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氣候問題是一個偽問題

流星 · 2010-04-30 · 來源:烏有之鄉
氣候問題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流星2010-3-31)
一、引言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天瑞)
這是中國兩千多年前的一則寓言故事,叫作杞人憂天。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杞人憂天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笑談,憂慮天塌下來的人大概沒有了,然而,為氣候變暖困擾而“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卻與日俱增,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災難的代名詞。在世界范圍內幾乎形成了一個共識:工業化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的能源消耗(特別是化石能源)造成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增加,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全球氣溫的升高,導致冰山融化、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死亡、生態環境惡化,洪澇、干旱、臺風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發,許多國家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黑熱病、登革熱、腦炎增加或再次發生。。。嚴重威脅人類未來的發展和生存。
國家機構、政府要員,權威組織、知名專家。。。言之鑿鑿!一時間,氣候變暖、低碳經濟成了全球主流媒體炙手可熱的焦點,成為各國政治家、政府要員幾乎一致的共識,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以此為彰顯素質的時髦話題。更有甚者,一個太平洋島國的一大群政府高官居然鉆到海底去開會,以警示氣候變暖的危機。
情況果真如此嗎?是氣候在變暖還是我們的頭腦在發熱?無論如何,我們都應保持清醒和冷靜。

二、所謂氣候問題
大概70年代,科學家把氣候變暖作為一個全球環境問題提了出來。80年代,這一問題逐漸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和外交議題。1992年聯合國里約環發大會上,通過并開放簽署《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在日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國會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哥本哈根協議》,氣候問題成為21世紀全球范圍內一個重大國際問題。
這里其實有四個問題(或者說是概念),必須明確。一是氣候變化;二是氣候變暖;三是氣候變暖與溫室氣體的關系;四是氣候變暖與自然災害的關系。
全球氣候變化是指全球氣溫平均值和離差值兩者中的一個或兩者同時隨時間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通俗地講,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氣候平均狀態的變化,即氣候變暖或者變冷;離差值增大,表明氣候狀態不穩定性增加,即氣候異常加劇,極端氣候現象頻發。氣候變化在學術界成為問題是非常正常的。
氣候變暖是指一定時期統計意義上的全球氣溫平均值升高的趨勢。
氣候變暖與溫室氣體的關系有兩種可能,即溫室氣體增加導致氣候變暖,氣候變暖與溫室氣體無必然聯系。
氣候變暖與自然災害的關系理論上有兩種情況:即氣候變暖導致環境災害頻發,氣候變暖與環境災害無必然聯系。
以上幾個問題是很嚴肅的,彼此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如果你把這幾個問題混為一談,甚至劃上等號,那就大錯特錯了。

三、全球氣候變暖了嗎?
作為國際社會氣候問題科學智囊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認為:有“明確無誤”的證據表明全球正在變暖;人類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為人類使用礦物燃料所致;1750年之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維持在280ppm,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在過去一個世紀里,全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到2050年如果二氧化碳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5℃到4℃,到2100年,可能上升5至6度。。。
果真如此嗎?其實,對這種觀點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IPCC關于全球變暖依據的是150年來氣象站的氣溫紀錄。亨茨威爾亞拉巴馬大學大氣科學教授約翰.克里斯蒂對東非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和亞拉巴馬州的氣象站進行了調查,他得出結論認為,城市化、土地使用變化和不斷遷址等因素嚴重影響了這些氣象站采集的數據,以此為依據是不科學的。其他科學家也證明了氣象站周圍小環境的變化對測量數據的影響。
IPCC在2007年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到2035年,全球變暖將使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消失!后來在外界質疑下,報告作者不得不承認這個論斷是從1999年《新科學家》雜志對一位印度尼赫魯大學不知名的科學家哈斯南的采訪中引來的,而哈斯南本人后來承認自己完全是出于猜測。
最典型的是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夕發生了著名的“氣候門”。 2009年11月,一名電腦黑客攻擊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電子郵件服務器,竊取了英國氣候學家之間交流的上千封電子郵件內容,也由此窺探到過去十幾年里氣象專家們之間私下的思想交流內容。東安吉里亞大學氣候研究所(CRU)所長菲利普.瓊斯教授負責兩套主要數據,這些數據提供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撰寫報告。他的全球氣候數據成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各國政府所依據的最重要的氣溫數據,當然更是預計全世界氣候變暖災難的依據。電郵透露出來的事實表明,這幫科學家們一直在竭力隱藏或者操縱數據,把以往的氣溫紀錄壓低,向上“調整”最近的氣溫,以此來制造氣溫加快上升的感覺。瓊斯教授因“氣候門”辭職。
值得注意的是,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為專業依據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乃至剛剛通過的《哥本哈根協議》正式文本中,根本沒有“氣候變暖”這個詞!而是自始至終以“氣候變化”表述,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目前還沒有一個科學可信的數學物理模型描述氣候變化,將來很長一個時期可能也不會有,因為這的確太復雜,太困難了。僅僅依據過往漏洞百出的數據推測未來氣候變化的趨勢本來就是不嚴謹、甚至是不嚴肅的。很多學者認為,地球有變暖的時候,也有變冷的時候,有它自身的規律,并不是人們宣傳的那個樣子。地球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人類的歷史也以百萬年計,區區百十年的冷暖,在地球漫長的氣候變遷中連一個微微的寒戰都算不上。

