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豎琴螺
2010年10月15日參考消息
《俄報批英國對俄外交“逆時而動”,英外相訪俄無功而返》,《俄羅斯報》10月14日報道,法新社莫斯科10月13日電。我們以前就討論過,俄英關系之所以會變壞,并不是幾個間諜案所致,其根本原因是俄英在歐洲的戰略利益存在嚴重沖突。
如果以法德為核心的歐洲大陸和俄羅斯采取戰略合作的態勢的話,那么英國自身就會成為美歐利益沖突的交匯點,英國就會面臨一個選邊站的問題,由于英國在地理上近歐遠美,因此,英國的所謂獨立性實際上只能來自于其甘當美國在歐利益的代言人或成為美國控制歐洲的馬前卒,否則,一旦英國的利益和歐洲大陸的利益融為一體,那么英國自身的條件就決定了它的獨立性必然喪失,必然成為法德的附庸。
對俄羅斯而言,如果以法德為核心的歐洲大陸在戰略上倒向美國的話,那么俄羅斯自己就將同時承受來自美歐的戰略壓力,這當然不符合俄羅斯的根本利益,因此,就必須考慮如何拆開美歐之間可能的同盟關系,也就是說必須考慮選擇美歐利益的交匯點來進行打擊,因為美歐利益的交匯點本身也就是美歐利益的分歧所在,因為利益是非此即彼的,美國所能占有的利益就不可能讓法德占有,反之亦是。
在歐洲問題上,美國通過英國來實現它對歐洲的控制,因此對法德而言,只有將英國拉到自己這一邊,才能將美國對歐洲的干涉能力降低到最低。而英國自己則利用這一斗爭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然而,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英國的戰略價值越高,反過來也就使得它為自己所可能招來的災禍也就越多。
因此,一方面,俄英關系的惡化是俄歐關系緩和的一個副產品,既是美國通過英國來破壞俄歐關系的一個手段,又是英國為了確保自己的戰略價值而采取的遠攻近交的對外政策的產物;另一方面,俄羅斯為了離間美歐關系,從而緩和自己所面臨的戰略壓力,所以也采取了遠攻近交的對外政策,在歐洲方向,俄羅斯通過不斷打擊英國來離間英國和美歐之間的關系。因為在俄羅斯的打擊下,美歐不得不為英國支付額外的開銷,而且,與此同時還會惡化它們與俄羅斯的關系,反過來還可能因此而遭到俄羅斯的報復,因此,美歐在支援英國的問題上都會考慮再三,而這一考慮就反過來使得英國和美歐之間的關系受到了干擾,埋下了分裂的隱患。而英國之所以能夠獲得美歐的支援,那是因為美歐要通過英國來維護和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但也正是為了維護和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美歐也就有可能放棄對英國的支援,轉而和俄羅斯達成妥協,換句話說,英國在一定時候就會被美歐出賣。
然而,事情還有另一個方面,俄羅斯對英國的打擊,或者說英國與俄羅斯的激烈對抗,反過來也使得英國通過俄英之爭提升了它的戰略價值,英國成為了西方反俄的急先鋒,專門出來針對俄羅斯干一點臟活。于是,英國的戰略地位既有可能被俄羅斯打下去,也有可能通過其與俄羅斯的斗爭而提上來,也就是說,英國的戰略地位在俄羅斯的打擊下出現了起伏的可能性,而由此也就是導致了英國對美歐的戰略價值產生了變化的可能,于是,美歐在處理其與英國的關系的問題上也就出現了變化的可能,由此產生的一個結果就是,美歐會因為各自對英關系的變化而使得美歐之間的關系產生新的變化。
對美歐而言,只有當英國的戰略價值是確定的時候,乃至是在不斷增殖的時候,美歐對英國的爭奪或者說爭取才是有意義的,反之,如果英國的戰略價值下降了,乃至可以徹底忽視了,那么美歐對英國的爭奪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了。而英國的戰略價值的基礎依靠兩個方面:一個是英國手里掌握的資源,特別是英國周邊海域內的油氣田資源(隨著歐盟對深海開采石油的解禁,英國因此獲得了更大的戰略價值,反過來就更成為美歐競相爭奪的目標了);另一方面是英國的金融定價權,作為老牌的帝國主義,英國依然還掌握著部分的金融定價權,而這一特權是法德所不具有的,同時這也是美國所要予以徹底剝奪的(美國的理想就是它一家獨掌金融定價權)。之前,法德利用英國自身的困難,想把金融中心遷到歐洲大陸,這當然遭到英國的反對(美國也必然反對),現在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英國貨幣獨立的優勢反而又體現出來了,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英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英國就算不是支持美國對歐元區的金融打擊計劃,至少也是袖手旁觀的)。而圍繞這兩個資源的爭奪,自然就會促使美歐關系進一步惡化。
對于英國所掌握的油氣田資源,如果要削弱英國這方面的戰略價值的話,那么就應該設法促使蘇格蘭獨立,因為英國的油氣田資源基本位于蘇格蘭地區及其附近海域。對于英國所掌握的部分金融定價權,如果要削弱英國這方面的戰略價值的話,那么就應該盡快成立歐元區的金融中心,不過,現在歐元自身面臨危機,所以道路還很漫長,反過來說,歐洲大陸就加需要與俄羅斯進行合作以制衡英國在歐盟中的金融中心的地位。
2010年10月16日參考消息
