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廣網北京5月19日消息(記者 徐佳慧)伊朗、土耳其和巴西17號達成協議,伊朗同意將其國內生產的1200公斤純度為3.5%的濃縮鈾運往土耳其,以交換120公斤濃度為20%的濃縮鈾,從事醫學研究和作為核電燃料使用。分析人士認為,這個協議的簽署,使通過談判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前景再現曙光。但就在昨天,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透露,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及德國當天下午在安理會散發關于制裁伊朗問題的決議草案。那么為什么伊朗在核問題上做出讓步和妥協后,還要對它進行制裁?伊核問題最終將如何解決?著名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為您深入分析。
簽署對象與預想不符
記者:此前,伊朗和有關各方在核燃料交換的時間和地點上曾存在分歧,伊朗堅持在本國境內進行交換,并且堅持同步交換的原則。這一次,伊朗、巴西和土耳其三國達成的協議,表明伊朗在核燃料交換的時間和地點上展現出了讓步姿態。但聯合國安理會為什么還堅持對伊朗實施制裁?
張召忠:伊朗是簽署了核燃料交換協議,但是伊朗簽署的對象不是俄羅斯,而是土耳其,這和以前聯合國安理會,包括西方一些國家的認知有差距。之前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一直在協調,希望伊朗能夠從國外進口20%以下低濃度的濃縮鈾。聯合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可以信任的進口對象就是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鈾燃料的生產質量比較高,而且能夠大批量的生產,另外,俄羅斯也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所以其他國家就認為由俄羅斯來承擔這項任務比較合適。

最初俄羅斯和伊朗都表示同意,但是后來雙方鬧了一些別扭,包括伊朗驅逐了俄羅斯飛行員,主要是因為俄羅斯中途更改了出售給伊朗X-300導彈計劃,這些事情就導致了俄羅斯和伊朗之間鈾燃料交換的凍結。凍結以后伊朗就轉向土耳其來商談核燃料交換協議。這次在巴西總統盧拉的調解下,土耳其和伊朗正式簽署了核燃料交換協議,希望通過前一階段伊朗外交的斡旋,通過伊朗總統內賈德在核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上發表的一系列演講以及17號伊朗和土耳其條約的簽署能夠緩解國際上對伊朗的認識,推遲或者取消第四輪對伊朗的制裁。但非常可惜,就在第二天,希拉里表示要繼續對伊朗進行制裁,所以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

伊朗簽署協議未贏得認可和諒解
記者:17號,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簽署核燃料交換協議后作出一個代表“勝利”的手勢。這是否意味著伊朗與西方國家在核問題的較量上占據了優勢?
張召忠:關于要不要進行第四輪制裁,以及第四輪制裁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國際社會已經斡旋了幾個月了,但是結果一再地推遲,主要原因是中國、俄羅斯的態度一直沒有最后定下來。還有一點就是伊朗把核燃料交換的問題作為一張王牌不停地打。在聯合總部召開的核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上,大家的意見也不一致。因為伊朗堅持自己是和平利用核能,而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認為它在發展核武器,所以這一切的問題都是未定的。
那么,伊朗在這種情況下拋棄和俄羅斯進行核燃料交換,轉而和土耳其達成協議,它自己認為通過外交斡旋已經說服了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和其他一些大國,進行第四輪制裁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小。伊朗在這一輪的外交斡旋中,它成功地和土耳其而不是俄羅斯簽署了這樣的協議,它感覺是外交上的一個“重大勝利”,對國際社會緩和對伊朗的制裁和認識也是一個“勝利”,但是在第二天“勝利”馬上就變為一個失敗。

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
記者:伊朗核問題最終將如何解決呢?
張召忠:大家都一致認為伊朗難以逃脫第四輪制裁。這一輪的制裁可能會附加某些條款。比如,伊朗要是再這么折騰,再一意孤行繼續搞核燃料,聯合國有可能采取別的辦法。我個人認為,很可能會用武力解決——以色列也一直在推動以武力解決。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一直壓著以色列,不讓以色列動手。
下一步,美國或者以色列有可能對伊朗的核設施動手,這一切都得看第四輪對伊朗制裁之后,聽其言觀其行,再看一下伊朗的執行情況以及制裁的效果。如果制裁效果不好的話,我很難想象再進行第五輪制裁,因為已經制裁了四輪,沒什么效果,可能就會為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動手提供一個借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