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參考消息
《日駐俄大使返回莫斯科》,共同社東京11月7日電。正是俄羅斯在外交上表現得十分強硬,所以,日本駐俄大使被召回日本僅過了3天,就又低頭哈腰地返回莫斯科了。表面理由是,日本方面希望此事不要影響到即將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的日俄首腦會談。可見,日本菅直人內閣是十分看重這一會談的。但是,我們又知道,APEC會議的日程很短,即使有會談也談不出個什么東西來。因此,我們只能這么去理解日本遷回駐俄大使的真正原因,就是日本現在是有求于俄羅斯的。正是因為日本有求于俄羅斯方面,所以,俄羅斯才敢于在外交上表現出十分強硬的態度,同樣的道理,日本在處理日俄關系時,無法堅持其強硬的態度。
而日本方面現在之所以有求于俄羅斯,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能源方面的,尤其是在中俄石油、天然氣管道建成后,俄羅斯方面并不急于將管道繼續向東鋪設,但是,日本方面鑒于日趨緊張的美伊關系而急切希望早日獲得從俄羅斯輸送過來的石油、天然氣。而且,有意思的是,美日關系越緊密,美國在東北亞地區越放心,美國越有可能發動推翻伊朗現政權的戰爭,那么中東向遠東運輸能源的通道就越容易被切斷,那么日本自身的能源安全系數就越低,于是,日本對獲得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要求就越緊迫,然而,緊密的美日關系又是俄日關系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于是日本在此問題上陷入兩難,心態也越來越糾結。加之美國明確表態,美日安保條約不適于南千島群島,這讓日本內閣更是陷入內外失顧的尷尬境地,如果不是日本內閣的臉皮還蠻厚的話,那么這次日本外相前原誠司恐怕就要提前辭職下臺了。
日本方面有求于俄羅斯的另一個原因很可能是要解決日本資本在海外拓展市場的問題,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日本資本在美國市場受到猛烈打壓,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小,而印度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民族、宗教的積弊也并不能完全滿足日本資本的對外擴張要求,因此,日本只能進一步向其他兩個新興市場大國——巴西、俄羅斯進行擴張。從戰略的角度而言,雖然巴西和俄羅斯都是資源大國,但是,巴西必盡離日本太遠,況且海上通道一直被美國所控制著,發展與巴西的經貿關系并不能解決日本在戰時的需要(假如要考慮到和美國或中國開戰的話,美中都有這個能力去截斷日本在太平洋方向的運輸通道),而俄日之間的運輸路程則較短,而且不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擾,因此,拓展俄日之間的經貿聯系對日本而言是極具戰略價值的。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的原因,俄羅斯對日資也像對待其他外資一樣都是保持著很大的警惕心的,限制很多(這與俄羅斯還沒有加入世貿組織也是有一定關系的),尤其在資源出口方面,日本一直想投資俄羅斯的資源產業,盡管有了一點進展,但是,俄羅斯自己也很清楚,這是它現在為數不多的可以用來支撐它的大國地位的籌碼,如果本國資源的開采權都落入外國手中的話,就算資源在本國境內也會因為不受本國政府的支配而變得毫無價值了,在這個方面,澳大利亞就是一個反面典型,其國內豐富的資源都是控制在外國資本手里的,尤其是控制在美國資本的手里,因此,澳大利亞盡管坐擁豐富的資源卻無法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對日本而言,由危機造成的大量游離資本必須給予其出路,而投資到俄羅斯去開采資源就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不僅可以獲得戰略資源,而且可以通過發展和俄羅斯的緊密關系來對美國以及中國都形成一定的戰略牽制作用。俄羅斯方面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特別是日本方面近來急于擺脫美國的控制,以及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些都反過來成為了俄羅斯能夠拿大的籌碼。
《澳美加強“安全聯系”應對中國崛起》,法新社悉尼11月7日電,美聯社墨爾本11月6日電,美聯社墨爾本11月7日電,路透社墨爾本11月6日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澳大利亞去訪問時,一個勁地向澳方宣傳“中國威脅論”,從表面上來看,希拉里的這個舉動是為了通過樹立“中國”這個美澳兩國共同的敵人,來達到強化美澳軍事合作的目的。因為隨著中澳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中澳在其他方面的關系也在快速發展,美國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澳大利亞如果和中國在軍事領域的關系也快速發展起來的話,那么就可能對美國在該地區的霸權形成一種釜底抽薪的效應,因為,如果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盟友都一個個和中國建立起友好合作的關系的話,那么美國針對中國部署起來的包圍網自然也就成了擺設,因此,美國需要設計“天安號”事件來脅迫日韓繼續緊跟美國。