《中共為未來五年發展畫藍圖》,中央社臺北10月15日電,臺灣《中國時報》10月15日文章,路透社北京10月15日電,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5日報道,臺灣《中國時報》10月15日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4日報道,臺灣《經濟日報》10月15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15日報道,共同社北京10月14日電,日本《朝日新聞》10月15日報道,香港《明報》10月15日文章。胡總書記提出“包容性增長”的概念,以增加農民和工人的收入和福利。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方式是掠奪式的,是將社會的財富不斷向極少數私人手里集中的一種增長方式,因此,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方式絕對不屬于包容性增長。而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掠奪性的增長方式,就是因為一方面存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制度,使得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是建立在對資本的占有份額的多少的基礎之上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經濟體制本身的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使得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總是向強者傾斜的,總是劫貧濟富式的。
因此,如果要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話,那么首先就必須廢除“按資分配”在社會財富分配中的支配地位,這里未必完全取消一切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絕不能讓其在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體系中占據支配地位,它只能處于從屬地位,否則的話,無論社會的財富增長了多少,那只會導致財富更多地集中在極少數私人的手里,那只會導致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也就是說,會出現社會財富總量增長的越快,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速度增長的更快的現象。做大蛋糕或許能為合理分配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但是,只要分配體制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原則的,那么無論這個蛋糕怎么做大,最后分配的結果只會越來越有利于極少數資本家,而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只會越來越低。
其次就必須克服市場經濟體制自身所產生的強化差異、擴大貧富差距的那個機制性的缺陷,馬太效應是一個機制性問題,是市場經濟體制與生俱來的屬性,現在的問題并不是要消滅它,只要實行市場經濟體制,那就不可能消滅馬太效應,現在的問題是要利用它,要使馬太效應這個機制來為“包容性增長”的實現服務。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就要看將馬太效應用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將馬太效應用在“公退私進”或“國退民進”之上的話,那么從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將“國富”反哺為“民富”了,但是,實際上,由于私人資本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那么結果只會導致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如果將馬太效應用在“公進私退”或“國進民退”之上的話,那么看上去似乎某些人的財富大幅度縮水了,但是,那些人只不過是因為平時占有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影響力比較大,所以由他們財富縮水而帶來的影響也就會被非常夸張地放大而已,不過,就整個社會而言,由于有越來越多的財富“姓公而不姓私”了,那么全社會就獲得了更多的分享增長了的社會財富的條件,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包容性增長”。
《以色列宣布重啟定居點建設》,美聯社耶路撒冷10月15日電,法新社巴勒斯坦拉姆安拉10月15日電,美聯社布魯塞爾10月15日電。以色列政府15日宣布批準在東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聚居區修建238套新住宅,從而令近一年來新定居點建設的非正式凍結壽終正寢。我們知道,就在前不久,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聲稱,如果以色列續建定居點的話,他就要辭職。那么我們接下來就可以看看阿巴斯是否會真的辭職了。
