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11月11日文章,謝默斯·米爾恩
廣泛和平繁榮的預言并未實現
從西方自負的角度看,1989年是特別棒的一年:個人自由取得勝利,意識形態的競爭對手被打敗,歐洲中心地帶一個受到痛斥的敵對象征被摧毀。所以,政治家在柏林舉行慶祝活動以紀念(柏林墻倒塌)這一事件,這完全正常。
不過更引人注目的是,歐洲意識形態領域缺乏信心和激情。在東歐其他地區,幾乎沒有舉行任何高調的活動來慶祝舊政權的廣泛崩潰。在冷戰結束后的20年里,戰爭爆發,全球不安全,現在又陷入了經濟危機,這一切使得1989年以后所宣揚的更廣泛的和平、資本主義繁榮和歷史的終結看起來十分荒謬。
1989年的問題不是舊制度是否必須改變,而是該怎么放。使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使一半歐洲地區工業化并將人類首次送入太空的政治力量已經耗盡。然而,還可以選擇其他道路走出危機。先是格但斯克、后來是萊比錫的大多數示威者所要求的當然不是資本主義,而是一種不同的社會主義。即便恢復資本王義,也可以實行軟著陸。
相反, 1989年,這個地區以及后來的俄羅斯實行了自由市場休克療法,私有化過程導致大規模搶劫,不平等明顯加劇,數千萬人陷入貧困和失業。德國的統一實際上意味著吞并,東德大部分工業被接管和關閉,100多萬名教師和其他白領受到政治清洗,婦女喪失權益,免費的托兒所被關閉,失業率居高不下——20年過去了,東部的失業率仍是西部的兩倍。
德國東部的情況要好于東歐其他地區。在東歐其他地區出現的危機可以與美國的大蕭條相提并論,國民收入在10多年以后才得以恢復。在俄羅斯,共產黨統治結束后的大災難導致了現代史上和平時期最嚴重的經濟崩潰。上世紀90年代,該地區的死亡率明顯上升——90年代,俄羅斯的市場試驗導致的孤兒數量比這個國家在戰爭中死亡的2000多萬人還要多。
東歐為有限自由付出高昂代價
如今,在極度不均衡的經濟復蘇持續了10年以后,由于西方自己的災難,東歐又一次陷入了嚴重危機,種族暴力蔓延,公共部門雇員最多減薪40%。
西方未能認識到許多東歐人為非常有限的自由付出了多么高昂的代價,他們同樣拒絕承認社會主義制度除了有明顯的代價,也有好的一面。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有國家安全部和柏林墻,但也是一個充分就業、社會平等的國家,有便宣的住房、全世界最好的兒童保有體系,雇員在工作場所享有的自由要多于今天德國的大多數雇員。
再加上被接管的恥辱,這就是德國《明鏡》周刊今年發現, 57%的東部人認為民主德國“好的方面要多于壞的方面”的原因。甚至較年輕的人也否認東德曾是獨裁國家。只有五分之一的匈牙利人認為, 1989年以后國家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11%的保加利亞人認為變革使得普通人受益,大多數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
1989年的這種兩面性也體現在它對全球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上。它揭開了導致冷戰結束的過程。但是由于使另一個超級大國走下全球舞臺,它也使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受制約,為從海灣戰爭、南斯拉夫戰爭到美國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鋪平了道路。
失去對手的資本主義引發災難
與此同時,由于摧毀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1989年還使資本主義模式解除了管制, 20年來給整個世界造成了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嚴重破壞。這又導致了如今的經濟危機。
人們常說,歐洲共產黨垮臺和蘇聯解體摧毀了可取代資本主義的惟一制度,但是要求另一種社會選擇的壓力總是來自資本主義本身及其失敗。在本周英國廣播公司對27個國家迸行的民意調查中,只有11%的受訪者說他們認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行之有效的,近四分之一認為它有致命的缺陷,大多數人希望增加公有成分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20年前崩潰的制度已經成為歷史。但是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會出現新的運動和模式,來挑戰一種受生態和經濟危機困擾的全球秩序。正如共產黨人在1989年認識到的和資本主義宣揚者現在開始發現的那樣,什么都沒有定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