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軍事合作針對誰?
——央視四套《今日關注》直播實錄
點擊請看視頻:2010年11月8日21:30時
http://www.56.com/u94/v_NTY0MTY1MzE.html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和國防部長蓋茨8日在墨爾本共同出席美澳部長級會議,美軍計劃增加在整個亞洲地區的存在,并希望拓展與澳大利亞之間的軍事關系。美澳加強軍事合作針對的究竟是誰?美軍加強第二島鏈的軍事部署用意何在?近期美高層為何頻繁訪問亞太國家?請看《今日關注》。
在節目開始,我們請嘉賓和觀眾朋友們通過一個短片先來看一看這個新聞背景。
(播放短片)
解說:
11月8日,美國與澳大利亞兩國在墨爾本舉行了年度國防對話會議,雙方表示將加強軍事與國防合作。在這次會議上,美澳簽署了進一步的軍事合作協議,協定規定,澳大利亞將向美軍提供更多的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美國還將在南澳建立一個太空監控站,以跟蹤和監測太空中的衛星。
這次會議還討論了美國將向澳大利亞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用于區域內的自然災害和緊急需求。同時,澳大利亞還向美國購買了14架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在阿富汗駐軍問題上,澳大利亞表示將繼續駐軍阿富汗。
主持人:
雙方簽署軍事合作的協議要共享這個軍事基地,可能就意味著澳大利亞以后會開放更多的軍事基地給美國,這個對于雙方的軍事合作到底意味著什么?
張召忠(本臺特約評論員、海軍少將):
共享軍事基地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一個就是利用澳大利亞現在的空軍和海軍還有陸軍的一些訓練基地,這樣美國會在那個地方展開訓練,因為澳大利亞作為美國在太平洋的一個前進基地,它可以進行前沿部署,這是一個;第二就是要在澳大利亞開辟將來的通信、大型的計算機的運算中心,大型的偵查監視的地面控制站,主要是為了將來在那個地方部署反衛星導彈,以及對外層空間的偵查、監測和控制,在這個方面發揮它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
主持人:
澳大利亞媒體包括普通的網民,大家其實對這點也挺關心的,因為畢竟是一個新的美澳合作點。澳大利亞也有一種心態,自己這地面垃圾還沒有清理好,你何必忙著清理太空垃圾,所以大家也確實對美澳這方面的合作有一些懷疑,張先生,您覺得美澳的這種合作真的是對太空垃圾的一種監測嗎?
張召忠:
它這個說起來有點太技術了,我就盡量把它簡單地說一說。什么叫太空垃圾?比如說太空有一個衛星運行的很好,現在我想用一種反衛星武器把它摧毀,摧毀后它會爆炸。原來的衛星是一個,摧毀以后有可能成為10個、20個甚至200個碎片,這些碎片就被認為是太空垃圾。它在空中漂浮的過程中,別的衛星再過來有可能碰到它就會產生爆炸或者故障。南半球澳大利亞在這個地方監視這些太空的垃圾,說是監視太空垃圾,實際上是監控別的國家反衛星武器。像咱們有些天文愛好者會看到哪個哪個行星,突然多了一個他就會發現一個,它就在干這個事情。所以機械化時代大家關注的是誰有多少輛坦克、大炮、艦艇、航空母艦、飛機,將來信息化時代就關心外層空間的這些東西,宇宙飛行器、導彈、衛星,觀察這些東西。
澳大利亞處于南半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位置,比如說1991年海灣戰爭的時候,當時美國的愛國者第一次摧毀“飛毛腿”導彈,大家都說美國的“愛國者”導彈好厲害,摧毀了“飛毛腿”導彈。當時美國先給澳大利亞人探測,探測完了之后計算,計算完了之后又把數據輸到美國在海灣的“飛毛腿”導彈指揮官,然后他才能夠發射它的“愛國者”導彈進行末端的攔截,所以說澳大利亞這個測控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這種防務目的還是很明顯的。另外就是美澳的軍事合作,雖然澳大利亞開放更多的軍事基地,但是并不意味著美國很快就在這里派駐軍隊或者進行這種裝備,那么美國對這些澳大利亞新開放的基地到底會有什么樣的一些利用?
