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中方善意未換相應回報--釣魚島背后美國陰影

《世界新聞報》 · 2010-09-30 · 來源:《世界新聞報》
釣魚島爭端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又對南海煽風點火 聯合東盟對華發出"強硬信息"

2010-09-28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幾天前,在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總理溫家寶向美方釋放了足夠的善意和誠意,不僅強調“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還披露中國已正式邀請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適當的時候訪華。然而,中方的善意似乎未能換來相應的回報。

9 月24 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東盟領人在紐約舉行午餐會

  本報記者/艾童

  幾天前,在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總理溫家寶向美方釋放了足夠的善意和誠意,不僅強調“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還披露中國已正式邀請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適當的時候訪華。然而,中方的善意似乎未能換來相應的回報。

  繼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今年7 月公然插手南海問題后,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再次高調介入這一牽涉亞洲多個國家主權紛爭的敏感問題。中日東海撞船風波剛剛平息,南海再掀波瀾,讓不少中國人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高調插手南海問題

  溫總理與奧巴馬總統9月23日舉行了兩個小時的會談。盡管誰都知道中美近來在人民幣匯率、美韓黃海聯合軍演、南海問題等一系列問題上齟齬不斷,但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中美兩國領導人基本上只強調了兩國關系中積極的一面。再加上媒體在這次會晤前傳出中美中斷數月之久的軍事交流有望近期恢復,不少人都對中美關系將趨于緩和抱樂觀態度。

  然而,真正的風暴卻在后頭。就在“奧溫會”的次日,奧巴馬總統與前來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東盟10 國領導人舉行了午餐會。對此次第二屆美國東盟峰會,不少媒體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奧巴馬在南海問題的表態上。

  據白宮提供的文件,與會各國領導人就所謂的“和平解決爭端”、“南海航行自由”等達成了一致。美聯社的報道就此指出,奧巴馬與東盟領導人就中國與其鄰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向中國發出“強硬信息”,要求保證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海域的“航行自由”。而在這次會議前夕,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的標題可謂一針見血:“美國與東盟合作對抗中國”。

  今年7 月,當希拉里明確表示南海問題“事關美國國家利益” 后,曾引起中國方面的強烈抗議。此次,在奧巴馬與東盟各國領導人會議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先發制人”地表示,中國堅決反對與南海問題無關的國家插手南海爭議, 反對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多邊化、擴大化。

  “代理人戰略”突顯

  眾所周知,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勢力范圍,曾在世界各地大打代理人戰爭,導致熱戰不斷,地區沖突頻頻。而如今,美國似乎有重走老路之嫌。

  香港《太陽報》9 月25 日一篇文章指出,今年以來,美國對華戰略愈來愈緊,從北向南煽風點火,逐一引爆中國周邊的“定時炸彈”。為了讓中國這條“巨龍”困陷淺灘,美國玩起了非常擅長的“代理人戰略”,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議,挑撥離間,使這些國家倒向美國,淪為華府的制華排頭兵。

  令人擔憂的是,就在奧巴馬大談美國將在亞洲“發揮領導作用”之際,亞洲一些國家也大聲附和。比如,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在此次美國與東盟領導人午餐會后就表示,東盟迫切希望與華盛頓的關系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以維持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

  然而,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介入南海問題,不僅無助于地區穩定,反而會使該地區局勢更加復雜化。

釣魚島背后美國陰影 美"制造""利用"中日主權爭議

2010-09-28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自撞船之日起,北京和東京之間你來我往,雙方對抗不斷升級。而與此同時,來自遙遠大洋彼岸的聲音同樣引人注目,美國政府高層始終保持對釣魚島爭端的高度關注,對待中國可謂是一半紅臉,一半黑臉,大唱雙簧。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中)、國防部長蓋茨(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
(左)資料圖片。中日撞船事件后,三人均強調美國將對日本履行防務義務

  中日主權爭議系美國“制造”的歷史問題,如今又被美國加以利用

  本報特約撰稿人/蔣翊民

  9 月25 日凌晨,在釣魚島撞船事件中被日方非法抓扣長達17 天的中國船長詹其雄安然返回祖國。自撞船之日起,北京和東京之間你來我往,雙方對抗不斷升級。而與此同時,來自遙遠大洋彼岸的聲音同樣引人注目,美國政府高層始終保持對釣魚島爭端的高度關注,對待中國可謂是一半紅臉,一半黑臉,大唱雙簧。

  事實上,釣魚島之所以成為中日之間的爭議性話題,美國難脫干系。而在本次撞船風波中,人們也可以隱約看見日本背后的美國陰影。

  插入東亞的楔子

  釣魚島列島位于中國臺灣省東北約92 海里的東海海域,是臺灣省的附屬島嶼,主要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及一些礁石組成。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釣魚島”的名稱也是最先出現于中國明代的典籍中。就連日本在1783 年出版的地圖也標明釣魚島是中國領土。

