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烏克蘭為鑒:美國真的不再遏制中國嗎?
宋魯鄭
以“新思維”著稱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就職不到一年,即對中國進行不同尋求的長達四天的訪問。更令人感到非同凡響的是他向中國打出的陣陣“糖彈”:亞洲之行的首站日本即公開聲明“不謀求遏制中國”。來到中國后又聲明“世界上除非美中兩國一致,不然能夠解決全球的挑戰(zhàn)是極少的”。他和中國領導人會晤的成果,就是美中兩國怎么共同發(fā)揮領導作用而達成一致。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大力贊美中國的成就:中國使得億萬人民脫貧,而這種成就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最后,仿佛為了徹底取悅中國,他以非常中國的方式表示“我們不尋求把任何政治體制強制給任何國家”。
然而,正如美國資深外交家基辛格所明確宣揚的:“國際關系沒有道德的空間”。奧巴馬的陣陣糖彈并無法掩蓋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挑戰(zhàn)者的地位這一事實。就在奧巴馬在華極盡美言一刻,民意調查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在經濟是威脅,5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在軍事上威脅。這恐怕才是美國(民意)對華的真實定位。其實美國對中國戰(zhàn)略如何,不妨看看另一個大國俄羅斯的命運。蘇聯之后的俄羅斯,無論是制度、文化、宗教、種族都與西方相同或有著相當的同源化,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卻對俄羅斯上下其手,甚至外圍也大搞顏色革命。尤其以烏克蘭的橙色革命最為典型。而俄、美圍繞烏克蘭進行的博弈,也促使世人反思未來的中國民主化道路。
2004年烏克蘭大選在“獨立”候選人尤先科和時任總理的亞努科維奇之間進行。第一輪投票結束后,亞努科維奇宣布獲勝,俄羅斯迅速表示承認和祝賀。但相反的,尤先科及其支持者認為選舉舞弊,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也罕見地宣布不予承認,要求重新再選。隨后烏克蘭出現全國性的抗議運動,并最終進行了第二次選舉,尤先科取得勝利。由于尤先科的支持者均佩帶橙色標志,史稱橙色革命。
烏克蘭的民主化給了周邊大國介入的契機。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歐盟均積極參與期間,雖然是烏克蘭一國的選舉,實是背后各種政治力量的激烈角力。尤先科長期定居于美國,他的太太是美國出生的烏克蘭人,具有美國國籍,而且還擔任過美國助理國務卿的助手。在2004年總統(tǒng)大選中,她被指為中情局人員,密謀把其丈夫的選舉內情傳給美國政府。尤先科雖然號稱是獨立候選人,但卻得到了西方以各種名目實施的全力支持,金額高達六千五百萬美元。這些機構包括美國外交部、美國國際開發(fā)署、美國全國國際事務民主學會、國際共和協(xié)會以及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和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的開放社會研究所。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全國民主基金會甚至從1988年開始就支持烏克蘭的非政府民主建設活動。曾有人質疑,中國實行民主化后,反對黨極其弱小,怎么會成氣候,怎么會和中共競爭?中共即使實行了民主化,仍然會長期執(zhí)政。然而以烏克蘭為鏡,只要有西方的支持,反對黨從無到有是極為容易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無論美國還是歐盟各國,選舉法都嚴格規(guī)定:禁止任何外國資金介入本國大選,以免本國政治被他國控制和影響。
至于亞努科維奇一邊則得到了俄羅斯的全力支持。在選舉前和選舉中俄羅斯總統(tǒng)弗拉基米爾·普京多次會晤庫奇馬和亞努科維奇。在官方結果被發(fā)表并被質疑時普京多次相亞努科維奇致賀。在選舉過程中俄羅斯官方媒體對亞努科維奇的報導非常正面,而且亞努科維奇有許多與克里姆林宮相接近的俄羅斯顧問。許多觀察家同意亞努科維奇獲得了俄羅斯國家控制的經濟系統(tǒng)的巨大支持。甚至外界都懷疑俄羅斯與尤先科的中毒事件有牽連。
實際上,烏克蘭的民主成了俄羅斯和西方博弈的載體。西方為了進一步遏制已經民主化的俄羅斯,防止它再度復興,便全力扶持周邊小國。而俄羅斯為了自衛(wèi),也只能在周邊國家中扶持自己中意的政治力量。因此,這究竟是一國民主的選擇還是周邊強國的選擇不也就一清二楚了嗎?
