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參考消息
《俄總統敦促美批準核裁軍條約》,法新社里斯本11月20日電,美聯社圣地亞哥11月21日電。美國政府在敦促美國國會批準新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難得的積極性。我們知道,信用對美國維持其霸權是極其關鍵的手段,雖然美國是一個很不講信用的國家,但是美國又是一個對信用極其重視的國家,每每在關鍵的時候,美國都會動用一切手段來維護其信用,特別是經常用暴力手段來摧毀任何對美國霸權持有懷疑態度的國家或組織,總的來說,美國堅持的一點就是他國要向美國講信用,而美國自己則可以背信棄義,而美國之所以敢這么做,就是憑借著它超強的軍事實力,他國可以指責美國不講信用,卻無法對不講信用的美國施以相應的懲戒。
因此,對美國這樣的國家而言,當它開始極力要表現出自己是負責任、講信用的國家的時候,那么背后一定隱藏著其他利益考慮,而且這種利益一定不會是一般的小利,必定是關乎全球戰略的大利益。根據美國防長蓋茨自己的說法,如果美國國會不通過新的削減核武器條約,那么俄羅斯在美國的一些重要事物上所提供的合作就將毀于一旦,而且恐怕還有更大的政治后果??梢韵胍姡@份協議對現在的美國是至關重要的,那么究竟重要在哪里呢?俄羅斯總統已經表示,只有當美國參議院批準該條約之后,俄羅斯議會才會同樣批準,而且俄羅斯將根據美國的情況采取相應行動。換言之,如果美國光說不練,或者批準后又毀約的話,那么俄羅斯也會同樣對待之。美國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然而,美國政府依然很堅持國會盡快批準該條約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美國政府的意圖,就是美國政府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這個條約里所寫的內容,美國政府真正需要的是俄羅斯與美國在削減戰略武器這個問題上實現合作的這個形式。只要有了這個形式,就會在客觀上形成美俄戰略關系緩和的態勢,由此就會對非美世界的反霸權統一戰線造成相當的離間和破壞作用,于是就會反過來更加有利于美國集中力量向中國、歐盟等非美世界的其他大國施加戰略壓力。由于美國自身綜合國力的下降,美國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俄羅斯到處插手涉及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事務,因此,美國現在急于穩住俄羅斯,于是就出現又給胡蘿卜,又舉大棒的情況,真可謂是用盡了威逼利誘的手段,美國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阻止中俄、歐俄聯盟的出現。換句話說,如果中俄、俄歐的聯盟出現了,那么美國企圖憑借其軍事優勢來轉嫁其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危機的目的也就無法真正實現了。也正是因為美國現在急于向中、歐、日等國轉嫁危機,因此,美國才會這么急迫地需要穩住俄羅斯,而俄羅斯也正是看到自己的地位日益吃重,因此梅德韋杰夫才敢對美國說一些狠話。
我們試想,如果美國參議院拒絕批準該條約,或者美國在批準該條約后卻“執行不力”的話,那么又將是另一番景象了。首先,對俄羅斯而言,該條約是否是很急迫的呢?恐怕未必,因為對俄羅斯而言,現在最拿得出手的就只有戰略核武器了,如果批準且執行了該條約的話,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削弱俄羅斯自己的威懾能力,說白了,就是一種俄羅斯自殘的行為。而對美國來說,美國除了擁有龐大的戰略核武器外,還有第一流的常規武器,而這恰恰又是現在的俄羅斯所不能與之匹敵的。因此,如果美國參議院拒絕批準該條約的話,不僅使得美國政府苦心經營的瓦解中俄、俄歐聯盟的計劃面臨徹底失敗的下場,而且實際上等于是給俄羅斯提供了一個非常正當的維持其龐大核武庫的理由,更重要的是,非美世界的核擴散運動必然會向著更加不利于美國的方向發展。
或許是非常的巧合,這幾天突然曝出了這么一個新聞,就是說朝鮮準備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了,而且,就訪問朝鮮的美國科學家說,朝鮮方面向其展示了由“超現代化操控室”管控的幾百臺離心分離機。這或許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向美國施壓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其次,對美國而言,不批準該條約的話,的確會有難以預測的后果,然而,如果批準該條約的話,那么恐怕也未必就有利于美國。