  1895 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將臺灣島以及釣魚島等附屬島嶼割讓與日本。但根據1943 年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宣言,日本竊取中國的領土必須在戰后予以歸還。1945 年7 月,中、英、美三國在日本投降前夕發表“波茨坦公告”,規定日本主權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本土以內。

  隨著二戰結束,美蘇兩大超級大國迅速滑向冷戰,美國開始修正其亞太戰略,將琉球群島作為西太平洋戰略重心之一。在此戰略指導下,美國拒絕了當時中國民國政府要求歸還琉球的合理要求,將琉球群島劃為自己的托管領地。

  鑒于冷戰形勢的變化,1971 年6 月,美國同日本簽訂《歸還沖繩協定》,將釣魚島同時劃歸日本。此舉立即引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于1971 年 12 月發表聲明,對此表示強烈譴責。臺灣人民更是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保釣運動”,當時還是臺大學生的馬英九就曾是臺大保釣游行的組織者之一。面對各方的強烈反應,美國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立場,表示不承認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但有媒體透露,美國將釣魚島劃歸日本可能有幕后交易。

  伴隨著釣魚島海域附近勘探出豐富資源,中日釣魚島爭端也日趨白熱化,該海域頻頻出現緊張事態。釣魚島就好像是美國在東亞打入的一根楔子,時時撥動著中日兩國敏感的神經。

  暗中攪和撞船風波

  很顯然,本次中日撞船風波并非孤立的突發事件,而是中日之間在釣魚島問題上矛盾累積發酵的必然結果。這一事件的發生,同樣與美國密切相關。

  早在今年8 月16 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就曾對釣魚島問題表態,一方面含糊表達美國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的“中立”立場;另一方面卻肯定釣魚島適用《日美安保條約》。美國的曖昧態度顯然被日本強硬派解讀為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默認支持日本。而日本菅直人政府在國內選舉的壓力下更是急于修補美日同盟關系,因而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以討好美國,這無疑埋下了中日撞船乃至對抗的伏筆。

  撞船事件發生后,美國一方面做出公正姿態,呼吁中日雙方和平解決爭端,造成中日雙方均有求于美國的輿論態勢;而另一方面卻又宣稱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暗示美國將可能軍事介入。在撞船事件發生當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宣稱, “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沒有立場,希望中日兩國和平解決爭端。”但在9 月14 日,恰在日本對是否放還中國船長舉棋不定之時,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悄然訪問東京。作為美國政壇圈內人,阿米蒂奇曾最早主張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據報道,面對當時中日對抗逐漸升級的態勢,他表示,日本政府“判斷準確,反應適度”,并慫恿日本“增加防務開支” 及“提升日美聯合軍演”。

  其后,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國防部長蓋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將軍也先后表示,美國對亞太地區負有“安全責任”,同樣暗示美國不會對中日可能發生的沖突袖手旁觀。

  身為美國總統的奧巴馬雖未直接談及中日釣魚島爭端,卻也頗具傾向性地表示美國與日本在亞太地區有共同而長遠的利益,同時在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上威脅制裁中國,并在聯合國大會上不點名批評中國,力壓中國在中美一些分歧中做出讓步。

  美國緣何暗中攪和中日紛爭?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中日爭端很有可能被奧巴馬政府利用,成為其加快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的口實。媒體此前已報道,美日將在年底舉行聯合軍演,演習地點包括釣魚島附近水域。從“天安號”事件后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加入太平洋戰區,到希拉里國務卿游說東盟各國尋求支持,乃至日前美國核潛艇移師日本,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已經初見端倪。
太平洋恐難“太平”

  “日中關系是重要的雙邊關系,日本決意要努力修復日中關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在詹其雄被放還后作出上述表態。但兩國關系的改善顯然不可能如此輕松,恰如諸多評論家指出的:中日關系現在正處于轉折的緊要關頭。況且,中日雙邊關系并不僅僅是中日雙方的問題,而是無時無刻不受到美國的影響。

  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稱霸全球的國家,美國的東亞戰略具有相當的擴張性。加強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確保在更多國家的軍事準入,成為當前美國東亞安全戰略的突出特征。2009 年上臺的奧巴馬更是高調宣稱自己是“太平洋總統”,美國將回歸亞太地區。顯而易見,不論從歷史抑或是現實來看,美國始終是亞太地區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也會投射到中日關系上。作為美國在東亞最大的盟友,日本在東亞地區既有自身的安全利益,同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的東亞戰略相協調。此次撞船風波有可能促使日本加快軍事部署,中日東海問題之爭將有可能更趨“實質化”,甚至不排除中日之間可能會出現強度更大的對抗。而同時,日本必須要兼顧美國東亞戰略,只要中美關系不滑向戰略對抗,那么中日爭端就會在可控的范圍之內,本次日本政府強硬態度的逆轉,不排除美國從中發揮影響的可能性。但這也同時意味著,如果中美滑向戰略對抗,那么中日關系亦很難維持穩定。

  中美較量的“橋頭堡”