中國如果實行民主化,也將不避免的遭遇周邊強國的介入。無論是美國、歐盟、俄羅斯、甚至日本和印度都會借民主對中國全面滲透。事實上,這一幕在中華民國時期已經上演過。蘇聯支持南部的孫中山,日本支持東北的張作霖,英國、美國支持長江流域的吳佩孚。北洋軍閥則得到西方各國不同程度的支持。目前的中國,海外有已被西方收養(yǎng)了二十多年的各種異議群體,國內則有曾在美國留學、擔任各種訪問學者對西方價值觀全力擁抱的知識群體。一旦民主化,考慮到中國內斗、內耗的傳統(tǒng),中國出現尤先科的速度遠比烏克蘭要快的多。就是現在,美國民主基金會都把大量的資金用于支持香港的民主派,而且毫不掩飾,在其網站上透明公開。這就是為什么民主派一再要求特首普選,甚至在人大釋法2017年直選特首后,仍不罷休,還要繼續(xù)角斗下去。不妨試想,有美國支持的民主派假如在選舉中獲勝,會以誰的利益為考量?搞亂了香港對美國當然無損,受損的只能是誰?是七百萬香港人民,是十三億中國!
其實如果西方真的是出于對民主的追求而大搞顏色革命,中國還真未必需要過慮。然而,正如去年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提出的“國家利益至上”的競選口號一樣,美國的一切都是為了本國利益。在美國眼里,世界上只有兩種民主:一種是美國喜歡的民主,一種是美國不喜歡的民主。對于不喜歡的民主,美國甚至會用軍事獨裁來代替它。伊朗民選政府就是1953年被美國推翻的(今年六月四日奧巴馬在埃及演講時再度公開承認),后來支持巴列維王朝。1964年推翻巴西民選政府,建立長達二十年的軍事獨裁。1973年支持推翻民選的智利阿連德政府,建立軍事獨裁。可以說誰要相信美國支持民主,實在是可笑、可嘆、可悲。
冷戰(zhàn)后,能夠成為美國潛在對手的只有兩個國家:一是俄羅斯,一是中國。印度由于深陷長達六十年的民主泥淖,到現在越發(fā)展窮人越多,越腐敗,越混亂,根本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為了遏制俄羅斯,美國熱衷于在烏克蘭、格魯吉亞搞顏色革命。過去還扶持葉利欽,等到普京上臺,俄國再度鐵板一塊,就只能尋求外圍突破了。對中國則一方面收留各種異議人士,另一方面支持臺灣、西藏和新疆的分裂勢力。今年被指七五新疆騷亂幕后黑手的熱比婭就是被美國拿利益交換“營救”出去的。當然從美國眼里來看,中國現在比俄羅斯還危險。俄羅斯到現在還在消化民主后遺癥,而中國已經成功崛起,給全球提供了另一個選擇。政治最害怕的是有可選擇性。蘇聯冷戰(zhàn)時對西方的最大威脅不在于核武器,而在于提供了另一個制度選擇。不僅如此,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宗教信仰上、種族上都是“異類”。
中國和俄羅斯不同,俄羅斯民主化的后果只是失掉了人口和國土面積都只占少部分的區(qū)域,俄羅斯族本身仍然占據廣袤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而中國雖然漢、藏、維等族歷史悠久,但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太短(梁啟超在上世紀初才第一個提出“中華民族”概念),仍然沒有形成牢固的民族共識,一旦民主化,失去的將是占國土面積70%的少數民族地區(qū)。此時,漢民族的生存空間都成了問題。雖然對于中國是災難,但對于美國等西方國家卻是夢寐以求。現在美國明里暗里支持臺獨、藏獨、疆獨,而臺獨、藏獨、疆獨和美國都支持中國民主化,其中的玄機還用的到多說嗎?這次奧巴馬訪華,顆顆糖彈的背后仍然不忘《對臺關系法》,仍然不忘提起與美國利益無關的達賴,其遏制用意還不是昭然若揭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