從美國內部而言,核武庫是美國軍方生財的一個工具,只要存在龐大的核武庫,那么美國軍方每年都能從美國國會那里名正言順的拿到許多錢,然而,美國國會實際上卻無法真正到美國軍方那里去檢查究竟存在多少核武器。由于美國的核武庫過于龐大,這對身處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美國資本而言實在是太沒有必要了,因此,削減掉一部分核武器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削減掉一大筆每年用來維護核武庫的撥款,即使這樣,被削減后的美國核武庫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然而,這對美國軍方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因為,開支都有了固定的去處了,如果被削減的話,一定會出現擺不平的情況,搞不好就會暴露出一些不可告人的黑幕來,當然,分到錢的自然不會只有美國軍方,那些同意撥款的國會議員們也都是有份的,因此,現在才會在批準該條約的問題上出現那么大的阻力。
從美國外部而言,俄羅斯固然是最大的軍事威脅來源,如果能夠穩住俄羅斯,并且能夠讓俄羅斯走上一條自殘的道路的話,那么的確是有利于美國的霸權統治的??蓡栴}在于,國際上擁有核威懾能力的大國并不是只有俄羅斯一家,中、法、英等國的核威懾能力對美國而言還是很有效的,因此,就不能不讓美國考慮得更多一點。現在讓美國感到最困難的是,如果美國不批準該條約的話,那么就等于為新一輪的全球核擴散開辟了道路,而如果美國批準了該跳躍的話,美國自身的能力又不足以遏制全球的核擴散。于是乎,對美國而言,該條約弄到最后的影響力也就只限于了美俄自己而已。那么既然該條約不能確保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核裁軍的話,那么該條約又能為美國所追求的核安全提供什么保證呢?幾乎沒有。反而會使得美國自己的手腳被束縛住,這樣就會使得美國維持霸權的暴力基礎被自己的行為給削弱了,如果美國沒能欺騙住全世界,反而還會使得自己走上了一條自殘的道路的話,那么美國國會又有什么理由去批準該條約呢?!
我們從美國政府的焦急中看到了美國政府急于想把世界的走向引導到美國所確定的軌道上去的意圖,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美國,由于其戰線拉得太長,得罪的人太多,因此,它自身的力量越來越難以集中起來,反過來就越來越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統戰工作來“拉一派,打壓另一派”,然而,在它“拉人”的過程中,美國也就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價,否則就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幫助,甚至不可能獲得別人“插手不管”的待遇,也正是因為美國支付了代價,所以美國自己的綜合國力也就因此被進一步削弱了,而這種削弱,盡管可能是暫時的,但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時期,這種削弱本身就可能對美國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特別是當美國無法獲得預期中的收益時,那么美國所受到的沖擊就會更大。對非美世界而言,美國現在的確有些急了,但,反過來想,美國急了才好,非美世界反而更應該沉著應對,不要隨美國起舞,不要被美國耍的花槍晃了眼,而是要瞄準美國的軟肋下手,抓住美國的主要矛盾下手,而不要在美國所指定的那些次要矛盾上用功。
《愛爾蘭確認將尋求金融援助》,路透社都柏林11月21日電。就算愛爾蘭原本沒什么危險,但經過美國信用評級公司和美國媒體的狂轟濫炸后,愛爾蘭沒事也有事了。媒體的可惡之處就在于此,通過制造危機預期來推動危機的爆發,之前這些媒體總是向愛爾蘭政府詢問“是否需要接受援助”,盡管愛爾蘭政府一再否認需要援助,但是媒體給出的解釋與愛爾蘭政府所做的澄清的目的正好相反,現在愛爾蘭政府終于承認需要援助了,媒體于是反手一擊,開始進一步唱空愛爾蘭經濟金融形勢。美國在愛爾蘭拒絕接受援助前,一直表示愿意向愛爾蘭提供緊急援助,然而,在愛爾蘭確認需要援助之后,美國馬上轉變了口風,表示反對向愛爾蘭提供緊急援助了??傊?,美國就是要把愛爾蘭打造成第二個希臘。既然美國做空歐元的決心是如此的大,那么歐元區面臨新的主權債務危機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此外,美國不但不準備援助歐元區的債務危機,而且還要離間中歐關系,將責任推卸到中國的頭上,而美國的這種小兒科伎倆恰恰反映出它十分害怕中國對歐元的支持。
2010年11月23日參考消息