  面對中國的崛起,奧巴馬政府在上任之初即高調宣布“重返亞洲”,一方面固然著眼于同中國進行接觸,深化同中國合作乃至提升雙邊關系;而另一方面卻不忘加強同盟體系,特別是有意利用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心理,加強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存在,似有戰略圍堵中國之意。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特別是進入2010 年,中美之間摩擦不斷。盡管當前中美之間的摩擦依舊是戰術層次上,但不代表雙方不可能滑向戰略較量。中美之間勢力差距在縮小,但分歧領域卻在加大。國內已經有權威學者警告“中美之間重大戰略較量在所難免”,“中美之間很有可能通過幾次重大戰略較量才能摸出雙方新的政策底線”。

  美國在東亞軍事存在的基礎就是其在冷戰時期構建的同盟體系,其中美日同盟又居于基軸性地位。而日本極有可能在中美可能出現的對抗中扮演其早已習慣的 “橋頭堡”角色。(蔣翊民)

日媒配合官方對華出牌 客觀、中立、理性基本喪失

2010-09-28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中國漁船被扣事件終于暫時平息。然而,釣魚島風波繼續在日本國內發酵。《世界新聞報》駐日本記者一直在密切跟蹤釣魚島風波中的日本輿情,發現日本媒體對整件事的報道都和平時輿論先行的報道方式有所不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9 月25 日,詹其雄(前右)在妻兒和相關人員的陪同下離開包機

  在政府的無形管控下,其標榜的客觀、中立、理性基本喪失

  本報駐日本記者/王洋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一筆

  中國漁船被扣事件終于暫時平息。然而,釣魚島風波繼續在日本國內發酵。《世界新聞報》駐日本記者一直在密切跟蹤釣魚島風波中的日本輿情,發現日本媒體對整件事的報道都和平時輿論先行的報道方式有所不同:在過去的半個多月里,無論是主流大報還是地方媒體,都跟日本政府步調一致。在國家利益面前,平日你爭我辯、互不相讓的日本媒體突然“溫順”起來,成為日本政府控制國內輿論的拐杖。

  日本媒體“見風使舵”

  自9 月7 日中國船員被日方非法抓扣后,該事態的每一步走向都受到了日本媒體的極大關注。每天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都能看到與撞船事件相關的消息和評論。不僅是像《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這樣的全國性大報,連一些地方性媒體,譬如《北海道新聞》、《神戶新聞》等,也都把撞船事件當成一個熱點來報。

  《世界新聞報》駐日本記者觀察到,隨著撞船事件的推進和演變,日本媒體的輿論風向也在發生變化,可以把中方出臺反制措施作為一個節點。

  撞船事件剛發生后,日本各大媒體基本上都是按照海上保安廳和外務省公布的資料來撰寫報道,報道以敘述事件的經過為主,煽動性言論不多。日本媒體對事件的描述同政府口徑一致,稱中國漁船是因為在日本領海內進行 “違法”海上作業遭到日方警告,之后在“逃離”的過程中與日方巡邏船發生相撞。日方扣留中國漁船、逮捕中國船長“理所應當”。關于釣魚島的主權歸屬,除了《朝日新聞》用了比較客觀的表述——— “尖閣諸島存在主權爭議外”,其他主流大報一律將釣魚島稱為 “尖閣諸島”。在此后的報道當中,日本媒體也常常宣稱,日本政府按照國內法逮捕中方船長是“符合國際原則”的。

  直到中國外交部19 日決定暫停中日省部級以上交往之后,日本媒體才出現了一些緩和的聲音。日本時事通信社在20 日的報道中稱,由于涉及到領土與主權問題,中方在此次撞船事件當中顯示出了強硬的態度,這將不可避免地對中日關系造成極大的沖擊。《每日新聞》的文章說,在中方反制措施出臺后,如果日本政府仍然不做讓步,將影響到11 月份在日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 APEC 首腦會議,屆時,中日領導人是否見面都將成為問題。

  政府暗示媒體冷處理

  據《世界新聞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觀察,整個事件日本媒體雖然報道很多,語氣也不乏強硬,但與此前炒作一些涉華問題相比,這一次的處理方式相對低調。但這不能說是媒體的自我克制,而是媒體所處的政治環境和政府的無形控制發揮了作用。

  撞船事件發生之時,正值民主黨代表選舉正酣,所以一開始,民主黨內的挺菅直人派和挺小澤派都對釣魚島風波采取了冷處理的方式。鑒于怕被候選人利用,媒體也沒有進行煽動性報道。

  而當菅直人獲得選舉勝利、成功連任首相之后,鑒于利用撞船事件操控選舉議題的目的已經達到,于是,首相內閣對媒體的報道定下低調的基調,希望拖過敏感期。有消息人士稱,事實上,日本政府官員私下跟媒體打過招呼,希望冷靜對待撞船事件,避免報道過于集中,以防止日本輿論過熱,使得局面難以控制。所以,這次,除了幾家主流報紙派記者去石垣島采訪海上保安廳外,一般報社的記者都沒去湊熱鬧。