四、二氧化碳是氣候變暖的罪魁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得不假設氣候變暖的存在。
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全球氣候系統非常復雜,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非常多。涉及太陽輻射、大氣構成、海洋、陸地和人類活動等諸多方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的輻射,太陽活動的變化對地表大氣溫度的影響可想而知!海洋、陸地等自然變化對氣候的影響則是一個長期的、不確定的、人類不能左右的重要因素。而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類消耗礦物燃料排放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溫室效應,這也正是目前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幾種影響因素中,溫室氣體的作用應該是微乎其微的,而主流觀點卻大有把它視作罪魁之勢,言氣候變暖必唯溫室氣體是問。其實它只不過是個幫兇。
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這個幫兇吧。地表的溫度是由太陽輻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熱后的地表將紅外輻射線散發到地外空間的速率決定的。溫室氣體吸收長波輻射并再反射回地球,從而減少向外層空間的能量凈排放,大氣層和地球表面將變得熱起來,這就是"溫室效應"。學術界普遍認為,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有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氣體,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請注意,二氧化碳只是其中之一。而不幸的是,在普通人的意識中,二氧化碳已經成了溫室氣體的別稱。那么它在溫室氣體中又是怎樣一個角色呢?
根據地球的半徑和地面壓力,可以計算出地球大氣的質量約51000000億噸。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占比:0.038%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質量占比:0.058%
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保有質量:約30000億噸
每年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約230億噸
大氣成分主要是氧氣和氮氣,二者占到90%以上,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很少的,目前約占0.038%(體積)/0.058%(質量)。每年目前全球排放約230億噸,占大氣質量的0.00045%,占大氣中現有二氧化碳總量的0.8%不到。
然而,同為溫室氣體的水蒸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可達4%(體積)/2.5%(質量),當然這個數值會因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二不同,且存在很大差異,其在空氣中的平均含量比二氧化碳含量要高出數十倍、上百倍!在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只占溫室氣體總量的2%左右,而水蒸汽則占到90%以上。如果把溫室氣體比作西瓜,那么二氧化碳只不過是一粒芝麻!我們知道,水廣泛存在于地球,隨時能補充到大氣中,這個溫室氣體又怎么控制呢?于是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竟大方地將這90%的水蒸汽從控制的溫室氣體名單中忽略掉了!
另外,化學上有個雷沙特列原理,大意是:平衡的化學反應中,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力、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濃度),平衡將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改變)。這個原理同樣適用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就是說,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后,將加快自然界植物的生長,從而光合作用增強,碳水化合物增多,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減輕溫室效應,降低大氣溫度,這是一種自我調節。這只是地球環境自我調節之一,當然還有前面所說的海洋和陸地變化對二氧化碳濃度的調節。
由此可見,而把人類活動作為氣候變化的罪魁實在是天大的冤枉。

五、氣候變暖導致自然災害加劇?
我們還是要假設氣候變暖的問題是存在的。那么,氣候變暖會導致自然災害加劇嗎?顯然,目前主流媒體和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在2007年的報告中宣稱:全球變暖已經影響到全球自然災害的嚴重程度和發生頻率。請注意,它說的是“影響到”,而其實質無疑是“加劇”,不可能是“減弱”,這只不過是它做賊心虛的文字游戲罷了。
然而學術界對此并不統一。2010年1月,英國《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聯合國錯誤地將全球變暖與自然災害聯系起來”。文中披露,IPCC的結論所依據的是倫敦風險咨詢公司研究部主任羅伯特.穆爾伍德2006年撰寫、并未發表的論文。而該論文于2008年才正式發表,并且其論點已經變為:“我們發現斷定全球氣溫上升與災害造成的損失之間的統計數字關聯沒有充分的依據。”而IPCC一直到2009年底哥本哈根會議召開都未公開進行澄清!
關于這個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表述是:“承認地球氣候的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感到憂慮的是,人類活動已大幅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這種增加增強了自然溫室效應,平均而言將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氣進一步增溫,并可能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產生不利影響。”
《哥本哈根協議》的表述是:“3. 所有國家均面臨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看清楚了了嗎?是“氣候變化”而不是“氣候變暖”;是“不利影響”和“負面影響”而不是“災害”,其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必須理解這些詞句的準確含義,而不能想當然,這一點非常重要。
再退一步講,即使存在氣候變暖,并且氣候變暖也如權威機構和主流社會認為的那樣導致了自然災害的頻發和加劇。那么又怎么樣呢?人們一提到自然災害往往是談災害而色變,其實這完全是一個誤區。因為,所謂的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不僅是破壞和損失,還有財富和利益。例如,臺風會給沿海居民造成生產、財產乃至生命的損失,但同時也給陸地帶來充沛的降雨,這正是人類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環境所必需的。2009至2010年發生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嚴重旱災,其直接原因就是印度洋臺風登陸該地區的次數急劇減少。同樣,洪水和沙塵暴對豐富、改變區域耕地的土壤成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就是氣候變暖本身,也會造成植物生長旺盛,農業產量增高。即便是海平面上升,也不是一無是處,據說最近一個小島的消失就化解了兩個國家多年的領土爭端。。。遺憾的是,人們對這方面的認識和研究還遠遠不夠。
自然界本就是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出現所謂的“災害”是正常的,而風調雨順、溫文爾雅反倒是不正常的。人類要做的是去認識和適應這些變化,減少由此帶來的損失,充分發揮和利用變化帶來的好處,而不是試圖去改變這種變化。須知,在自然界面前人類永遠是渺小的,愚公移山只是一種可貴的精神!

