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保衛中國》第三篇 人類的毀滅和突圍
第 6 章
中國不是美國附庸
美元信譽掃地“超主權貨幣”新設陷阱
中國能夠放棄外匯貨幣主權嗎?
SDR背離中國的國家戰略利益
美聯儲與中國央行間的“太極推手”
“Chimerica”:“中美國”幻象
“美國領主中國農奴”式關系絕不可接受
美元信譽掃地“超主權貨幣”新設陷阱
中國能夠放棄外匯貨幣主權嗎?
作為一位學者,他個人當然有權力對國際金融秩序發表各種建議和評論。但是,作為中國主管貨幣外匯的官員,不知有沒有想過—他領導管理約2萬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中,那些已經占有約3/4,高達約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怎么辦。如果他提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真的實現了,那么,誰為這筆巨額的存量美元債務來買單呢?
而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在金融大危機的背景下,在美元加印鈔票,不斷以鄰為壑轉嫁危機,各國都生怕被犧牲的氛圍中,建立IMF的特別提款權的儲備機制,根本是鏡中花,水中月,基本不具備現實操作的可行性。
SDR對中國人來說是個新名詞,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1969年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亦稱“紙黃金”,各國以實物黃金繳納,獲得紙面憑證。最初是為了支持布雷頓森林體系而創設,后稱為“特別提款權”。最初每特別提款權單位被定義為0.888 671克純金的價格,也是當時1美元的價值。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特別提款權現在已經作為“一籃子”貨幣的計價單位。最初特別提款權是由15種貨幣組成,經過多年調整,目前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四種貨幣綜合成為一個“一籃子”計價單位。成員國擁有的特別提款權可以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用來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貸款。
SDR是非常復雜而專業的,這讓普通中國人根本不可能弄懂其背后的玄虛。但在中國外匯儲備深陷美元進退兩難的情況下,它似乎給普通中國大眾兩個直觀印象:(1)中國有了外儲擺脫美元困境的希望;(2)中國在國際貨幣和匯率領域出了位強人,滿足了國人在這方面被壓抑已久的心理。
對于SDR進行技術細節的解釋沒有多大意義,原因在于SDR背后的本質問題—這個新儲備系統是誰出錢,誰定規,誰控制,誰受益!
IMF貌似“超主權”,但眾所周知,它是少數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控制下的多元國家貨幣主權博弈的機構。在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產組織中,美國由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唯一的最大受益國,它在IMF擁有絕對權力—擁有一票否決權。即IMF規定,任何IMF實質性決議,必須有超過85%的贊成票,而美國一家就擁有了16.79%的投票份額,換言之,如果美國投反對票,贊成票就永遠不可能達到85%,其他人誰也不能通過IMF干成任何事。
在現在美元不負責任濫印,已經失去國家信用的情況下,如果在美國繼續絕對控制IMF的情況下發行SDR,并以之取代各國國家主權信用貨幣,歐洲絕不可能接受,因為那意味著歐元被美元變相扼殺;如果美國失去了對IMF的絕對控制,它也絕不會同意此方案;進一步而言,如果中國在其中又是只出錢,沒有話語權,沒有主導權,甚至沒有債務追索權,難免再一次為他人作嫁衣裳,中國能愿意嗎?