  隨著中方反制措施的出臺,日本政府也害怕中日關系惡化到無法收拾的局面,于是在這個時候,日本媒體上開始出現理性的聲音。但也有媒體從市場效應出發,煽動民族情緒。一些偏右的日本媒體連續報道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關于“中國反擊日本”的批評性言論。還有媒體用煽動性的標題強化中國的“施壓”舉措。

 政府“軟手段”掌控媒體

  日本號稱是“新聞自由”的國家。但是當市場遭遇愛國時,日本媒體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在日本新聞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案例。1960 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和美國修訂《日美安保條約》之后,日本國內的進步力量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最后,好幾家大報選擇站在政府一邊,聯合發表聲明認為抗議行動不妥。

  在涉及到國家利益的關鍵時刻,日本政府往往會暗中干涉媒體的報道內容。這就不能不提日本政府影響媒體的“軟手段”——— 日本記者俱樂部。

  所謂日本記者俱樂部,是一個類似會員制的新聞采訪組織,日本首相官邸、各中央部門、地方各級政府等部門,通過俱樂部向各媒體的對口記者發布消息。各個俱樂部的記者往往會對被采訪對象進行統一的采訪,收到被統一口徑的采訪內容。因此,記者俱樂部在某種程度上實施著對媒體的內容管理。

  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媒體口徑一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本國民自小就接受了錯誤的歷史教育,媒體希望把錯誤的主權觀和歷史觀延續下去。日本的教科書講到釣魚島時,一般都稱為“尖閣諸島”,標明是日本領土。日本媒體在遇到釣魚島問題時,往往會拿出一系列對日本有利的證據,而對那些不利的證據只字不提。所以,但凡釣魚島周圍發生情況,日本民眾就總以為是他國漁船侵入了日本領海。當政府需要利用民眾的錯誤認知漁利時,媒體往往就會掩蓋釣魚島的爭議性,顧左右而言它。

  新聞分析

  公布錄像問題日媒為何改口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媒體的這種“不作為”,表面上看是幫了政府的大忙,但實際上卻對中日關系造成了傷害。媒體肩負著輿論引導的作用,如果媒體不能正確對待歷史、澄清真相,反而朝著相反的方向誤導民意,最終損害的是兩國的長遠利益。

  此次撞船事件發生后,日本媒體有意回避中國在歷史上擁有釣魚島主權的事實,公然談論最初登上釣魚島的是日本人。甚至在缺乏調查證據的情況下,就一口咬定是中國船只故意撞到日本船只。當中方要求日方公布海上保安廳拍攝的全部撞船錄像時,日本媒體開始還很強硬地要求公布錄像,但是當獲知內部消息后,馬上就不再提錄像之事,因為他們知道公布錄像就意味著海上保安廳的野蠻行徑也會隨之公布于眾。

  由于從小接受的錯誤歷史教育,部分日本網民針對撞船事件不乏過激言論。然而,一些不負責任的日本媒體直接將這些言論用在報道中。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給中日關系火上澆油。(一筆)

美軍關島演習暗指南海 加固遏華“第二島鏈”

2010-09-25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美軍突然重啟演習,目的是為了配合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調整,進一步強化關島的“戰斗中樞”作用,以威懾及遏制不斷壯大的中國軍隊。

“勇敢之盾2010”演習舉行期間,艦載機在“華盛頓”號核航母甲板上起降

  強化遏制中國的第二島鏈“戰斗中樞”,假想區域轉向南海

  本報記者/楊歡

  自7月底美韓軍演引發中美較量之后,被警告應遠離中國周邊海域的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8月中旬在日本海舉行的美韓“乙支自由衛士”演習,原定參加的“華盛頓”號也沒有現身。不過,就在上周,這艘神神秘秘的“海上堡壘”突然出現在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屬地——關島,參加為期10天的“勇敢之盾2010”演習。

  從時間上看,今年的演習來得有點突然,因為自2006年和2007年舉行過兩次之后,該演習就此畫上了休止符。有分析認為,美軍突然重啟演習,目的是為了配合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調整,進一步強化關島的“戰斗中樞”作用,以威懾及遏制不斷壯大的中國軍隊。臺灣媒體則分析稱,此次演習有指向南海的味道。

  時隔三年再度“耀武”

  “勇敢之盾2010”演習從9月12日持續到21日。雖然時隔3年后再次舉行,但美軍并沒有大肆聲張。9月8日,美聯社發布了演習即將開始的簡短消息。隨后,演習內容一直秘而不宣。不過,從美國軍方此前透露的參演兵力來看,今年的演習聲勢不小。

  據美國媒體報道,“勇敢之盾2010”演習匯集了美國分布在亞太各基地的1.4萬名兵力、18艘艦艇和上百架戰機。

  海上力量方面,“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是美國海軍常駐西太平洋的核心作戰力量,包括第5艦載機聯隊、第15驅逐艦中隊、“考佩斯”號和“西羅”號巡洋艦。美軍最先進的弗吉尼亞級“夏威夷號”核攻擊潛艇、洛杉磯級“土桑號”核攻擊潛艇,以及“艾賽克斯”號兩棲攻擊艦、“麥克坎貝爾”號“宙斯盾”驅逐艦等先進艦艇也趕來助陣。參演的戰機、轟炸機、加油機超過150架,其中包括16架F-22“猛禽”戰斗機。