《日本政黨政治或“走向崩潰”》,日本《東京新聞》11月22日社論。正如該篇社論中所指出的那樣,現在日本的政治形勢的確很像二戰前夕的日本。特別是近來日本自衛隊不斷提出擴充力量的要求,以及頻頻煽動“為自衛隊正名”的運動,這些都讓人聯想到日本軍國主義可能正在復活。就日本國內的政局而言,我們以前已經分析過了,由于日本在國際政治軍事斗爭中始終處于下風,因此也就無法將其在經濟金融領域所碰到的矛盾通過對外的政治軍事斗爭向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轉移轉移,因此,這些矛盾就只能在日本內部累積并在一定條件下激化,從而對日本國內的形勢造成一波接著一波的沖擊。而日本國內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越頻繁,斗爭的激烈程度越高,那么政治利益集團分化組合的頻率也就會越高,總之,日本國內的政治運動就會越頻繁。而政治運動的頻繁展開必然會造成兩個明顯的結果,其一就會使得政治人物的信用消耗速度大大增加,特別是對那些政壇老將而言,政治運動越頻繁,則政壇老將被逐出日本政壇的速度就越快;其二就會催生出一批缺乏經驗的政壇新貴,由于政壇老將們越來越得不到選民們的信任,于是,就給了政壇新人以更多的機會,然而,由于政壇新貴們不諳政事,因此反過來會導致日本政壇產生更多的政治動蕩,由此促使日本政壇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由于頻繁的政治運動導致可讓日本選民信任的政治人物越來越少了,因此,反過來也就會產生這么一個結果,就是日本的政治權力會向那些越來越少的還受選民們信任的政治人物的手里集中,這也就是說,政治運動頻繁的結果會導致政治權力越來越向極少數人的手里集中,最后必然會導致極少數人壟斷政治權力的情況發生。由此可見,正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頻繁的經濟危機會加速財富向極少數人的手里集中一樣,頻繁的政治危機也會加速權力向極少數人的手里集中。而日本在二戰前之所以會走上法西斯道路,就是因為政治斗爭過于頻繁,也正是因為政界人物因為信用大失而無法掌控全局后,所以才會被軍界的野心家篡奪了政權,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日本天皇就是利用臣下的激烈斗爭來使得所有的權力集中到他一個人的手中的?,F在,日本國內的政局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景,當然是值得其他國家警惕的。不過,日本現在所處的歷史條件和上一次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特別是戰爭模式已經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后,日本自身缺乏戰略縱深的弱點將在國際戰爭中被充分表現出來,可以肯定的是,其他國家在對日作戰時是絕不會跟著日本的步調走,而必定是會直接把導彈和炸彈扔到日本本土上去的,由此,日本再怎么擴大軍備也都無法彌補其本土狹長的缺陷,換句話說,日本盡管有再次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可能性,但它的下場會比其在二戰的下場還要慘。
《美稱十四個州發現大量稀土礦藏》,美國《科學新聞》網站11月19日報道。我們希望中國商務部應該多收集一些這種新聞,以后就因以此報道來回應美國對我稀土出口問題的指責,既然美國自己擁有如此多的稀土礦藏,那么我們國家就更加有理由減少稀土的出口量了。
《美軍發射“最大衛星”執行秘密任務》,美聯社美國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11月21日電,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21日報道。美國發射重要衛星的舉動都標志著其戰略動向的變化。這個所謂的間諜衛星不排除安裝著太空武器,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何它的體積是全世界最大的。
《外電報道,中國政府對抑制通脹有信心》,路透社北京11月22日電。盡管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央政府要求控制價格的建議,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有資本,也就是說,如果中央政府手里不掌握大量的可以用來平抑物價的商品的話,那么無論出臺多少條措施都是不可能抑制物價上漲的,相反,如果中央政府手里握有充裕的可以用來平抑物價的商品的話,那么即使不出臺什么臨時的措施也可以很快的平抑物價、穩定市場、安定社會。另外,看通脹水平不能只看統計數據,特別是明年中國的CPI構成中,農產品權重會下降,由此會導致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不會再那么明顯地體現在CPI中,這會造成一定的欺騙性,希望最后不要搞成自欺欺人的結果。還有一點,北京的CPI漲幅明顯低于其他地區,這也太首善了,怪不得全國人民都要往北京去住呢?因為物價便宜唄,至少統計數據上是這么說的。
2010年11月24日參考消息
