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2011:重心東移 美國如何攪動亞洲局勢?
播出:央視四套《今日關注》,2011年1月2日21:30時
點擊請看視頻:http://bugu.cntv.cn/news/talk/jinriguanzhu/classpage/video/20110102/100817.shtml
2010年亞洲可謂風波不斷,而這些風波的背后都有美國的身影,除了繼續保持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存在以外呢,2010年包括伊朗核問題,包括南海爭端,還有釣魚島事件,以及在朝鮮半島2010年3月發生的天安艦事件和年末發生的延坪島炮擊事件,美國的身影都是若隱若現。美國在亞洲的頻繁高調亮相,給亞洲的安全局勢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2011年美國又將如何繼續重返亞洲?
主持人:
張將軍,你在以前的節目當中也說過,說美日韓軍事同盟,日韓恐怕這一邊還有很大的阻礙,所以三角軍事同盟很難,但2011年,這個趨勢會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嗎?
張召忠(本臺特約評論員 國防大學教授 海軍少將):
我感覺美日韓之間搞一個軍事同盟,在今天這種形勢下可能性很小。2011年,我想有一點會是繼續,就是說美國會繼續鞏固美日韓這樣一個雙邊的軍事同盟,這個確實還會繼續。第二個,繼續震懾朝鮮,同時遏制中國。2011年這樣的趨勢仍然還要繼續加強。
主持人:
張將軍也說過,朝鮮半島的適度緊張符合美國的戰略意義,甚至可能東北亞地區適度的緊張都符合美國的戰略意義。那么2011年,美國會怎么樣繼續保持在東北亞的存在?
張召忠:
2011年,我感覺整個形勢肯定會比去年好一些。去年有一個什么情況呢?冷戰結束以后,這些年美國的精力沒有放在東亞,他雖然在韓國和日本駐有四五萬的兵力,但是這些兵力基本上是一種防守狀態的,主動進攻的比較少。另外有些兵力調到兩個戰場,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還有一些兵力準備要撤走,比如在韓國的兵力,尤其陸軍,包括日本的海軍陸戰隊都要往關島方向撤。另外指揮權也要交給韓國。所有這些跡象告訴我們,美國雖然還在日本和韓國駐有大量的軍隊,但是在今天這種情況下,因為這個地區相對緩和了,所以打算逐漸撤離,給人這種感覺。
通過去年一年的鬧騰,讓大家感覺美國不想這樣做,還是要加劇這個地區的緊張局勢。為什么呢?主要是朝鮮威脅在增大。美國通過去年這一輪的折騰,基本上達到它的戰略目的,加固了美日、美韓軍事同盟關系,在這個地方,我想這個戰略目標既然已經實現了,在2011年就不會再為了這樣一個目標去做新的事情,會去繼續加固。
但是2011年還有一個不確定的問題,就是朝鮮會發生什么事情,比如會不會還有一些突發事件,會不會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如果有,美國還會有更加激烈的行動,如果沒有,整個形勢會比去年要有所緩和。
主持人:
關鍵這個問題就在于,是朝鮮半島的危機而使得美國加大了在這里的存在,其是說由于美國想重返亞洲,而使得朝鮮半島不斷地發生危機?
張召忠:
很對,你這個分析很對,就是剛才我分析的,美國要重返亞洲,所以引發地區的反彈,導致后來的這一些緊張。
主持人:
甚至這兩方可能是相互勾連的。
張召忠:
互為因果。
主持人: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美日軍演的時候,韓國派出觀察員。美韓軍演,日本也派出了觀察員。雖然兩位都認為可能2011年美日韓三角軍事同盟可能不可能建立,以后這個趨勢呢?
張召忠:
以后趨勢也是不可能。對于韓國和日本來講,它要想和美國搞這樣的三角軍事同盟,首先必須要考慮三件事:
第一,它是不是敢冒得罪中國所付出的風險和代價。比方說,去年中韓貿易額將近兩千多億美元,中日貿易額將近三千多億美元。如果說,你真敢搞這種事的話,你這筆錢還想不想賺,中國這么大的市場,而且我們是鄰居,靠這么近。
另外,這個問題上他要看看俄羅斯,俄羅斯對他們都是能源通道,也是距離比較近的,大家都在日本海。
再就是朝鮮因素,朝鮮會加倍的報復,如果美日韓打造起軍事同盟,專門對朝鮮,朝鮮會加倍的報復。那你這都要想好了,是實行遠交近攻呢,還是搞睦鄰友好,這必須想好。
權衡利弊,現在還看不出美日韓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當中去打造這樣一個冷戰時期的這種概念,沒有這種可能。
主持人:
另外它還要過韓國國內民眾這一關。
張召忠:
對。
主持人:
雖然距離是1.2萬多公里,但是美國仍然認為南海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那么從美國的內心來講,是不是希望全面介入到南海的爭端當中?
