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兩億“毛主義”
《環球財經》
印共(毛)的武裝人員有2.5萬人,擁有的武器超過了2萬件。處于其影響下的人口更是多達1.8億——也就是說每6個印度人中就有1個人生活在“紅色旗幟”之下
■ 時宏遠
贏得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民主選舉”,連任人口第二大國的總理,但辛格仍然無法輕松。百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6年來最嚴重的全球疫情,或許都不是這位76歲老人的最大煩惱。因為按照他此前的多次公開發言,印共(毛)才是印度國內安全最大的單一威脅。
據印度內政部的統計,自2004年以來,印共(毛)已發動了6000余起暴力事件,活動目標直指國家政權。全國發生的91%的暴力事件和89%的因暴力事件而導致的死亡都是由印共(毛)引起的。
六分天下有其一
印共(毛主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7年。這年4月,西孟加拉邦納薩爾巴里地區興起一股農民武裝運動,印度官方和媒體將這種組織稱為納薩爾主義或納薩爾派。1969年4月,納薩爾各派合并組建了印共(馬列)。然而,這個政黨很快就陷入了分裂。在查魯·馬宗達總書記1972年去世后,這種分裂進一步加劇了。
進入新世紀后,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由印共(馬列)分裂出來的幾個主要黨派均希望能重新合并,以帶領農民運動走出低谷。在這種背景下,2004年9月,印共(毛)正式成立,由賈納帕蒂出任總書記。
隨著襲擊活動的不斷增多,印共(毛)控制的地盤也迅速擴大。在2003年末,只有9個邦55個縣處于其影響之下,但到了2004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3邦156縣。目前,印共(毛)已在28個邦中的16個邦擁有了自己的活動范圍,在600個地區中的165個地區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活動范圍從印度與尼泊爾的交界處一直延伸到印度的西海岸,影響面積達9.2萬平方公里,處于其影響下的人口更是多達1.8億——也就是說每6個印度人中就有1個人生活在印共(毛)的“紅色旗幟”之下。
有組織 有理想 有槍桿子
據估計,印共(毛)的武裝人員有2.5萬人,外圍成員有5萬人,擁有的武器超過了2萬件,大多是步槍、沖鋒槍和火箭彈。
印共(毛)并非只是一介草莽,它有著完整的指導武裝斗爭的理論框架。2007年1月,其在秘密召開的全國第九次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指導該黨今后工作的5個綱領性文件——《高舉馬列毛主義的光輝旗幟》、《黨綱》、《黨章》、《印度革命的戰略和策略》以及《關于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決議》。
在《黨章》中,印共(毛)決心以“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主義”作為其指導思想,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此基礎上,將奮斗目標劃分為3個階段:近期目標是建立一個緊湊的紅色革命區域,這個區域從尼泊爾邊界到比哈爾邦再到安得拉邦,同時尋求人民民主;中期目標是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在印度繼續開展已在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以“間接統治、剝削和控制”為形式的新殖民主義;終極目標是通過長時間的武裝斗爭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土壤深厚 策略得當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印共(毛)在短短4年多的時間里撐起這樣一大片“紅天”,從一個四分五裂的小角色迅速成長為印度政府的頭號威脅?