《美國拒絕重開六方會談》,美聯社北京11月23日電,美國《華盛頓時報》11月22日報道,日本《產經新聞》11月23日報道,路透社首爾11月23日電,法新社華盛頓11月22日電。此前,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杰夫莫雷爾在11月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聲稱,美國一直在設法尋找能在“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參與的情況下在黃海舉行聯合軍演的適當時機。今天,也就是11月24日,據韓聯社報道,駐韓美軍司令部表示,韓美預定從28日至12月1日在黃海上進行聯合軍演,屆時,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也將參與演習。這也就是說,美國終于找到了一個“適當的時機”可以把航母開到黃海來實行武力威懾了。當然,我們認為,這個所謂的“適當的時機”絕不僅僅是昨天在朝韓雙方發生的炮戰,朝韓炮戰只是一個可以被用來借用的臨時理由,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是美國派遣航母進入黃海的直接理由,但這不是最關鍵的理由,美國派遣航母真正的目的是要用它的實際行動來顛覆東北亞的和平穩定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美國要對該地區發動收官攻勢的信號。
我們知道,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對東北亞五國都是有利的,尤其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東北亞的穩定繁榮將對國際資本產生極大的吸引力,換言之,只要東北亞能夠保持以往的穩定局面,那么東北亞五國,也就是中、俄、日、朝、韓五國必定會在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中收益,而不是受損。然而,東北亞的這種穩定是極其不利于美國自己擺脫危機的,東北亞對國際資本的巨大吸引力在客觀上形成對美國直接的威脅,試想,如果國際資本都涌向東北亞地區了,那么美國國內的資本必然減少,而美國已經處于嚴重的危機時期了,如果資本再進一步外流的話,那么美國所面臨的就不是什么能否復蘇的問題了,而是什么時候解體的問題了。因此,對美國而言,它無論從主觀上還是從客觀上都存在強烈的破壞東北亞穩定局勢的意愿,因此,才會制造“天安艦”事件,才會挑起中日、俄日乃至日韓之間的領土爭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破壞該地區的穩定局面。
于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朝鮮方面發出可能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警告后,美國依然拒絕重開六方會談的真正原因了,因為,美國現在并不擔心朝鮮的核試驗會引發東北亞地區的不穩定,美國現在所擔心的是朝鮮的核試驗非但不會引發東北亞地區的不穩定,反而還可能將韓、日嚇住,從而進一步削弱韓美、日美同盟,使得韓國和日本會更加考慮擁有核武器的朝鮮的關注和利益,相應的,韓國和日本在增加對朝鮮利益的關切后必然會減少對美國利益的關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六方會談的這個形式乃至其結果必然是有利于東北亞局勢的穩定的,所以,六方會談本身也就是嚴重違背美國現實的利益訴求的,因此,美國當然要拒絕重開六方會談。
我們從這次中俄總理第15次定期會晤中所透露出來的消息可以看出,中國和俄羅斯正在計劃實施更加緊密的合作。然而,要使這種合作見到成效的話,則必須首先要確保中俄及其周邊的一定范圍內的局勢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存在一個北高加索局勢不穩的問題,不過,由于美國的軍隊很難直接插到該地區的附近進行干預,因此,俄羅斯自己尚能應付。然而,東北亞地區則不同,美國的軍艦能夠很方便的進出,對中俄都形成直接的威脅。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明確了這么一個情況,就是對現在的美國而言,搞亂東北亞才是它首選的目標,而要搞亂東北亞單靠它自己是不行的,因為如果美國在東北亞沒有立足之地的話,那么美軍也就很難自由進出,而現在美軍之所以能夠在該地區自由進出,關鍵一條就是美軍在日韓都有軍事基地,從根本上而言,日韓與美國的同盟關系正是美國搞亂東北亞反過來損害日韓自己的發展狀況的條件。因此,美國一方面通過日韓自己的危機來促使日韓緊抱美國大腿,另一方面又通過在日韓身上制造新的危機來達到其搞亂東北亞的戰略目的。
