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大事記(十六)
2009年9月
2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7月份歐元區16國失業率達到10年來最高點,從6月份的9.4%上升到9.5%。歐盟統計局估計,27個國家組成的歐盟,現在失業2200萬人。西班牙失業率最高,達到18.5%。
美國勞工部發表報告說,美國9月份減少26.3萬個非農業領域工作崗位,失業率升至9.8%,為26年來最高。日本總務省同日公布,日本8月份失業率季節調整值為5.5%,出現半年多來首次下降。經濟分析師認為,今年年底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不太可能出現任何有意義增長,而日本就業形勢惡化趨勢也難以改觀。
3日,美國《時代》周刊發表邁克爾·舒曼《全球衰退的轉折點?》,論及目前世界復蘇問題:亞洲率先走出衰退,大衰退以后的世界將不再是以前那個世界,衰退改變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導致這場危機的巨大的不平衡——美國過多的債務和赤字,其他地方過多的儲蓄——對世界來說仍是一個危險”,“在我們擔心下一次衰退之前,我們還必須先渡過這次衰退。世界經濟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我們離危機之前的水平還差得很遠”。
4日,德國《世界報》刊登丹尼爾·埃克特《東歐的奇妙轉折》,說2009年初東歐存在經濟崩潰的各種前提——依賴外國資金、數量巨大的貿易赤字、超過正常限度的私人債務、不穩定的政府,但是現在,其經濟“奇妙復蘇”。
6日,英國《獨立報》刊登該報經濟主編肖恩·奧格雷迪《在世界經濟學這碗字母湯里,我猜是斜W》:“認為經濟復蘇將呈‘W’型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個)與V派有相同之處:都認為經濟復蘇的速度和力度可能比幾個月前表現出來的大,但我們懷疑,這種復蘇的持續性有多強。W還得到特別改進:第二條下行線不像第一條那么陡,我們可以稱之為‘斜W’派。”
7日,日本《金融財政商貿》發表日本信州大學教授真壁昭夫《世界經濟的兩個風險》,“其一是全世界的失業率仍處于上升趨勢,其二是目前的經濟恢復是由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所支持的”。文章說,雖然許多企業的業績恢復超出預料,“但我們不要忘記,這是在裁減員工、削減成本,從而保證了收益的情況下完成的”。
8日,委內瑞拉財政部長羅德里格斯表示,國內生產總值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出現下滑,打破了連續22個季度保持增長的勢頭,9月份通脹率已達到27.3%。將發行國債并增加政府支出,以推動國家經濟增長。
9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戴維·恩理氣、達米安·帕萊塔《危機創傷漸愈,金融改革難行》,說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從2008年9月12日的11422點,跌到2009年3月9日的6543點,100多家銀行宣告破產。2009年6月,華爾街前5大金融機構——美國銀行、花旗、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實現利潤233億美元,低于2007年上半年鼎盛時期的498億美元,高于2008年上半年。銀行從業人員高薪,仍然是標準做法。這5大機構員工的補償和福利,2009年上半年為610億美元,一年前650億美元,2007年上半年770億美元。由于已經裁減數萬人,員工平均所得可能高于往年。
美聯儲(Fed)公布褐皮書報告,說在12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中,有11個都表示經濟有所回穩,由此顯示美國經濟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幾乎確定已經結束。
