎嚴肅的辯論,普遍對對手予以尊重。與此同時,同時烏有之鄉則整裝待發。
烏有之鄉的世界觀
烏有之鄉創辦于2003年,目前已經吸引了相當數量的精英人士,包括馬克思主義學者和退休的政府官員。這個組織并不掩飾自己對轉基因農作物的企圖。它的網站(www.wyzxsx.com)張貼了大量的文章和論文,由那些感覺他們的聲音被中國官方媒體忽視的人們寫就。盡管政府對科學抱有極大的信任,很多文章都抱怨中國盲目地把科學當成包治百病的良方。烏有之鄉的公開信要求廢止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同時要求組建一個新的監督委員會來取代農業部的轉基因安全委員會,信中說這個委員會不能代表所有的利益相關者。
烏有之鄉和其他組織對他們認為有缺陷的安全測試提出了批評,特別是喂食小鼠Bt 毒素的實驗。“那并非人們將來要食用的東西。”一位有影響的經濟學家顧秀林說,她來自位于昆明的云南財經大學。由于這個原因,顧說,她的論文在烏有之鄉的網站上刊登,張和其他的轉基因科研人員“正在欺騙整個國家”。其他的烏有之鄉人士把他們自己當成毛澤東主義者,正在保衛被剝奪了公民權的偏遠鄉村的窮人和城市里受壓迫的人們。他們經常在道德上和國家安全方面對轉基因農作物問題發表反對意見。主要是花言巧語,嚴抱怨道:“沒有一點兒科學觀念。”
某種程度上與烏有之鄉的強毒株激進主義相對,有消息說,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進行宣傳,擴展轉基因農作物研發的外延,農業部已經撤銷用于今年的幾十萬美金,計劃把另外一百五十萬美元分配給風險評估和公眾參與,從2012年開始一個五年計劃。科學家們爭論說這筆撥款目前為止花費得沒有效益,需要有一個更有利力的服務拓展效果。
如果這場運動能取得進展,能幫助減輕張身上的熱度。他在每處講演都受到攻擊,幾乎每天都能收到責罵的電子郵件。他承認如果他的Bt 稻米不能走向市場“將是一種遺憾”。但是,他正在從長而計。“我的心情很平靜。”張表示。他的最終目標是創造出“綠色超級稻”:一個有著高產量的理想的品種,只需很少的農藥和化肥,抗旱,充滿營養,味道甚佳。即便是烏有之鄉的人士也一定會感受到張的希望的烏托邦性質,真是很有反諷意味。
(本文作者為《科學》新聞編輯,中文由學者星探翻譯)
附:有關評論
星探評論:該文巧妙地展示了某些科學家的丑態。
復旦那個好惡心。當然也說了真話,告訴你轉基因就是有毒,但比農藥輕,你取個輕的吧!
我查了一下黃大昉的成就是搞BT的,還有專利。如果張的水稻產品是利用黃的專利,黃再用實驗證實相關產品無毒性,上面再以此發安全證書,這不是成了利益相關集團嗎?必須有一個完全獨立的第三方鑒定,才顯得公正。
直言了評論:說的好!切中要害!
BT轉基因作物有毒害,所以才有法規規定必須采用的“避難所”措施,這是美國政府早有的結論且早已付諸司法法規實施。
那些中國官員學者關于BT轉基因說法,整個是為圈錢而故意撒謊。
顯然,《科學》報道的作者沒抓住全景關鍵景。
在大陸,去年轉基因熱點問題的所謂“轉折”主要有兩個緣故造成:一是新華社的兩篇報道和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二是強國論壇披露了農業部制定食品供應規章,那里官員要民眾吃,可他們自己卻避免轉基因食品。
烏有之鄉主要是個轉載者而不是轉折點的原動者。
本人是去年整整一年和現在還在繼續發展的“轉折”事件的直接參與者之一,甚至是前述事件的促成者之一。
該報道沒說的一個重要事實:農業部官員關于“轉基因食品完全安全”的多數說法,是照搬造假人士方舟子編造的謊言。那叫“科學”?
該報道顯然有個錯誤:“美國已經批準了轉基因稻米的商業種植”……美國核準了LLRICE601等“安全性”可與同類非轉基因大米同樣看待,但并沒有核準“商業種植”。其權利人公司接受核準的條件之一,是該公司公開承諾不做商業化種植。
idear評論:張啟發不僅僅是一個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
張啟發社會兼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兼職教授、美國麥克耐特基金會植物學國際合作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技術國際合作計劃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亞洲水稻生物技術合作網絡指導委員會主席、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技術國際合作計劃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顧秀林不僅僅是個經濟學家。
此文提到“一位有影響的經濟學家顧秀林說,她來自位于昆明的云南財經大學”,給讀者的暗示:顧教授只是個經濟學家,屬于外行談轉基因,不給力,所以隨后說:“沒有一點兒科學觀念。”
請看顧教授簡介:
顧秀林,女,1950年5月生,著名思想家、經濟學家顧準之女。1981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農業經濟學,1985年畢業,獲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1985—1990年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1999年獲美國夏威夷大學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2003年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2003—2007年任教于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2007年后,任云南財經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業發展、全球化和經濟人類學。
顧教授有充足的農業和經濟學知識來談轉基因問題。
octo-arm評論:文章告訴世人:反對轉基因的主要就是一小撮“烏有之鄉”。
文章整體上有某些傾向性。比如這句話:
就目前來看,烏有之鄉的鼓動對公眾意見的影響還很小:在去年夏天由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紀昆主持的一項在幾個中國城市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61%的回應支持轉基因,只在最近幾年比例略有下降。
——為什么只列舉這“61%支持轉基因”的調查?另有很多90%反對的調查就不提了?“最近幾年比例略有下降”是降到什么程度了?降到5%了也算“略”有下降?這種典型的手法就是暗示讀者這61%就是最權威最可采信的;敘述上有虛有實,對有利的數據實寫(61%),百分百地采信,對不利的數據虛寫(略有下降),虛到近乎無視,《科學》也不過如此。
另外,這句話強烈暗示讀者,公眾中的反對意見全部是“烏有之鄉的鼓動”造成的。這種暗示性的敘述嚴重背離科學精神,看來《科學》也很得《人民日報》的精髓,把某一種公眾意見全部歸咎于某個一小撮,同時再暗示這個一小撮是非理性、無理取鬧的。
支持轉基因無妨,有傾向性也無妨,但令人鄙視的是以貌似公允的口吻暗中行使這種虛實結合、暗示誤導之手法。
明天會更好評論:在“肖方案”上,他們也是這樣卑鄙地利用了這幾個貌似“公允”的國際“科學”刊物,再回來壓國內決策部門的。這篇文也是為了幫助張啟發、方舟子之流來壓國內決策部門的。(以上譯文及評論均見http://www.2250s.com、http://www.rainbowplan.org/bbs/edu)
方舟子評論:反科學文化人終于上了Science了,作為烏有之鄉盟友的反面形象出現。(http://69.93.206.253/forum/db/8/129/18.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