六、問題的背后
顯而易見,氣候問題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一個已經演變成氣候變暖的偽問題。
應當承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協議》等一系列關于氣候變化的文件,關于氣候變化及其原因、影響的認識和表述是比較謹慎和嚴謹的,雖然他們客觀上對問題的發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在各國政治家、國際媒體和無良學者的炒作下竟成為一個制約人類發展的國際問題。氣候問題從一個學術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經濟問題。聯合國氣候大會變成了世界各國間利益博弈的戰場。
從氣候變化,到氣候變暖,再到控制碳排放,其實質是西方發達國家抑制發展中國家生存發展的陰謀!
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典型階段(可以商榷)。
第一階段:從十八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型集成電路的出現的200年。其特點是以傳統制造業發展為龍頭。
第二階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至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裂的30年。這個階段可以稱為互聯網信息時代。
第三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金融創新”至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大約20年。該階段可以稱為“金融創新”時代。
人類的發展其實質就是獲取利益和價值的過程。歸納起來,能夠帶來價值和利益的方式有: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煤炭、石油、礦藏等)、人力資源創造(包括普通勞動力和智力即科技創新),還有戰爭掠奪。工業革命250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西方在獲取利益和價值的過程中一直占據著絕對領先優勢。第一階段,西方列強以傳統工業制造業優勢和對外掠奪戰爭,領先發展了200多年。進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傳統工業優勢逐漸消失,互聯網信息技術成了它們的殺手锏。然而,也正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世界交流不斷加劇,這種優勢很快便不好使了,殺手锏原來是一柄雙刃劍。于是,“金融創新”應運而生。所謂“金融創新”說白了就是在華麗包裝下的以次充好,就是在復雜規則下的騙人把戲!既然是騙人的把戲,自然不會持久,于是只玩了20年便露餡了。在上述過程中,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依靠正義的科技創新、非正義的戰爭掠奪和令人不齒的騙子伎倆,獲取了大量的世界財富,同時也培養出難以抑制的貪婪。隨著世界各國逐漸覺醒,特別是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他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有關數據表明,世界石油探明可開采儲量約為1645億噸左右,可以開采40年;天然氣探明可開采儲量約為178萬億立方米,還可開采60年;煤炭探明可開采儲量約9300億噸,可開采140年。。。僧多粥少,發展中國家幾十億窮棒子嗷嗷待哺,石油的價格從幾美元漲到一百多美元,怎么辦呢?靠勞動力創造價值干不過發展中國家那群窮棒子;科技創新吧,技術保密的難度太大,那幫窮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看來只有動用非常手段了——欺騙和戰爭,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低碳經濟時代”開始了。為什么要“低碳”呢?因為全球變暖,這叫師出有名。這一招不僅師出有名,而且一舉兩得——一方面通過販賣低碳技術可以獲取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低碳這根絞索抑制窮棒子國家的發展。
這就是問題背后的本質!

七、保持清醒的態度
事實已經很清楚了。科學家的良知、權威機構的公正是靠不住的。
氣候變化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氣候變化不等于氣候變暖(全球變暖)。
氣候變暖與自然災害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更不等于人類末日。
對于“低碳經濟”,我們則應采取科學的態度。一方面“低碳經濟”與氣候變暖、自然災害沒有科學可信的聯系,但另一方面,世界資源匱乏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節能減排、科學發展應當是我們堅定不移的選擇。但同時我們也要適時適度,堅決捍衛國家的發展權。
當今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西方國家的民主、文明只不過是貪婪的面具。陰謀、欺詐無處不在,戰爭掠奪從來就沒有停歇,當黔驢技窮時,更大規模的戰爭掠奪將會拉開序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亚洲男女Av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卡 | 日本五月丁香有码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