中國新聞網報道,9月7日是美國勞工節,美國工會組織的一項調查數字顯示,美國失業率為26年來最高水平,8月份的失業率上升到9.7%,比上個月上升了0.3%。而所謂的不充分就業率包括那些打零工或者放棄尋找工作的人,上個月這個數字接近17%。報告作者之一卡爾·樊霍恩教授說:“調查發現,60%以上的受訪者在沒有任何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失業。換句話說,他們在最后一刻被告知自己已經失去了工作。80%的失業者得到的通知短于兩個星期。只有大約15%的人獲得了遣散費。”樊霍恩說,和前幾次經濟衰退引發的失業相比,目前的失業人口當中熟練工人的比例更高。“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是第一次失業。40%的人在他們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三年或者更長時間。這些熟練工人也成了衰退的犧牲品,而不只是年輕的、缺乏經驗的工人。”此次失業浪潮區別于前幾輪衰退周期的另外一點是高收入、高學歷的失業人口比例增加。調查發現,在首次失業的人口當中,40%的人失業前的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上,接近美國年人均收入水平的兩倍。接近25%的人至少有大學本科學歷。
美國年輕勞動者生活不如10年以前。美國勞工節前的一項工會組織的最新研究發現,經濟衰退和政府介入不夠,影響到了18歲到35歲年輕勞動者,他們的生活不如10年前好,而且發展事態令人憂心。美國最大的勞工組織“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的最新研究發現,經濟不景氣嚴重沖擊年輕人。三分之一的35歲以下美國年輕勞動者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人沒有醫療保險。超過一半的人年收入少于3萬美元,遠低于美國人均年收入。勞聯-產聯主席約翰·史威尼在公布報告時說:“今天公布的這項全國研究顯示:美國不景氣的經濟對年輕人有多么巨大打擊,如果聽之任之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這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年輕勞動者因為經濟困難而推遲了生小孩的時間。40%的人推遲讀大學。
父母房屋被拍賣學童無家可歸。美國的失業率居高不下,陷入經濟困難的房主無法歸還銀行貸款,這些房主的住所被拍賣。進入今年后半年,許多學童因家長失業、住家被查封和拍賣的數量也大增。他們不得不住進收容中心甚至居無定所。今年新學期開始,許多已經財務吃緊的學區為照顧這種學生而更為頭痛。全國無家可歸青少年教育協會政策主任芭芭拉·杜菲表示,因為剛開學,當前尚無全美國統計數據,但過去兩年,許多學區的無家學童人數暴增75%到100%。杜菲說,2006-2007學年,美國共有67.9萬名學童無家可歸,今年春季已超過100萬人。
法國《新觀察報》發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國擺脫危機了嗎?》,認為“美國失業狀況會長期惡化”,美國擺脫危機還需要4年的時間,“但是他們能將自己的法則強加給世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美國通用汽車與四川騰中重工委托的新聞發布方宣布,雙方就通用旗下高端全路面悍馬車業務的出售,簽署最終協議。
10日,香港星島環球網據BBC中文網報道,格林斯潘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視二臺財經節目專訪時說:“這種危機還會重演,但會和上次不一樣”,“金融危機的形式各種各樣,但都有一個基本的根源”,“那就是人類的本性:當人們處于長期的繁榮之中時,我們自然會認為繁榮會繼續下去。”
中新網據日本共同社消息報道,日本全國18個政令指定城市的人事委員會截至9日全部發出有關調整公務員工資的建議。月薪除了仙臺市保持不變以外,其他17個城市均被要求減少,而獎金全部被要求下調。如果完全按照建議實施的話,平均年薪將下降12.4萬~35.5萬日元(約合9500元~27000元人民幣)。“政令指定城市”,指日本《地方自治法》規定的人口超過50萬,擁有與都道府縣相同權限的大城市。
中新網報道,日前,美國商務部宣布決定對部分中國無縫管產品(包括碳鋼和合金鋼標準管、管線管和壓力管)啟動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表示,商務部對此案十分關注,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11日,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路透社說“中國經濟復蘇的曙光逐漸明亮”,“中國經濟正運行在2009年實現增長8%這一目標的軌道上”;法新社說,“緩解了人們對信貸緊縮的擔憂”;美聯社說,“人們對該地區經濟復蘇持更加樂觀的態度”。
