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們不斷被卷入基因競賽和基因戰爭
周立(中國人民大學)
該文是中國人民大學周立教授2009年7月18日在《環球時報》國際論壇十周年研討會上有關基因戰爭的發言,發表于7月21日的《環球時報》國際論壇。
我想談一下轉基因作為一個戰略技術,在國家戰略間的應用,以及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所以,我提交了《已經展開的基因戰爭與人類未來》這樣一個演講稿。我不再詳述這篇演講稿的內容,只想說明,人類正在面臨一個由轉基因帶來的挑戰,中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也正面臨這樣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可能比核技術引發的核競賽還要嚴重,可能比互聯網引發的信息競賽還要深刻和隱蔽。
我們知道,農業和生物問題,從來不是一個純經濟現象,而且首先不是一個經濟現象。在中國,涉農問題更加是一個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同時,也是人類學問題,以及生態問題。
在轉基因和遺傳育種領域,更加不是一個純技術問題、純經濟問題,必須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去考慮。
過去十年來,轉基因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應用。在農業領域的真正應用,可以以1996年美國開始大面積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和抗蟲害的轉基因棉花、加拿大開始大面積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油菜為標志。此后,轉基因技術的突破,以及應用范圍和社會震蕩,就一直不斷伴隨著人類世界。比如,1997年克隆羊多利誕生;1998年普茲太轉基因土豆事件;2000年轉基因水稻金大米誕生,克隆猴誕生;2003年人類基因組系列全部測定;2005年生命條碼計劃啟動,計劃為地球上所有物種建立遺傳條碼(DNA片段序列);2007-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被指與生物能源和轉基因技術應用有關。可見,轉基因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改變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自然,也在改變著人類的戰爭形態。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上任何新的技術進步和科學發現,都可能首先被用作軍事領域,并且,最尖端的技術研發和應用,也都是在軍事領域。這從人類一開始改造石頭和木棒,到后來鐵器、火器、機械的發明和應用,以及計算機、互聯網、航天技術,還有細菌、核技術等等,都可以看到這一點。在基因和轉基因技術上,可能也不會例外。
事實上,這幾年由于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世界各國已經展開了一場類似于核競賽,又遠比核競賽更為隱秘和嚴重的基因競賽,我們需要認識這樣一個競賽和戰爭的性質,并做出一些合適的戰略部署。
基因作為一種戰略武器,是有別于其他武器的。我利用臨時的頭腦風暴,總結出如下四點:
第一,極度的非對稱性。因為在基因和應用上,有先發國家和后發國家,發展程度極度不對稱。在經費投入、研發平臺、技術實力上,各國差異甚大。中國在2008年7月,做出了一部非常重大的轉基因研發戰略,推出了一個為期5年的240億元的轉基因研究國家重大專項。但是,這筆研究經費,只是相當于孟山都一家公司的。況且,我們沒有他們的集成良好的研發平臺。僅此一例,就能表明其極度不對稱性。
第二,全民參與性。過去的核競賽,是國家間政治、國家間軍事的活動,除非爆發戰爭,幾乎不涉及到平民。但是,基因競爭和基因戰爭,卻涉及到每一個國民。因為我們的食品、日常用品,以及我們未來的醫療,都可能受制于轉基因技術。現在轉基因食品的應用,已經在影響著每一個百姓的生活。所以,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競賽和戰爭。
第三,隱秘性和滲透性。基因改造的效果,可以像定時炸彈一樣,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后釋放出來,基因變異在我們人體之中,在我們漫長的生命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是我們難以預期的。而且,這場競賽突破了國家疆域的界限,具有超越互聯網,又類似于互聯網的隱秘性和滲透性。
第四,內在驅動型。轉基因技術的研發應用,具有一個強大內在利益驅動機制。因為基因作為一種戰略武器擴張過程中,本身就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會有一種內在的驅動機制,使基因的研究和推廣成為全世界的一個機制。
在我提交的發言稿中,就提到了中國轉基因技術應用的內在利益驅動機制已經形成,就是“一箭七雕”的機制。因為就轉基因技術而言,至少有七股力量在中國已經聯合,形成一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同盟,從而凝結出一股強大的勢力,使得轉基因技術發展,成為一個勢不可擋的大潮。這七股力量形成的利益聯盟是:(1)跨國糧商得利潤;(2)外國政府得戰略;(3)地方政府得政績;(4)中資公司得好處;(5)科研院所得經費;(6)國家部門得租金;(7)種糧農民得閑暇。
上述7個利益集團已經自覺和不自覺地里應外合,形成一個轉基因農業發展的利益鏈條。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十年,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卷入了基因競賽和基因戰爭,而未來十年,基因競賽和基因戰爭還會進一步的鋪展,并改變百姓的生活、國家間的關系,以及世界的格局。這需要引起在座各位的重視。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