  第七艦隊航母戰斗群指揮官科洛伊少將對美國媒體表示,這次演習的目的在于強化美軍各兵種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并提高它們在所有作戰領域內對海、陸、空及太空目標的偵察、定位、跟蹤和打擊能力。“B-52轟炸機、航母戰斗群這些不經常在一起操練的作戰平臺,能夠借演習之機匯集到一起,鍛煉協同作戰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有助于美軍各兵種更為迅速地應對太平洋地區的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態。”科洛伊少將說。

  有臺灣媒體指出,“勇敢之盾”演習原是美軍為應對假想中的臺海危機而設計。2006年和2007年的演習都十分高調,參演兵力均達到2.2萬人,而且美軍出動了3個航母打擊群的作戰力量。2006年的演習,美軍還邀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軍官進行觀摩。而今年的演習,規模明顯縮水,也許是美國有意避免激化中美關系而為之。但演習本身傳遞出的信號依舊未變,是美國宣布重返亞太后,對中國軍力的又一次“耀武”。

  顯示干涉南海決心?

  “‘勇敢之盾’演習選在關島水域舉行,凸顯了關島在美軍西太戰略部署中的支點作用。”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趙小卓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趙小卓指出,由于關島特殊的地理位置,美軍一直將其視為理想的前進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近年來,美軍不斷擴建、升級駐關島的軍事基地,試圖將其打造為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快速反應和遠程投送中樞,旨在對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形成戰略威懾。

  目前,關島已經成了戰略轟炸機、攻擊核潛艇等各種先進作戰平臺的大本營。美軍已經在關島部署了63枚AGM—86C型空射巡航導彈,建成了美空軍第二大航空燃油儲存站;美軍還在關島組建了第15潛艇中隊,并已部署3艘“洛杉磯”級核攻擊潛艇。一項更為龐大的計劃是,美軍準備將關島打造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投資5340萬美元加強阿普拉軍港的建設,使該港具備常駐航母編隊及3至5艘核動力攻擊潛艇的能力。

  美國在關島的空中力量也在不斷提升。2008年,美國F-22“猛禽”隱形戰斗機和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先后進駐關島,完成“歷史性的部署”。今年9月,美國空軍首次在關島安德森基地部署了一架“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并且表示在明年上半年以前還將再度部署2架無人偵察機,從而使偵察范圍覆蓋整個亞太地區。此外,美軍還計劃在2014年前把近萬名海軍陸戰隊員從沖繩遷至關島基地,將其打造為西太平洋“第二島鏈”的軍事核心。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海空軍基地設施的不斷完善,關島已經逐漸成為美軍在西太地區的一級“戰斗力根據地”。未來,美國可借助關島的地緣優勢,增強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干預能力,甚至對中國的周邊安全構成一定的干擾和威脅。據公開報道,美國空中力量從關島出發,對亞洲地區實施軍事打擊,比從美國本土出發快14個小時。美軍艦艇編隊從關島出發,到亞洲沿海執行作戰任務,比從夏威夷出發快5天。

  有分析認為,美國加固關島的戰略支點作用,含有監察及干預中國東海、南海事態的用意。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說,“與前兩次演習不同的是,‘勇敢之盾2010’演習的假想區域從臺海換成了南海。”該報還指出,今年的演習有一個特別之處:駐日美軍基地抽調了大批兵力參演,除部署在日本橫須賀的“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外,還包括母港在日本佐世保的“艾賽克斯”號兩棲攻擊艦第11海軍陸戰分遣隊,以及日本巖國基地的第12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大隊等。

  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趙小卓認為,關島雖然距離南海不近,但也在美軍的作戰半徑之內。“美軍戰機靠空中加油就可以飛到南海。”

  加固遏華“第二島鏈”

  在美國的“島鏈制華”戰略中,關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共形成3個“島鏈”:“第一島鏈”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等地的美軍及相關力量組成,是美國向西部署的最前沿;“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由駐扎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基地群組成,是一線美軍的后方依托;“第三島鏈”則以夏威夷為中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后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御前哨。

  近年來,美國軍方對于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極為關注,特別是對中國海軍頻頻突破“島鏈”的行為表現出擔憂。

  早在2004年,日本媒體就披露過中國“漢”級核潛艇深入太平洋,甚至繞行關島一周的消息。此事曾讓五角大樓頗為震驚。今年8月16日,美國國防部向議會提交的《有關中國安全發展的年度報告》,再度對中國海軍活動范圍“已擴大到日本本土、菲律賓和關島等地區”表示了關注。前幾天,華盛頓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主席安德魯·克雷皮內維奇也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撰文稱,中國的“反介入”能力已從中國沿海延伸到了關島。

  美國媒體評論稱,美軍在關島水域的“亮劍”行為,顯示了美國要將中國海軍封鎖在“第二島鏈”之內的決心。無論是出動“華盛頓”號航母,還是派出最先進的核攻擊潛艇,都是要告訴中國,美國在太平洋的制海權是不容挑戰的。