張召忠:
利用的話,一個在常規武器方面,美國在那個地方有兩個基地,一個是設在北部一個比較大的基地,主要是美國的軍用運輸機像C-17、環球霸王、C-5銀河等等這樣一些大型的運輸機在那個地方停留一下,然后再往別處飛,比如往印度、往其它的東南亞東盟的一些國家,主要把它作為一個轉運站。
再一個,它搞了一些陸軍的訓練基地,因為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所以進行兩棲登陸的演習,這是常規方面。高技術方面就是美國用澳大利亞的基地,最主要的還不是考慮傳統作戰,美國設在韓國、日本都是傳統作戰,基本上是以航空母艦、潛艇、艦艇、飛機為中心,澳大利亞不是,澳大利亞完全是一個應對未來網絡戰、信息戰這樣的一個航天外層空間站這方面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這是我們廣大觀眾不熟悉的,但是這確實是明天的戰爭,它是為明天戰爭準備的一個基地。它應該會成為將來地面最大的網絡站基地,也會成為將來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中心。另外是一個地面對外層空間測控的中心,也是美國經它進行全球通信的一個目的。它將來要建成這樣一個中心。
這些東西說起來很虛的,但是非常重要,比如說將來中國再發射一枚導彈,哪怕一個導彈試驗或者其它的一些試驗的衛星,那么它馬上就可以發現。因為比方說澳大利亞有個監測站,在美國有個監測站,如果沒有澳大利亞,美國光憑本土上的監測站它是沒有辦法發現的,有可能就發現不了,在澳大利亞就可以。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從北京有一架飛機要飛到廣州去,如果說你就是兩個探測,在北京一個雷達,在廣州一個雷達,你就很難探測飛在中途的飛機,如果在武漢或者在濟南哪個地方有個監測站,它就能看到這個飛機飛過我頭頂了,澳大利亞就起到這個關鍵性的作用。
主持人:
相當于是擴展了它整個監控的面。
張召忠:
它正好是處于南半球,南半球就它一個觀測站。
主持人:
這個新的美澳軍事合作動向引起大家的關心,這樣看起來,它很有可能是美國為未來的信息戰或太空戰所做得一個非常重要的準備。而且美國除了和澳大利亞加強軍事合作以外,美國也在加強對整個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軍事部署,我們接下來也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背景。
(播放短片)
解說: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西太平洋上有一系列大大小小呈弧線形分布的島嶼。冷戰期間,美國在這一系列島嶼上重兵把守,將這些島嶼變成西方國家,用來封鎖亞洲大陸的所謂“島鏈”。
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了兩層島鏈,第一層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沖繩、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的駐軍和基地組成,是美、日、韓等國向西部署的最嚴密的一條線,堪稱是一條圍堵亞洲大陸的封鎖島鏈,被國際軍事界稱為第一島鏈。
第二層部署則以馬里亞納群島的關島為中心,由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在內的一系列基地群組成,稱為第二島鏈。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后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御前哨。
2001年10月1日,美國防部向國會遞交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提出了東亞沿岸地帶的新概念,范圍從孟加拉灣到日本海,遠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認為該區域是充滿挑戰和逐漸成為大規模軍事沖突的敏感地區。而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前沿基地和盟國的軍事力量相對薄弱,有評論指出,其實這一概念并不新鮮,它就是上述第一二線鎖鏈的翻版,其目的無非是強調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關注,為繼續增強亞太兵力制造借口。
主持人:
這個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對美國整個亞洲的戰略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
張召忠:
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對美國的亞洲戰略,剛才我感覺小片講得很清楚了。第一島鏈主要是封鎖中國、朝鮮,防止中國和朝鮮的力量來向外拓展。第二島鏈在整個的20世紀其實是形同虛設,沒什么用,當時關島基地主要是越南戰爭的時候起到一個起降B-52的作用,對越南戰爭進行支援。進入21世紀的時候,由于中國力量的增長,尤其是海軍力量對外延伸,這樣美國感覺到好像中國的力量增長比較快,所以他感覺第一島鏈擋不住,就開始加大第二島鏈的建設。今年一次性投資125億美元砸在關島,要加強關島的建設,將關島作為前進基地,防止第一島鏈守不住了以后往關島撤,關島的力量要能對第一島鏈進行支援,而且進行縱深打擊。那么和關島相對應的你看到一下地圖就可以看到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也處于第二島鏈一個末端的非常重要的基地,澳大利亞國土面積世界第六位。770萬平方公里,它是非常大的,所以它作為第二島鏈的一個基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兩個島鏈基本上是起到這樣一個作用。
主持人:
美國在第二島鏈包括像關島、橫須賀,現在這些地方的軍力部署情況到底怎么樣?