張召忠:
以后會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國?,F在是這樣,南海這一塊本來是從去年7月份之前是沒有事的,一直都是根據《2002年南海各方宣言》,一直都是非常好。那么希拉里突然在南海掀起這么一個反華浪潮,它叫“巧實力”,這樣一個外交風波。我感覺是這樣的,主要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后,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就沒有影響力了。1975年4月30日南越垮臺,美國和南越在這個時候基本上算失敗了。從那個時候美國就撤出了越南,越南戰爭宣布結束。越南戰爭結束以后,美國在越南就沒有力量了,1991年以前美國在菲律賓總共是29個軍事基地,主要是蘇北克灣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1991年全部從菲律賓撤出來了。那么撤出來以后,你看一下地圖就知道,再加上美國1979年從臺灣撤出駐軍以后,那就是說所謂第一島鏈其實就剩下東北亞了。美國駐軍在臺灣沒了,在菲律賓沒了,在越南沒了,在馬六甲海峽也沒了,就是說它在這些地方沒有軍事基地了。所謂“C形包圍圈”其實在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就不存在了。
這樣的話,美國現在看到中國海軍這種增長以及在對能源的需求,通過南海對能源的需求,像印度洋這樣的船只,80%的船只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所以美國感覺遏制中國海軍,遏制中國海上船舶向外的擴張,這是他一個新時期最主要的任務。怎么遏制呢?通過跟東盟這些國家聯盟,希望借用他們的軍事基地或者借用他們的力量來遏制中國,這是一張牌。這張牌以后還要打下去,而且越來越厲害。
主持人:
我們看到越南就表態說美國永遠不可能成為越南的同盟。
張召忠:
對。
主持人:
這是不是也代表了很多東南亞國家的心態?像對于東南亞這些國家,中國到底應該持一種什么樣的政策?
張召忠:
我感覺應該是這樣一個戰略判斷。對于東南亞這些國家來講,它會考慮一個“通吃”的戰略,就是腳踩兩只船,做騎墻派,不跟中國表現得特別好,也不跟美國表現得特別好,兩邊通吃,從中權衡利弊,攫取最大利益。去年9月份,東盟首腦在紐約和奧巴馬共進午餐,舉行了第二次首腦峰會,簽署了協議。這些從機制上確定了美國和東盟之間首腦峰會的關系。以后,這樣的軍事、經濟、政治方面的交流越來越多,美國打的牌是想借東盟來遏制中國。東盟打的牌是想借美國來平衡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兩邊通吃。中國出的牌主要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和平牌。這張牌現在已經開始結出碩果,去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在明顯加大,我想今年會更好。越南、柬埔寨、泰國、老撾等等這些國家和中國相鄰的,包括菲律賓、文萊,這些國家和中國的經濟交往當中,他們就會得到相關的實惠,慢慢他們自己就會想通。我想中國和東盟之間不存在太大的安全方面的問題,應該沒什么太大問題。
主持人:
我想,2010年美印確實有“蜜月”的這種感覺,這種“蜜月”能夠持續多長時間?
張召忠:
這個“蜜月”現在剛剛開始,以后還要繼續加強。我是2001年到印度去的,當時我到印度去以后,給我一個感覺,印度和美國之間沒有什么關系,經濟、貿易上根本沒有往來,軍事上更不用談,政治上離得很遠。經過這十年的發展,美國顯然在印度有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去年,五個常任理事國的首腦在一年當中集中訪問印度,這在聯合國的歷史上恐怕從來沒有過先例,而且每一個國家都拿出了大單,出手都比較闊綽,這是非常少見的。
那么就美國來講,為什么跟印度保持這樣的友好關系?我感覺最主要的是兩點:一點,美國看到印度是一個新興大國,“金磚四國”當中的新興大國,非常有發展前途,不管是人口、土地面積、經濟貿易增長。美國要拿印度來平衡中國,來遏制中國,這樣總比美國自己干要好得多,這就可以理解在核武器問題上,美國采取了某種的默許的態度。第二點,美國打通從西歐到東歐的通道之后,也就是北約東擴之后,然后再繼續進入中亞,就是以阿富汗為基地,然后繼續南下,這時碰到問題是沒有出???,這就要借助于巴基斯坦和印度要打出一個出海口,從而在中國、俄羅斯的側翼打通一條通向南亞的通道,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
剛才兩位也談到了,其實不僅僅適合俄羅斯來競爭這樣一個軍火市場,還有一種說法,美國希望把印度也拉入到反恐體系當中,然后建立一個南亞的穩定機制。對于這種判斷,您怎么看?
張召忠:
美國特別想把印度、中國、俄羅斯全都綁到中亞反恐的戰車上去。從某些方面來講,是有他合理性的一面。但是考慮到巴基斯坦的因素,巴基斯坦在反恐問題上已經和美國站在一起了,而且為此巴基斯坦做出巨大的貢獻。另外,印度方面需要做的,當巴基斯坦集中全力去反恐的時候,你不要抄人家的后路從側面打他,這是美國需要做印度的工作。因為在過去兩年當中,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反恐這邊動用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就擔心印度從背后抄他后路打一家伙。但還好,從這幾年來講,我想整個印巴局勢還是相對趨于平緩,美國借助于印度進行反恐,這也是他的一個考慮。
主持人:
從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來看,顯然還是向東的傾向很明顯。
2011年1月17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