從既得利益的角度來分析,正因為朝韓炮戰是不利于東北亞局勢穩定的,同時也是不利于朝鮮自身對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的,因此,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一心要確保自身處于和平穩定局面的朝鮮,一個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制造和擁有核武器以確保自身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依然還能夠處于相對和平穩定局面的朝鮮,會如此冒失地主動向韓國開炮。很明顯,東北亞一旦爆發戰爭,那是非常不利于朝鮮的,然而卻是非常有利于美國的。因此,我們更愿意相信朝中社的報道,即是韓國這個美國的傀儡率先向朝鮮境內開炮,然后朝鮮方面予以了回擊。而美國通過策劃這一炮擊事件,則為其將航母開入黃海提供了一個直接的理由。而美國一旦將航母開入黃海并且肆意橫行的話,那么東北亞的局勢則恐難再穩定下去。
于是,我們又會面臨另一個問題,也就是為什么美國之前一直不派航母進黃海,而現在卻要不擇手段地制造事端以使美國航母能夠“名正言順”地進入黃海呢?這里就涉及到美國軍工利益集團與美國金融壟斷資本之間的合作問題了。美國的軍事力量在東北亞的行動是否能夠為美國做貢獻,其標準并不在于美國的軍隊能否在東北亞打勝仗,而在于美國能否通過在東北亞的軍事勝利為美國資本掠奪東北亞財富的行動創造條件。
以前,在人民幣緊盯美元的時期,美國資本并不真正具備將中國財富席卷一空的條件。因此,盡管當時朝鮮不斷聲稱自己擁有了核武器,但是,美國卻反而拼命為朝鮮“辯護”——堅決不信朝鮮擁有核武器。因為美國心里清楚,朝鮮自身并沒有什么油水,朝鮮不是伊拉克,也不是伊朗,就連擁有大量毒品的阿富汗也不如,因此,美國一直拿朝鮮問題說事的本意是要敲詐中國,而美國鼓動韓國制定所謂的統一計劃的目的,也是為了利用朝鮮半島的統一來達到其兵臨中國的目的,而美國千方百計地要陳兵于中國邊境的目的就是為了配合美國資本實施的對中國財富的掠奪計劃。
現在,由于人民幣已經不緊盯美元了,因此,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美元升值,人民幣就貶值。最近,也就是22日,世界銀行的副行長亞當斯發話說,人民幣貶值有助于中國緩解中國通脹。呵呵,真是什么話都由他們說呀,之前還不是說人民幣升值有助于中國緩解通脹壓力嗎?現在怎么又反過來啦?很明顯,就是在唱空中國。我們知道,以前唱空中國的聲音也很多,但那個時候還不要緊,因為那是人民幣是緊盯美元的,因此,美國無法通過操縱匯率來將危機轉嫁到中國頭上,而且,由于中國是財富創造國,美國是財富消耗國,因此,當美國無法通過操縱匯率來掠奪中國的財富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就是必然的,而且這個逆差會隨著美國國內產業的空心化而越來越大。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美國現在可以通過操縱匯率來掠奪中國的財富了,因此,對美國而言,只要它能夠促使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局勢發生動蕩,那么就不僅會逼迫在該地區的資本向外轉移避難,而且還能為美國資本順勢做空中國創造條件。更何況中國現在在金融領域“嚴進寬出”的政策趨向,更是為國際資本順利兌現出逃開辟了道路,拓寬了出口。只要美國點燃了東北亞的戰爭,那么中國境內的資本就會蜂擁而出,中國就會成為第二個英國、第二個日本,也就是新的一個被美國洗劫的國家。
因此,對中國而言,要阻止美國這一企圖得逞的話,不僅需要積極加強軍備建設,增強中國對周邊地區的軍事威懾能力,從而盡可能的威嚇住周邊可能蠢蠢欲動的國家或地區,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國在該地區挑起戰爭的難度,而且,中國應該切實加強資本管制,特別要加強對流出資本的管制,中國現在的問題并不是錢多的沒處花,而是錢沒有流入需要它流入的地方,所以才會一方面出現資金短缺,另一方面又出現炒作囤積的情況,如果中央政府總是幻想著資本會流入我們希望它去的地方的話,那么注定是要落空的,對此,只有加強資本向中央進一步的集中,利用中央的組織調動能力去支配大量的資本走向,我國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難道不缺錢嗎?如果沒有中央的幫助,中西部的發展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趕上東部發達地區呢?歷史早就證明,行政和計劃的手段是克服馬太效應最有力的武器。此外,如果要從更加關鍵的地方去防止中國財富被外資洗劫的話,那么就應該恢復人民幣緊盯美元的制度,港幣使用的就是聯系匯率制度,人民幣為什么不能緊盯美元呢?即使因為存在某種說不出口的困難,那么也應該盡量縮小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特別是在某一危機時刻,應該采取臨時的管制措施,我們想,索羅斯屯兵香港恐怕不會是想著空手而回的吧!