  也有中國專家表示,“勇敢之盾2010”演習的重點是檢驗美國提出的“空海一體戰”的作戰理念。而該理念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整合美國海空軍的戰力,以阻止軍力不斷增強的中國通過“反介入”手段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力量。

  記者觀察:美軍航母為何堅持進黃海

  本報記者/劉言

  在今年8月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中國海軍向西太平洋擴張”再度成為美國煽動“中國軍力威脅”的一個噱頭。隨著亞洲經濟的整體崛起,特別是中國的飛速發展,美軍的全球戰略重心也開始東移,從傳統的歐洲和中東逐漸轉向西太平洋地區。近些年,美軍不斷向西太調兵遣將,巡航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重型武器先后進駐西太。與此同時,美國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看家武器”——航母的威懾作用。

  在持續兩個月的“黃海風波”中,美國再一次打出了“航母牌”,企圖對中國形成心理威懾,宣示美國在西太地區的獨霸地位。雖然在7月底的美韓聯合演習中,“華盛頓”號航母最終只在韓國東海(中國稱日本海)露了露面,但美國軍方仍然堅持“華盛頓”號有進入黃海的權利,并竭力為此營造氛圍。在取消了參與8月中在東海進行的美韓“乙支自由衛士”演習之后,“華盛頓”號航母轉戰關島水域宣示武力,或可視為美軍不言放棄的意志展示。而在9月初,當人們期待10月份的美韓黃海演習會玩出什么新花樣的時候,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杰夫·莫萊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華盛頓”號航母將會如期參加黃海演習。

  為什么美國航母一定要來黃海?或許“華盛頓”號艦長大衛·羅斯曼上校的一番話可以給出答案。在“勇敢之盾2010”演習舉行前夕,羅斯曼上校對美國媒體說,“‘華盛頓’號常駐亞太是要傳達一個信息:美國將技術最先進、戰斗力最強的航空母艦部署在西太平洋,是為了確保這個地區的局勢穩定,確保美國對該地區的全面掌控。”

  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趙小卓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美國人對航母似乎有種迷戀的心理。自二戰結束之后,美國一直視航母為不可戰勝的“海上堡壘”。“今天,即使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等一些國家的海上力量增強了,導彈打得更準、更遠了,美軍仍然將航母視為戰略威懾的首要工具。美國航母四處巡游,是一種力量的展示,意在告誡亞洲國家,12海里之外的任何海域都是美國可以凌駕的區域。”趙小卓強調,美國應該認清世界發展趨勢,隨著各國軍事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單靠航母威震四方的局面必將成為歷史。

  新聞背景:一支長矛插進西太平洋

  關島地處西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的一個島嶼。它狹長的島形像一棵巨大的枯樹干,沿東北-西南方向臥于大洋之上。目前,島上的美軍基地與設施約占全島面積的1/3,主要包括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三大塊。

  關島與美軍東北亞基地群、東南亞基地群等30多處基地構成一線基地網,同時也是美海軍各類艦艇編隊,尤其是航母編隊進入西太平洋的必經之地。島上建有國際機場,辟有7條國際航線。加之靠近多條海上國際運輸航線,可扼守美國宣布要控制的全球16個航道中的4個,關島遂成為西太空、海交通的重要樞紐。

  關島就像是美軍插入西太平洋的一支長矛。駐關島美軍,西可支援亞洲沿海地區作戰,東可連接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是理想的前進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向南連接東南亞、大洋洲,向北連接日本、朝鮮半島,便于支援兩翼作戰。駐扎在關島的美國海空軍力量,能夠遏制北至對馬海峽、南至馬六甲海峽的廣大海域,也可對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及亞洲大陸的所有國家進行戰略威懾。(楊歡)

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民轉軍 預算增加權力延伸

2010-09-25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在目前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日本各部門都在削減預算,然而作為海上保安廳管轄部門的國土基礎設施交通省的預算反而在增加。其活動范圍也從日本周邊海域延伸到了馬六甲海峽等海域。

8月18日,日本海上保安廳一架直升機撞上電纜后墜入大海,圖為正在打撈失蹤人員

  最初它只是一個過渡性組織,如今變成一支準軍事部隊

  本報特約記者/一筆

  中日漁船事件近日再次升級,9月19日,日本法院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將被日本海上保安廳非法抓扣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的拘留期限再次延長10天。

  一直以來,為避免出動軍艦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外交和法律問題,日本政府始終將海上保安廳作為日常巡邏和監控釣魚島海域的主力。盡管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職責被定義為海上治安、維護海洋權益和海上防災救災,但與其他國家的類似機構相比,日本海上保安廳卻擁有驚人的規模。