雖然筆者尚不知這位學者型領導的具體方案,但可以作為參考的是,美國政府的智囊機構曾經提出了具體的SDR方案。
2007年底,美國智庫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坦(C. Fred Bergsten)提出過一個SDR方案,該方案的核心是,要求順差國(比如中國)把多余的美元兌換成特別提款權,存入基金組織的替代賬戶,再由IMF將美元投資于美元債券市場。這位伯格斯坦先生也是致力于推動中美形成“Chimerica—中美國兩國集團”的著名人士。
如果是類似的方案,那么,對中國意味著什么呢?中國將喪失對外匯盈余處置的國家主權,而將由IMF代持,IMF干嘛呢?它還是拿中國存入的外匯購買美元資產。如此一來,一旦美元賴賬,中國就連向美國追賬的權力都沒有了,因為你把這個權力讓渡給IMF了,只能通過IMF追賬,而美國對IMF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
果真如此,那中國將真的徹徹底底地成為“冤大頭”,把巨額的資金借給別人,最后連直接追索債權的權力都淪喪了。
SDR背離中國的國家戰略利益
如果想讓SDR方案更公平合理一些,那么首先就要取消美國在IMF的特權—一票否決權,而現在要廢除這個一票否決權,美國必然會動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任何挑戰一票否決權的提案。因此,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怪圈,就像人無法扯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
這才是歐洲反對此方案的根本原因,他們才不愿為此虛無縹緲的方案浪費時間。
至于美國反對此方案,則有虛情假意的成分,此方案實際上是有利于美國國際貨幣統治權延續的。但美方怎么也要“心不甘情不愿”地忸捏作態一番,實質上占了巨大的便宜,卻表演得像吃了很大的虧一樣,讓明明吃了大虧,把老本全部拱手相讓的中國反而像欠了美國人似的。
當然,如果各國不承認美國在IMF的超級特權,那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談判,將是一場永遠達不成結果的談判。當然這對美國并非壞事,因為如果談不成,則只好勉強維系美元秩序,對美國也有利;假如世界各國同意實施美國在IMF超級特權下的SDR,那么對美國是天上掉下個“超級無敵大元寶”,這個SDR比美元對美國更有利—在向SDR轉換之前,現有各國央行的美元債權很可能將被廉價處理,將來的“超主權貨幣”將是世界各國出錢,去買美國國債,世界各國承擔責任,它們有沒有權力向美國追債,最后還要美國人說了算!天下哪還有比這更便宜的事?!
更何況,即使SDR真的實現了,它也完全有可能在一夜間被作廢。換言之,如果IMF突然解體了,誰來對中國巨額外匯投入負責?
不僅如此,即使SDR這種“超主權貨幣”最終不可能實現,其客觀上還是將對中國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潛在危害。這個危害就是,它會使中央決策層和社會大眾對SDR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猶猶豫豫、進退維谷中,使我們在推進真正公平合理國際金融秩序的道路上走入歧途,擾亂了我們對現實可能的國際金融秩序演變內在規律的把握,喪失我們在美元大崩潰前挽回中國外匯損失的最后機遇和時間。
現在,對于中國的外匯儲備而言,時間是最寶貴的。中國作為外儲大國,絕不應該將巨額外儲命運賭注在任何一個單一方向,而應是針對未來金融大變局的幾種可能,進行多元化操作,以確保在發生任何方向突變時,都不至于輸得太多。這就叫“對沖”,一個十億美元規模的基金都要“對沖”,更何況中國這樣擁有超過2.3萬億美元計外匯資產的大國呢!
在未來最為可能的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中,現在主要有四種方案:一是對現有的美元系統修修補補;二是實現多元主權貨幣體系;三是SDR似的“超主權貨幣”;四是回歸黃金為中心的商品本位制。
在上述四者中,SDR似的超主權貨幣是不切實際的“海市蜃樓”。未來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最有可能出現的進程是:在美元信用信心潰敗之下,多元主權貨幣將成為階段性過渡;其后,各國紙幣難免陷入競相濫印,互相貶值,惡性競爭的怪圈;在最后階段,將不得不回歸以黃金為中心的商品本位。
就中國而言,在中短期實施人民幣國際化,中長期主動迎接金本位回歸,才是最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戰略路徑。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貨幣匯率政策的當務之急是,當別人濫印紙幣時,在中國保持人民幣擁有相對價值競爭力的前提下,中國也有必要放出流動性,必要時甚至跟隨西方的印鈔策略,以避免人民幣財富成為被洗劫和轉移的犧牲品;與此同時,堅決不再增加外儲中的美元資產,要相對增加黃金、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儲備,特別是黃金儲備,以應對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
但現實是令人頗為遺憾的,外匯儲備當局的操作思路剛好相反,美元等信用紙幣資產仍大量持有。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以前每到中國來都談人民幣升值,到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他們每次來都是來談中國外儲購買美國國債,除了變相向中國轉嫁危機外,這背后還有什么更重要的玄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嗎?
(待續)
=================
《黃金保衛中國》相關資料
沒有《黃金保衛中國》,是社會蒙蔽了你的選擇權,錯過了這本書,是你放棄了財富自覺權;
黃金保衛中國
共和國新60年攻略
通脹時代的終極投資策略
捍衛中華民族的真實財富
黃金是大國崛起的中流砥柱嗎?
如果美元是樹葉,那么黃金是樹根嗎?
美元、歐元和黃金,10年來演繹了怎樣精彩紛呈的“三極演義”?
這次金融危機,美國能像20年前把危機轉嫁給日本那樣轉嫁給中國嗎?