《伊朗宣布挫敗西方核滲透,傳伊數千臺離心機因“技術故障”關閉》,美聯社德黑蘭11月23日電,法新社華盛頓11月23日電,美聯社維也納電。美國利用Stuxnet蠕蟲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的目的是多重的,不僅是為了破壞伊朗的核計劃,更是為了探究到底有多少個國家被牽涉到伊朗的核發展計劃之中。現在傳出來各種消息的目的就是為了試探各方的反應,這也是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一種摸底行為,不僅是摸伊朗的底牌,更是要摸參與伊核問題談判其他幾各國家的底牌。反過來說,美國對伊核問題看來是心中沒底的,這也是它遲遲不敢發動戰爭的原因之一,因為它不能確定其他國家在伊朗國內的既得利益有多么大,如果冒然開戰的話,美國所陷入的這場代理人戰爭將會給它帶來難以預測的困難和風險。
《冒牌塔利班指揮官騙到北約》,法新社華盛頓11月23日電。如果此消息是真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一點,就是北約和阿富汗偽政府對塔利班的無知已經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程度,或許這也能從側面證明為什么北約軍隊在阿富汗總是濫殺無辜了,因為北約根本就不知道誰是塔利班,誰是老百姓。反過來說,我們對北約不時彰顯的其消滅多少塔利班的功勞有了進一步懷疑的理由,很難說北約不是把老百姓殺掉來當塔利班去冒功的。
《國際投行猜測中國年內再加息》,英國《泰晤士報》11月22日報道。一方面在中國周邊制造動蕩局勢,另一方面極力制造中國經濟衰落的預期。因為加息直接的后果就是惡化產業資本的經營環境,中國不斷加息的后果我們已經在前幾年看見過了——大批企業倒閉,物價飛速上漲,實體經濟被人為做空,然后虛擬經濟的泡沫再被擠掉,那么財富就徹底蒸發掉了。
2010年11月25日參考消息
《美航母急赴黃海向朝鮮示威》,韓聯社首爾11月24日電,共同社東京11月24日電,中央社臺北11月24日電,彭博新聞社網站11月24日報道,法新社首爾11月24日電,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1月23日報道,英國天空新聞頻道11月23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23日報道,韓聯社首爾11月24日電,韓聯社韓國仁川11月24日電,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23日文章,共同社東京11月23日電。據韓聯社11月24日報道,韓國國防部說:“朝鮮把我軍進行的正常涉及演練誤導為對朝領海的挑釁,為其炮擊行為尋找借口?!碧拱琢司秃?,事實已經非常清楚,韓國國防部的這番話等于是承認了在這次朝韓炮擊事件中是韓國率先開的炮,很明顯,如果韓國方面不進行這次所謂的軍事演習的話,那么朝鮮方面是絕對不會開炮還擊的。至于韓國方面為什么要在如此敏感的區域進行軍事演習,以至于激怒朝鮮,并迫使朝鮮自衛反擊的問題,我們已經在昨天的分析中闡述過了,韓國的行動就是執行美國的意圖,而美國的意圖就是要制造該地區的不穩定。
《日民主黨提議強化日美軍事合作》,共同社東京11月24日電,共同社東京11月23日電。日本民主黨外交及安全保障調查會近日匯總出臺了為日本政府制定的新的《防衛計劃大綱》的提案。其表面上的建議都是要求強化日美軍事合作的,然而,我們從提案的具體內容上可以看到,提案要求增加日美聯合軍事行動及軍事演習的數量,這顯然是為了提高日本軍隊的作戰能力而設計的;提案要求提高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的遏制力和警戒監視能力,這顯然是為了提高日本軍隊的裝備水平而設計的;提案要求改變目前原則上對與“武器出口三原則”不抵觸的國家和地區也禁止出口武器的現狀,這顯然是為了擴大日本對外的武器出口規模,實際上就是為了擴大日本軍事工業的運作規模以及提高日本軍工的水平,提案就新大綱的基本理念指出,日本應力爭確立外交、軍事、經濟等一元化的“綜合安全保障”,這也就是說,日本要使得其在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力量匹配起來,而這個匹配下來的結果就是要使得日本的軍事力量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去保護日本在海外的經濟和外交利益,換言之,日本就是要力爭使用非和平手段去維護它在海外的利益。日本的這種表態自然應該引起亞太諸國的高度警惕和戒備。