現在一方面美國正式承認以色列為猶太國家,另一方面阿拉伯聯盟放風出來說要在聯合國上提出承認巴勒斯坦國。這是一個新動向,這或許就是美國和阿盟之間談判的結果,也就是說,巴勒斯坦以放棄遣返難民為條件獲得獨立國家的身份。事情究竟如何,我們還要繼續觀察。不過,鑒于美國和阿盟之間達成這種妥協的可能性,我們認為,這里就存在一個戰略判斷的問題,如果巴勒斯坦先獨立建國的話,自然更有利于國際社會對其進行援助,但是,這一建國的代價就是阿盟要支持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包括核打擊);如果阿盟內部因為巴勒斯坦難民而無法接受這一妥協的話,那么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又會受到牽制,實際上主要是因為以色列的安全受不到保證,尤其是在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情況下,以色列很可能成為伊斯蘭世界報復的首選對象。而以色列為了既要得到美國打擊伊朗的好處,又要確保自己不成為被報復的對象,同時還要穩定國內政治,這的確是非常困難的,由此必然使得猶太資本會對美國的國際戰略部署形成新的干擾因素。
2010年10月17日參考消息
《印俄在中國邊界附近搞軍演》,俄塔社莫斯科10月16日電,《印度時報》網站10月15日報道,印度新喀拉拉網站10月15日報道,俄羅斯《獨立報》10月15日報道,《印度斯坦時報》網站10月15日報道,《香港商報》10月14日文章,法新社馬來西亞北海10月15日電。近來,中國周邊頻頻軍演,且不說軍演各方的意圖為何,單就對中國自己而言,周邊局勢不穩必然直接威脅到中國自身的穩定和發展,因此,穩定周邊局勢是能否繼續使得中國保持以往的發展勢頭,乃至能否穩定中國內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要穩定周邊局勢,就不能光說不練,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中國什么時候采取消極防御的政策,什么時候就會受到極大地侵害,乃至生死考驗,反之,中國什么時候采取積極防御的政策,什么時候就能在國際上獲得自由和尊重。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中國很有可能陷入“一拳打不開,百拳打過來”的危險境地,特別是美國在中國周邊耀武揚威,毫無顧忌,而中國只是口頭反應,根本就沒有遏制住美國的囂張氣焰,這樣一來就會刺激起其他對中國懷有野心的國家的蠢動來。
當然,外敵雖然可怖,但是,內奸更加危險。中國的首要問題還是內部問題,還是一個漢奸問題。近來,雖然國家對稀土的出口有了進一步的控制,但是大大小小的漢奸賣國賊們在走私稀土的事情上變出了許多新花樣,從而大有徹底架空國家政策之勢,比如將稀土填裝在其他商品中走私出境,或者將稀土做以簡單加工,以其他商品的名義出口,就算在海關被檢查到了,也出現了買通海關,調包出關的事情。只要漢奸不除,任何制度都無法徹底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只要漢奸不除,中國的經濟、軍事勢力再怎么強大也無法用到維護國家和人們的安全和利益的方面。
《美推遲發布匯率政策報告》,共同社華盛頓10月15日電,彭博新聞社10月15日電,美聯社華盛頓10月1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16日報道,香港《商報》10月16日報道。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美國政府這么做了,就在今年4月份,美國也對一份關于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的報告予以了推遲公布,而當時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國在這十幾年來首次出現了月度的貿易逆差,也正是因為中國在3月份出現了貿易逆差,所以美國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的理由就不存在了,因此,按理說,美國沒有理由再在報告中指責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了,然而,美國推遲了報告的出臺,實際上,很顯然,要么就是報告本身的內容就是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然而由于形勢突變,美國的這份報告來不及修改了,所以只好推遲發布,要么就是美國看到它的這一要挾行動已經奏效,中國已經落入美國的彀中,所以,美國就不必那么急給中國定性了,可以留著這個報告以榨取更多的利益,同時,還能給美國潛伏在中國的內奸制造一些政績來鞏固和提升他們在中國的地位。
現在,美國又一次推遲了報告發布的時間,而不是出臺報告來聲明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顯然,某媒體所聲稱的美國不想尋求與中國激烈對抗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如果美國不想和中國激烈對抗的話,為什么要搞那么多直接針對中國的法案呢?為什么不直接言明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呢?為什么要頻繁對中國施壓呢?美國現在這么引而不發,其目的除了之前我們已經分析過的那些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現在還沒有完全得到它想從中國那里得到的東西,或者說,美國潛伏在中國的內奸還沒有向美國進貢這一禮物,因此,美國還在等,還在等這些漢奸行動,一旦時機成熟了,美國的這份報告再一出臺,那么就一定會對中國造成內外夾擊之勢,從而使中國在美國的思想牢籠中根本就找不到解脫之策。
總之,美國推遲發布匯率政策報告,根本不是什么“放中國一馬”,恰恰相反,是美國的要價更高了,而且,也正是因為美國看到了可以獲得更高要價的可能性,所以才會對中國的匯率問題延押候審,而美國之所以看到了可以獲得更高要價的可能性,那恰恰是出于中國內奸的功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