美國《華盛頓郵報》刊出報道《又有數百萬人陷入貧困》,說10日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收入、貧困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年度報告披露的數據“令人沮喪”。2008年美國貧困人口3980萬(四口之家為單位,家庭年收入低于22025美元)。1960年也曾出現這么多貧困人口,但是那時全國人口比現在少。18歲以下,1/5生活貧困中,總數從2007年的1330萬增加到2008年的1410萬。一位部門負責人說,“明年這時候發布的數據會更糟糕。”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勞倫斯·卡茨說,“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失落的10年。”
12日,法國《世界報》刊登訪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的文章,題為《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認為:“我們始終處于經濟和社會危機之中》。卡恩說,我們曾經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下滑1.4%,現在沒有太大變化。下半年的形勢不會這么樂觀,“2010年下半年以前,失業狀況還會不斷惡化”。
13日,德國《新德意志報》刊登《中國是新的貨幣強國》。
西班牙《起義報》發表胡安·托雷斯·洛佩斯、阿爾韋托·加爾松·埃斯皮諾薩《危機能不留痕跡地結束嗎?》,認為“危機可能卷土重來”,“如果不改變現有制度,這個成本就會再次落到最弱勢的階層身上”,而且“危機肯定會以更兇猛的勢頭卷土重來”。
14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經濟學家就二次衰退發出警告》說,“曾預言金融危機的一位主流經濟學家說,世界沒有解決當前經濟危機的核心問題,可能再次陷入衰退”。文中引述國際金融清算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懷特發出的警告:政府扶助經濟的各種短期行為可能會為未來的危機播下種子,“我們會進入W形衰退嗎?這幾乎是肯定的。我們會進入一種L形衰退嗎?對此我一點都不感到吃驚。”
西班牙《起義報》發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思·羅戈夫《從金融危機到債務危機?》,說沒有更多專家預料到目前這場危機的降臨,“各國政府又如何能肯定,金融危機災難不會很快再現,就像當初它看起來不會發生一樣”,“金融危機可能正在冬眠,并且它會逐步轉變為一場政府債務危機”。文章說,政府欠債不還次數之頻繁讓人詫異。它們或者公開不還債,或者通過通貨膨脹手段減債。目前,“政府債務累積速度極易在幾年內引發第二輪金融危機”。
美國《時代》周刊刊出賈斯廷·福克斯《我們還沒有破產嗎?》,說美國的巨額財政赤字,“總有一天會開始產生作用”。
雅虎網站發表《正在形成的十大泡沫》,說艾倫·格林斯潘本周發出警告:“它們(金融危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一個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當人類面對長期繁榮時,會抑制不住地以為繁榮將持續下去。”文中所說十大泡沫為:
1、中國泡沫。雖然全球不景氣,可是中國股市今年仍然瘋長。中國房地產市場似乎也處于類似情況。
2、綠色泡沫。觀察家聲稱“清潔技術和生物技術時代”將是下一場重大經濟革命,華盛頓也向替代性能源項目注入巨資。因期望未來獲得高額回報,投資已經過度。
3、黃金泡沫。黃金是很好的投資手段,但隨著有人預測黃金價格將翻番,可能會有太多投資者入市抬高這種貴金屬的實際價值。
4、美聯儲泡沫。專家指出,美聯儲實際是在制造另一個類似于它正在千方百計加以抑制的泡沫。由于迫不及待地救助銀行,穩定住房市場,華盛頓承擔了太多。那么,誰來解救美聯儲?