《菅直人支持率再創新低》,中央社東京11月24日電。菅直人那個支持率跌至23.6%,不支持率則升至61.9%。不過,要注意的是,被調查選民之所以大多不支持菅直人內閣,并不是因為菅直人內閣頻頻制造與周邊國家的摩擦,而是因為菅直人內閣在這些它親手制造的摩擦中沒有得分。由此可見,日本被調查選民不僅不反對日本與周邊國家產生領土、主權的摩擦,反而是進一步要求日本政府需要在這些無理的摩擦中獲勝,至少是撈得便宜。因此,我們不難確信,日本內閣的政策必然不斷向右轉,而且,即使菅直人內閣下臺了,新上臺的日本內閣也只會比菅直人內閣做得更過分,而不可能有所收斂。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日益惡化的狀況,就是因為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無法向外轉移,反而還要受到美國的壓迫,替美國分擔消化一部分危機。當然,日本自身的生產力水平長期停滯不前也是它內部矛盾越積越多的根本原因所在,除非發生奇跡,日本的生產力水平突然發生質的提高,那么還能幫助日本解決目前的經濟困難,否則,日本國內的政局必然會隨著經濟危機的日益深入而愈加動蕩,而日本政局頻繁動蕩的后果就會使得日本重新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議會選舉在即,摩共候選人遭綁架毒打》,美聯社基希訥烏11月23日電。即將參加11月28日大選的在野黨共產黨候選人列舍特尼科夫遭綁架毒打,而且受到了腦震蕩,頭上和身上都有被打的痕跡。這就是迷信議會政治,幻想和平奪權,不懂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道理的半拉子共產黨的必然下場。我們在尼泊爾那里已經看到了一個實例,現在又在摩爾多瓦看到另一個實例。在社會生產力尚不足以使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共產黨如果不依靠槍桿子來掌握政權的話,那么還能依靠什么來維持它的統治呢?不依靠槍桿子而想奪得政權的人不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這種人是不懂得使所謂的權力能夠發揮效用的真正物質基礎是什么,這種人不懂得那種讓人感到壓迫感的力量的物質基礎究竟是什么。和平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但它也常常成為束縛人的迷信。
《歐債危機恐現骨牌效應》,彭博新聞社網站11月23日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24日報道,路透社倫敦11月22日電。標準普爾評級公司下調了愛爾蘭的長期主權信用級別,而美英媒體順勢極力唱空歐元區,并把葡萄牙和西班牙作為愛爾蘭的后繼者。美國最近的確很忙,在東北亞忙著軍事斗爭,在西歐忙著金融斗爭,而且都是來勢洶洶。并且打得中國和歐盟一時還沒有什么很好的辦法來克服這一危機,看來只有硬拼這一條路了,否則的話,就要向美國交割一大塊利益了。
《美國經濟三季度增長2.5%》,美聯社華盛頓11月23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4日報道。美國現在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整天咋呼什么擔心通脹水平太低等等,真是要把非美世界的那些高通脹國家給氣得半死了!實際上,由于非美貨幣大都被迫放棄了緊盯美元的政策,從而使得美國可以操縱匯率來將其國內的通脹壓力向其他國家轉移,因此,只要非美貨幣重新實行緊盯美元的匯率政策,那么美國自身的通脹水平一定會迅速抬高,而且一定會爆發比之前次貸危機更大的危機。反之,向現在這樣,那么美國自己即使會再次引爆更大的危機,但是,在那之前,非美世界的很多國家就會因為無法承受通脹壓力而先行崩潰了。
《美國為何不建中國式高鐵》,美國??怂剐侣劸W11月21日報道,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1月24日報道。美國自己給不建高鐵找了很多理由,但實際上,美國難以建設像中國這樣的高鐵的真正原因是來自于美國自己的生產方式的局限性。美國本土的制造業基本上都是圍繞軍工轉的,而美國的軍事工業是要為美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而美國的軍事行動都是遠離美國本土的遠洋海外作戰,因此,美國制造業相關的是汽車(坦克)、飛機(火箭、衛星)和輪船(兵艦、潛艇),而不需要鐵路,盡管美國的鐵路工業技術也很先進,但沒有多少用武之地。說到底,是鐵路工業與美國的生存模式不匹配,發展高鐵項目無助于美國對外進行戰爭掠奪的需要,所以,高鐵在美國是不會有什么前景的。
《網絡流行語“給力”最火熱》,《香港經濟日報》11月24日報道?!敖o力”一詞的火熱恰恰反映出社會大眾對某某方面時?!胺αΑ④浀啊北憩F的不滿。
2010年11月26日參考消息