怎樣才能保證我們個人和民族的真實財富不會縮水?
我們這個歷經苦難而又堅韌的民族如何實現偉大復興?
本書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大國金融博弈的畫卷,通過分析國際金融市場變局,特別是黃金跌宕曲線背后潛伏的金融大棋局玄機、殺機,層層深入,揭露真相。并對迫在眉睫的人民幣危機、人類文明毀滅性災難做出預警。在美元大崩潰已大勢所趨,當黃金王者歸來已勢不可當,冷靜建言我們該如何捍衛個人財富,并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知名戰略預測專家張庭賓
2004年11月預言石油危機,
2005年7月預判黃金大牛市,
2006年初預警美國金融危機,
2007年初警告中國后奧運經濟地震,
今天,他以此書
對中國迫在眉睫的人民幣危機和人類文明的災難性前途
再次發出鄭重警示:
114年前,羅斯柴爾德家族用100噸黃金征服了當時世界最重要的新興大國美國。在未來3年內,中國應高度警惕國際金融寡頭的黃金扼喉戰重演。
歷史已經跨越了從美元統治到黃金王者歸來的分水嶺,成為犧牲品還是趁勢而起,等待中國人抉擇!
美元絕不會放棄將人民幣變為“墊腳石”的幻想,更加激烈的大國貨幣博弈才剛剛開始。
美國國運衰落可以是中國宏大國運開始,但前提是,必須擯棄東方封建奴役與西方資本暴斂的合污--權貴資本主義,中華精英舍小我,求大我,融匯東西方文明精華之長,成為人類文明升級突圍的領導力量。
作者簡介
張庭賓
戰略預測專家、 《第一財經日報》 副總編 。17年來一直觀察在中國財經媒體前沿,2004年10月至今,先后任《第一財經日報》編委、副總編輯,領銜研發2005-2008年度“中國與世界”十大經濟預言。致力于追求“中國立場的全球金融價值坐標系”,以“避免中國在國際金融一體化中遭遇金融危機,幫助中國投資者贏在國際市場”為己任,以中國與世界戰略趨勢前瞻見長。在《第一財經日報》辟有“庭賓透市”專欄。
2007年4月著書《誰在暗算股指期貨》,2008年8月出版《反熱錢戰爭--中國人財富保衛方略》。算股指期貨》,2008年8月出版《反熱錢戰爭--中國人財富保衛方略》。
媒體推薦
《黃金保衛中國》對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貨幣制度有獨到的觀察和見解,對廣大金融從業人員有參考價值。
—中國平安集團副董事長 孫建一
與《貨幣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視野更開闊,思考深入人性,憂患及于人類,是21世紀的《醒世恒言》。
大膽、智慧的觀察,合乎邏輯的推理,清掃了美國霸權的層層迷霧,撕掉了文明世界的張張畫皮!在本書面前,西方從事經濟學研究的教授和學生們應該汗顏。當他們執著于漂亮的公式、模型和圖表時,其實他們都成了世界金融欺詐傳銷鏈中的下家的下家的下家,成了華爾街的幫兇。
—經濟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 韓德強
全世界都在辯論貨幣體系改革,黃金究竟在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里發揮著怎樣的作用,人們的理解和期待千差萬別。張庭賓的著作給黃金賦予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盡管我不完全同意,但他的探索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啟發,關心貨幣體系演變的人一定會從這本書中獲取新的靈感。
—著名貨幣學家、《環球財經》總編輯 向松祚
黃金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亂世買黃金”的投資機會,更在于它作為貨幣體系中定海神針作用的回歸。世界各國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瘋狂發行的紙幣,正在悄悄重塑黃金的王者地位。張庭賓先生撰寫的《黃金保衛中國》讓我們重新認識現實的危機和困境,以及黃金的真正價值所在。
—著名財經評論員、《中國怎么辦》作者 時寒冰
作為中國財經媒體界的資深人士,張庭賓對中外財經和金融領域有多年深入的研究和頗高的造詣,洞察力強,尤其是對黃金及其金融和貨幣價值的研究,有其獨特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思維,值得業內人士和廣大讀者參考和借鑒。我們正身處一個經濟和金融動蕩的時代,對于黃金在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和社會中作用的再認識十分必要和及時。同時本書也是國際人士對目前中國財經媒體關注視角加以了解的窗口之一。
—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 鄭良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