一是印度普遍存在的貧困。印度(毛)的支持者大都是貧困的民眾,特別是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這兩部分人占到了印度總人口的1/4。在印共(毛)影響比較大的比哈爾邦、奧里薩邦、中央邦、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表列種姓的人口占到了全國表列種姓總人口的55.8%,占貧困表列種姓總人口的70%;表列部落的人口則占全國貧困總人口的49%,這成為了印共(毛)的后備大軍。
二是土地改革的不徹底。雖然印度在獨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但仍有大量的農民沒有土地或土地非常少。印度全國現在估計有1.7億人沒有土地,另有2.5億人擁有的土地不到1/5公頃。例如比哈爾邦是印度人均占有土地最少的邦,占土地持有者總數67%的小土地持有者僅占全邦可耕地的16%,而4.1%的地主卻霸占了全邦可耕地的25%。為了獲取土地或為了土地不被掠奪,農民經常舉行抗議活動。然而,這非但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反而經常遭到警察的棒打。農民對在對政府逐漸失去了信心之后,越來越多的農民將目光投向了印共(毛)。
三是嚴重的種族歧視。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世界上等級結構最為森嚴的制度。這種制度不但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而且還使社會矛盾異常尖銳。雖然經過現代化的洗滌和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現在的種姓制度已與古代有所不同,各個種姓之間的限制不再那么嚴格,但作為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種姓制度依然在印度盛行不衰。例如在安得拉邦,低種姓必須要為高種姓提供免費的勞動和服務,雖然這是憲法明文禁止的行為,但在這里卻大行其道。低種姓民眾對此苦不堪言,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印共(毛)求助,因為印共(毛)堅決反對種姓制度,提倡人人平等。
四是警力不足。在印共(毛)的影響區域,大多數警察站不但人手不夠,缺員率高達35%,裝備也比較落后,許多警察連槍支都沒有,一旦遇到襲擊,別說逮人就連自己的小命也難保。
2004年印度共有100名警察死于印共(毛)之手,2005年為153人,2006年為157人。2007年12月,印共(毛)成功偷襲查蒂斯加邦的一座監獄,釋放了300名毛主義分子,當時堅守監獄的獄警僅有3人。除此之外,警察整體素質也令人難以恭維。許多警察酗酒成癮,有的連一些基本的常規操作都不會。據2005年的一份調查,在賈坎德邦的一個警察訓練中心,395個警察中竟有235個不會正確使用槍支。
五是印共(毛)采取的一些適當措施。針對貧困民眾關心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頗具吸引力的口號,如“重新分配土地”、“推翻剝削階級”、“人人平等”等。而針對自己力量還比較弱小的情況,實施游擊戰術,依靠深山老林反復運用“打了就跑”的作戰方法,且晝伏夜出,神出鬼沒,使警方根本無法準確掌握其行蹤。
“紅旗”打得多久?
對于印共(毛),印度政府采取的是打談相結合的政策。
2004年6月,安得拉邦政府與印共(毛)組建前的一個分支——“人民戰爭集團”達成了停火協議。為此,邦政府接受了對方提出的一些停火條件,如停止清剿活動,收回對其領導人的懸賞追捕,撤銷對人民戰爭集團及其6個外圍組織的禁令等。
2004年10月,安得拉邦政府與人民戰爭集團在海德拉巴舉行了第一次和談。會談前,人民戰爭集團宣布已并入印共(毛),并以新組織的名義參加會談。然而,由于分歧過大,經過4天的艱苦談判,雙方最后還是沒能達成協議。政府指責印共(毛)要價太高根本無法滿足,并要求其放下武器,而印共(毛)則反指政府缺乏誠意,對貧苦民眾漠不關心,并拒絕繳械投降。
談判破裂后,印度有關各邦紛紛要求政府出臺統一的政策,并向各邦派遣中央警察部隊,共同打擊印共(毛)。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中央政府2005年8月宣布印共(毛)及其外圍組織為非法組織,凍結其資產,限制其活動。2006年3月,印度內政部印發了題為《毛主義目前情況》的政策聲明,要求各邦不得與印共(毛)進行單獨談判。部長帕提爾在向議會作證時說:“毛主義分子最初使用的是斧頭和弓箭,后來使用手槍,然后他們開始使用AK-47沖鋒槍,現在他們使用手榴彈和地雷,當然還有火箭彈……面對他們的進攻,我們決不能妥協,也不能與之進行談判,除非他們放下武器。”
然而,政府的這種政策卻招致了廣泛的批評。批評者指出,單靠武力并不能解決問題,應該從根源上尋找出路,將工作重點放在對貧困民眾的關注和保護上,使印共(毛)成為無源之水。有鑒于此,2006年4月,總理辛格專門召開了有關印共(毛)的安全會議。在會上,他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對策。“一條腿”是強化警察力量,繼續武力打擊,同時創造寬松的“招安”環境;“另一條腿”是設法減輕民眾被剝奪被拋棄的心情,為此,將加大對農村的投入,確保各項農村建設和改革計劃的順利實施。
然而,“兩條腿走路”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政府下撥給各邦的農村發展資金被各級官員層層貪污或挪用,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印度的腐敗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一名普通印度人平均每年支出的行賄金高達2.1萬盧比,約合人民幣3800元)。
招安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不僅“棄暗投明”的人數極少,而且許多人被招安后由于政府安置不善又重新投向了印共(毛)。例如,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自2005年以來,“投誠”的毛主義分子共有282名,但僅有18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他人要么仍在苦苦等待,要么又重操舊業。結果,印共(毛)的勢力范圍不僅沒有縮減,反而日益擴大。2007年12月20日,辛格總理在有關印共(毛)的安全會議上說:“我已講過,左派極端主義是印度國內安全的最大單一威脅,現在依然如此,他們沒有一天不發動襲擊。除非我們消除這個組織,否則,我們不可能取得和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