《外媒關注:中國譴責任何軍事挑釁行為》,路透社北京11月25日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24日報道,共同社東京11月25日電。由于韓國方面自己承認是它現在敏感區域進行了軍事演習,然后才引來了朝鮮方面的炮擊報復,因此,中國總理在俄羅斯發表談話說:“反對任何軍事挑釁行為?!敝袊忾L推遲原定于26日對韓國的訪問。這些行動都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中國政府在此次炮擊事件上的態度。我們知道,由于韓國的軍事指揮權一直掌握在美國的手里,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認為,中國政府所反對的軍事挑釁行為不僅是針對韓國方面而言的,更是針對美國方面而言的。然而,美國方面一意孤行,不僅動用華盛頓航母編隊和日本自衛隊進行所謂的奪島演習(明顯是針對中國的釣魚島來的),而且還要和韓國一起在黃海進行軍事演習。而且,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首相菅直人26日上午向全體內閣成員發出一份指令,要求從本月27日至12月1日期間(也就是美韓在黃海進行軍事演習期間),所有內閣大臣不得離開東京半步。由此可見,美韓不僅沒有停止軍事挑釁的意圖,而且存在將軍事挑釁擴大化的可能,并且很可能已經告知了日本當局。對此無論是朝鮮方面還是中國方面都應該將此事重視起來,積極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而且必須要有這個決心把美國最希望看到的東北亞戰爭的火苗給壓下去,不能讓美國的走狗——韓國、日本存在任何能夠通過戰爭來轉嫁危機的希望。
《徳外交部移除納粹外交官肖像》,路透社柏林11月24日電。德國外交部表示,它正在將1951年以前所有的外交官的肖像從該部大廳移走,以消除與納粹時代的關聯,同時也會將這些外交官的肖像從各使館中移走。這個舉動很不尋常。如果我們相信德國外交部的解釋,那么我們就會產生一個疑問,難道從1951年到2010年這60年的時間里,德國的外交部是和納粹有關聯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我們找不到近60年里德國外交部與納粹有關聯的證據,那么為什么之前的這60年里不用移走這些肖像,而現在就必須移走這些肖像呢?難道就因為這些肖像的存在就能表明現在的德國外交部是與納粹有關聯的?顯然,這些肖像之所以會被移走,并不是這些與納粹有關的外交官的肖像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恰恰相反,正是這些與納粹有關的外交官的肖像獲得了現實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價值,所以才會在被人們遺忘了近60年后又重視了起來,然而,這些肖像的價值的重要意義已經不再和納粹直接相關了,而是和猶太人直接相關了,因為,現在只有猶太人,說得直接點,只有猶太資本才有這個力量迫使德國外交部將其大廳內的與納粹有關的外交官的肖像給移走。德國外交部絕對不是什么良心發現!在時隔了60年后才想起將大廳里的這些肖像移走這件事情本身就表明,如果不是迫于現實的經濟金融方面的壓力,如果不是為了討好猶太資本,如果不是為了滿足猶太資本為支援德國政府乃至歐元區而開出的條件,德國外交部大廳里的這些肖像是絕對不會被移走的。當然,德國外交部出書道歉,移走那些肖像,都只是小動作,最多只能算是有了一個正確的態度。然而,真正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從法國到德國,的確掀起了一股討好猶太資本的風潮,因此,我們反過來就可以這么認為,現在的歐元區的確碰到了很大的困難,以至于連德國這樣的經濟強國都不得不向猶太資本低頭。由此,我們看到,一方面,美國對歐元區的打擊可謂是不擇手段,另一方面,歐元區正在抓緊時間誘使猶太資本從美國跳槽到歐洲。當然,我們應該明白,猶太資本現在之所以是香餑餑,那是因為它現在依然還是美國統治階級的核心成員之一,因為還有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保護著它,如果失去了美國軍力的保護,那么猶太資本就會重歸七十年前的狀態——就是一塊大肥肉,到時候等待猶太資本的就不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屠刀和子彈了。我們相信猶太資本是很明白這一點的,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確信這么一件事情,就是在歐盟尚不能展現出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時候,也就是說,歐盟尚不能用暴力來維護自己的經濟金融利益的時候,猶太資本是不可能放棄美國而到歐洲落草的。進一步來說,猶太資本現在在歐洲搶地盤的行為只是其戰略部署的一個方面,但還遠未到可以托身于歐洲的地步,這個融合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更需要用危機的手段來使得猶太資本在歐洲的金融壟斷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鞏固,并且強大到可以控制一定的軍事力量為止,同時,美國自身危機的爆發和其軍事霸權幻影的破滅也是一個條件,然而,美國的危機是要以非美世界的自強為前提的,因此,歐元區要把猶太資本從美國拉到歐洲來的事業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