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衛生改革的進程中,雖然中美兩國面臨不同的政治體制、文化背景和相異的經濟發展階段,但美國本次醫療衛生改革不論在初衷意義上的改革理想和實現意義上的改革立法進程,都對中國醫療衛生改革具有直接的啟示。一方面,醫療衛生改革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發展事業,它不僅直接面對健康作為基本人權的根本屬性,也要遵從醫療體系內在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正由于美國與中國的差異性,才讓美國的改革能夠更清晰地成為中國的一面鏡子。在與美國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更為明確中國的制度優勢所在,并以中國作為參照系,認清美國改革的積極面與消極面,從而在中國未來的改革中發揮優勢,避免問題,讓此輪醫療衛生改革真正為人民謀福利,并成為中國未來全新發展模式的一次突破性機遇。
堅持醫療衛生改革的公益性
從全球趨勢來看,保證公益性是最基本的醫療目標,普惠式的全民醫療保障將彰顯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奧巴馬醫改目標是全民醫保,給已有醫療保險的人提供安全感;給無保險的人提供醫療保險。奧巴馬在為醫療衛生改革的各種宣傳中多次提到,美國有如此多的公民沒有醫療保險或不能有效享受醫療保險,與美國經濟在全球的領導地位極不相稱。美國公民在醫療保險上的不平等,直接違背美國民主、平等和自由精神。而缺乏保險的公民所面對的醫療甚至生存問題,決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與美國社會直接相關的整體問題。享有醫療保障是國民的權利,不能完全由個人財富的多少來決定。因此,奧巴馬在本次醫療衛生改革中,尤為強調政府對全民醫療保險所必須承擔的職責,并致力于以政府的介入,對醫療市場形成有效的制約和規范。這樣的理解,以及基于此而設計的醫療衛生改革措施,對于當前中國致力于建設面向公益性的基本醫療制度的改革,也具有強烈的現實借鑒意義。
2009年中國新醫療衛生改革方案出臺以來,“公益性”和政府主導成為醫改的核心。中央和各地從政府職能部門、醫療機構,到保險和藥品企業都在新醫療衛生改革精神的框架下進行了各種有益而豐富的嘗試,涌現出許多具有特色的改革案例,為進一步改革的全面落實提供了經驗。在未來的改革過程中,如何有效發揚制度優勢,在維護各相關部門改革積極性的同時,確保醫療衛生改革的公益性方向,無疑是極為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強化醫療衛生改革政策制定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
觀察奧巴馬本輪醫療衛生改革的立法,其不論是在政策的宏觀導向性上,還是在政策的具體執行面上,雖然改革規模遠遠不及中國,而且在討論過程中無法避免政治和利益集團的影響,但卻始終保證了高度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對奧巴馬最初提出的醫療衛生改革方案、眾議院的醫療衛生改革法案和參議院的醫療衛生改革法案這三個版本,雖然它們在改革的立場、政策的設定和具體執行方式上都各有差異,但對于醫療籌資體系改革的各環節如覆蓋面、成本、償付模式、對投保個人的要求、對企業的要求、政府補貼、個人如何選擇保險計劃、公共保險計劃的細節,以及與原有老年、殘疾醫療保險的關系等各方面,都實現了具體到數字、具體到部門的政策設定。其中,許多具體政策的責任甚至已精確到部門的辦公室級別,費用測算也精確到千美元的單位。這樣的清晰性和規范性,不僅有利于各個職能不同的執行機構準確履行職責,避免責任真空和責任重疊,也有利于醫改立法的討論和最終的政策執行中,各個機構都能夠在完全公平、透明的意義下進行政策的辯論和調整。
我國此輪醫療衛生改革,由于各地和各部門缺乏統一化和細節化的改革操作流程,具體改革政策和財政投入在各地的執行過程中也具有相當的差異性,因此也出現了改革方向不夠統一、改革步伐不夠協調,甚至部門、地方間改革出現利益相互沖突和爭斗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方面是中國醫改復雜性、全面性的體現,醫療衛生改革環節本身的重要意義和政策的重要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我國在醫療衛生改革政策的制定上清晰性尚顯不足,可操作性尚顯欠缺的特點。
美國規范化的政策制定過程為中國醫療衛生改革提供了借鑒。我國應該更重視改革政策制定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執行中實現充分的統籌與協調,讓科學發展觀在執政環節中得到具體的體現。
全面推進醫療信息化發展
奧巴馬醫療衛生改革中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是全面推進醫療信息化。醫療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巨大優勢,在當前美國已有三個版本的醫療改革法案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也是奧巴馬此次改革中爭議最少的一環。事實上,奧巴馬此次改革提出的醫療信息化,在美國也并不是首次。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退伍軍人醫院體系的改革正是以醫療信息化為核心,創造了美國醫療衛生改革歷史上獨特的一幕。通過信息系統,美國成功實現了該系統內一千多家醫院信息的互聯、互通、互享,使得監管者和患者都能夠方便地進行評價和監管。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退伍軍人醫療系統從飽受垢病的醫療系統一躍成為美國績效最好、成本收益最高的醫療系統。美國退伍軍人醫療系統的改革,也成為近20年來西方國家公用事業改革的一個亮點,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在進入21世紀后的醫療信息化改革,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美國退伍軍人醫療系統改革的經驗。
美國退伍軍人醫療體系在醫療信息化方面改革的成功,得益于該系統的公立醫院屬性。而在美國醫療體系的其他環節,由于各醫療機構的性質不同,社會服務對象、經營目標和管理理念也都不同,導致它們對醫療信息的需求、供給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較大差異。而醫療信息化的最大要求是實現統一化、標準化的醫療信息管理。因此,醫療信息化的目標在美國的實行過程中仍然具有現實的難度。而對于中國,我們不僅具有占據絕對主導性的公立醫院體系,醫療機構在目標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整合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易于推廣的社會保障制度,讓信息化系統的結構與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特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近年來,各地如北京東城、上海閩行等都在醫療信息化改革中實現了創新性的突破,探索對轄區居民終身健康的信息化管理。這些嘗試,是未來中國實現全面信息化的寶貴經驗。
進一步在中國的制度優勢下實行醫療信息化,不僅符合醫療衛生改革的需要,更能以此為契機,為進一步提高政府在公共事務和行政領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績效提供經驗。基于當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信息具有傳輸速度極快、交流成本極低的兩大特點。在高效的信息系統基礎上,各種公共事務和非機密的行政過程信息可以在政府和公眾之間形成充分的交流,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有管理的民主”。在信息化過程中,各種相關的意見和政策的各種績效指標能夠實現透明、完全的溝通,將大大加強公共事務和行政過程中的民眾參與和監督能力,促進政府部門和地區之間、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協調,并最終為政策的順利執行創造更為順暢的環境。
所以對于中國而言,借鑒美國在醫療信息化方面的改革經驗,更具有適合于中國國情的獨特意義。在中國,醫療信息化不僅對醫療體系的高效率、低成本這兩個重要政策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更因為中國制度下整合的行政管理模式、符合社會主義制度原則的社會保障模式、以及占據主導地位的公立醫院體系,而在實現的意義上比美國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