然而,在澳大利亞及其周邊,美國不可能去重復它在東北亞干的事情去脅迫澳大利亞,因此只有想別的辦法來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加強“中國威脅論”的輿論攻勢,美國在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妖魔化運動也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了,對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也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然而,希拉里一行絕不僅僅是為了向澳方宣傳“中國威脅論”,正像美國國防部部長蓋茨所選稱的那樣:“絕對不是針對中國”。中國只是個幌子,美國高官此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實目的實際上就是針對澳大利亞來的,準確的說,就是針對澳大利亞的礦藏來的,尤其是針對稀土等戰略資源來的。蓋茨對記者說,美國并沒有打算在亞洲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但確實是在尋找其他合作以及擴大美軍事存在的訪法。美國防長的這一表態只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美國要強化它在傳統勢力范圍內的控制力,說白了,就是要強化美國對澳大利亞的控制力,而且是軍事控制。實際上是對澳大利亞發出了軍事威脅,也就是說,如果澳大利亞不顧美國這個老朋友而執意和中國發展緊密關系的話,不排除美國實施針對澳大利亞的軍事行動,比如說在澳大利亞的進出口航線上制造一些海盜或恐怖襲擊的行動。這也就是說,美國傳遞給澳大利亞的信息是,澳中關系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美澳關系更加緊密的基礎上,如果澳中關系的發展會削弱乃至損害美澳關系的話,那么美國方面是絕對不會答應的,而美國方面認為澳大利亞應該表現出進一步加強美澳關系的意愿,其具體的表現就應該體現在讓美國方面進一步開采澳大利亞的稀土資源以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
俗話說,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盡管中國有關方面一個勁的傻乎乎地表態說不會減少稀土出口,但是,美國方面卻在扎扎實實的進行一場圍繞稀土問題展開的爭奪戰,而且,明確指明了就是針對中國來的。要知道,中國的善意是絕對不可能換來美國的手下留情的,美國資本控制的國際鐵礦石產業集團可從來沒有滿足過中國降價的要求,中國如果還不能盡早在稀土問題上覺悟的話,那么再過二十年,中國就要反過來去央求美國不要讓稀土漲價了。
2010年11月9日參考消息
《蓋茨稱對伊朗制裁產生效果,以總理促美加強對伊軍事威脅》,路透社墨爾本11月8日電,路透社美國新奧爾良11月7日電。盡管以色列和美國國內的某些議員強烈要求美國政府對伊朗實施武力打擊行動,但是,美國國防部長表示:“我并不認為只有可信的軍事威脅才能讓伊朗采取行動結束核武器計劃,我們準備采取必要的行動,但眼下,我們仍然相信,我們采取的政治經濟手段事實上正在對伊朗產生影響?!蔽覀円呀浄治鲞^以色列和美國國內的猶太資本為了擺脫美國政府對它的束縛以及美國龐大的債務負擔,極力鼓動美國政府發動推翻伊朗現政權的戰爭,從而為最終引爆美國危機創造條件。當然,美國政府并不傻,而且早就看出了這一演變的可能性,于是也就在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問題上,一直采取曖昧的態度,在沒有完全把握綁住猶太資本之前,美國政府實際上是很難下決心去攻打伊朗的。而且,由于美國已經奪回了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主動權,并且開啟了第二輪大規模印刷美鈔的運動,這也就是說,美國方面認為,現在既然可以通過“和平”的手段來達到其剝削非美世界、鞏固霸權地位的目的,那么就沒有必要去冒險進行軍事行動了。
然而,美國的這種印刷美鈔的政策不僅會加劇美國和非美世界之間的矛盾,同時更會加劇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壟斷資本與其他大、中、小資本之間的矛盾。因為,印刷鈔票的結果只是有利于美聯儲——這個美國金融壟斷資本,但對其他資本利益集團而言都是不利的,說白了,美聯儲此舉必然會進一步加劇資本集團之間,特別是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沖突。在資本世界中是只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的,這和政治世界似乎恰好相反。因此,盡管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在短時間內是降低了,但是,卻增加了資本主義世界內部在未來爆發武裝沖突的可能性。