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了,奧巴馬是“對美國援助的埃及軍方強調”,這意味著誰都明白的道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奧巴馬不傻,奧巴馬希望的“民主”,是要在“美國援助的軍方”的保證下得到符合美國意圖的結果,還有,埃及的軍隊是“美國援助”的,表明了埃及在莫巴拉克執政的20多年里,與美國的關系是如此地親密。
那么,今日的美國政客和西方媒體一口一個穆巴拉克是“獨裁者”,一口一個埃及“最后一個法老”,那么是不是在說,穆巴拉克這個“獨裁者”、穆巴拉克這個“法老”其實是美國人一手扶持起來的?西方政治中的無恥基因又一次得以驗證,穆巴拉克又一次證實了所謂“普世價值”的世態炎涼。
穆巴拉克真如西方媒體和奧巴馬者流所言是個“獨裁”的“法老”么?否也,按照時髦的說法,穆巴拉克恰恰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埃及版“改革開放”的先鋒。還是美國在中東實現其戰略目標的最重要盟友,比如對以色列的態度。
比如,在政治體制方面:
穆巴拉克于2005年4月宣布“將修改埃及憲法中涉及總統選舉的有關條款,即由現在的一名總統候選人改為由多黨提名的多位候選人,選舉方式也改為不記名的直接投票時,許多人都不相信是真的。它意味著自1952年革命以來,埃及將首次舉行多于一名候選人的總統選舉。”(《環球時報》),而早在1976年,已故埃及總統薩達特時期就宣布實行多黨制,1980年通過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埃及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2005年,實現總統的“差額選舉”,更是穆巴拉克開埃及政治體制的先河,穆巴拉克怎么就成了“獨裁者”呢?
這就是說,穆巴拉克首開差額選舉先河,卻一人連續執政24年,要么是其中有貓膩,要么是的確得到選票的支持,但無論如何,西方和美國站在“只有民主”的高地上指指點點,翻臉不認人,顯得很不地道。
比如,在經濟體制方面:
在穆巴拉克的前四屆任期中,埃及取得了巨大成就。1981年-1982年以及2003年-2004年,埃及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4.7%左右。穆巴拉克上臺之初國民生產總值約為206.2億埃鎊,到2003-2004年度已經增長到了2640.4億埃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評價穆巴拉克時稱,“他成功的領導執行了埃及經濟改革計劃”。…對于這一巨大的成就,穆巴拉克把它歸結于堅持開放的自由經濟政策和改革。…近幾年來埃及一直推行私有化政策…(《新京報》)
比如,在國際政治方面:
埃及是美國在阿拉伯國家最溫和的盟友,“自從1980年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平協議之后,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20億美元的援助。激進分子們在這不受歡迎的和平協議和政府對伊拉克遭受入侵時所表現的沉默中看到,國家的外交政策似乎已經被美國‘殖民’了。”(環球時報)
有一個事例很有意思,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對以色列持激進態度的哈馬斯“出人意料”地獲勝,以色列和以色列背后的靠山堅決不與通過選舉上臺的哈馬斯政府合作,隨之對加沙地帶進行了嚴厲的封鎖,埃及與加沙地帶接壤的拉法口岸也嚴格執行了封鎖措施,乃至于發生了哈馬斯炸毀沙埃邊境的封鎖墻,涌入埃及買東西的事件。
最具象征意義的是,埃及軍隊開上街頭監視示威民眾的坦克、裝甲車,清一色美國制造,奧巴馬宣稱埃及軍隊是“美國援助”的。也即是說,穆巴拉克令埃及已經很努力滴“融入”了以美國為首的“主流世界”了。
但是,經濟上也“改革開放”了,政治上也“多黨制”了,國際上也“融入”西方“主流世界”了,老百姓怎么還不買賬,要起來抗爭呢?原因其實很簡單,貧富差距和貪污腐敗。
關于此,有一段很精彩的報道:
…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造成社會仇富心態日盛。近幾年來埃及一直推行私有化政策,但是由于準備不充分,國有資產嚴重流失,一些和政府、執政黨關系密切的人群成為受益者,一夜暴富事情屢見不鮮。與此同時,普通民眾的生活改觀并不明顯。而埃及官員則辯解稱這是經濟變革中的正常現象,“如果你工作努力你就可以變成富人。”政府學者薩維也說:“任何一個政府都不會給你發放現金。”(新京報)
說實話,這段報道看起來很眼熟,“推行私有化政策”、“國有資產嚴重流失”、“一夜暴富事情屢見不鮮”云云,何其相似乃爾,特別是這句“如果你工作努力你就可以變成富人。”,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多么像是國內主流經濟學精英、自由主義精英們對“待富者”們諄諄教誨的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道理”。
2005年埃及選舉,國內外媒體就斷言“反對派亦是反美派難以對穆氏形成挑戰”,就是說沒有美國的首肯,埃及的選舉各派難以撼動穆巴拉克的當選,結果果不其然。但是,穆斯林兄弟會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穆斯林兄弟會”是埃及目前最大的宗教地下組織,成立于1928年,一直致力于在埃及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目前,“穆斯林兄弟會”據稱有百萬成員,但它在埃及人民中口碑褒貶不一。在開羅的出租車司機穆薩則稱他們是一群徹頭徹尾的恐怖分子。“穆斯林兄弟會”不是國外干涉勢力理想的代理,因為他們的宗旨是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新京報)
據說,美國和西方也有接替穆巴拉克的“意中人”,但在接下來的博弈中鹿死誰手很難說。
穆巴拉克搞私有化,與西方結盟,搞多黨制差額選舉,并沒有解決貧富差距,貪污腐敗、大學生嚴重失業的現狀,埃及經濟成長的成果被極少數人吞噬,恐怕這才是其倒臺的原因。
如果單講選票政治,還有一個例子:
1991年阿爾及利亞選舉,就是以所謂充分民主的方式進行的,結果第一輪選舉中,極端勢力就贏得了巨大的勝利,后來還是在美國的壓力下,阿當局強行宣布選舉無效,才阻止了極端勢力的上臺。(環球時報)
西方、美國、美國迷們還是且慢歡呼,看看再說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unz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