  多次差點被取消

  早在二戰之前,日本周邊海域的警戒和救護都屬于日本海軍的管理范疇。日本戰敗后,根據美國占領軍司令部的要求,日本海軍除了掃雷部隊以外一律解散。當時日本周邊海域的走私現象非常猖獗,為了應付這個局面,1948年5月,日本當局在運輸省下掛靠了一個部門,專門屢行海上治安管理、海難營救的職責。這個部門就是海上保安廳。最初它只是一個過渡性組織,暫時用來替代被解散的日本海軍。當時有些日本政治家幻想如果日本軍隊能夠恢復,這個臨時部門就會被裁并。為了隨時可以恢復昔日的光輝,日本于是就用海上保安廳來保存海軍精英。

  在戰后的風云歲月中,日本海上保安廳經歷了多次被取消的危機。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在日本政府決定成立自衛隊時,考慮將海上保安廳部隊直接改建成海上自衛隊。但由于海上保安廳建成之初是模仿美國的海岸警衛隊,成員基本上不是海軍出身,而是原來警察管轄的各個高等商船學校,這樣就會與日本海軍出身的人員產生激烈的對立與沖突。經過多方博弈,日本政府最終決定建立一個全新的海上自衛隊,其成員以海軍學校的學生為主,海上保安廳則由商船學校、警察學校以及部分海軍人員組成。

  從以上的人員構成可以看出,海上保安廳的職責大致包括四方面:一是警備,凡是在海上的各種犯罪都由海上保安廳負責處理。二是海上救援,包括火災、撞船、急病等海上救助。三是海洋情報的業務,包括海圖、海流、海底斷層等與海洋相關資料的測量。四是交通管理,包括各種燈臺管理、海上航行管理等等。

  海上保安廳的實戰能力

  實際上,海上保安廳的任務遠不止這些,它其實是一個力量很強的準軍事部隊。戰前的日本海軍軍艦除了被美軍銷毀的那部分以外,剩下的都由海上保安廳接管。在戰后60多年的時間里,海上保安廳的整體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種大、中型海面巡邏船達到100多艘,超過了一般中型國家的海軍實力。

  在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海洋調查職能一直沒有公開宣傳過。但實際上,海上保安廳對于日本周圍的所有海區及相鄰海區都做了詳細的調查,包括海流走向、地質構成等方方面面。這些原本屬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調查范圍,如果利用海上保安廳的名義進行調查,面臨的外界阻力要小得多,而達到的效果則是相同的。

  為提高海上保安廳的實戰能力,從1999年開始,海上保安廳與海上自衛隊定期以“釣魚島”為背景實施聯合射擊訓練、情報交換訓練和實兵演習。僅2002年,雙方的各類聯合訓練就達到30余次。

  在目前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日本各部門都在削減預算,然而作為海上保安廳管轄部門的國土基礎設施交通省的預算反而在增加。其活動范圍也從日本周邊海域延伸到了馬六甲海峽等海域。由此可見,日本海上保安廳其實是沒有穿軍事外衣的軍事部隊。

  鏈接:自衛隊提供軍事支援

  冷戰結束后,日本海周圍的走私活動持續增加,一貫獨立行事的海上保安廳日漸感到需要自衛隊給予軍事上的強有力支援。

  2001年,日本修改《自衛隊法》和《海上保安廳法》,明確規定當發生緊急情況時,海上保安廳的所有艦艇歸日本防衛大臣指揮,也就是立刻民轉軍。如果按照現在公布的數字,這兩種力量聯合所產生的是相當于世界第二大海軍力量。同時,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只裝有機關炮等輕武器,對于海上行動的偵察和警戒等都是強有力的支援。

日本要向釣魚島方向增兵 自衛隊謀劃擴軍

2010-09-25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共同社報道說,為了應對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日本正研究在防守力量薄弱的沖繩縣宮古島以西部署部隊。新的構想是,到2020年,這一駐兵人數將增至2萬人。

先進的海上巡邏艦,成為日本嚴密封鎖釣魚島海域的利器

  企圖由海警控制轉為駐兵占領,將對該島的竊踞永久化

  本報記者/鞠芳/楊歡

  就在日本方面決定延押中國漁船船長,中日緊張關系升級之際,日本媒體獨家披露的一條消息再次刺激了中國人的神經。日本共同社9月20日的一篇報道稱,為應對釣魚島問題,日本防衛省計劃將駐扎在所謂的“西南諸島”的自衛隊人數由現在的2000人增加到2萬人;同時,出于防范中國等原因,將現有陸上自衛隊的規模從15.5萬人擴充到16.8萬人。在中日撞船風波愈演愈烈之際,日本此刻傳出計劃向“西南諸島”增兵的消息,其以武力占領釣魚島的意圖可謂昭然若揭。

  日本要大增西南諸島駐軍

  共同社報道說,為了應對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日本正研究在防守力量薄弱的沖繩縣宮古島以西部署部隊。沖繩本島現在的陸上自衛隊人數僅有約2000人,新的構想是,到2020年,這一駐兵人數將增至2萬人。