5、垃圾股泡沫。8月份,諸如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國際集團甚至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都呈現大漲,垃圾股幾乎占了紐約證券交易所8月份成交量的三分之二。
6、教育泡沫。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大學充電,而且背負著巨額債務。雖然學位究竟值多少錢還不知道。
7、次級貸款泡沫。銀行正在以較高的評級重新包裝那些次級抵押貸款,然后出售,即“對房地產抵押貸款投資渠道重新進行證券化”。這個計劃與一年前引爆金融危機的復雜的投資包裝幾乎完全一樣。
8、人壽保險證券化泡沫。華爾街計劃將人壽保險證券化,患者和老年人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出售保險。這種做法非常像它對待次級貸款的做法。
9、商業地產泡沫化。雖然經濟在好轉,某些住房銷售也在慢慢回升,可是商業地產市場的形勢可能惡化。專家說:“下一場金融海嘯將是購物中心普遍拖欠抵押貸款。”
10、新興市場泡沫。不顧風險的投資者正在哄抬新興市場的股票,由于平均市盈率達到20倍,它們目前還沒到泡沫的程度,但要小心形勢失控。
15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伯南克稱從技術上說衰退已經結束》。這位美聯儲主席在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說:“從技術角度說,衰退很可能已經結束”,“經濟的疲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吉迪恩·拉赫曼《中國向世界大國邁進》,說“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個時刻已經越來越近了”。
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中國7月份增持241億美元美國國債。
經合組織(OECD)表示,2007年,經合組織成員國失業率5.6%,為25年低點,但2009年7月卻升至8.5%的戰后最高水平。2007年底至2009年7月,經合組織30個成員國共流失1500萬個工作崗位。英國失業人口高達勞動力人口的7.9%。它預測,隨著經濟衰退將失業率推升至創記錄的10%,明年年底以前,高收入國家將有至多2500萬人失業。未來是一種“無助于就業改善的復蘇”。
18日,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發表該刊專欄作家張家敦《比貿易戰更糟糕》,說全球正處于“貿易萎縮時代的起步期”。
19日,奧巴馬接受美國CNN采訪時稱:“我們不能再回到之前那個時代:中國、德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只是賣東西給我們,致使我們在產生大量信用卡債務或房屋權益貸款的同時,卻沒有出口任何東西給他們。”
20日,奧巴馬說,他計劃在9月24日至25日舉行的匹茲堡金融峰會上呼吁建立世界經濟新框架,提議美國和歐洲等二十國集團重要成員分別改變經濟政策,以平衡世界經濟格局。提案名為“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
21日,奧巴馬在錄制一個電視訪談節目時指出,經濟完全恢復還需要時間,失業率在未來至少一年里仍將居高不下。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美國失業率8月份已經升至26年來的最高點9.7%。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明年失業率將超過10%。當天在紐約一個社區大學發表講話時,奧巴馬還批評美國的大銀行,尤其是接受了政府救助的銀行,試圖阻止一項有關學生貸款的改革法案。他說,這些金融機構由于從學生貸款業務中得到“未經許可的利潤”,因此想要維持現狀。
22日,香港星島環球網消息,日本《經濟學人》雜志在網站上推出“全球政府負債時鐘”(Global Public Debt Clock)。據統計,全球政府負債已突破35萬億美元,其中美國、日本與西歐國家負債最高。負債最嚴重的美國、日本與西歐國家是最糟糕的黑色,韓國、東歐、沙特阿拉伯、臺灣等地則列在同一等級(橘色)。《經濟學人》預估全球政府負債兩年后將破45萬億美元,例如英國兩年后政府負債余額將達2.08萬億美元,負債比率達91.3%。《經濟學人》警告,盡管金融風暴已逐漸遠離,但另一個風暴——政府負債正隱然成形。前十大發達國家負債比,前年底僅78%,2014年將暴增至114%,每位國民負擔債務達5萬美元,主要國家集體舉債行為,為二戰以來所未見。更慘的是,發達國家還得面臨公辦退休金財務缺口擴大問題,由于2050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占發達國家總人口三分之一,屆時政府財政問題將比現在嚴重10倍。
中新社據“中央社”報道,韓國教育開發院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中約一半找不到正職工作,甚至4年制大學畢業后,因找不到工作而到部隊當兵的學生,也增加近4%。臨時工的就業率則從去年18.8%,上升至26.2%,增加了7.4個百分點。
