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美軍-金集團試圖通過阿富汗-巴基斯坦軍事基地和印-澳聯盟阻斷中國與中東-非洲的能源-貿易“海陸絲綢之路”,從中謀取“石油-關稅”(美圓定價體系);另一方面,他的老祖兼兒子英國殖民基因組試圖重挑與阿根廷的馬島爭端來直接奪取石油紅利。這使得人們想起上一次的美-蘇阿富汗戰爭與英-阿馬島海戰,正是在那以后、里根-撒切爾自由掠奪主義經濟政策開始了對亞非拉原殖民地國家的全面經濟殖民。
“剝奪性累積所做的就是以非常低的成本(有時是零成本)釋放一系列的資本(包括勞動力)。過度積累的資本可以抓住這樣的資本并極力將其轉化為贏利用途。”哈維認為,1970年代末以來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關的私有化政治的興起,構成了現階段剝奪性累積的利器。蘇聯的解體和在“休克療法”的名目下進行的野蠻的私有化,是以拋售價格來釋放至今無法得到的資產的重要事件。休克療法是由資本主義大國和國際金融組織建議推行的。
當下,阿富汗與伊朗、中國的頻繁互訪(卡爾扎伊的統一戰線和中國的博鰲亞洲論壇),以及拉美聯合陣線對阿根廷的馬島主權的支持(甚至包括美國在前后兩次馬島爭端的轉變),一再的讓人想起馬-列的遠見卓識。成敗在于意志與團結!
關于海外殖民:
費正清《美國與中國@國共合作》:列寧把蘇俄轉向他的新經濟政策以后(認為)西方資本主義正在利用亞洲的落后國家,作為獲得利潤的源泉,以支持資本主義體系。如果沒有帝國主義對亞洲的剝削,使西方工人仍能得到較高工資,資本主義就會垮得更快。亞洲的民族主義革命會奪去帝國主義列強的有利市場和原料供應,從而在西方資本主義最脆弱之處對其發動“側攻”。(二戰后則擴展到柏林墻和38線以至于毛主義以來的亞非拉“第三世界”戰略)
關于歐美罷工:
“在這樣的情況下,既然英國的貿易已經經歷了通常商業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說,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今工業體系這個火藥裝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引爆,這個普遍危機一擴展到國外,緊接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這將是一個奇觀:當西方列強用英法美等國的軍艦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運河口的時候,中國卻把動亂送往西方世界。”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馬丁@雅克《當中國統治世界》:東亞現代性的興起
吸引人們眼球的是亞洲四小龍的快速經濟增長,它們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中華文化圈)亞洲四小龍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非常小——一個中型地區、一個中型國家和兩個小型城市。它們不同程度地受到戰爭的洗劫(其中韓國還遭受了朝鮮戰爭的破壞),而且都缺乏自然資源。但是它們都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其中,中國臺灣和韓國后來的30年里,經常都能實現接近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相繼加入了它們的隊伍(華僑都在700萬人以上),隨后,中國大陸也步入了這一行列。世界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之快的增長速度。1820~1870年,英國的GDP年增長率僅超過2%,而美國同一時期的年增長率也剛剛略高于4.2%。(后期得益于二戰遺產)此外,后來的亞洲新興國家——中國,甚至創造了比先前亞洲四小龍還要高的增長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結果是,一個擁有大約20億人口的地區完成了快速和積極的轉型,東亞地區的貧困水平下降到2007年的不到25%(該數字在2006年是29.5%,1990年是6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