  日本所說的“西南諸島”,是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國臺灣島以東的島嶼,其中包括中國擁有主權的釣魚島。冷戰時期,日本以前蘇聯為假想敵在北方重點部署防衛力量,“西南諸島”的防衛相對松懈。冷戰結束后,日本自衛隊開始商討在“西南諸島”加強防衛力量。2004年制定防衛大綱時,由于中日關系處于低谷,強化在“西南諸島”的防衛力量在當時即成為壓倒性的意見。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這種趨勢一直有增無減。

  實際上,日本早已彰顯將加強在“西南諸島”駐兵的跡象。據報道,日本即將于年底出臺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強調將防衛重點轉到“西南諸島”。今年7月,日本《產經新聞》也報道說,為應對日益壯大且頻繁現身東海及太平洋的中國海軍,日本將擴充裝備的潛艇數量,由目前的18艘增加到20艘。這將是1976年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首度增加潛艇數量。

  此前,日本計劃在與那國島駐軍的消息,曾引起中國大陸及臺灣的高度關注。與那國島距離沖繩本島約520公里,距離臺灣僅110公里,與釣魚島相距也只有約150公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據報道,與那國島當地政府已多次要求日本防衛省向該島派遣自衛隊,而防衛省對此持積極態度,據傳已計劃在那里部署100人左右的沿岸監視部隊。

  不僅如此,日本防衛省還準備在距釣魚島不遠的宮古島或石垣島上派駐自衛隊。

  隨時準備駐兵釣魚島

  近一兩個月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動作頻頻:先是逼著美國政府明確表態《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隨后,日媒披露說,日美定于12月在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水域進行“奪島”聯合軍演;緊接著,日媒又傳出日本擬將25個離島“國有化”,并將此作為日本宣稱擁有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的“重要依據”和基點。僅僅半個月后,中日釣魚島撞船風波就發生了。

  上述一連串的事件似乎很難用“偶然”或者“巧合”去解釋。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陡然強化了對釣魚島的控制,正在醞釀著通過武力強占釣魚島。

  眾所周知,釣魚島是臺灣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為臺灣島的附屬島嶼,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但自上世紀60年代末聯合國宣布釣魚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油氣資源后,日方立即單方面進行了勘探活動,接著又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于中國的標記毀掉。1990年,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列島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此后,日本更逐步加強了對釣魚島的軍事圖謀。

  日本陸上自衛隊下設專門的“離島特種部隊”。這支部隊編制為660人,成立于2002年3月,由兩棲突擊、特種空降、情報偵察等若干分隊組成,主要負責島嶼特種作戰。從2004 年開始,該部隊以釣魚島為背景進行了多次模擬演習。其中,引起外界廣泛關注的是2006年1月該部隊首次前往美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舉行“奪島演習”。預定于今年12月舉行的日美聯合演習,是演習地點首次包括釣魚島水域。

  目前,日本在釣魚島附近水域建立了所謂的“三層警備網”,對企圖靠近釣魚島的中國船只進行攔阻。其中,距釣魚島12海里以內水域被設為“絕對禁止區”,對進入該海域的中國船只 “不惜代價”地進行驅逐,包括撞擊、高壓水槍噴射等方式。

  輿論注意到,早在1996年和2004年,中國人都成功地登上過釣魚島宣示主權。但此次,中國派往釣魚島海域的漁政執法船和兩岸的保釣船只都被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艇攔截在距離釣魚島12海里以外。據執行護航任務返回的“中國漁政202”船政委向媒體披露,糾纏封堵該船的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一度多達7艘,空中一直有直升機在盤旋。日本艦船有時距中國漁政船不到1海里,這對于航行速度較快的大型船只而言是很危險的,當時的情形真的是“驚心動魄”。

  除了在軍事上逐步加強對釣魚島的控制外,日本政要在相關表述上也越來越強硬。包括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內的多位日本政要近來都強調,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日本新外相前原誠司近日表示,“在東海,日本不存在任何領土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武力強占釣魚島的圖謀已久,目前正在以不惜一切代價的姿態加強對釣魚島的軍事控制,隨時可能在島上駐軍。

  新聞背景:自衛隊謀劃38年來首次擴軍

  根據二戰后日本通過的《和平憲法》,日本不得擁有軍隊,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即自衛隊)僅可專守防衛。然而,眾所周知,日本如今的軍事實力和國防預算在世界上均位居前列,作戰思想早已從被動防御轉為“發展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

  日本自衛隊由海、陸、空三軍組成,目前總兵力大約為24萬多人。其中,陸上自衛隊有15.5萬人,海上自衛隊有4.6萬人左右,航空自衛隊有4.5萬人左右。

  據日本共同社20日報道,多名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的相關人士披露說,為增強應對東亞安全局勢變化等原因,防衛省計劃擴大陸上自衛隊的編制,增加1.3萬人,并有意將此內容寫入新《防衛計劃大綱》。

  如果上述計劃順利實施,將是陸上自衛隊自1972年度以來首次擴大規模。但報道承認,當今趨勢是重視可拒敵于國門之外的海軍和空軍,再加上資金上的困難,陸軍擴充計劃的通過可能有一定困難。(艾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久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在线插放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高清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有码 | 亚洲欧美最新在线网址 | 久久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