也正是因為在世界范圍內爆發武裝斗爭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加,所以我們才看到近來世界各國加緊了軍備建設,各國加強軍備建設并不是各國政府單方面的意志,而是各國政府和各國壟斷資本共同的意志,壟斷資本之間的斗爭在各國政府層面上的反映。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本來,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其軍備應該最是無憂的,但是,恰恰相反,美國表現出比其他各國更加強烈的戰爭憂患,這種怪象只能說明一點,就是美國當局自己心里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虛實的,如果不是害怕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演變為國際社會政治乃至軍事危機的話,美國政府如何會加緊檢測核武器的有效性呢?要說明的是,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國際危機從經濟金融領域向社會政治軍事領域的演變,實際上就是基于美國依然把持著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主動權,并且利用這一權力來實施例如爛印貨幣以剝削其他國家等惡行而展開的,只要當非美世界采取具體的反對美國的這種爛印貨幣的行為的話,那么就會由于斗爭雙方在經濟金融領域都無法再做妥協和讓步,最后就不得不轉入政治軍事領域進行斗爭了。
美國自己當然是知道這種爛印鈔票的行為是傷陰節的缺德事,因此,它很怕其他國家去揍它,所以,在宣布開動印鈔機前,先測試一下核武器的有效性,后測試一下反導系統的有效性,再測試一下戰略彈道導彈的有效性,在確保,或者說向全世界表明自己所擁有的強大的硬實力后,美國才敢開動印鈔機印鈔。對非美世界而言,你可以質疑美國的這種無賴行徑,但是你沒有把握能夠反對它,除非你擁有能夠和美國相匹敵的軍事實力,在此,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么近來這段時間,美國和俄羅斯頻頻發生隔空對射的事情,一會兒美國發射民兵III導彈,一會兒俄羅斯發射布拉瓦導彈,因為,在美國看來,只要俄羅斯不敢對美國下家伙的話,其他國家也就沒有那個膽子敢反對美國。這樣一來,非美世界由于在軍事斗爭領域內無法確保能夠戰勝美國,也就是無法改變長期以來美國在軍事斗爭領域的優勢地位,那么這一矛盾在近期也就無法改變,于是,危機運動就從這個矛盾向其他矛盾進行轉移,實際上就只能向政治、社會、經濟領域進行轉移,而在這些領域中,能夠有希望戰勝美國的,就只剩下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方面了,盡管這一領域是最難突破的,但對非美世界的幾個大國而言,在發展生產力的問題上,由于其容易隱蔽,因此,各國的獨立性還是相對比較大的。只要非美世界獨立生產出能夠取代美國的商品了,那么非美世界購買美國商品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那么隨之而來,最關鍵的就是,非美世界對美元的需要也就不存在了,只要美元不再成為非美世界存活的必需品的話,那么美元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也就不可能再維持下去了,最后,美帝國主義的霸權也就不可能再維持下去。對中國而言,在當下這個危機時刻,尤其需要發揚當年研制“兩彈一星”的經驗,必須集中力量予以重點突破,特別是要解決各種“心”的問題,絕對不能幻想靠市場的自由競爭來偶然的碰運氣式的發明出什么東西來,如果在發展生產力的問題上還慢吞吞的話,那是要危及性命的。
2010年11月10日參考消息
《奧巴馬挺印“入常”另有企圖》,日本《讀賣新聞》11月9日文章,香港《星島日報》11月9日報道,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網站11月9日報道,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1月8日文章,英國《金融時報》11月8日文章,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9日文章,香港《明報》11月9日報道。對我們而言,判斷奧巴馬訪印的真正目的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要看他的實際表現。盡管奧巴馬表示要全力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我們知道,印度能否“入?!辈⒉恢辉诿绹膽B度,而是至少要五個常任理事國全部同意才行,然而,美國媒體在報道此事時,卻把奧巴馬支持印度“入常”的目的解讀為是為了遏制中國,顯然,這就是在企圖挑撥中印兩國的關系,如果挑撥成功的話,那么美國就能把印度不能“入?!钡脑驓w咎到中國身上,自己卻扮作“好人”而能不斷從印度那里榨取巨額利益。另外,奧巴馬盡管是美國總統,但是,他是否有這個權力去支持印度“入?!?,這還是有疑問的,特別是眾議院已經被共和黨控制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美國國會的批準,美國總統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是孤掌難鳴的,說白了,奧巴馬對印度“入?!钡谋響B完全不具備法律效力。
