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文章:全球化已經成為民族傳統文化殺手
拉姆齊•巴魯德
在一個亞洲穆斯林國家的一個咖啡館里,我的前方坐著一個穆斯林家庭。電視大屏幕中,一個穿著暴露的歌手正在介紹自己的新歌。上年紀的穆斯林婦女一直不忍看這種節目。但她穿著T恤衫的兒子卻似乎全神貫注,坐在一旁的兒媳婦從頭到腳包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張臉。
這種場面,這個家庭的衣著以及男人和女人對這種電視畫面的態度是在很多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中存在的文化分裂現象。這是全球化帶來的一種副產品,但很少有人談到這個問題。
全球化總是圍繞貿易、外國投資、資本涌入以及其它話題。但有關文、身份認同、傳統以及生活方式的問題呢?這些問題會帶來其它連鎖反應嗎?
當然,全球化體現在各個方面。如果嚴格從經濟角度來看,圍繞全球化的討論就會變成有關貿易壁壘、保護主義和關稅的討論。勢力強大的國家會要求小國取消所有貿易壁壘,自己卻維持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主義。弱小國家知道它們無法避免全球化過程中的霸權主義,所以就團結起來,形成一個自己的經濟集團,希望借此談判達成更公平的協議。而且,在外交與威脅、對話與武力之外,有關經濟的戰爭也在繼續。
這是我們所熟悉的全球化的一方面。但全球化還有另一面,那就是交化全球化,它對實力雄厚的國家同樣有害,但對其它國家負面影響更大:它不一定是某種文化霸權,但是貧窮國家缺乏抵御西方文化侵蝕本國傳統生活方式的手段,因為這些外來的東西令人眩目,包裝精美,不分晝夜地入侵其它文化。在這個過程中,西方文化勢力壓倒了其它文化。
當然,西半球以外的的大多數國家觀眾聽到、讀到和看到的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西方文化。這是一種有選擇的文化,它的藝術、娛樂和新聞傳播是有選擇的,旨在提供一個平臺,目的是兜售產品。
這種選擇后的西方文化只剩下物質價值觀,可以通過簡單的刷卡消費來實現。但是,在銷售商品的同時,媒體也兜售了價值觀,不過通常是片面的,這造成人們對生活方式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反映世界上很多正在消失的文化。
最近在一些海灣國家,一些土耳其少年開始玩一種暴力電子游戲,一邊玩還一邊用英語高喊“殺死恐怖分子”。屏幕上顯示的正義者看起來像美國人,而恐怖分子形象更像土耳其人。那些土耳其少年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想像成正在打擊恐怖分子的美國人。
當然,文化交流沒有錯。歷史上的文化碰撞大大推進了藝術、科學、語言,甚至飲食文化的進步。但是,在全球化之前、文化影響的步伐非常緩慢,從而給大大小小的社會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它們可以適應。但是,媒體全球化進程并不是公平發展的,它沒有給人們任何思考的空間,讓人無法分清利與弊,不能進行任何價價值觀分析。新聞、音樂,甚至色情影像都能直接出現在電視屏幕和電子產品中。當碧昂斯唱《單身女郎》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必須立即知道。這聽起來也許沒什么不妥,但無形的文化沖撞最終會演變成有形的對抗與沖突。
更沒有道理的是,讓亞洲觀眾接受??怂剐侣劦入娨曨l道的節目,這些節目在自己國家都被看做右翼宣傳窗口。它們會導致年輕人按照外國人的標準影響他們自己,比如土耳其少年就在游戲中暫時成為炸毀清真寺的美國人。
全球化當然不是一場公平游戲。那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一定會在“集體”決策中占有較大的話語權。那些財大氣粗和在全球有影響的國家也會擁有更有影響力的媒體。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弱小國家都處于不利地位,一方面竭盡全力希望獲得更好的經濟地位,另一方面絕望地試圖維護自己世代相傳的文化特性。
(《環球視野》2010年1月12日第275期,摘自2009年11月21日本時報在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