張召忠:
第二島鏈美國現在部署主要是加強關島,關島將來建設主要是有這么幾個設想,一個是全球鷹,把全球鷹放在那兒全球進行監察監視,當然重點是監察中國。它的時間比較長,大約40、50個小時;第二個作用把它的B-2、B1B這樣的戰略轟炸機放在這個地方,它可以全球地作戰;第三,今年要重點建設一個航空母艦的駐泊港口,航空母艦原來只有在日本的橫須賀有一個海外的母港,現在準備關島再建一個,你想想光太平洋它就想搞倆;第四,把它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和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也準備放在這個地方。這些你看都是“長城”,全球攻擊的這種東西,恨不得說我放在關島就能覆蓋中國全境的這種武器,它全放那個地方,或者往前一機動就能覆蓋中國。
今天我們談,60年以后我們再看今天晚上這個節目,好像是一個轉折點了,不是我們創造的,是澳大利亞人馬倫,還有蓋茨、希拉里·克林頓他們在那兒創造的,中國有句話叫“善謀者謀事”,就說會謀劃的人就謀事,下棋似的,不會謀劃的人它是模子,就是當頭炮,你光當頭炮,不知道人家車馬象怎么走。
主持人:
尤其是圍棋可能更能看出來。
張召忠:
美國是非常能謀事的一個國家,60年前它謀的是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管了60年謀事,今天謀澳大利亞這一個,會管今后的60年,謀天上的,謀電子的。
主持人:
中澳的軍事交流。
張召忠:
現在大家都講,比方說美國是不是遏制中國,美國是不是封鎖中國,中國是不是面臨一個C型包圍圈,大家爭論很多,所謂什么C型包圍圈、對中國封鎖遏制很多都是冷戰時期的語言,沒有人它能幫助中國嗎?你經濟越打壓中國,我今天成經濟第二了,你越封鎖我,你的洲際彈道導彈衛星打壓中國,一張紙不給,我現在世界第一,牛吧?我現在馬上要登月,就是你靠這個不行。但是今天這些國家都學乖了,通吃,美國我也給你好,中國我也給你好,我兩邊都不得罪,我通吃,我強大自己,強身健體,你看看周邊這些國家基本上現在都采取通吃的策略,這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新的動向。
主持人:
除了政治和軍事上的圖謀,美國在外交上也是緊緊地盯著亞洲,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也來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說:
11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訪印度等亞洲四國,首次對一個地區進行了長達10天之久的訪問。首次訪問印度,首次訪問他童年曾經生活過的印尼,首次帶著百億大單出訪。
也是在11月6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出訪澳大利亞,開始她作為美國國務卿后的首次正式訪問。
兩天后,11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也趕到澳大利亞,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美澳年度對話會。美國媒體報道,短短幾天時間內,美國總統、國務卿和防長密集出訪亞洲,這一情景非常罕見。白宮亞洲事務資深顧問杰夫·巴德更加直白地表示說,奧巴馬的行程將致力于展示美國重新參與亞洲事務的立場。而實際上在此之前,美國早已開始對亞洲事務的介入。在天安艦事件事件之后,美韓立即宣布將每月舉行一次軍演,直到年底,而且還派出航母到敏感區域參加演習。
有評論指出,亞太在經濟、政治、安全等多個層面對美國而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奧巴馬曾稱自己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太平洋總統。
主持人:
最近我們看到美國在亞洲的行程很頻繁,奧巴馬在印度簽了百億元的軍火大單,美國的國務卿和防長又在澳大利亞進行這方面的軍事合作,而且也有新的軍事合作的動向。美國這段時間為什么這么關注亞太地區?