23日,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公布的報告說,由于失業增加,美國信用卡壞賬率8月份升至創紀錄的11.49%,高于7月份的10.52%。信用卡壞賬率上升一般與失業增加有關。8月份,美國失業率升至9.7%,為26年來最高。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警告說,雖然各種數據顯示英國經濟正在復蘇,但是由于銀行貸款持續疲軟、失業率還在上升,因此要警惕“虛假的黎明”,現在預言經濟全面復蘇還為時過早。
24日,中新網報道,9月份歐元區制造業及服務業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繼8月后再度突破50點之景氣擴張臨界點,創16個月以來最高紀錄,反映歐元區經濟已觸底回升,但失業率居高不下,恐拖慢景氣復蘇腳步。
美國企業自律研究機構“公司圖書館”發布報告說,美國上市企業首席執行官2008年個人收入并未受金融危機過多影響,工資與獎金數額基本與先前持平。
路透社柏林電,“在柏林墻倒塌近20年后,毫無悔意的東德末任共產黨領導人埃貢·克倫茨今天表示,此次金融危機證明,資本主義終將失敗。”
同日,法新社柏林電也有,“東德最后一位領導人仍堅信社會主義。”
2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金融峰會在美國匹茲堡舉行。這是2008年11月華盛頓峰會和2009年4月倫敦峰會之后,一年內舉行的第三次峰會。胡錦濤講話指出,當前首要任務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同時堅定不移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在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過程中實現世界經濟全面持續平衡發展。
新華社報道,“會前,美國表示支持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更大的投票權,這意味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中將獲得更大話語權。”
德新社報道,會議“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主持下”舉行。
路透社報道,“二十國集團今天宣布,它們與危機的斗爭取得勝利,并承諾在重建和引導全球經濟的過程中,給予中國等新興國家更大的發言權。”
美聯社報道,八國集團“承認了中國、巴西和印度與日俱增的影響力”,“美國支持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獲得更大投票權”。
《紐約時報》文章《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全球論壇將永久性地擴大》,說“奧巴馬總統今天將宣布,曾經被稱作‘八國集團’的一個富裕工業化國家的精英俱樂部,將永久性地被一個專門討論經濟政策的全球論壇所取代”。
會場外近萬抗議者示威,高呼反資本主義、反全球大企業CEO、反失業口號。普通民眾厭煩這種會議的擾民,呼吁“我們要回到平常的生活”。
26日,英國《衛報》網站發表記者保羅·克利爾《富有的惡霸,我們需要你》,評論二十國第三次金融峰會:
全體領導者的重擔,不可避免地將落在那些明顯太大而無法免費搭車的少數政府的肩頭。這樣的政府將有5個: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和由27個成員國的歐盟。······這五方將是五國集團,一個統治世界的集團。
2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9年1月至8月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0.6%。
28日,英國《泰晤士報》網站發表《大企業的利潤數據顯示中國在復蘇》,說盡管降幅仍為兩位數,但比1月至5月22.9%的降幅縮小很多。8月中國國內汽車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90%,再創歷史新高,北京每天新增汽車1200輛。“在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和銀行創紀錄的貸款推動下,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將重新步入快車道,中國工業可能很快將恢復全球金融危機前的增速而有力地發展。”
同一天該報還有專欄作家沃爾夫岡·明肖《識別危機的最終根源》,認為世界經濟的問題不僅發生在金融監管和監督方面,根源在于“嚴重而持續的失衡”,為此表示贊同美國在二十國峰會提出解決全球失衡問題的主張。
30日,中新網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非洲東部地區連續第5年大旱,7個國家的2300多萬人面對饑荒的折磨。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說,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以及烏干達的旱情最嚴重,食物價格高漲更加劇了旱災對民眾生活的打擊。當地一些地區災民營養不良的問題已經超出危機水平。數以萬計的牲畜已經被渴死或餓死。 東非地區樂施會負責人拉馬斯發表聲明指出,這是樂施會10多年來在東非經歷的最嚴重人道主義危機。他說,全球氣候變遷意味著,東非的雨季越來越短,越來越難以預測。旱災發生的頻率已經從10年一次,提高到現在的兩三年一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