在此問題上,我們還記得當年小布什政府期間,美國也表態過支持日本“入?!?,結果讓日本興奮地不得了,而且立刻就給中國臉色看,但是,等到小日本在非洲、拉美等地兜了一大圈,拉了許多票準備“入常”時,美國經過和安理會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協商后轉而表態說“不支持”日本“入?!绷耍敃r就讓日本好不難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美國不甩開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單干就不錯了,還指望它和更多的國家分享權力?做夢去吧!因此,如果印度能夠回憶得起這段歷史教訓的話,自然就不會因為奧巴馬的這句“支持”而興奮。
我們看到,奧巴馬去印度只干了一件實事,就是推銷了100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軍火。為此,奧巴馬大唱中國威脅論,而中國威脅論(注意,不是巴基斯坦威脅論)恰恰成為了印度方面購買外國軍火的一個很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印度方面購買了這些軍火后,是否真的會用來向中國動武呢?這是值得懷疑的,因為,就中印領土爭端而言,印度方面顯然是占著便宜的。因此,印度方面大量購入軍火的真正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在印巴對峙中獲得進一步的優勢,如果這些外國軍火都能夠讓中國感受到威脅的話,那么巴基斯坦所受到的威脅豈不是更大了?!因此,奧巴馬在成功向印度推銷了軍火后,翻過身來又可以利用“印度威脅論”來向巴基斯坦推銷軍火了。
在奧巴馬訪印一事上,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印度只是作為一個商品的買家出現的,印度本身非但沒有向美國賣出任何東西,而且原先從美國獲得的外包業務也因美國抬高了門檻而被砍掉了很多訂單,正如中國也沒有從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中獲得多少實質性的利益一樣,這些都真實的反映出中印兩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生產力水平上和美英等發達國家存在著實實在在的差距,正是因為這種差距的存在,因此才會出現中印不得不購買美英商品,而美英卻可以拒絕購買中印商品的情況出現,而正是要購買美國的商品,所以才必須按美國的意志來進行交易,因此才必須先向美國出售廉價的稀缺資源以換得美元,隨之開始替美國分擔一部分債務負擔,相應的,美國也就能通過匯率和利率等金融武器向中印等發展中國家輸出危機了。
《小布什欲挾自傳卷土重來》,美聯社華盛頓11月9日電,英國《衛報》網站11月8日文章。小布什也想出書賺錢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小布什這幾天一個勁的批評奧巴馬,但是,這恰恰是在美國中期大選結束后才發生的事情。為什么小布什不在中期大選前出書批評奧巴馬呢?恐怕是害怕人們記起小布什政府是如何把美國經濟搞得一塌糊涂的話,其后果很可能對共和黨的競選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因此,要拖到選舉結束后才開始推銷小布什的這本最新回憶錄,批評奧巴馬當然是推銷書的一個策略。不過小布什聲稱“奧巴馬作為總統已經失敗”的言論是錯誤的,恰恰相反,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做得很成功,已經把在小布什時期美國失去的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主動權給奪回來了,特別是迫使中國放棄了緊盯美元的政策,這真是一大功績呀,美國資本怎么能不由衷感謝奧巴馬政府呢?!
《佐利克重提金本位惹爭議》,英國《金融時報》11月8日報道。我們知道,美國當年之所以會放棄金本位,就是因為金本位并不有利于美國的霸權統治。因此,現在佐利克重提金本位當然不會是重復之前的那個模式,而是要新建一個制度。然而,這個制度是否能夠建立得起來還在兩說,因為,新的貨幣體系一旦建立,那么就意味著舊的貨幣系統的滅亡,也就意味著美元霸權的滅亡,這種后果究竟為何,恐怕現在沒有人能夠完全說清。因此,佐利克現在重提金本位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唱多黃金價格。從走勢上來看,盡管黃金在短期內可能出現下跌走勢,但是長期而言,還是會再上一層樓的。在黃金問題上,我們認為,中國保持現在年產300噸的規模就可以了,不宜在開采黃金的項目上投入過多,需要謹防落入美國給我們設計的消耗我國國內流動性的陷阱,如果我國將過多的現金流轉變為固定資產的話,到時候恐怕就會因為資金短缺而陷入流動性危機。當年蘇聯在第一次伊拉克戰爭時期就上過美國的當,把外匯都投入到購買石油開采設備上了,然而老布什打到一半宣布不打了,結果油價大跌,蘇聯損失慘重,因此,我們也要小心謹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