張召忠:
因為中國在這兒,你看非洲那么大、那么多事它都不去,你看歐洲希臘、冰島主權債務危機,美國趕緊去救,它也不去,這個世界那么忙,美洲還那么事,一天到晚幾個領導都在亞洲這塊兒搞。而且還有一個,從6月份還是7月份,韓國那會兒天安艦出來我就感覺挺有意思,美國它是什么習慣,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同時訪問一個國家,在韓國也是這樣。
張召忠:
這次又是這個情況,你看它政治和外交、國防這么緊密,另外還有蓋特納經常跑到一個地方去了,全方位地去打壓,我就感覺最近通過這么一個大棋局,挺好玩,你看奧巴馬在印度,訪問印度以后,印度在阿達馬群島,就是馬六甲海峽出去以后建一個海軍基地,那明擺著就是封中國,中國80%以上的液貨石油等,30%的散裝貨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將來一封,中國80%加30%就沒戲了。沒戲之后,中國船走哪兒?走印尼,印尼大約有兩條到三條水道我們可以迂回過去,從小海峽過去。下一站奧巴馬今天不是又到印尼嗎?到印尼去,第三條水道,中國要到印度洋的話,第三條水道就是繞過澳大利亞。
主持人:
但是路程可能太遠了。
張召忠:
他又跑澳大利亞去了,這個路程遠一半,我中國出海就這三條道,將來你得哪條讓我走?當然你封不住。但是我剛才說了是謀事,我給你放在這兒,讓你知道,你有情況的時候我要卡死你,讓你知道這個棋,它不一定要卡死,或者通過我們的強大、我們的制約,他們根本的陰謀得不成,但是必須要看到這步棋。
主持人:
而且我們也注意到,美國確實像您剛才也談到的,一方面在謀“勢”,謀大局,一方面又在謀具像的事,其實這也是一種術。中國現在一直倡導和平發展,我們從來也不會主動去侵略別人,但是你看美國還在逐漸炒作這個話題,中國而且東亞沿岸已經逐漸成為大規模軍事沖突的敏感地區,包括美國的輿論也經常炒作這個熱點,這和什么樣的目的結合在一起?
張召忠:
美國從來都是要設定一個敵人,美國有一句話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當時它的國防部隊有個副部長叫佩里,這個人在美國的武裝裝備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當時提出叫“需求牽引,技術推動”,需求牽引就是你軍方先提出一個軍事需求來,誰是敵人?敵人在哪里?敵人有多強大?它為什么會構成威脅?它能對我構成什么樣的威脅?它什么時候會打我?它打我的時候我會不會取勝?常常會提出這個,我們會經常看到美國和中國的模擬演習,美國失敗了,它能失敗嗎?它不失敗而是裝失敗。
主持人:
它必須虛擬。
張召忠:
就是這種需求,常常會提出這個需求,國防部才會去申請撥款,軍火商才會運作,這一套它必須有一個需求,這就出來中國威脅論。比如我們自己講韜光養晦,我把我的鋒芒隱藏起來,我盡量表現內向一點,不那么鋒芒畢露,這叫韜光養晦。美國出的中國軍事報告翻譯成英文,你是英文專家,叫“把自己真實的企圖掩藏起來,等時機成熟的時候把對方干掉,”美國軍力報告這么翻譯對嗎?這個翻譯都不好好翻,把中國的韜光用晦曲解了。
主持人:
確實美國也在利用自己的影響,雖然我們看到的是外交的行程,美國的高官們在中國周邊的各個國家頻繁的走訪,進行各方面的軍事合作,另外美國也確實在亞太地區彌補了很多龐大的基地網絡,像這些軍事基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